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个性化护理方案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入院,治疗及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的研究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1年12月由我科室出院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延续护理,实验组接受个性化护理方案下的延续性护理,对俩组干预后的各相关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心脏康复健康行为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心血管时间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方案 急性心肌梗死  延续性护理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在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实施诊断时,开展心肌酶谱检验价值及准确性。方法:选取病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患者共计30例,均为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设为甲减组,同期收集30例健康体检者的资料,设为对照组,均在清晨空腹状态下,对心肌酶谱指标、甲状腺功能指标实施检验,展开对比分析。结果:甲减组心肌酶谱即α-HBDH指标、LDH指标、CK-MB指标、CK指标检测水平相较对照组均呈更高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心肌酶谱 检验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前实施个性化护理,观察其急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4月本医院急诊科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院前急诊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前急救时间、入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前急诊的过程中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急诊时间,提高患者急诊成功率,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诊 个性化护理 急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超急性期心肌梗塞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超急性期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在接诊到心电图检查、接诊到导管室、接诊至用药、接诊至介入手术开始以及接诊至患者收入住院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其死亡率则相应较低。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于超急性期心肌梗塞患者的抢救至关重要,它不仅有效缩短了抢救时间,还显著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并降低了死亡率。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积极推进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化工作。

  • 标签: 超急性期心肌梗塞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 抢救时间 抢救成功率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临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科学提供血府逐瘀汤的实际效果。方法:自本院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中选取92例,依照抽签法分为对比组、试验组,每组含46例。治疗期间对比组会开展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提供血府逐瘀汤。分析其效果。结果:在治疗实施后试验组患者的LVEF、SV指标皆显著优于对比组(P<0.05);同时治疗实施后试验组患者其临床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期间合理提供血府逐瘀汤其效果良好,既可提升疗效,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建议参考。

  • 标签: 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血府逐瘀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23年1月~2024年1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31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予以观察组患者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可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 简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在入院后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肺炎支原体(MP)是我国成人CAP的重要致病原。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

  • 标签: 中的应用 合并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中的
  • 简介:目的评估早期静脉溶栓联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对60例发病至治疗时间≤6h的患者进行尿激酶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氯比格雷、舒降之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发病≤4h以内接受治疗45例,血管再通者36例,占80%。发病4h-6h以内接受治疗15例,血管再通者11例,占73.3%。60例中6h内再通者47例,占总例数78.3%。结论早期静脉溶栓联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治疗AMI,其越早应用效果越佳,血管再通率达78.3%,广大基层医院在无心脏介入及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条件下,只要认真选择好适应证,并仔细观察临床变化,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也能及时抢救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同时也减少了患者的治疗费用,可为广大低收入患者所能接受的较好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静脉溶栓 抗凝 抗血小板 调脂 基层医院
  • 简介:目的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探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应用利多卡因治疗,研究组应用胺碘酮治疗。结果研究组CL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LV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LVESD、LVEDD以及SV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过程当中,胺碘酮的治疗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胺碘酮 急性心肌梗死 后室性心律失常 临床效果
  • 简介: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HCM)是非缺血性心肌病中较常见类型,发病率1/500,国内与国外报道类似。该病为35岁以下青年及运动员发生心源性猝死(SCD)的最主要原因,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负担[1]。心脏磁共振扫描(cardiovascularmagneticresonance,CMR)不仅可对HCM患者形态、结构、功能做准确评价,还可通过心肌灌注及活性扫描观察心肌血流灌注情况及纤维化情况。本研究旨在探讨CMR技术对HCM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肥厚型心肌病 心血管事件 预测价值 磁共振扫描 心肌血流灌注 心肌灌注
  • 简介:一氧化氮(N0)也称血管内皮舒张因子,是生物体内一种反应性极强的自由基。兼有第二信使和神经递质的作用。同时又是一种效应分子,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NO的合成主要受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调节,包括数量与活性。NO具有扩张血管、调节血压、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白细胞黏附、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调节兴奋一收缩偶联、调节心肌氧耗、介导细胞毒效应和免疫调节等复杂的生理病理功能。NO的产生异常与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 标签: GENISTEIN 缺血再灌注心肌 NOS 血管内皮舒张因子 一氧化氮合酶 抑制血小板聚集
  • 简介:选择已被确诊为缺血性心脏病拟接受普外手术患者30例(非心肌梗塞型),随机分成两组(异丙酚组与硫喷妥钠组),各15例,年龄43~72岁。男21例,女9例。异丙酚组采用芬太尼5μg/kg,安定2mg/kg,异丙酚2mg/kg,阿曲库铵0.6mg/kg快速诱导插管,持续收入1%~2%安氟醚及纯氧维持麻醉。硫喷妥钠组除用2,5%硫喷妥钠5mg/kg取代异丙酚外,两组用药相同。连续监测NIBP、HR、ECG。选择心率收缩压乘积(RPP)间接反应心肌耗氧量。两组气管插管前及气管插管期间RPP变化见表1。ECG变化(ST抬高、下移、心律失常等)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心梗发生。

