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3 个结果
  • 简介:台湾地区跨境移交受刑人员的相关规定於2013年7月实施后,2014年3月28日台湾『法务部J从大陆接回3名台籍人回台继续服刑,这是两岸根据该规定首波从大陆移交台籍受刑人回台服刑,3人将分别再服刑4至14年。3名台籍受刑人黄木树、胡清石、陈杭分别因运毒、走私枪支弹药获刑15年、死缓及无期徒刑,胡清石、陈杭服刑多年後分别减为有期徒刑。

  • 标签: 台湾地区 受刑人 大陆 枪支弹药 无期徒刑 有期徒刑
  • 简介:从全球网际网路的扩张速度来看,网路的应用与发展对每一个国家或社会在资讯文明的未来竞争上,势必具备决定性的影响,目前国际间电子商务之发展已是如火如荼,身为地球村之一员,焉能不对此有积极的掌握,并调整内国现行之法制规范,以保障当事人权益,促进社会整体之福祉,更用以

  • 标签: 台湾省 电子商务 发展策略 网络犯罪 技术标准 电信建设
  • 简介:台湾地区的冤案和疑案在岛内受到专业人士和普通民众的广泛关注.当地冤案、错案的形成具有证据运用不当、司法观念滞后等诸多原因.在冤狱救援方面,尽管存在再审、上诉和释宪等不同的法律途径,但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操作上的困难.在各方努力下,台湾地区在减少和纠正冤案、错案方面采取了立法主导下的诸多措施,具有-定的启示.

  • 标签: 台湾地区 冤案 疑案 救援
  • 简介:无期待可能性是指,处境特别艰难的行为人,社会难以期待这个人能够有合于规范的行为,尽管不能找出明文规定的排除罪责的事由,但也可以依照欠缺"他行为可能性"的法理,承认"无期待可能性"属于一种超法律的阻却罪责事由。德国学界长久以来的争执,也就是"无期待可能性"能否当作超法规的阻却罪责事由。台湾实务对于无期待可能性所采的态度几乎与德国实务相同,虽然不是完全的拒绝,但在判决里看不到明确的承认。无期待可能性的概念在创用当时,是运用在过失犯罪的领域,以之限缩注意义务的范围。后来某些德国刑法学者试图扩大适用范围,但并没有被广泛的接受,德国实务的态度更是谨慎与保守。本文所举的台湾原住民的例子,虽是故意的作为犯。但是如果处境真的是非常艰难,应该可以例外的依照无期待可能性的概念排除或减轻罪责。总之,台湾实务还可以再大胆的采用无期待可能性的观念,作为判断行为人是否负责的根据。

  • 标签: 期待可能性 台湾刑法 司法运用
  • 简介:台湾“海商法”历经多次修法,均未实质改变承运人责任机制。为应对国际海事公约就承运人立法之趋势,考量《鹿特丹规则》的创新制度,完善海事法律体系,更新海商法律制度,台湾“海商法”启动新一轮修正。台湾“海商法”的最新修法,将保持与民法体系的统一性和相关性,充分尊重海商法的特殊性,追求船货利益的重新衡平,以海上货物运送为中心,保障海商法律体系内部的协调统一,规范海商法律用语的内涵,使台湾“海商法”的内容具有合理性、明确性和先进性。

  • 标签: 台湾省 “海商法” 承运人责任 船货利益
  • 简介:鉴定人制度是由鉴定人的概念、地位、资格、权利与义务等方面构成的制度体系。一个科学公正的鉴定意见在诉讼中的正确运用不仅依赖于科学的鉴定体制、鉴定客体以及鉴定设备、鉴定技术、鉴定方法等因素,更依赖于鉴定人制度本身的科学性。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虽同属大陆法系,但在鉴定制度方面却存在诸多差异。本文就台湾地区刑事鉴定人制度进行探讨,以期对推进我国大陆地区司法鉴定人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 标签: 司法鉴定人制度 台湾地区 刑事 借鉴 大陆法系 权利与义务
  • 简介:2009年4月26日两会签署《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与司法互助协议》,促使两岸司法互助第一次延伸至"罪赃移交"事项。惟在"罪赃移交"前,需对"罪赃"展开追查、进行查封、扣押或冻结,并透过法院之判决予以没收,没收后进行返还或分享等,因而在强化两岸罪赃移交,如何完善彼此没收法制,实属相当重要课题。基于"经济犯罪、经济解决"的立法趋势及不断发生的食安风暴,台湾地区2015年通过的没收新规定,将没收定性为"类似不当得利"之衡平措施,具独立性,为"刑罚"与"保安处分"以外之独立法律效果,并将没收概念依照其标的之不同而分为"犯罪物没收"(或称为"狭义没收")及"利得没收"等两大类,并分别规范其要件;另将修法前紊乱体系之"追缴"、"抵偿"等用语,一并废除,统一采用"追征"。特别是台湾地区此次"刑法"没收新制,彻底重构台湾地区没收体系并扩张利得没收范围,且扩大至第三人没收及没收客体范围,并引进非以定罪为基础之特殊没收,堪称为台湾地区"刑法"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并为两岸罪赃移交实践清除法律障碍,深值肯定。惟何谓独立法律效果、没收性质、与"刑法"第58条混入计算及优先发还被害人等问题,仍有必要再深入探讨。

