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对汪曾祺小说《大淖记事》中的美学形象'巧云挑担'的讨论,阐发一种'缺陷性'的美学形象,并讨论这种形象和指向具体历史情境的马克思唯物主义美学的内在关联。这种形象不同于完善性的'理念'形象,它揭露而不是掩盖理念体系和具体的物的世界之间的缺陷和距离,通过'缺陷性'形象的'典型化'的努力,能发挥一种卢卡奇强调的总体化的批判功能。在对这个美学形象讨论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重新阐释乌托邦概念,借用本雅明的'微弱的弥赛亚'的提法,本文试图将这种在历史的具体中寻找希望的乌托邦和那种理念化的、绝对主义的、工具性的乌托邦区分开来,并把它称为'缺陷性'乌托邦。

  • 标签: “缺陷性” 典型 乌托邦 汪曾祺《大淖记事》
  • 简介:本文从政治的生命现象学的新视野,结合当代学术前沿所探讨的生命政治和生命现象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从“现代生命政治的诞生”、“卢梭对个人身体的生命政治探索”、“马克思解剖资本主义的生命政治策略”、“对人及其政治性的探索”及“劳动就是生命政治的决定性要素”五个部分,阐述卢梭与马克思的政治生命现象学的不同特征,重新考察了卢梭和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思想,为重置两位思想家在近现代政治哲学史上的特殊理论地位开拓可能的前景。

  • 标签: 马克思 卢梭 生命现象学 生命政治 劳动 生存
  • 简介: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如何做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是邓小平一生思考与实践的重大问题。他多次强调,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从少立大志、接受共产主义洗礼到从戎报国,为国家民族独立而战斗;从“三下三上”、坚信自己的信念总会实现,到处变不惊、笃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反对本本、强调实事求是,到矢志改革、推进中国对外开放事业,邓小平以坚定而执着的信念诠释了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胸怀与担当。新时代,我们缅怀邓小平的丰功伟绩、感受他做“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崇高境界与追求,就是要做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和坚定实践,持续不断地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执着努力。

  • 标签: 邓小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
  • 简介:在后现代社会,消费主义统治了一切,消费是唯一给予人们价值感的东西,由此导致了一切社会病态。消费社会完全忽视人类生存状况,有缺陷的消费遭到社会的排斥和蔑视,贫困成为罪恶。后现代的消费主义并没有给消费带来安全和满足,而是越来越大的困惑与焦虑。鲍曼的社会学分析让我们认识到,当代消费社会的不确定性和道德缺失带来的"综合症",他呼吁流动的现代性的人们承担为他人和社会的道德责任,这正是他作为欧洲传统人道主义继承的标志。

  • 标签: 消费社会 有缺陷的消费者 消费自由 社会阶层 道德责任
  • 简介:要理解尼采的哲学思想,悲剧只是提供了一个维度,把悲剧仅仅作为艺术范畴进行审美解读是无法理解尼采哲学思想的全部的。本文运用法国后现代哲学家列维纳斯的"他"理论,在确立悲剧作为艺术主体地位的同时,运用哲学、美学、伦理、宗教、神话等非艺术的"他"视角对尼采的悲剧观进行多视角、多维度的解读。

  • 标签: 他者 悲剧观 艺术哲学思想
  • 简介:<正>理性问题历来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又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深层次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法兰克福学派,突出理性问题及其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对实证的理性、实证性思维方式、科学与实证的思维方式、肯定的理性、肯定文化、同一性思维方式、单向度思想.进行了广泛的、尖锐的批判;对否定的理性、否定性思维、辩证的理性、否定的哲学、否定的辩证法,进行了大力的、反复的张扬。其中.霍克海默、马尔库塞、阿多

