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对阿尔泰语系三大语族语言的数词"一"进行词源及其之间关系的探讨研究,认为:①阿尔泰语之间,仅就数词这个层面上,蒙古语和满语数词"一"具有同源关系;而突厥语数词"一"另有来源;它们没有共同的词源关系.②阿尔泰语之间,在同源词这个层面上,数词"一"在蒙古语、满语、突厥语中都有其同源词.③在词源上,阿尔泰语数词"一"都来源于母系社会时期共食制条件下的食物分配.阿尔泰语语之间存在着发生学联系.

  • 标签: 阿尔泰诸语 数词“一” 相互关系
  • 简介:juen(申)是女真人自己的称谓。中外史学界前辈,曾把它释作奴隶,并以此作为建州女真奴隶制的根据之一。近年来,还有人把它说成是irgen(自由民)。但是根据满文辞书和满文体《满州实录》以及《东华录》的记载,ju■en不是一个阶级,它最初用作女真人的泛称,而后成为对“属民”、“部属”的统称。

  • 标签: 诸申 满洲实录 女真人 东华录 属民 清太宗
  • 简介:传统的语言系属分类中爱斯基摩语与通古斯语分别归为两个语系.但在语言学、文化学、人种学、社会学、宗教学等诸多学术领域内,他们之间存在着相当有说服力的共有关系.本文从对比语言学、构词学、语义学、语音学的视角,对其中存在的41个古老而传统的名词进行学术讨论.以此为据科学论述对这些共有词展开理论探讨的必要性和重要学术意义.

  • 标签: 爱斯基摩语与通古斯诸语 共有名词 理论探讨
  • 简介:满通古斯语族民族口述文学承载生态审美意识与文化记忆。关注其民族生态审美意识的民族性、日常生活性、本真性与地域性可强化文化记忆,达成民族认同、生态认同、文化认同与跨文化认同。全球化时代,满通古斯语族民族口述文学的生态美学审美意识研究可打开民间文学的历史与未来之门,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建构文化认同、找寻文化记忆提供理论资源。

  • 标签: 满通古斯语族 口述文学 生态审美意识
  • 简介:萨满文化的原生形态为巫史文化,巫史文化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本文以对峙峪文化遗址、山顶洞文化遗址的文化考察,指认遗址中出现墓葬表明此时已具有宇宙层次观念,墓葬中的赤铁矿粉,已出现死后再生与升天观念;墓葬中的随葬品属非实用性的装饰品、艺术品,为灵物,为巫师的法器,表现人们的生命观念、生殖崇拜观念、审美观念和色彩观念,表现了巫史文化生成阶段的原生形态,揭示了人们对宇宙万物的新思维、新认识,表明中国古代社会已进入巫史文化阶段,并为迈入文明阶段作了准备.

  • 标签: 巫史文化 旧石器时代晚期
  • 简介:本文通过蒙古语和满通古斯语族满、锡伯、赫哲、鄂温克、鄂伦春等5种语言之间核心词中关系词分布的分析和统计,考察这些语言之间的词汇关系的亲疏远近程度.文章认为,蒙古语和满通古斯语的关系词分布状况及其表现出的词汇关系的远近程度,跟这些语言的区域分布以及分布距离的远近程度是相并行的.

  • 标签: 核心关系词 蒙古语 满通古斯诸语 词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