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痔疮患者采取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方式,对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64例患者痔疮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均排序,对照组(32例)采取外剥内扎术、研究组(32例)采取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各项临床指标时间、术中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痔疮患者采取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方式,效果显著。

  • 标签: 外剥内扎术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临床指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未分化型早期胃癌开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样本均为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样本量筛选68例,按照手术方式将患者抽取两组,对照组开展外科手术,观察组开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观察患者各项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相比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值(P<0.05),治疗前,患者未见疼痛评分差值(P>0.05);治疗后,观察组分值降低更明显(P<0.05)有效率评估显示观察组属于更优组别(P<0.05);并发症结果显示观察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未分化型早期胃癌开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病症,对人体产生的创伤较小,有利于缩短患者术后康复周期,并降低并发症风险,应用价值良好。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未分化型早期胃癌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雾化吸入和外用药治疗口腔黏膜糜烂型病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6例口腔黏膜糜烂型病损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外用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糜烂愈合时间、疼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治疗口腔黏膜糜烂型病损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外用药物,且糜烂可在短时间内愈合,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雾化吸入 外用药 口腔黏膜糜烂型病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接受程序化护理干预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一共选择80例在消化内镜下行黏膜剥离术的患者为观察对象,之后参考随机原则把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接受基础护理;观察组40例,接受程序化护理。对比干预后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00%<22.50%),对比结果差异相当明显,可构成统计学意义。结论:消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期间给予患者程序化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程序化护理 消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实施效果
  • 简介:目的:探索胃康宁胶囊调节功能性消化不良(FD)胃肠感觉过敏的作用机制。方法:以FD大鼠为实验对象,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胃康宁组。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胃窦黏膜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P物质(substanceP,SP)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胃窦CGRP和SP阳性神经元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减少(P〈0.01);胃康宁组CGRP和SP阳性神经元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且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康宁胶囊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的治疗作用与调节胃肠感觉过敏有关。

  • 标签: 胃康宁胶囊 功能性消化不良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P物质
  • 简介:[目的]探讨电针迎香穴对大鼠嗅觉功能和嗅黏膜成纤维生长因子(FGFs)的干预效应和作用通路。[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嗅觉功能障碍组、嗅觉功能障碍+眶下神经切断组、嗅觉功能障碍+针刺组、嗅觉功能障碍+眶下神经切断+针刺组5组,每组10只。采用TritonX-100鼻腔注射法复制大鼠嗅觉功能障碍动物模型和大鼠嗅觉功能障碍+眶下神经切断动物模型。通过电针迎香穴干预后,分析各组大鼠埋藏食物小球实验、嗅觉迷宫实验结果及ELISA法检测的FGFs含量。[结果]埋藏食物小球实验及嗅觉迷宫实验结果表明电针迎香穴可以显著缩短嗅觉功能障碍模型大鼠寻找食物小球的时间(P〈0.01),并且电针迎香穴干预后模型大鼠嗅黏膜组织中FGFs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电针迎香穴可显著提高嗅觉功能障碍模型大鼠嗅黏膜组织中FGFs含量,其作用与三叉神经通路的完整性有关。

  • 标签: 电针 迎香穴 嗅觉功能障碍 成纤维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及ESE联合橡皮圈套扎术处理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疗效比较。方法将2010年11月份2013年6月入院的22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ESE采用方法,B组采用ESE联合橡皮圈套扎术方法。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耗时、并发症、术中出血、术后出血、穿孔、术后住院天数等B组均优于A组.结论ESE联合橡皮圈套扎术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穿孔的发生率,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 标签: ESE 橡皮圈套扎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在预防鼻咽癌放疗患者发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内接收的鼻咽癌患者中随机抽选98例,入选患者全部接受放射性治疗,随机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49例接收常规护理,试验组49例接受综合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综合护理 鼻咽癌放疗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 简介:目的:观察艾灸对克罗恩病(CrohnDisease,CD)肠纤维化大鼠结肠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蛋白、Smad4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从TGF-β/Smads信号途径探讨针灸治疗CD肠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雄性清洁级SD大鼠建立CD肠纤维化模型,应用随机的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温和灸组、电针组、隔药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不予任何治疗;温和灸组、电针组、隔药灸组均取天枢、气海穴,分别施以温和灸、电针、隔药灸治疗。治疗结束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各组大鼠结肠TGF-β与Smad4蛋白的表达;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luorescenceQuantitativePolymeraseChainReaction,FQ-PCR)检测结肠Smad4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TGF-β蛋白、Smad4蛋白及mRNA表达增加(P〈0.01)。经温和灸、电针、隔药灸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TGF-β蛋白、Smad4蛋白及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或P〈0.05)。结论:CD肠纤维化大鼠结肠TGF-β蛋白、Smad4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多,温和灸、电针、隔药灸天枢和气海穴均可下调CD肠纤维化大鼠结肠TGF-β蛋白、Smad4蛋白及mRNA的异常表达。

  • 标签: 灸法 电针 间接灸 克罗恩病 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