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糖尿病与牙周炎密切相关,具有双向相互作用,有共同的发病基础。近些年学者提出将牙周炎列为糖尿病的第六并发症,患有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如血糖未能被很好的控制,牙周病变的发展有其特殊性。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患病的年限与牙周病牙槽骨吸收破坏程度的比例关系,本研究旨在观察。

  • 标签: 糖尿病 牙周炎 牙槽骨吸收
  • 简介:在颌骨骨重建研究中,破骨细胞骨吸收反应与成骨细胞骨生成反应耦联机制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对该反应耦联机制研究较为成熟的OPG/RANKL/RANK信号系统及近来提出的Eph/ephrin介导的双向信号传递系统研究进行阐述。

  • 标签: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细胞相互作用 骨重建 颌骨 RANKL/RANK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微环境对腺样囊性癌(ACC)细胞侵袭、生存能力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ACC嗜神经侵袭体外模型、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临床病理标本及肿瘤细胞进行研究。结果32例ACC中有25例(78.1%)发生了嗜神经侵袭,其中实性型与筛孔型的嗜神经发生率较管状型高(P=0.03);神经组织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可以提高肿瘤细胞的生存能力、减少凋亡;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在ACC-M与神经相互作用过程中筛选出369个表达上调的基因和920个表达下调的基因,其中许多基因已经证实参与调节细胞生长、凋亡、运动以及黏附等重要的生物过程。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神经组织与ACC细胞相互作用为肿瘤细胞提供了生存优势条件,为进一步对ACC嗜神经侵袭机制的研究提供了部分参考。

  • 标签: 腺样囊性癌 嗜神经侵袭 基因芯片
  • 简介:目的:从患者角度探讨更加合理的程序治疗老年牙周病松动牙,以期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依从性,从而提高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6月至2005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附着丧失〉5mm的牙周病患者4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84颗患牙),一组按基础治疗-牙周手术-松牙固定方法顺序治疗,另一组按基础治疗-松牙联冠修复固定-牙周手术的顺序早期修复,比较2组患者2个月时咀嚼功能恢复情况、接受牙周手术情况及2年后咀嚼功能。结果:早期修复组患者咀嚼功能的恢复优于顺序治疗组,更容易接受牙周手术,2年后咀嚼功能仍优于顺序治疗组。结论:松动牙联冠固定修复先于牙周手术,对缓解症状,改善外观有积极作用,能够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提高满意度,并间接提高疗效。

  • 标签: 牙周疾病 牙松动 治疗 老年人
  • 简介:由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IAOMS)主办,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中国香港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承办的第19次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19ICOMS)将于2009年5月23~27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是两年1次的国际性口腔颌面外科专业会议,迄今已成功举办了18次,具有广泛的国际性、学术性和影响力。

  • 标签: 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 上海国际会议中心 学术会议 中华口腔医学会 程序 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