  • 标签: 法兰克福学派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 黑格尔辩证法 合理性 马尔库塞 形式逻辑
  • 简介:后马克思主义与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拉康的"他"概念直接促成了拉克劳、墨菲"对抗"概念的形成。"他"与"主体"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或者说大写他对主体的压迫,形成了他与主体之间的对抗关系。对抗概念的提出,使得拉克劳、墨菲得以扬弃黑格尔著名的主—奴关系的矛盾辩证法,进入到他与主体之间的对抗关系之中。对抗既不是对立,也不是矛盾。对抗关系的形成使得对抗中的主体不得不变换自己的位置和身份,于是矛盾关系中的主体就转变成了对抗关系中的主体身份。同时,对抗是在他与主体之间差异的、附属性的关系消失,并转化为压迫性的关系的情形下,才能形成真正的对抗。因此,不同主体身份之间的等同替换就成为了对抗出现的条件。这一点凸显了后马克思主义的在近代哲学的主体问题上的反本质主义的立场。不仅如此,从"他"到"对抗"的转换,以及其中所突显出的"主体"的地位及其变化,也折射出了近代哲学主体的意识形态化的特征。从此,主体不再是近代哲学那个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的个体,而是逐渐转换成了一个具有"意识形态"的对抗特征的,被误认的个体。所以,从近代哲学的"主体性",到拉康的"他",再到拉克劳、墨菲的"社会对抗",这一理论进路既是主体逐渐丧失其独立性和自明性的过程,也是主体在现代意识形态的基础上获得社会认同,重塑自我的社会历程。

  • 标签: 他者 主体 主体身份 对抗 从属关系:压迫关系
  • 简介:生态社会主义(即生态运动中的“红绿派”),在苏东剧变前不要说在整个西方思想理论界,就是在生态运动理论阵营内部,也不占主导地位,那时主宰生态运动理论阵营的是生态主义(即生态运动内部的“绿绿派”)。苏东剧变后,生态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它不但后来居上,影响超越了生态运动理论阵营内部的生态主义,而且在整个西方思想理论界声誉大振,一跃而成当今西方思想理论界最引人瞩目的思潮之一。

  • 标签: 生态社会主义 当代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者 运动理论 西方思想 苏东剧变
  • 简介:G.A.科恩在建构社会主义平等理论的过程中,批判了推崇自我所有原则的自由意志主义。他先反驳了推崇自由、反对平等的右翼自由意志主义诺齐克;而后又重审了为平等留有余地的左翼自由意志主义斯坦纳的构想。在协调'自我所有'与平等无果的情况下,他提出了在次富裕社会施行'自愿平等'的策略,并得出'平等主义必须摒弃自我所有原则'的结论。科恩的研究不光为其平等理论奠定了基础,也为回应自由主义的攻击提供了思想后盾。

  • 标签: 自我所有 自由意志主义 诺齐克 斯坦纳 平等
  • 简介:多米尼克·洛苏尔多教授早年求学于德国,曾担任意大利乌尔比诺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国际著名黑格尔研究专家、国际黑格尔—马克思辩证思想学会主席,在欧美马克思主义和民众当中有着极高的声望。经比利时友人MariaMcGavigan教授的推荐与约请,笔者同王成军博士一道,有幸于2014年10月24日上午访谈了在巴黎索邦大学进行新书推介的洛苏尔多教授;这次访谈历时5个小时,涉及洛苏尔多教授的个人经历(包括思想历程)、主要学术贡献等诸多方面。洛苏尔多教授于2016年春天访问武汉大学,笔者得以再度与这位意大利学者进行了几次长谈,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他的思想背景、自由主义批判等观点。本次编译的访谈录主要以巴黎访谈为蓝本,并穿插了武汉访谈的部分内容,围绕着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关联、资本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的关系、自由主义与殖民主义及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中国在世界反殖民斗争中的地位等问题展开。

  • 标签: 价值访 学者多米尼克·洛苏尔多 意大利学者
  • 简介:马克思在一种特殊情境下说过“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有学者把它过度解读为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切割一一“马克思不为马克思主义背书”。这句话实际是马克思对不能正确对待他的思想的方式的否定,而不是对他的马克思主义身份的否定。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提问一样,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直有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提问,形成马克思主义身份认同规律性现象。这一现象构成科学马克思主义史观的经验基础,启发了我们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主体意识自觉,也丰富了我们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

