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急诊眩晕症患者采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盐酸丙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病例为本院急诊收治76例眩晕症患者,研究时间跨度为2020年6月-2021年6月,采用治疗方案差异法分组为研究组(n=38)、对照组(n=38)。对照组患者为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研究组患者参考对照组方案,加用盐酸丙嗪治疗,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临床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眩晕症患者采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盐酸丙嗪治疗效果显著,可全面推广应用。

  • 标签: 马来酸桂哌齐特 盐酸异丙嗪 眩晕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糖尿病足采用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糖尿病足患者(入选要求:踝肱指数大于0.6,Wagner分级Ⅱ-Ⅲ级)作为分析对象,分析时间2018.3-2021.3,选择100例,应用数字表法分组,研究组采取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实施创面覆盖,一般组采用湿性敷料换药,评价分析指标:两组治疗前后溃疡面积、疼痛评分,观察时间为2个月。结果:治疗前,研究组溃疡面积、疼痛评分对比一般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溃疡面积与一般组对照更小,疼痛评分与一般组对照更低(P<0.05)。结论:应用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治疗糖尿病足创面效果显著,可帮助患者溃疡部位快速愈合。

  • 标签: 糖尿病足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 溃疡面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丙酚配伍地佐辛应用于黏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麻醉中的效果,分析对患者麻醉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3到2020年9月中我院中接收且符合实验标准的黏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8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内均包含40名患者。对照组中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单纯应用丙酚进行麻醉,实验组患者在过程中给予丙酚配伍地佐辛,在手术完成后记录所有患者的疼痛状况。结果:在手术完成后,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明显更高,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在本次实验结果中发现,两组患者的手术期间疼痛状况有明显差异,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黏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手术患者进行麻醉时,将丙酚配伍地佐辛麻醉应用于其中,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进行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手术 异丙酚 地佐辛 血流动力学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哮喘采用丙托溴铵联合沙丁胺醇和多索茶碱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纳入对象为哮喘患儿(n=130),均为本院2021.2~2022.2月收治。落实对其临床资料的分析,按治疗形式的差异性分为对照组、观察组。65例对照组用沙丁胺醇和多索茶碱治疗,基于此,65例观察组增加丙托溴铵,就2组症状消失时间、炎性因子水平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喘息、发热、咳嗽、哮鸣音症状消失时间观察组较短(P

  • 标签: 小儿哮喘 异丙托溴铵 沙丁胺醇 多索茶碱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丙酚、小剂量舒芬太尼联合用于无痛胃镜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甄选对象:就诊医院且自愿配合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甄选入组时间区2021年02月-2022年07月,合计66例,分组识别法(系统随机掷骰子分配法),患者资料33例归属于对照组,执行丙酚麻醉法,患者资料33例归属于观察组,执行丙酚、小剂量舒芬太尼。执行两种麻醉模式,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对患者生命指数、麻醉效果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及生命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异丙酚 小剂量舒芬太尼 无痛胃镜麻醉 生命指数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盐酸丙嗪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 本研究选择2022年8月至2023年10月本医院进行了眩晕症治疗的112例患者为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单一组(n=56)和联合组(n=56)。单一组使用盐酸丙嗪药物,联合组使用盐酸丙嗪和甲磺酸倍他司汀进行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疗效情况。结果 单一组患者治疗的效果情况差于联合组患者,数据差异性比较大(P<0.05)。结论 对眩晕症患者进行盐酸丙嗪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的治疗方式效果较好。

  • 标签: 盐酸异丙嗪 甲磺酸倍他汀 眩晕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尼可地尔联合单硝酸山梨酯治疗方案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院在2022.6月至2023.6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选取100例病患,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划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接受单一单硝酸山梨酯药物治疗,研究组接受尼可地尔联合单硝酸山梨酯药物治疗,各组50例,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疗效比较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心绞痛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的持续时间、发作次数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的小组为研究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单硝酸山梨酯联合尼可地尔用药治疗,可促进患者心绞痛症状表现的消失,治疗有效率以及安全性较高,值得运用。