  • 标签: 异丙酚 缺血性心脏病 气管插管 心肌氧耗 芬太尼 硫喷妥钠
  • 简介:目的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和血府逐瘀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患者以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用中医药血府逐瘀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4.44%,较对照组的76.47%具有显著优势,(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BNP、CysC、cTnI各项指标均较差(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F、BNP、CysC、cTnI改善效果均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联用盐酸胺碘酮和血府逐瘀汤可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和炎性指标,该联合治疗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盐酸胺碘酮 血府逐瘀汤 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应用低渗非离子造影剂直接PCI后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2004年10月至2007年3月期间在北京友谊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接受直接PCI的STEMI患者236例,所有患者均应用低渗非离子造影剂。测定介入治疗前和术后第1、2、3天肾功能,分析造影剂对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肾功能的影响,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CI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236例患者中,男性184例,女性52例,平均年龄(64.6±11.5)岁,发生CIN46例,发病率为19.5%;CIN组中原有肾功能不全者(基线Ccr〈60ml/min)达6/46,心功能不全者达19/46,同非CIN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造影剂剂量CIN组为328±166ml,非CIN组为248±124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原有肾功能不全(基线Ccr〈60ml/min)、造影剂的剂量、LVEF〈40%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IN在STEMI患者直接PCI后发病率较高,原有肾功能不全、造影剂的剂量、LVEF〈40%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直接PCI 造影剂肾病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APJ受体是1993年发现的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与血管紧张素111型受体AT1有很高的同源性,其内源性配体为Apelim近来发现APJ受体在心肌肥厚形成中存在双重作用,心肌细胞中APJ受体的激活一方面可以改善心肌功能,另一方面却可以提高大鼠对压力诱导的心肌肥厚的敏感性。本文探讨APJ受体在压力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自噬、P13K调节机制,为阐明APJ受体在压力诱导的心肌肥厚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心肌细胞肥大 APJ受体 压力诱导 PI3K 自噬 调节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国产瑞替普酶(简称 r-PA)与尿激酶(简称 UK)治疗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简称 STEMI)疗效。方法:本研究主体为 2017年 8月 -2019年 8月间来院治疗的 95例 STEMI患者。随机分 A组和 B组,分别是 48例与 47例。 A组用药方案为国产 r-PA, B组用药方案为 UK。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A组的冠脉再通率为 97.92%, B组为 85.11%; A组的不良事件率为 10.42%, B组为 27.66%; A组的心功能指标均优于 B组( P< 0.05)。结论:为 STEMI患者行国产 r-PA治疗的效果优于 UK,可促进冠脉再通,减少不良事件,改善心功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国产瑞替普酶 尿激酶 急性 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选择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研究使用曲美他嗪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保护梗死心肌细胞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12月住院NSTEMI患者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抗凝、调脂、ACEI、β受体阻滞剂及曲美他嗪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予曲美他嗪联合左卡尼汀(2.0g,qd,iv-drip)共2周。分析治疗前后脑纳肽(BNP)、超声心动图(UCG)参数中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结果,比较二组参数间的差别。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接受左卡尼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后BNP值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射血分数(LVEF)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应用曲美他嗪联合左卡尼汀能够最大限度保护NSTEMI患者梗死心肌细胞以保存左室收缩功能,促进心功能恢复。

  • 标签: 曲美他嗪 左卡尼汀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左室收缩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