  • 标签: 没收 追征 罪赃移交 警务合作
  • 简介:台湾亲属法是调整台湾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法律,其中,妻子法律地位的规定是亲属法的一个重要内容。从亲属法的规定可以折射出当今台湾社会的家庭结构模式和妇女地位状况。而台湾的经济发展与意识形态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台湾社会在不少方面还保留着封建文化的遗迹,这种特点深深地影响了台湾法律发展走向,尤其在伦理性较强的夫妻家庭关系上,表现得更为显著。本文从分析台湾亲属法关于妻子法律地位规定入手,剖析其规定的性质,特征及社会背景,并对其发展、沿革、司法实践中的运作进行分析,力求对台湾亲属法中妻子法律地位规定作出客观的评价,以有益于解决两岸交往而产生的法律问题。

  • 标签: 亲属法 法律地位 台湾社会 夫妻财产制 妻子 法律评论
  • 简介:台湾地区专门立法规定了外役监狱受刑人遴选条件、作业方式、教育管理和处遇差别,并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教育管理方法,出狱后再犯比例明显低于一般监狱。建议大陆对台湾外役监狱的理念和管理方式予以合理的借鉴吸收,并针对外役监狱构建更为科学的减刑制度。

  • 标签: 外役监狱 遴选 管理 处遇 借鉴
  • 简介:我国台湾地区关于惩治黑道犯罪的法律依据主要有台湾地区刑法第154条、《检肃流氓条例》和《组织犯罪防制条例》。《组织犯罪防制条例》系在前两者基础上修订而成,对组织犯罪的定义、处罚量刑以及特殊的证据制度和诉讼程序等方面作了比较完善的的规定,对我国大陆地区增设特别的证据制度和刑罚制度,制定惩治黑恶势力犯罪的专项立法,提高“打黑除恶”斗争的实效可资借鉴。

  • 标签: 台湾省 黑社会 组织犯罪 恶势力
  • 简介:台湾台北市一名八旬的李姓老翁,坚持认为一栋四层楼的土地不是他的,打官司要求变更登记为他人所有。但因没有足够证据证明不是他的土地,他被判败诉。不过,他坚持还要继续上诉。

  • 标签: 他人 官司 台湾省 地产 变更登记 证据证明
  • 简介:台湾“行政院大陆委员会”2004年11月29日发表声明,将允许净资产值至少达到新台币70亿元的台湾证券公司投资于大陆征券公司。该声明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1)台湾证券公司在大陆合资企业中的投资金额不得超出其净资产值的10%,台湾证券公刮的持股份额必须超出其大陆合伙人已发行股的25%。(2)符合条件的台湾证券公司预计将总共投资新台币100亿元.

  • 标签: 证券公司 净资产值 台币 大陆投资 持股 投资金额
  • 简介:近年来,网络购物标价错误该如何处理一直是台湾法学界热议的话题。就实务判决而言,台湾法院仍回归传统民法之规定,透过要约、承诺、意思表示错误撤销规则以及诚信原则的适用来妥善处理个案。而对比祖国大陆之相关立法,虽两岸在以上具体规则的设计上有所差异,但实际之法效大致相同。唯在网购合同中,为加强对消费者利益的保护,台湾通过特别法对传统契约法的某些规则做了一定程度的修正,可资祖国大陆借鉴。

