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特别奖《攀峰与穿雾》(载第58、60、61辑 作者:刘西尧 编辑:李德定 高士振 王虹)一等奖1、《回忆“文化大革命”中周恩来同志维护统一战线的业绩》(载第58辑 作者:宋 编辑:李德定)2、《刘介梅今昔生活对比展览会始末》(载第58辑 作者:吴子勋 万学华 编辑:李德定)3、《我写〈大寨内参〉的前前后后》(载第60辑 作者:李玉秀 编辑:高士振)4、《我的先生闻一多》(载第61辑 作者:臧克家 编辑:王虹)二等奖1、《在向阳湖的难忘日子》(载第59辑 作者:萧乾 编辑:石雁飞)2、《向阳日记》(载第59辑 作者:张光年

  • 标签: 文史资料 1999年 文化大革命 闻一多 维护统一 张光年
  • 简介:为学习兄弟省市做好新形势下地方志工作的先进经验,开阔工作思路,推动创新发展,近日,省志编委重点围绕“学习贯彻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地方志工作科学发展的创新举措、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开展读志传志用志,开发利用地情资源的做法和经验;加强方志馆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做法和经验;第三轮三级志书编修的筹备情况”等问题,组织部分市(州)地方志办公室负责人赴相关省进行考察学习。

  • 标签: 考察学习 编委 地方志工作 先进经验 河南 山西
  • 简介:2002年9~12月,湖北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湖北枣阳九连墩之"一号墩"进行了发掘,清理墓葬两座(M1、M2)及其祔葬车马坑(CHMK1、CHMK2)。各遗存单位保存基本完好,尤其是M2未被盗扰,出土了数量多、种类全、保存完好的大量随葬器物。资料表明,该墓为战国中期大型楚墓,墓主人是M1墓主的夫人,身份为楚国上大夫级别的高级贵族。该墓的发掘与整理为楚墓葬制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 标签: 枣阳 九连墩M2 楚墓 战国 高级贵族
  • 简介:文章利用了新的考古资料,从新的视角出发,对先秦时期湖北地区的技术发展与当地文明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使人们对当时的技术成就的认识更为系统全面。

  • 标签: 先秦 湖北 技术 文明
  • 简介:湖北枣阳九连墩M1、M2祔葬车马坑(CHMK1、CHMK2),是东周时期楚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车马坑之一。车马坑与主墓呈东西分布,主墓墓主头东足西,车乘是衡西舆东。2号车马坑陪葬8乘车,16匹马。车乘为南北横向并列式一排摆放,马匹侧卧于辀的两侧,一侧的马一律顺向。从结构上看,车乘可分为格軨舆、格軨棚架舆、格栏舆三种,其中8号车为无輈车,车型为格軨棚架舆。车乘的摆放方式应与当时车马出行的阵列有关。这些车马的发现,对我们研究古代车乘的结构、制造工艺、阵列的摆放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九连墩 东周时期 楚国 车马坑 车乘 车马阵列
  • 简介:<正>一九八八年元月,随州市安居镇徐家咀村汪家塆窑场民工做砖取土时,偶然挖掘出古代青铜器。随州市博物馆得知这一消息后,当即派员前去调查。经勘查,认定该处是一座古墓葬。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 标签: 湖北随州 博物馆 古代青铜器 古墓葬 窑场 图版
  • 简介:我是1959年由原金积县委调中滩公社任党委副书记的,故对西河打坝和改建泰民渠口之事,从研究到实施都参与了。中滩公社的泰民渠原渠口直入于西河上段(今化肥厂鱼池上边),而西河口又入于黄河王老滩处(现黄河大桥西边)。因此,如遇黄河水位下降时,西河的水位也必然随之大量下降,而泰民渠的水位则下降更低,甚至枯竭。

  • 标签: 西河 改建 党委副书记 1959年 化肥厂 黄河
  • 简介:西塔诺让人印象深刻。它是一个梦乡:你在时,它不是很真切;当你离开后,它变得栩栩如生。——斯坦贝克(美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涂抹成不同颜色的房屋层层叠叠,错落地分布在郁郁葱葱的山间悬崖上。顺着弯弯曲曲的小巷台阶一路向下,便来到了蔚蓝色的地中海旁。这世间最明艳纯净的色彩肆意泼洒着,

  • 标签: 斯坦贝克 诺贝尔文学奖 艳遇 《奥德赛》 提拉米苏 就这样
  • 简介:西铭村志》是“山西省重点乡镇村志系列丛书”之一,共设15编41章51余万字。该志横排竖写,综合运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索引等体裁,全面系统记地述了西铭村的历史与现状。在笔者见到的诸多村志中,《西铭村志》可称之为一部良志佳作,对编纂村志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反复阅读后,笔者认为该志具有以下特点。

