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游离皮瓣手指创面修复的过程中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对患者发生血管危象几率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间收治的患者资料进行整理,从中抽取60例游离皮瓣手指创面修复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护理模式均分2组,其中采取常规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的30例记作参照组,另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的30例记作研究组,对比在不同方案下患者发生血管危象的几率。结果 患者接受研究组方案干预后皮瓣成活率更高,血管危象发生几率更低,两项对比均有统计意义(P<0.05)。 结论 游离皮瓣手指创面修复的过程中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皮瓣成活的几率,减少出现血管危象的可能,更好的促进患者创面的修复,适合于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游离皮瓣手指创面修复 预见性护理 血管危象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显微外科手术和皮瓣再回植治疗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系统分配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前者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后者应用皮瓣游离再回植治疗,了解术后患者手部皮肤存活率以及手部功能恢复状况。结果: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手部功能恢复状况,前者84.00%,高于后者50%,具有显著差异(P>0.05)。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部皮肤存活率,前者90.00%,明显高于后者60.00%,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本次研究中发现,显微外科手术应用于治疗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效果明显高于皮瓣游离再回植,手部皮肤存活率以及手部功能恢复效果更好,具备一定推广价值。

  • 标签: 显微外科手术 皮肤游离再回植 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时应用足部游离皮瓣移植的临床价值。方法以50例手外伤伴有软组织缺损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11月-2020年11月,25例应用皮肤创面植皮手术,视为参照组,25例采用足部游离皮瓣移植术,视为研究组,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手外伤 软组织缺损 足部游离皮瓣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和分析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游离皮瓣移植术应用在头皮烧伤整形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以2020年1月-2023年6月间,共60例头皮烧伤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分组为随机,组名为对照组、观察组,组内成员数量各为50例。通过对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情况,明确不同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均好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游离皮瓣移植术治疗相比,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应用效果更好,可以使患者创面快速愈合,加快康复速度,且安全性较好。

  • 标签: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游离皮瓣移植术 头皮烧伤 整形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丝素蛋白与牛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载体系统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相容性。方法将多孔丝素蛋白修剪成20×10×5mm长方体状物,置入6孔板中;将粉状bBMP用PBS液溶解制成2mg/ml混悬液,0.5ml无菌移液管滴定于多孔丝素蛋白上(0.5毫升/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107/ml接种到载体系统上,复合4小时后加入生长液继续体外培养,每1、4、8天时进行碱性磷酸酶、矿化结节染色观察以及扫描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另外同时设立单纯丝素蛋白与细胞复合培养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在两种材料上生长形态、活性正常,体外培养24小时时细胞已贴附材料上,呈匍匐状伸展,以后逐渐融合生长,8天时大量细胞成片状攀附在材料表面,并分泌有大量的网状细胞外基质,实验组可见结节状基质生成;碱性磷酸酶、矿化结节染色观察发现实验组细胞碱性磷酸酶和矿化结节染色阳性反应,对照组阴性。结论丝素蛋白是一种良好细胞外基质材料,也是一种良好生长因子的缓释载体。

  • 标签: 丝素蛋白 骨形态发生蛋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尿微量蛋白和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损伤程度的诊断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9月遂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肾损伤进行分组,30例肾损伤患者为观察组,30例非肾损伤患者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根据肾损伤程度分为轻度、中度与重度。均进行尿微量蛋白、免疫球蛋白及肾功能指标检测,比较两组及不同程度肾损伤患者尿微量蛋白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在尿微量蛋白、免疫球蛋白IgG、IgA 及IgM指标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观察组中,轻度在四项指标上均低于中度(P<0.05)。重度在四项指标上均高于中度(P<0.05)。综合分析可知,尿微量蛋白水平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尿液中的微量蛋白增加、尿微量蛋白水平的升高,可以是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一个临床判断指标,可以用来评估肾损伤严重程度和监测治疗效果。

