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患沟通技巧之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2-09-19
/ 1

儿科护患沟通技巧之探讨

鄢利芳

鄢利芳(黄梅县人民医院湖北黄梅435500)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9-0183-02

【摘要】消除护患沟通障碍,掌握护患沟通技巧,建立新型的护患关系,对提高护理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关键词】护患沟通技巧

儿科素称“哑科”,因为患儿不善表达自已的病情,这一特殊性,要求儿科护士掌握更深的护患沟通技巧,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会诸多方面的高质量护理服务,这将对于提高患儿医治效果,减少护患纠纷,和谐护患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护患沟通的目的和意义

1.1目的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儿及家属、陪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其目的在于减少护患之间的距离,达成一致共识。

1.2意义有效的护患沟通有利于增加护患之间感情,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患儿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有利于获得患儿完整的病情资料,为治疗提供充分的依据,提高患儿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2护患沟通的几种障碍

2.1患儿不善表达自已的病情。患儿年龄在14岁以下,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表述自已的病情能力相差很大,婴幼儿更是不能表述,因而对病情的诊断带来不利影响。

2.2患儿及家属期望值高。他们盼望护士的注射技术能“一针见血”,药到病除,当现实与期望值偏离时,则会产生不满情绪。

2.3独生子女因素患儿多为独生子女,一旦患病,全家出动,且情绪低落,性情急燥,护患关系一时难以融洽。

2.4传统的护理观念及行为根深蒂固。护士以执行医嘱和完成常规性工作为主,忽视了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求,不习惯主动与患儿及家长进行思想交流和感情的沟通。

2.5缺乏沟通技能及心理学知识,这是影响护患关系的直接因素。

3护患沟通的技巧

3.1语言沟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85%要运用语言沟通技巧,语言是情感交流的工具,心灵沟通的纽带。

3.2非语言沟通。包括书面形式和人的手势、眼神、面部表情、触摸等,借助这些方式表达思想感情、兴趣、观点、目标及用意,它比语言更富有感染力,能起到语言沟通无法达到的作用。

3.2.1书面形式:通过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知识的宣传,以及护理查房,设立意见本,请患儿及家属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可使护理关系更加紧密切。

3.2.2面部表情:护士应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能把任何不愉快表现出来,始终面带微笑地投入工作,以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3.2.3眼神:护士应学会用目光启动交往,用眼神表达反应。与患儿及家属谈话时,要平视对方以示尊重,还可以用自己特有的细腻和善解人意,领会患儿及家属眼神中所包含的服务需求。

3.2.4动作:包括点头、手势、抚摸、握手、依偎、搀扶、拥抱等,护士要把这些所理解的内容及时反馈给患者,使患者及时获得信息,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4护患沟通的方式

4.1随时沟通:责任护士可随时和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如患儿病情变化,物药反应,治疗上的问题等,及时报告医生,把矛盾处理在萌芽状态。

4.2集中沟通:对带有共性问题,护士长、责任护士可召集病区患儿及家属,集中进行沟通,回答患儿及家属提问。

4.3回访沟通:对于已出院的患儿,可采取电话回访或登门拜访的方式进行沟通,了解患儿出院后的康复情况,并做好记录。

5沟通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1不要匆忙下结论,不轻易判断和批评对方的话。

5.2一次沟通时间不宜过长,根据患儿的情况适时中止。

5.3与患儿及家属谈话时,选用合适的位置,使对方感到舒适。

6体会

沟通虽然不是万能,但沟通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工作方法,也是一门艺术。护理人员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还要掌握护患沟通方式与技巧,学会慎言、能言、善言,有效地与患儿及家属沟通,建立新型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基础护理学》.陈维英.主编.12-13.

[2]成幼林.王晖.邓力红等.急诊儿科护患沟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护理学报2008.15(1)46-47.

[3]高文华.护士的护理沟通技巧[J]现代护理实践杂志2008.10.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