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电切术与经腹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宫腔镜电切术与经腹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效果研究

杨希

桃源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湖南常德415700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宫腔镜电切术与经腹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经腹子宫全切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实施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情况、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情况、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后,与经腹子宫全切术相比,具有不开腹、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快速恢复等优点,因而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宫腔镜电切术;经腹子宫全切术;子宫黏膜下肌瘤;治疗效果

目前在女性生殖器中,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良性肿瘤,妇女在30-50岁之间具有较高的患病率,一般在70%-80%左右【1】。通常情况下,大部分的子宫肌瘤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且无需进行治疗,但是针对其中存在10%-15%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则必须实施手术治疗。近几年,随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微创手术在妇科方面获得极大的推广和应用,其中又以宫腔镜电切术发展和应用最为广泛【2】。因此本文对宫腔镜电切术与经腹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5-67岁,平均年龄为(43.183.18)岁。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6-61岁,平均年龄为(41.374.27)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情况下,实施经腹子宫全切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实施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治疗。具体内容如下:

1.2.1术前处理

在进行手术之前,患者需要实施常规检测,如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彩色多普勒检查、宫腔镜检查等。一般在患者月经干净2-5d即可实施手术。在实施手术之前,需要将米索前列醇0.4-0.6mg放置在晚阴道内,或者是采用插宫颈扩张管软化宫颈。

1.2.2手术方法

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类型实施手术。针0型黏膜下肌瘤,如果从宫颈口脱出,则需要将瘤体使用止血钳夹住,沿着逆时针或者顺时针的方向进行扭转,使其自然脱落。而针对I型以及?型黏膜下肌瘤,则需要将凸起的瘤体组织切除之后,再讲稀释的垂体后叶素或者缩宫素进行宫颈注射,这样就能促使瘤体突出,然后将其逐一切除。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情况、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等。

1.4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的最后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卡方用以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经P值进行判定。

2结果

两组患者结束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情况、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临床上,子宫黏膜下肌瘤在妇科良性肿瘤比较常见,针对该病症,传统方法是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浆膜下肌瘤以及肌壁间肌瘤,且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但是该种手术方法不能根治粘膜下肌瘤【3】。在使用开腹手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的过程中,其不仅术后创伤大,且术后避孕时间长、粘连发病率相对较高、存在子宫瘢痕等,同时术后患者通常为剖宫产为主【4】。目前临床上逐渐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这种手术方式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出血少、术后创伤小以及疼痛轻等优点,但是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必须对操作技术有一定的熟练掌握,且必须具有检查宫腔镜的丰富经验,同时还必须了解和掌握术后并发症以及预防措施,这样才能确保手术获得较高的成功率【5】。

本文的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在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情况下,实施经腹子宫全切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实施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治疗。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情况、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不仅能够获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同时还能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减少患者的出血量,缩短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使得患者能够减轻一定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从而促使患者能够快速的康复。

综上所述,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后,与经腹子宫全切术相比,具有不开腹、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快速恢复等优点,因而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天波,吕燕玲,容俊,周昌仙.宫腔镜电切术与经腹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观察[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07:96-98.

[2]杨芬.超声引导下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4,27:75-76.

[3]李淑杏,李淑群,刘晓红.宫腔镜两种不同方法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效果比较[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06:47-48.

[4]蒋庆源,陈德新.10mm取石钳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2,07:709-712.

[5]居宝芹,臧学利.宫腔镜电切术治疗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的安全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20:3520-3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