  • 标签: 冠心病心绞痛 尼可地尔 单硝酸异山梨酯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单硝酸山梨酯治疗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心内科2022年1月~12月间收治的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50例进行研究。计算机抽号法随机分组,分2组,25例/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则联用单硝酸山梨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用药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心肌缺血总负荷、射血分数、心脏指数。结果 临床效果中,观察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不良反应中,两组用药发生率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肌缺血总负荷较对照组低,射血分数、心脏指数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治疗中,单硝酸山梨酯治疗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心功能,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 单硝酸异山梨酯 临床效果 用药不良反应 心肌缺血总负荷 射血分数 心脏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品管圈提高口腔模型灌注的合格率。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对本科室模型灌注的合格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分析,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及实施与检讨等一系列品管圈的活动,在活动中落实各圈员执行的任务。结果2017年9月份模型灌注的合格率为94.25%,与开展品管圈活动之前的3月份模型合格率为79%相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达到并超过了目标值。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临床的护理质量,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口腔操作技术水平,使流程制度更加标准化。同时,品管圈是一个互动、互助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圈员的特长,增强了同事间的感情和凝聚力,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 标签: 品管圈 模型灌注 合格率
  • 简介:目的研究腹部手术术后慢性疼痛独立危险因素,并运用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通城县人民医院住院腹部手术6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建立预后模型。用独立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验证评估模型判断能力。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手术后慢性疼痛134例,罹患率25.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焦虑,未婚,手术时间长,术后不满意,上腹部手术,住院天数长是腹部手术手术后慢性疼痛(CPSP)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构建的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评估发现:模型预测的灵敏度为77.71%,特异度为93.32%,总正确率为78.49%。结论术后焦虑,未婚,手术时间长,术后不满意,上腹部手术,住院天数长是腹部手术CPSP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能够较为准确的预测腹部手术患者是否发生CPSP。

  • 标签: 疼痛 外科手术 预测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一种建立和评价慢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的简易方法。方法中国实验小型猪22头,开胸游离冠状动脉左回旋支主干,在左旋支近段放置Ameroid缩窄环,制作左旋支慢性闭塞的模型,术后5周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心脏MR检查。结果22头中国实验小型猪中20头成活并成功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应用Ameroid缩窄环后5周可见左旋支完全或次全闭塞,左旋支支配范围(左心室侧壁或下壁)心肌室壁增厚率及室壁运动幅度明显下降(P〈0.01)。所有动物均示静息时和/或负荷后LCX支配范围内心肌灌注缺损。结论应用Ameroid缩窄环可以成功制作慢性心肌缺血的动物模型

  • 标签: 模型 动物 雏型 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炎调方对脓毒症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雄性8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炎调方组、对照组(炎调方减去大黄、芒硝),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术后分别于12h、24h、36h致死大鼠,测定血清IL-1β水平及观察各组肺病理切片的变化。结果血清方面假手术组与正常组相比,血清IL-1β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12h模型组的血清IL-1β水平与24h的血清IL-1β水平比较升高(P<0.05);造模后12h炎调方组血清IL-1β水平和模型组对比,有显著降低(P<0.01),差异在24h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炎调方去掉大黄和芒硝)与模型组对比,12h和24h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炎调方组血清IL-1β水平和对照组对比在12h水平显著降低(P<0.01),24h但是未见明显差异(P>0.05);肺病理切片方面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肺组织未见明显病理学损伤性变化。CLP术后12h,模型组的肺组织轻微充血,CLP手术后24h,与12h对比,模型组肺组织损害更甚,充血更明显,减方对照组肺组织病变情况较模型组无明显改变。炎调方组和模型组相比,病变范围略小。结论炎调方能明显下调脓毒症大鼠血清IL-1β水平,并且能减轻脓毒症大鼠肺组织损伤。

  • 标签: 炎调方 脓毒症 肺病理切片
  • 简介:在CAD产品设计、3D产品展示、影视动漫制作等应用中经常使用成千上万共享的3D模型,但现有的搜索引擎还不提供有效的3D模型检索服务。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能有效地根据3D模型的实际内容,如几何形状,拓扑结构等,查找到用户期望的模型,因而可以用于自动智能检索。本文综述了目前基于形状特征的三维模型检索的主要关键技术,对常用的特征类型进行总结,并重点对特征提取方法进行分类总结。其中基于统计特性的特征提取方法比较简捷,计算简单,但对三维模型的内容描述不够充分;基于扩展特征的方法适用于结构变化较小的网格模型,但计算量较大;基于体素化的特征利用了模型的体积特征,加速了检索过程,效率较高,但不支持多分辨率检索;基于射线采样的特征适合较为简单的模型形状,但容易出现二义性;基于视图的特征主要是在三维模型的二维投影视图上提取的,计算复杂度较低,但容易丢失一些表示三维结构的重要信息。本文同时列举分析了当前实现并发布的典型检索系统。此外,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性描述。