  • 标签: 马克思主义者 身份认同 经验基础 主体意识自觉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为什么培养、怎样培养和培养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在战略意义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事关伟大事业的推进、伟大梦想的实现,也事关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在基本内涵上,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在培养路径上?要坚持办学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坚持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 标签: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战略意义 基本内涵 培养路径
  • 简介: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虽然实行有偿取得制度,但并没有实现国家所有的收益权。表现在国家仅收取了矿产资源相关税费,而对矿产资源本身以零对价方式出让,造成了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和政府公共事业支出资金短缺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家只注重国家的矿产资源管理身份,忽视了矿产资源所有身份;只注重国家的行政管理职能,忽视了民事收益职能;只注重矿产资源收入二次分配,忽视了矿产资源收入一次分配。因此,实现矿产资源国家收益权,必须促成矿产资源由资源管理向资产管理的转变,改革矿产资源有偿取得制度,在矿产资源出让一级市场实现国家收益权,建立矿产资源流转二级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 标签: 矿产资源 国家收益权 民事权利
  • 简介:米哈伊尔·里夫希茨是乔治·卢卡奇的苏联朋友和战友。考虑到里夫希茨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阐释,他本该在俄罗斯或世界其他地方非常出名并为人尊重,但是没有:卢卡奇享誉全球,而里夫希茨却被人遗忘。近来,情况明显有所变化,他的门徒和追随设法再版了其著述。里夫希茨的立场有些让人费解:尽管他反对德波林学派,但他既不是斯大林主义,也不是反黑格尔主义;他也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新的批判学派的追随。在对现代主义的评论中,他不想做出妥协,虽然他也不认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官方教义。里夫希茨认为自己的特征是'三十年代的人'。

  • 标签: 米哈伊尔·里夫希茨 乔治·卢卡奇 马克思主义者
  • 简介:丹麦哲学家施达克出于为费尔巴哈辩护的目的,对费尔巴哈哲学做出了唯心主义的定性.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对施达克的辩护方式提出批评,认为施达克没有看到费尔巴哈哲学思想中的唯物主义,对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唯心主义又找错了地方.施达克对费尔巴哈哲学形象产生错误判断的原因在于,他沿袭了庸人们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性质定性,混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划分标准.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对于施达克关于费尔巴哈哲学形象错误的批判,在今天对我们的研究和学习仍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昭示我们要对讨论主题做更深层前提分析,要对哲学家展开辩证分析.

  • 标签: 施达克 费尔巴哈 恩格斯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 简介:冯契先生离开我们整整二十年了。今年又逢冯契先生的百年诞辰。觉得对先哲最好的纪念就是认真读他的著作,年初以来一直在读书。前几天与系里的几位同事一起随“纪实频道”《大师》栏目组的编导拜访先生在诸暨山坳里的老家。边看边问边谈,百感交集。

  • 标签: 马克思主义者 冯契 哲学家 怀念 真诚 百年诞辰
  • 简介:毛泽东历来就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他曾提出,从一二百、到五千、一万,甚至一百五十万、几百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目标。他对何谓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进行过详细分析。我们新的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斗争的任务还远没有实现和完成,需要继续像毛泽东那样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建设,需要当代马克思主义继续奋斗。

  • 标签: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者 理论队伍
  • 简介:<正>作为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施密特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尤其是他对马克思自然概念的精辟论述。在《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一书中,施密特提出并阐明了马克思自然概念的社会历史性,从而为人们更深刻地认识马克思的自然概念提供了新的视野。然而,在施密特对马克思自然概念的阐述中,也存在着一些错误的理解。比如对马克思自然概念的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 施密特 乌托邦主义 自然概念 人与自然关系 意识形态
  • 简介:列宁《哲学笔记》的辩证法,主要是在黑格尔《逻辑学》与马克思《资本论》双重语境互动中所形成的关于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三一致”的辩证法。由于不理解列宁的“三一致”的辩证法思想,不仅造成了把辩证法当成“实例的总和”和“抽象的方法”的“两极相通”,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变成朴素的辩证法和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变成直观反映论的“双重还原”,而且特别是导致了把列宁的辩证法归结为与“实践论的辩证法”相区别的“认识论的辩证法”,从而曲解了列宁的“三一致”的辩证法。因此,在当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前提,是深化对列宁《哲学笔记》的“三一致”的辩证法思想的理解。

  • 标签: 《哲学笔记》 辩证法 认识论 逻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