  • 标签: 尿微量蛋白 免疫球蛋白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R)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本次调查的研究人群,根据出院1年内是否出现急性加重再次入院以及死亡,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46例)和预后不良组(34例),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预后结局等指标,使用ROC曲线法判断血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和预后结局的最佳值。结果: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的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ALB、FEV1%以及AGR水平显著高于不良组,GLB水平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 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方小儿退热栓对感冒发热患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7月收治的80例感冒发热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小儿氨酚黄那敏片)与治疗组(40例,复方小儿退热栓),均治疗3天。对两组的免疫功能、临床指标、不同时段的体温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IgA、IgM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治疗组IgA、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惊厥好转时间、高热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体温情况比较P>0.05;治疗12h、24h、72h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复方小儿退热栓对感冒发热患儿进行治疗,能加速其病情的好转,并能降低患儿体温,能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提高其临床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复方小儿退热栓 感冒发热 血清免疫球蛋白A 免疫球蛋白M
  • 简介: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为G-杆菌的外膜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免疫分子可刺激机体的天然免疫反应,然而机体内高水平LPS会导致体内过度分泌、释放炎症介质,从而引发败血症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等.与LPS相互作用并参与天然免疫反应的一系列细胞因子如脂多糖结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bindingprotein,LBP)、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protein,BPI)、CD14、阳离子抗菌蛋白(cationicantimicrobialpeptides,CAP)18等已得到较深入研究.本文就近年来LBP、CD14基因表达调控及其在细胞激活、信号传递中的调节作用和杀菌肽的研究进展作如下介绍.

  • 标签: 脂多糖结合蛋白 研究进展 天然免疫反应 炎症介质 生物学活性 基因表达调控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脂蛋白(a)在炎症患者体内的变化特征。方法 通过透射比浊法对30例炎症患者、53例健康人的血清Lp(a)、CRP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①在炎症患者中,Lp(a)的平均值是284.74mg/L;在健康群体中,其平均值是189.50mg/L;以上指标对比差异突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炎症患者中,Lp(a)和CRP之间具有正比例关系。③当炎症反应消失之后,Lp(a)的下降速度非常快,与CRP下降速度相比存在优势。结论 和CRP对比,在炎症患者中,Lp(a)的均值大大提升;在炎症反应消失之后,Lp(a)的下降速度也非常快,由此能够看出Lp(a)对炎症患者是存在临床研究意义的。

  • 标签:     脂蛋白 炎症 变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Klotho蛋白是一个主要表达在肾脏内的抗衰老蛋白,研究表明它的表达下调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在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或小鼠模型中,血液、尿液、肾脏当中,Klotho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人群或小鼠2,结果提示Klotho不仅能作为肾脏损伤的标志物,还是肾损伤的保护性因素,通过外源性Klotho蛋白或提高内源性Klotho基因的表达可以保护肾脏。因此本文主要对Klotho蛋白对糖尿病肾病肾脏保护的分子机制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Klotho 蛋白 糖尿病肾病 肾脏保护 分子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p27蛋白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组织学类型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胃癌及正常胃粘膜中p27蛋白表达。结果p27在胃癌中高表达,为31.3%(20/64),与正常胃粘膜组织100%(10/1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27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p27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抑制作用,p27蛋白低表达的胃癌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及肌层浸润。

  • 标签: 胃癌 P27蛋白 低表达 正常 淋巴结转移 胃粘膜组织
  • 简介:摘要蛋白质组学作为一个整体、动态、网络的变化过程是后基因时代的主要研究方向。唾液是口腔微生态环境的产物,它的蛋白质组学表达谱研究作为临床疾病的实时监测手段优势已经开始显现,尤其在寻找疾病分子标记物从而服务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用药、疗效评价和预后防治方面。本文主要就唾液蛋白质组学在西医临床病种相关研究和中医证实质等几个方面的进展作一阐述。

  • 标签: 唾液蛋白质组学 临床 综述
  • 简介: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患者血清脂蛋白(LP(a))的变化情况.方法对本院近三年肾移植患者术后6~12月内LP(a)的水平观察.结果肾移植患者术后LP(a)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肾移植术后患者更易产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 标签: 患者 肾移植术后 LP(a) 血清脂蛋白 临床研究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