  • 标签: 村志 佳作 系列丛书 综合运用 示范效应 山西省
  • 简介:《蒙古回部王公表传》是研究清代蒙古史的重要史料,但由于各种原因,书中存在一些舛误错谬。考据纠正这些错谬,无论对文献整理还是对史学研究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满文档案,纠正了《蒙古回部王公表传·西第什哩列传》中的若干错误,澄清了丹津多尔济诸子及其生平、桑斋多尔济的童年及他开始驻库伦办事的时间等问题。西第什哩贝勒家族是清代喀尔喀蒙古重要的统治家族,其成员丹津多尔济、多尔济色布腾、桑斋多尔济和云端多尔济等人都是重要的历史人物,所以,纠正有关该家族的史文舛误,对准确了解相关史实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蒙古回部王公表传》 《西第什哩列传》 丹津多尔济 党苏龙多尔济 桑斋多尔济
  • 简介:1990年西藏文物普查开展以来,我国考古学家陆续在西藏西部发现一批属于早期金属时代的墓葬与居址,其中出土若干青铜器。本文结合周边地区如青藏高原东部、尼泊尔北部的穆斯塘地区、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印度西北部的考古发现,对相关青铜器的文化属性予以比较讨论,认为欧亚草原文化因素自东、西两个不同方向辗转进入西喜马拉雅地区,这当与跨青藏高原的长距离贸易相关。

  • 标签: 西喜马拉雅 青铜器 文化互动
  • 简介:我的父亲张西曼(1895-1949)与柳亚子(1887-1958)相知相交数十年,两个人是志同道合、十分要好的朋友。两人性格相近,都是直言敢谏之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不但在政治上并肩战斗,主张“联苏抗日”,而且在诗坛上也志趣相投,曾有不少互相唱和的故事,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佳话。

  • 标签: 张西曼 民主与科学 孙中山 中苏文化 忧民意识 天人三策
  • 简介:被称为中国篆刻艺术殿堂的西泠印社,创建百年,能有幸入社的不到三百人,而1945年前入社的早期社员,至今健在并活跃在印坛的只汪新士老先生一人。汪老为西泠印社创始人王福庵等的入室弟子,与一代国画大师张大千同年入社,是当代中国书法篆刻界资历最深的西泠嫡派传人。60余年如醉如痴,游刃方寸金石之间,治印一万余方。邓小平、彭真、陈立夫、关山月等“私家印”亦出自这位大师之手。晚年在荆州、深圳创办南纪印社和北斗印社,培养大学生一千多名。作品多次参加中外大型书画展览,编刻的《毛泽东诗词集句印谱》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汪新士一生颠沛,经历坎坷,现年79岁,仍甘守清贫,在深

  • 标签: 西泠印社 书法篆刻 余绍宋 篆刻艺术 毛主席诗词 诗词集句
  • 简介:1475年到1481年,西斯图斯四世德拉·罗维勒在位期间,乔万尼诺·德·多尔奇根据巴乔·彭特利的规划,建造了被认为是梵蒂冈最著名的礼拜堂的西斯廷礼拜堂。西斯廷礼拜堂是一个长方形的大厅,筒形拱顶,一道华丽的大理石屏障把大厅分成不均等的两部分。这道石屏是由米诺·达·费埃索累和乔瓦尼·达尔马塔以及昂德雷阿·布勒乌建造的。他们还合作建造了唱诗台。

  • 标签: 创世纪 筒形拱顶 壁画 大理石 建造 梵蒂冈
  • 简介:1405年7月11日,郑和率领船队自江苏太仓浏河出海,西航印度洋,前后七次,凡28年,这是世界航海史上一项空前壮举。然而,由于历史的隔阂和利益的驱动,历代统治者对真相有意或无意地隐蔽和歪曲,以致世人对郑和西航事件了解不够,云雾重重。在人们心目中,郑和西航“倏然而兴,而又倏然而逝”,像一颗彗星蓦地划过中国历史的上空。为了深入地探索郑和西航的来龙去脉,笔者就几个相关问题谈点看法。

  • 标签: 航海史 “郑和下西洋” 永乐帝 原因分析 对外贸易
  • 简介:1940年8月20日到1941年1月24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历时5个月的百团大战,取得巨大胜利,消灭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作战,极大地增强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有效地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国际声望。

  • 标签: 李修仁 太行区 抗日根据地 和顺县 武装斗争 对敌斗争
  • 简介:"家西番"人的民间灶神信仰呈现了藏民族传统习俗与汉式灶神观念融合为一体的特色.本文拟从"家西番"人祭灶神习俗的象征符号意义入手,探索在民俗文化现代化进程中"家西番"民俗变异融合的规律,思考"家西番"人作为一个特殊的族群,如何实现族群的认同和加强自我主体性的意识.

  • 标签: 灶神 家西番 象征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