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为考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自体树突状细胞(DCs)活化骨髓细胞、净化骨髓的作用。采用免疫磁珠从2例血液学缓解的CML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分离DCs,另取BMMNCs置T-25塑料培养瓶建立Dexter培养体系,分为3份,第1份为对照,第2份加rhIL-2,第3份加自体DCs,每周取半量非贴壁细胞,计数、行CFU-GM检测,然后加等量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当非贴壁细胞总数<2×10^5时终止培养,收集贴壁细胞做CFU-GM集落形成试验并检测CD34和P210表达,取贴壁细胞形成的CFU-GM集落,抽提RNA,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CR/ABL的表达,结果发现,在DCs加入CML骨髓Dexter培养体系培养后1-2周,非贴壁细胞遥CFU-GM产量明显下降,与rhIL-2的体系基本平行,同时体系中的P210阳性细胞显著减少。不过,培养3周后含DCs的体系CFU-GM产量下降减缓,而含rhIL-2的体系CFU-GM产量持续下降,在含自体DCs的Dexter体系,贴壁细胞中CD34^+细胞和P210^+细胞比例最低,只是贴壁细胞产生的CFU-GM集落中,BCR/ABL(+)的集落比例与不含DCs的体系比较无明显差别。这些结果说明自体DCs加入CML骨髓Dexter培养体系能减少白血病的祖细胞,包括成熟的祖细胞和原始的祖细胞,自体DCs有可能用于CML骨髓的体外净化。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骨髓细胞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净化
  • 简介:目的寻找一种准确、敏感的检测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水平的方法,为研究T细胞极化状态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可靠的手段.方法用PMA、ionomycin作刺激剂,刺激全血中淋巴细胞表达细胞因子,以monensin阻断细胞因子分泌至胞外,应用两种免疫荧光抗体同时标记淋巴细胞的膜表面特异的分子和表达并被阻滞在胞内的细胞因子,然后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本方法检测18例正常人淋巴细胞的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其中CD4+T淋巴细胞中Th1占19.51%±4.96%,Th2占15.66%±3.95%;CD8+T淋巴细胞中Tc1占16.22%±1.78%,Tc2占9.20%±1.96%;而12例妊高征孕妇的Th1、Tc1百分比例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Th2的比例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结论双抗体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法可以客观、准确地检测淋巴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水平,判断T淋巴细胞的极化状态.妊高征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存在T淋巴细胞的极化水平异常,可能与妊高征的发生发展有关.

  • 标签: 流式细胞术 细胞内细胞因子 淋巴细胞 检测 临床意义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及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回顾分析10例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患者和10例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信息,分析临床病理学特征,就诊断及预后特点进行分析和探究。结果:(1)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和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首发症状相似,均有头痛或是头晕表现;发病部位以颞叶、顶叶为主;(2)影像学特点: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肿瘤与周围脑组织界限清晰,囊实性占位,肿瘤及囊壁有不同程度强化,水肿不明显;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显示有长T1及稍长T2不均匀信号,病灶内信号不均匀,有少许更长T2信号。(3)免疫组化学:免疫组织化学:GFAP、Vimentin在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及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中呈现阳性表达,Nestin、S-100蛋白在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阳性表达,IDH1、NeuN呈阴性表达。p53在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中呈阳性表达,在不同分级的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中表达程度有差异;CD34、CK-pan在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中阴性表达。(4)病理特点: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镜下多形性细胞,以梭形细胞和星形巨细胞为主;3级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有核分裂表现,常见坏死。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镜下见大量的巨怪形多核巨细胞,可见小的“纺锤”状合体细胞;少见假“栅状”坏死、缺血性坏死。结论: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及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具有特异性,根据病理特点、免疫组化检测、影像学特点等,能够为临床鉴别和诊断提供了科学指导。

  • 标签: 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 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 临床病理 病理特征
  • 简介:临床上引起腰腿痛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等压迫腰骶神经根已被人们广泛认识。然而,有关腰骶神经后根解剖变异移位于椎管内成畸形并遭受卡压引起的腰腿痛尚未引起注意。本文报告5例腰骶神经后根移位于椎管内并就后根卡压的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

