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多焦视网膜电图是在传统视网膜电生理技术基础上发展来的一种新的视功能检查方法,可通过记录光诱导的视网膜生物电信号,灵敏而准确地反映黄斑区及其周围区域视网膜局部区域的功能。作为常规闪光视网膜电图的一种互补检查方法,多焦视网膜电图已被用于多种累及黄斑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预后的判断。现将近年来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发展及临床应用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多焦视网膜电图,眼疾病,眼外伤,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视网膜中央和分支静脉阻塞患者进行眼底新生血管的临床分析。方法随机选取120例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视网膜中央和分支静脉阻塞患者,对其进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发病后的半年内,缺血型CRVO患者视盘新生血管的发病概率明显高于非缺血型CRVO患者,在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和荧光素渗漏的发生比例方面明显高于非缺血型CRVO患者,在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率方面高于非缺血型CRVO患者;非缺血型BRVO患者在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率方面低于缺血型BRVO患者。结论缺血型RVO与非缺血型RVO相比,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病率明显较高。

  • 标签: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眼底新生血管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双生子人群探讨中国汉族人口ROP(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的遗传度。方法以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我院新生儿科就诊的胎龄<34周,出生体重<2000g并存活至矫正胎龄为40周后的汉族双胞胎早产儿321对为研究对象。根据卵型不同分为同卵双胎(monozygotictwins,MZ)组123对和异卵双生子(dizygotictwins,DZ)组198对。记录所有对象的胎龄、出生体重、性别、是否合并ROP、肺透明膜病(RDS)、ROP、窒息、贫血、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等临床资料,在纠正胎龄32周或生后4~6周时,由眼科医生用间接眼底镜进行ROP筛查,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软件包和Mx双生子统计软件包,对所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国汉族人口中,ROP的遗传度为68.43%。结论中国汉族人口中,遗传是ROP的主要发病因素。

  • 标签: 视网膜病变 双生子 遗传度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6-0016-02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治疗近视性孔源性视网膜脱落的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总结经验,为今后临床医学提供资料,便于指导今后工作。方法收集近些年入院治疗RRD的患者200例做为研究样本,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总结分析患者资料,统计患者在手术中的临床情况、手术解剖复位情况以及裂孔大小,在总结手术临床方式的同时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分析临床治疗中裂孔大小和视网膜脱离时间的不同对于恢复视力的影响,从而判断手术成功率。结果200例手术治疗患者中,解剖复位通过一次性手术的共计173例,占总患者数的86.5%;经过一次、二次包括三次手术从而复位的总成功率为94.5%。在治疗研究中发现,视网膜的复位情况会受到近视程度以及年龄因素的影响,即在研究治疗中,近视程度越高的RRD患者复位情况越不理想,年龄越大的患者在治疗近视性RRD时复位率低于年龄小的患者。结论临床上针对近视性孔源性视网膜脱落的治疗手段中,手术治疗是最佳的方式,在手术治疗过程中,临床效果因患者而异。年龄较大的患者在进行视网膜脱落复位手术时成功率较低,近视程度较为严重的患者复位成功率低且视力恢复情况差。在临床治疗中,应重视手术过程以及患者手术过后的视功能恢复。

  • 标签: 近视性 孔源性 视网膜脱离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中药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2015年05月收治的4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共50只眼),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的激光疗法,治疗组采用中药联合激光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结果同时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出血、水肿以及渗出病变好转情况明显较高,发生率只有8.00%、4.00%以及4.00%,和对照组治疗后的出血、水肿以及渗出病变发生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中药联合激光治疗方式后,可以使得患者的视网膜病变情况得到有效缓解,同时患者的眼底病变情况明显改善.关键词中药;激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276.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066-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医院眼科在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86例DR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科学护理干预方法。观察患者入院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对86例DR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CLVQOL量表评分高于护理干预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DR患者治疗效果,生活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造影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视网膜疾病眼底荧光造影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这些患者为两组,即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干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特征、心率和血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和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中紧张恐惧、孤独寂寞、急躁冲动、焦虑担心、悲观抑郁比例均显著较低(P<0.05),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较低(P<0.05),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过敏反应发生率均显著较低(P<0.05).结论研究表明,在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眼底荧光造影时,对患者做好综合护理工作,有助于提升造影准确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造影;护理方法;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845-02

  • 标签:
  • 简介:摘要调查2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其发病原因是因为未能早期接受眼科诊治,对DR不了解,血糖控制不好合并高血压有密切关系,及未能及时进行专科检查等,积极控制血糖、血压可以延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因此医护人员让病人了解糖尿病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有重要意义。同时护理人员尽早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治疗护理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药物 光凝 手术 护理措施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2-0081-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于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0例糖尿病患者,对其全部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测,能够更早地发现眼底镜下所不能够或者是完全不能够观察到的眼底病变,能够为临床中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更可靠的检测依据。结论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测能够为糖尿病患者出现的视网膜病变提供更加早期的临床诊断,有利于促进患者各方面的治疗实施状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诊断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应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与视力损伤状况.方法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对长宁区614例社区糖尿病门诊随访患者进行调查.通过采用日常生活视力检查、裂隙灯检查、免散瞳眼底照相检查获得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与视力损伤情况.结果614例糖尿病患者1228只眼中,1067只眼眼底相片可读,249只眼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占总眼数的20.3%,其中轻度非增生期123只,中度非增生期86只,重度非增生期29只,增生期11只.对1053只配合视力检查且眼底相片可读的眼进行分析,无明显视网膜病变的806只眼中视力损伤眼118只,占14.6%,发生视网膜病变的247只眼中视力损伤眼59只,占23.9%.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559,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重要的眼底病变,会引起视力损伤,加强社区糖尿病眼病筛查,做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发现、早转诊、早治疗,可能是减少糖尿病致盲的重要措施.中图分类号R7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675-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采用玻璃体切除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采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80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前、后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8-24个月,对不同分期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比较,Ⅳ期手术治疗效果最佳,术后并发症相应较轻,不同分期的手术治疗效果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确切,不同PDR分期的患者治疗效果之间存在差异,早期进行手术效果最佳。

  • 标签: 玻璃体切除术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