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针对美容整形受术者特殊的心理需求,根据受术者心理特点、心理需求、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前心理沟通、以心理、精神治疗等分析;提出了不同于一般临床科室的有效的护理对策,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因势利导,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消除心理障碍因素,从而提高美容整形手术的效果,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 标签: 美容整形 心理障碍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心理护理应用于孕产妇护理工作中,对分娩结局和产后抑郁状况造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间收入的所有孕产妇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64例产妇纳入本次研究数据库中开展实验。通过随机抽签法将所有产妇的一般资料均分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收入34例患者。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和产后心理状态。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产妇的心理状态较对照组明显更优,并且实验组产妇的妊娠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孕产妇的护理工作中,对于产妇的妊娠结局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并且还能提高产妇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初产妇 分娩结局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了解离退休老干部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研究心理养生的方法,以提高离休老干部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情况。方法通过采用支持疗法、解除孤独和依赖的心理、营造和谐气氛,做好健康宣教、养成良好的习惯等方法。结果对于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障碍,起到了减轻和消除的作用。结论支持疗法、解除孤独和依赖的心理、营造和谐气氛,做好健康宣教、养成良好的习惯等方法,对于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障碍,起到了减轻和消除的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预防疾病发生,减少不良心理影响,有助于他们更好的处理自身与社会、家庭关系,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离退休老干部 心理障碍 心理养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对白癜风患者康复治疗期间心理障碍的影响改变。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间收治的白癜风患者92例,将患者均分为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采用心理护理的实验组,每组46例,并在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SCL-90评分

  • 标签: 心理干预 白癜风患者 心理障碍 效果
  • 简介:摘要许多产妇分娩后会发生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产后沮丧和产后抑郁。了解并掌握产后心理障碍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可早期识别产后心理障碍并进行心理疏导和护理,促进产妇产后的身心健康,并为其提供保健指导。为探讨产后心理障碍系统的护理方法,将15例轻、中、重度有产后心理障碍的患者进行分组观察,通过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心理障碍进行评估,筛选出病例,并针对不同病因进行心理护理,13例产后沮丧和轻中度产后抑郁症的患者康复出院,2例产后重度抑郁症患者转专科医院继续治疗。产后心理障碍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应该从多方面给予预防、治疗和心理疏导,从而减少产后心理障碍的发生。

  • 标签: 产后沮丧 产后抑郁 心理障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心理障碍的原因并进行护理干预,促进产妇的身心健康。方法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958例产妇进行评估。结果有36例产妇产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发病率3.76%。结论产后心理障碍的原因有多方面因素,适时给予人文关怀和护理干预,能减少产后心理障碍的发生。

  • 标签: 产后 心理障碍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l)术前术后患者合并心理障碍的较高发生率以及心理障碍对冠心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分析PCl术前术后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的原因、产生机制及影响因素,强调心内科医生应及时识别PCl术前术后患者出现的心理障碍,并以“双心医学”方式对其进行心理精神医学及心血管专科医学治疗,同时对心血管专科医学治疗效果不明显的冠心病PCl患者,进行相关的鉴别诊断后也要进行心理精神医学的诊断和治疗,以便有利于PCl术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 标签: PCI 术前术后 心理障碍 识别 处理
  • 简介:摘要妊娠分娩是孕育下一代的生理过程,不管是自然生产还是剖腹产,该过程均是一种伴随着生理和心理改变的动态过程,特别是对于没有生产经验的初产妇,因惧怕疼痛及恐慌,极易引起产后心理障碍产生,直接影响着患者和婴儿的健康及安全,产后心理护理成了产妇护理的很重要的一部分。

  • 标签: 产妇产后 心理障碍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逐渐成为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在老年人心理障碍的调节上,有着很多的方法和策略,本文主要从运动调节方面对老年人心理障碍的调节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 标签: 心理健康老年人心理障碍运动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心理障碍发生的高危因素,及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达到预防、改善和治疗的目的。方法按照不同病因进行分析运用纽曼系统模式提出护理要点。结论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可以预防及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 标签: 产后心理障碍 护理干预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综合医院中常会有精神心理障碍患者前来就诊,这些患者多以身体不适为由多次就医而不是寻求心理帮助。对此,综合医院中的医生应尽快掌握心理咨询的方法,以对精神心理障碍患者进行及时引导,使之能够更好的配合治疗。在本文中,对中医学原理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认知领悟疗法在治疗心理障碍患者上的临床应用和临床疗效进行了研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血站中无偿献血者在初次献血过程中的心理障碍的因素,并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方法针对青岛市中心血站的420名无偿献血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0人,针对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操作,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心理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人员在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献血容量和献血完成率之间的比较情况,并采取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人员的献血完成率为78.1%,平均献血为331.4±28.4mL,献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1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对照组献血完成率为60.0%,平均献血为281.5±24.3mL,献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3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4%。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初次无偿献血者,采取一定的心理辅导,能够提高献血成功率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全面推广。

  • 标签: 无偿献血 心理障碍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自我国在1998年颁布实施了《献血法》之后,无偿献血工作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对我国的临床医疗用血也起到了良好的补充效果。来自街头献血车,固定献血屋及大中专院校的无偿献血者群体里,部分人群在无偿献血之前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对于其献血积极性与复献血情况也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这就需要做好献血者在献血之前的心理护理,缓解献血者的不良情绪与心理障碍,推动无偿献血活动的顺利开展,本文主要就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心理障碍的护理策略进行探讨。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献血前心理障碍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震荡患者心理障碍及实行护理干预后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在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震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不同护理方式的患者的SAS及SDS。结果在SAS及SDS评分上,脑震荡患者明显高于健康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行护理干预之后,患者头晕及头痛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脑震荡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较大影响,通过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消除患者的负面心理,减轻患者的头晕头痛症状,效果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脑震荡 心理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龄产妇产后出现心理障碍的原因,有针对性的给予良好的临床护理,考察临床护理在产后出现心理障碍的高龄妇女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4例出现心理障碍的高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普通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良好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高龄产妇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高龄产妇产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与生育经验、家庭关系、医护质量等有关,经临床护理后,高龄产妇心理健康状况恢复良好,观察组满意率为94.6%,对照组满意率为78.4%,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龄妇女产后易出现心理障碍,临床护理中有针对性的给予良好的护理,能有效预防和减少产后心理障碍的发生。

  • 标签: 高龄产妇 心理障碍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笔者介绍了患心理性疾病的患儿的临床表现。从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等方面分析患儿患病的原因、治疗效果与结果。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护理干预的重要性。

  • 标签: 儿童 心理障碍 原因分析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理干预对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共计48例,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的HAMD要高于对照组,显示干预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要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治疗中,给予患者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情况,减少患者的心理障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理干预 颅内占位性病变 心理障碍
  • 简介:摘要通过对34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临床观察,总结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心理障碍,通过心理干预,把患者心理的消极因素转化为促进康复的动力,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在心理、生理两方面达到康复状态。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心理障碍 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