  • 标签: 腰骶神经后根节卡压症 腰腿痛 椎管狭窄 临床特点 诊断 解剖结构
  • 简介:目的:探讨腰骶神经后根卡压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5例腰骶神经后根卡压的患者,均进行手术减压,术中发现神经后根异位于椎管内,在神经根管内受到卡压。结果:随访13~37周,平均20周。腰腿痛和根性疼痛消失,恢复良好。结论:腰骶神经受到卡压也可引起腰腿痛,只要认识到神经异位畸形,手术减压彻底,均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 标签: 腰骶神经 背根节 卡压症 腰腿痛
  • 简介:背景:根据我们的经验,颈椎前路钢板固定后相邻段可发生骨化。我们假设,钢板距相邻椎间隙越近骨化越严重。方法:我们回顾性地复习了118例退变性颈椎病患者经前路钢板固定治疗后已获得坚强融合的侧位X线片,所有患者在此次融合术之前均无颈椎手术史。在术后侧位X线片上测量两个相邻椎间隙上钢板至椎间盘的距离,并据此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钢板至椎间盘的距离〈5mm,B组该距离≥5mm。平均随访25.7个月。将两个相邻椎间隙骨化的严重程度分为0(无骨化)到3级(完全骨桥形成)。18例患者由于肩部骨性阻挡致尾侧椎间隙无法观察,使其骨化程度不易计算而排除在外。结果:在118例头侧相邻椎间隙中70例(59%)出现骨化,100例尾侧相邻椎间隙中29例(29%)出现骨化(p〈0.001)。头侧的钢板至椎间盘平均距离小于尾侧的平均距离(p〈0.001)。无论头侧相邻间隙(67%对24%)还是尾侧相邻间隙(45%对5%)A组的骨化率均高于B组(均p〈0.001)。此外,在28例中、重度骨化者中,93%(26例)出现在A组。结论:我们发现颈椎前路钢板固定后相邻段的骨化与钢板-椎间盘距离之间呈正相关。我们要尽量将前路钢板放置在距相邻椎间隙5mm以上,以降低相邻段中、重度骨化发生的可能性。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Ⅲ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前路钢板固定 颈椎病患者 相邻节段 骨化 椎间隙 治疗性研究
  • 简介: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医疗水平的发展也有了进步。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以关节滑膜炎症为基本病理特征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迁延难愈、反复发作,常导致关节变形、功能减退,甚至造成残疾,还会并发其他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外治法起源于先秦,历史悠久,是建立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的一种中医特色疗法。中医外治法可分为广义、狭义两种,广义上指除内服法之外的所有方法;狭义上指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将药物以相应方式施于皮肤、经络等部位,发挥通经络、调气血、扶正祛邪等作用,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其应用灵活、形式多样,具有简便、见效快、安全等特点,在RA的治疗中得到广泛运用。现就近年中医外治法治疗RA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类风湿节炎 中医外治法 研究现状
  • 简介:巨核细胞是血小板的前体细胞.巨核细胞造血是血小板释放进入血循环前的细胞发育过程,包括有丝分裂、核内有丝分裂和细胞浆成熟等,其调控机制非常复杂.近年来,由于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的分离纯化和重组表达及对基质细胞在巨核细胞造血方面作用研究的深入,使巨核细胞造血调控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

  • 标签: 巨核细胞集落 巨核细胞造血 血小板释放 造血调控 血小板生成素 纤维母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为了观察人心脏是否含具有间充质祖细胞特性的细胞,从胎儿心脏分离、培养单个核细胞并从形态、表型和功能3个方面与骨髓间充质祖细胞进行比较和鉴定。结果表明,从心脏分离培养的细胞为成纤维样,表面抗原为CD73,CD105,CD29,CD44,HLA-ABC,CD166阳性,而CD45,CD34,CD86,HLA-DR阴性。在不同的分化体系中,细胞能分化为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细胞扩增迅速,具有低免疫原性特性。结论:从心脏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间充质祖细胞特性。

  • 标签: 胎儿心脏 心脏黏附细胞 间充质祖细胞
  • 简介:目的研究抽吸术采集的脂肪颗粒经消化清洗贴壁生长的人脂肪基质细胞增殖前后的形态和表面抗原表达的变化.方法吸脂术获得脂肪组织,经胶原酶消化分离、接种培养皿,贴壁后采集的细胞和原代细胞增殖80%融合后采集的细胞,分别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105、CD166、Stro-1、CD29等表面标志的变化.结果CD29在原代细胞增殖前后无明显变化,保持极高的阳性率;Stro-1在原代细胞增殖前后无明显变化,保持较低的阳性率;CD105、CD166阳性率显著增加.结论脂肪基质细胞原代培养增殖前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提取的脂肪基质细胞的原始情况,经过原代培养增殖后部分干细胞相关的抗原的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 标签: 脂肪基质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表面标志 阳性率 培养增殖 流式细胞仪检测
  • 简介:摘要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tumorcell,)简称CTC,通常把进入人体外周血的肿瘤细胞称为循环肿瘤细胞。1869年,澳大利亚籍医生Ashworth首次提出循环肿瘤细胞的概念。1976年Nowell将CTC的定义修正为来源于原发肿瘤或转移肿瘤,获得脱离基底膜的能力并入侵通过组织基质进入血管的肿瘤细胞。目前CTC是指存在于外周血中的各类肿瘤细胞的统称。大量研究表明,CTC以不同形态存在于外周血中,既有游离的单个CTC,也有聚集成团的细胞团(CTM,CirculatingTumorMicroemboli)。肿瘤细胞在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过程中会发生上皮-间质转变(EMT,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故CTC存在不同类型,包括上皮细胞表型、间质细胞表型和上皮细胞与间质细胞混合表型。CTM和间质细胞表型CTC具有更强的转移潜能。

