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口腔正畸结合治疗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8月在我院修复错(牙合)伴牙列缺损的患者5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结果对患牙进行修复治疗后,51例患者的牙齿相较治疗前排列整齐,咬合度较好;随访1年后,患牙未出现松动或移位现象。讨论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效果较好,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口腔正畸? 错(牙合)? 伴牙列缺损?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102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改良Sugiura组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组各51例,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中出血量、患者住院时间应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并发症、再出血率、病死率应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脾功能亢进完全纠正,止血率达100%,止血效果满意。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1、0.102、0.132,P〉0.05);改良Sugiura组手术时间长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000,P〈0.05)。并发症发生率:改良Sugiura组为11.7%(6/51),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组为15.7%(8/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563)。102例患者出院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20.5±4.5)个月。改良Sugiura组患者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静脉曲张消失率(80.4%)明显优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组(5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改良Sugiura手术断流彻底、患者再出血少,手术风险性并未增加,对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门静脉 消化性溃疡出血 治疗结果 改良SUGIURA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配合注射用盐酸溴己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98例小儿咳嗽患者纳入课题研究,选取时间为 2017年 1月 ~2019年 6月。经随机数字表法对 98例患者实施分组,每组分得患儿 49例。临床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方法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者接受注射用盐酸溴己新雾化吸入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为 81.63%,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P< 0.05。 结论:在常规方法治疗小儿咳嗽的同时,配合注射用盐酸溴己新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显著,不仅能缓解咳嗽症状,而且能改善患者病情,值得在临床上采用和推广。

  • 标签: 注射用盐酸溴己新 雾化吸入 小儿咳嗽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联合胆囊切除术(LC)对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为此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LCBDE+LC组49例和ERCP/EST+LC组49例;LCBDE+LC组给予LCBDE+LC手术治疗,ERCP/EST+LC组患者采取内镜逆行胆管造影/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RCP/EST)联合LC手术治疗。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手术成功率、结石残存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组间比较卡方检验分析;术中术后的各项指标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LCBDE+LC与ERCP/EST+LC组比较:手术成功率、复查后结石残留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手术方法效果相当。LCBDE+LC组术中术后各项指标显著优于ERCP/EST+LC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ERCP/EST+LC组,提示LCBDE+LC组手术安全性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LCBDE+LC与ERCP/EST+LC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相当,但LCBDE+LC手术方法的安全性更好,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且手术费用低,可作为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

  • 标签: 胆囊结石病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括约肌切开术 内窥镜
  • 简介:目的研究p53、bel-2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1例胃癌及癌旁组织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及增殖和p53、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1)凋亡细胞在癌旁和早期胃癌组织中的凋亡指数(AI)分别为13.19±6.68,6.54±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增殖指数(PI)则相反,在癌旁和早期胃癌组织中分别为29.86±15.33,61.64±1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53在早期胃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在肠型及弥漫型胃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bcl-2在早期胃癌组织中表达率略高于癌旁组织(P〉0.05);在肠型胃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在弥漫型胃癌组织中表达率与癌旁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p53阳性病例AI明显低于p53阴性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l—2阳性病例AI明显高于bcl-2阴性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凋亡及p53、bcl—2在胃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早期胃癌 细胞凋亡 P53 BEL-2 增殖细胞核抗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局部麻醉下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本次实验所包含的对象是2019年7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98例进行局部麻醉下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按照摸球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局部麻醉下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护理方法。结果:对比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特征(P

  • 标签: 局部麻醉 白内障 囊外摘除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双吻合器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5年间采用双吻合器技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9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98例手术后,吻合口漏5例(5.1%),吻合口狭窄4例(4.1%),局部复发6例(6.1%)。结论双吻合器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加中低位直肠癌保肛的可能性,手术安全性好。

  • 标签: 直肠肿瘤 低位前切除术 吻合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宫腹腔镜联合 RF导丝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临床治疗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到 2018年 1月期间我院收治 98例输卵管阻塞不孕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将 9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 49例,对照组予以患者 X线下导丝介入治疗,研究组予以患者宫腹腔镜联合 RF导丝介入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输卵管复通率及宫内妊娠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输卵管复通率( 93.9%)及术后宫内妊娠比例( 51.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 RF导丝治疗输卵管阻塞不孕,可实现优势互补,更准确定位输卵管阻塞部位,实现输卵管的高效再通,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输卵管阻塞不孕 宫腹腔镜 RF导丝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分析我院应用克拉霉素、雷贝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胃溃疡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我院门诊98例接受胃溃疡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进行跟踪研究,所有患者均应用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克拉霉素和雷贝拉唑三种药物联合治疗。观察分析患者的胃溃疡疗效情况及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腹痛完全消失的患者占总70.41%,腹痛得到缓解的患者占21.43%,腹痛较之前无明显改善占总8.16%;治疗前后体内的各类血清白细胞介素的含量变化显著,且治疗后各类血清白细胞介素的含量更加接近正常范围;共有1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占总人数的14.29%。结论对胃溃疡患者应用克拉霉素、雷贝拉唑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联合用药治疗,不仅能有效治愈患者的胃溃疡,还能调节患者体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含量,药物引起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较为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 标签: 克拉霉素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胃溃疡疗效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埃索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用在98例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98例因反流性食管炎就诊于本院的病人进行调查与分析,时间为2018.5-2019.6。将病人分为2组,每组49例。分别采用常规治疗与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方式。分析两组最终治疗结果。结果:两组相比,发现对比组病人难以下咽症状评分结果明显高于研究组,反酸症状评分结果明显高于研究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中,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联合治疗方案应作为首选,此方案实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普及。。

  • 标签: 埃索美拉唑 莫沙必利 反流性食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埃索美拉唑和伊托比利治疗新疆维吾尔族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rGERD患者随机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埃索美拉唑+伊托比利(A组)、埃索美拉唑+伊托比利+安慰剂(B组),治疗8周后活评价临床症状及内镜下有效率.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85.11%,63.04%,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5).治疗8周后治疗组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明显改善,治疗组HAMD评分及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埃索美拉唑和伊托比利治疗rGERD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埃索美拉唑;伊托比利中图分类号R5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174-02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