  • 标签: 标价错误 要约 意思表示撤销 诚信原则
  • 简介:21世纪是设计经济的时代,著作人将创意、知识、价值导入设计企划,进而以文化诠释商品的附加价值,成为台湾经济及形象发展之战略,也是台湾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提升竞争力之核心元素,使得民众对艺术的品位与对各种文化,有更进一步之认识与赏析。本文以知识产权作为论述核心,包括台湾的"专利法"、"商标法"及"著作权法"等法规,分析创意文化产业如何应用这些知识产权法规。本文首先介绍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的"立法"目的、体系架构及保护范围。其次阐述如何以"专利法"、"商标法"及"著作权法"保障文化创意产业之成果。此即结合法律与文化创意特性,寻求对产品保护范围的最大化,应用法律捍卫设计师辛勤创作后的结晶,企求文化产业之成果,得以搭配企业设计策略,经营出自身的品牌,促进台湾设计产业的竞争力。

  • 标签: 知识产权 文化创意产业 著作权 专利权 商标权 设计
  • 简介:民进党重新上台执政后,通过"立法"、成立相关组织等方式全方位地推进所谓"转型正义",通过民进党当局的一系列行动可以看出,所谓"转型正义"的本质是通过打击政敌巩固"台独"统治,实现永续执政。立足于"转型正义"的缘起及演变,通过梳理从李登辉、陈水扁到蔡英文时期台湾"转型正义"的历史脉络并进行对比,有助于从历史、现实以及未来三个维度全面解析蔡英文当局推动的"转型正义",并厘清蔡英文当局在"转型正义"过程中对"台独"法理以及"台独"统治秩序的建构。

  • 标签: “转型正义” “台独” 台湾政局
  • 简介:检察制度研究是我国台湾地区法学研究中一个比较活跃的研究专题和领域,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一定的'热度'。台湾检察制度研究具有三个主要特点:学术紧随实践而脉动、检察官群体尤其是基层检察官的广泛参与以及研究方法的多元化。20世纪70年代恢复法制及检察机关重建以来,大陆法学界关于如何科学地定位和配置检察权始终存有争议。比较两岸检察制度研究,可以发现存在着很多共通性的问题,例如,检察官的定位问题、检察独立与检察一体的分际问题、检察官行使包括羁押权在内的强制处分权的合理性问题,等等。虽然这些问题提出的背景并不完全相同,但台湾地区检察制度研究,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选择,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案上,对于大陆的检察制度研究都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 标签: 检察制度 检察官 检察改革 检察独立 检察一体 检察人事权
  • 简介:纵观世界各国和地区对虐童行为的规制,凡是能够有效维护儿童权益的都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具备一套完整的、成熟的儿童保护体系做支撑,二是制定的措施切实可行。在防止虐待儿童方面,台湾地区建立起了以刑事法律制裁为中心,行政干预、社会组织等众多力量参与的保护机制,形成了“行刑结合”的全方位儿童保护体系。其中一些做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保护体系 台湾地区 防治 儿童权益 虐待儿童 法律制裁
  • 简介:<正>目次一、前言二、生产与育儿劳工保护法律之政策意涵三、性别工作平等法之生产育儿劳工保护相关法制四、2009年就业保险法修法增育婴留职停薪津贴制度五、托育政策下规定企业设置托儿设施或提供适当之托儿措施六、结论与检讨一、前言世界经济竞争与人口结构之本质,已发生重大改变,要确保人民高生活质量,将需倚赖于能弹性调整适应与能终身学习之人民,而其基础需要能投

  • 标签: 台湾人 受雇者 就业歧视 津贴制度 工时制度 劳动力再生产
  • 简介:法官职权通知制度为台湾地区民事诉讼法本土化之创新成果.意在扩大第三人知晓诉讼渠道,维护和保障第三人的程序利益和实体利益,实现纠纷一次性解决.法官职权通知不同于诉讼告知,其具有行为规范和强制参与机能.法官应依法适时、适式履行职权通知义务.当事人和第三人亦受此制度影响,须为适当之诉讼行为.法官职权通知制度设立的法律理念及其对相关人员责任规划与权利救济,值得大陆立法借鉴.

  • 标签: 民事诉讼 职权通知 法理
  • 简介:<正>台湾地区仲裁制度的原有法律依据《商务仲裁条例》已于1998年6月24日获得大幅修正,并更名为《仲裁法》。此一新法律自1998年12月24日正式施行。在新的仲裁法之下,法院对于仲裁制度协助更多,而干涉更少。本文即在于介绍台湾仲裁制度与法院的实践关系,以及若干实践上发生的问题。

  • 标签: 仲裁制度 仲裁法 仲裁机构 当事人 仲裁人 仲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