  • 标签: 肺癌 循环肿瘤细胞 EGFR基因突变
  • 简介:目的通过探索体外诱导表皮干细胞向汗腺上皮分化可能性,为汗腺组织工程探索新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分别收集正常皮肤表皮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多参数分选表皮干细胞;于不同时间点连续观察,不同浓度EGF(50~1000ng/mL)作用于表皮干细胞后的细胞生长动力学变化,免疫荧光鉴定汗腺细胞表型(NHE-1,NKCC-1)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浓度EGF对于细胞的毒性。结果50ng/mL和100ng/mLEGF对表皮细胞促增殖能力明显,且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500ng/mL和1000ng/mLEGF抑制细胞增殖。1000ng/mLEGF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更明显(P〈0.05)。表皮干细胞经过50ng/mLEGF诱导后表达汗腺上皮相对特异性标记NHE-1及NKCC-1。结论表皮干细胞可成为汗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重要来源。50ng/mlEGF可作为相对优化的表皮干细胞诱导条件。

  • 标签: 表皮干细胞 汗腺 诱导 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在本次的研究中探究检测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过程中使用流式细胞术进行检测的效果。方法:在此次的研究当中,选取的是来我院进行治疗并且被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同时还选取了20例健康人员作为此次研究的健康对照组,对这两组样本人员都通过CD146以及及三种CD分子标记法进行检测,来对检测的结果进行对比的分析,探究出检测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过程中使用流式细胞术的作用。结果:此次试验当中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人员使用流式细胞术单种CD146以及三种CD分子标记法进行检测,检测的结果显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人员的外周血CECS进行比较,患者组的都比健康对照组人员的数据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外周血循环 内皮细胞 立式细胞术
  • 简介:背景:骨髓瘤骨病因骨骼疼痛、溶骨性破坏导致患者可能懒动而导致骨质丢失增加、骨病加重。目的:探讨运用液体流动装置模拟人机械运动时产生的流体剪切力在骨髓瘤环境下,瘤细胞(U266细胞)对骨细胞(Y4细胞)、破骨细胞的作用,及其对骨细胞分泌的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①建立液体流动装置,实验组为U266细胞培养液,对照组为Y4标准培养液,每组均设流动和不流动模式;体外细胞传代培养骨髓瘤细胞系U266细胞和小鼠骨细胞系Y4细胞;②再取新的Y4细胞,按实验分组再培养48h,显微镜下观察骨细胞、破骨细胞的形态并计数;③ELISA定量检测RANKL的水平;WesternBlotting检测RANKL蛋白;④建立RANKL+实验样品+标准培养液的体系,取RAW264.7细胞体外培养,用RANKL干预诱导,TRAP染色观察RAW264.7细胞株分化的破骨细胞数量及状态。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U266细胞培养上清下的Y4细胞计数显著下降,形态变化明显;TRAP阳性细胞数增加和RANKL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均<0.05);②动模式较非流量模式,Y4细胞数量明显增多,TRAP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骨细胞表达的RANKL蛋白降低(P均<0.05);③结果说明,骨髓瘤细胞可以抑制正常骨细胞的生长和促进RANKL蛋白和破骨细胞的增殖。与静态相比,流体切应力可促进骨细胞的增殖,RANKL蛋白表达受抑制和抑制破骨细胞的增殖。因此,推测机械运动可以防止骨髓瘤骨病进展。

  • 标签: 骨髓瘤骨病 流动液体室装置 骨细胞:破骨细胞 核转录因子κB配体 RANKL 组织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pontaneous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病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本科2012年2月~2014年5月对90例自发性SAH患者进行CT脑血管造影(CTA)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90例中,发现脑动脉瘤72例(80.4%),脑血管畸形5例(5.6%),高血压脑出血4例(4.4%),烟雾病1例(1.1%),阴性8例(8.9%)。结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较多,本组病例提示,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是主要的病因,CTA检查是主要有效的检查方法之一。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CT 脑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颞叶蛛网膜囊肿继发癫病进行风险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中心2013年2月-2017年4月收集的确诊为颞叶蛛网膜囊肿继发癫病的60例患者进行试验研究,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选取60位无任何疾病的正常人群。对比两组患者病情的一些相关临床特征,具体对颞叶蛛网膜囊肿继发癫病进行风险评估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出现颞叶脑软化灶、颞叶血管扁或畸形、海马硬化变形、脑白质脱髓鞘等异常指标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在临床上对患有颞叶蛛网膜囊肿继发癫病的患者实施有效地风险评估措施,有利于对该病的治疗,明显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 标签: 蛛网膜囊肿 风险评估 继发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