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从儿童患者的特殊生理结构出发,分析药师在门诊药房配发药物时,提醒患者家属在药物使用方法、剂量、特殊贮存等方面应特别注意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保证儿科临床药物的合理使用。

  • 标签: 儿科 合理用药 调配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护理手段已成为护理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在儿科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系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有效地改善护患关系,减轻患儿尤其是家长的心理负担,增加他们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儿科 健康教育 实施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消除护患沟通障碍,掌握护患沟通技巧,建立新型的护患关系,对提高护理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 标签: 护患 沟通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 儿科护理中沟通方法与技巧的应用。方法 随机择取我院在2019年1月~2020年4月儿科收治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常规组采用常规的护患沟通方式,研究组实施运用语言沟通技巧以及非语言沟通技巧用与患儿进行临床沟通。比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以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确定那种沟通技巧更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研究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技巧以及护理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之间的护理满意度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组的护理投诉率显著高于研究组,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质量评分中,常规组显著低于研究组,两组护理效果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儿科临床护理中使用语言沟通技巧以及非语言沟通技巧,有利于提升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能有效降低护理投诉率,应在临床中大力推广这种护理方法。

  • 标签: 儿科护理 沟通方法 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医院儿科门诊护理风险因素,并提出积极有效的方法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近年来本院儿科门诊的护理风险因素,参考相关研究文献和临床管理经验,提出儿科护理风险规避的方法措施,并设观察组;未设回访登记的为对照组。结果工作繁重、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操作水平不高、护患沟通不当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儿科护理事故的发生,可以通过严格查对制度、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等方法全面提高本院儿科的护理水平,预防和减少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1。结论造成儿科护理风险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作为临床护理人员和护理管理者,应该在临床实践中重视相关因素的分析,并提出积极有效的解决措施,以减少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 标签: 儿科 输液渗漏 回访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儿科护理纠纷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方法根据本院资料,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对纠纷原因涉及人员工龄以及职称进行归类归纳和分析。结果儿科护理纠纷有各方面的原因,如服务态度问题,服务技术不过关,护理意识落后等等。结论我们可以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发现护理纠纷的原因,并且根据其原因的分析,提出解决对策。

  • 标签: 儿科 护理纠纷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观察眼睑血管襻、小儿指纹紫色深浅、上腭、肛门等部位,可辨小儿疾病寒热虚实,为临床诊断治疗用药提供依据。

  • 标签: 儿科望诊 眼睑 指纹 上腭 肛门
  • 简介:摘要日间手术,实质上就是选取具有一定适应证的患者,在1个工作日内对患者的住院、手术、出院进行合理安排,患者在医院的时间不超过24h.儿科日间手术的特点,主要包括手术量多、手术种类多、手术节奏快、小儿麻醉风险高、家属期望值高.我院日间手术的管理模式是分散收治、分散管理,医护人员对日间手术患者进行管理,住院患者公用复苏室、手术室.就目前来看,我院日间手术模式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手术室从优化日间手术的管理流程,手术室安全管理和感染控制等方面进行管理实践的总结与探讨,确保日间手术医疗质量和安全,通过团队合作,提高手术室护士的风险意识,规范日间手术流程,制定完善的质控标准,做好质量持续改进,遇突发事件时按照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沟通,发挥团队精神,保证日间手术高效运行.关键词儿科;日间手术;护理;管理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10-01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儿科护理管理中的细节管理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收治的 102例住院患儿,以随机序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细节管理。对比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患儿护理依从性、住院时间、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 96.08%( 49/51)、患儿护理依从性为 92.16( 47/51),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 82.35%( 42/51)、患儿护理依从性为 70.59( 36/5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χ2=12.036、 11.821)。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护患纠纷、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及家属护理差错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儿科进行细节管理,护理管理效果凸显,护理不良事件、护理差错、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纠纷等发生率均降低,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细节护理属于较理想的儿科护理管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细节管理 儿科 护理管理 应用
  • 简介: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是直接对患儿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保健的场所。而预检分诊是门诊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如何加强预检分诊的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保证就诊患儿按病种准确快捷得到就诊治疗和及时抢救,传染病人得到有效隔离管理,做到规范制度和规范服务并重,规范预检分诊流程,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分诊率,既满足患儿及家长的需求,又调动预检分诊护士的积极性。

  • 标签: 儿科 预检 分诊 管理
  • 简介:空腹静脉采血是临床检查常用的一种操作,采血过程常给患者带来痛苦,特别是患儿,常拒绝采血。在对儿科门诊采血患儿的采血过程进行观察后发现。很多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理,部分患儿出现头晕、心慌甚至晕倒等反应,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对空腹采血技术进行改进至关重要,2004年12月-2005年6月,本研究对空腹采血的80例患儿,采用真空采血针采血,并与传统针管采血组80例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采血针 儿科 真空 空腹采血 采血过程 临床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面优质的综合护理模式儿科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PICC置管患者16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将16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命名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每个小组各80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形式进行护理,研究组则在其基础上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综合护理,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家属(95.00%)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78.75%),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家属(92.50%)护理知识掌握的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家属(76.25%),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共计发生2例感染、1例出血、2例导管落、2例静脉炎,总发生率为8.75%;对照组共计发生5例感染、3例出血、6例导管脱落、6例静脉炎,总发生率为25.00%,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文采用全面优质的综合护理模式在儿科PICC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与家属的满意程度,对其并发症的预防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PICC 儿科 护理效果 研究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门诊儿科患儿输液中的作用.方法:将门诊每天首诊输液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输液,实验组除常规方法外,对患儿及家长实施细节护理,即关注患儿输液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结果:实验组的静脉重注率、护士工作差错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细节护理完善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改善输液室条件、注重细节问题是避免护理风险的关键.

  • 标签: 门诊儿科医疗 静脉输液 细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简述基层儿科门诊患儿就诊心里护理问题的重要性。方法是通过做好患儿家长心里的护理,减轻患儿心里负担,使患儿从对医务人员的恐惧、陌生转变成友好和信任。使患儿病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到较快的恢复,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我作为一名基层门诊儿科护理人员,现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 标签: 门诊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