  • 标签: 三维模型 几何形状 拓扑结构 三维模型检索 通用特征
  •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稳定增长,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其饮食模式、工作方式以及生活习惯也有所改变,导致高血压疾病发病率不断提升。该疾病属于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病程长,不能够根治,需要患者长期服用药物,会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其正常工作与生活。为了有效治疗高血压疾病,有效控制患者血压症状,高血压疾病相关研究者为其建立了多种高血压实验动物模型,具体分为两大类,分别为基因相关模型与非基因相关性模型。而基因相关模型又被分为遗传性高血压模型、基因工程高血压动物模型,非基因相关性模型包括环境诱导高血压动物模型、手术性高血压动物模型以及药物性高血压动物模型。本次研究对高血压基因相关模型、非基因相关性模型进行分析,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 标签: 高血压 实验动物模型 研究
  • 简介:骨关节炎(OA)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关节炎表现形式之一,是一种能够引起疼痛和不适的慢性疾病。大量的研究致力于其病理生理学的理解和治疗方法的应用。动物模型在研究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成像模式在理解OA的发病机制以及与疼痛之间的关系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成像研究也可以使疾病在体外监测的同时用于动物模型的研究。本文对OA动物模型的组织病理学、成像模式、疼痛的评估方法进行总结。

  • 标签: 骨关节炎 动物模型 成像 预后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误吸所致的肺损伤的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急性吸人性肺损伤的病理生理和临床治疗方法提供稳定的模型基础。方法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和实验组(LPS组),每组24只。利用喉镜暴露声门,实验组大鼠气管内滴注Lipopolysaccharide(LPS)1mL/kg(0.5mg/mL)制模,NS组大鼠气管内滴注1mL/kg生理盐水。注药后1h、6h、12h、24h为观察时间点,每时间点各取材大鼠6只,行动脉血气分析、肺组织湿/于重比(W/D)分析,以及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LPS组表现为持续性低氧血症,各时间点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W/D比值和肺组织病理半定量评分升高,与NS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光镜下LPS组见肺间质渗出、水肿、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及红细胞外渗等,达到ALI诊断标准。1mL/kg的LPS作为致炎剂.采用喉镜暴露声门滴注可成功建立大鼠吸入性肺损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吸入性肺损伤的病变机制及治疗方法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 标签: 吸入性肺损伤 炎症 脂多糖 模型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检测GABA的模拟和临床模型,探讨建立一种稳定可靠的能够在体检测出GABA的方法。方法本研究利用双量子滤波技术,设计GABA谱编辑序列,基于乘积算符理论和相干路径选择理论讨论谱编辑的方法,并讨论提高检测效率的方案,优化谱编辑序列,并结合软件模拟结果讨论检测GABA的方案。结果使用NMR-SCOPE的模拟实验中,优化的DQF-PRESS序列能显著压制3.0ppm处的Cr,同时增强非常弱的GABA信号。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活体检测GABA的方法,而且描述了脉冲序列作用机制的数学及序列设计的理论,为后续研究者理解脉冲序列开发脉冲序列提供帮助。

  • 标签: 磁共振频谱(MRS) γ-氨基丁酸(GABA) 谱编辑 脑代谢物
  • 简介:摘 要:乳腺癌作为全球女性的高发恶性肿瘤之一,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领域,而乳腺癌小鼠模型的创建成为人们研究乳腺癌的重要途径。目前人们已经建立了一系列乳腺癌小鼠模型用于乳腺癌发病机制、侵袭转移、药物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其中常用的模型有自发、诱导、移植、转基因和远处转移五种,这些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乳腺癌在人体内的发生、转移、侵袭等过程,对乳腺癌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乳腺癌小鼠五种模型的建模方法及优缺点展开讨论。

  • 标签: 乳腺癌 小鼠模型。
  • 简介:背景:研究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解剖结构等的改变,其前提条件是必须建立一个安全有效且临床相似度高的脊髓损伤大鼠模型。随着研究的进展,基于不同目的各种相关的造模方式层出不穷,对后来的研究者在造模方式的选择难免造成些许干扰。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脊髓损伤挫伤型、压迫型、缺血损伤型、横断型各造模方式的有效性和死亡率的排序,为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的造模方式提供有力证据。方法:通过检索截止时间为2018-03-11包括PubMed、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4个数据库所有关于脊髓损伤造模方式的文献,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最终纳入文献数据,运用Stata、Winbug软件进行网状分析,得出排序结果。结果与结论:最终17篇文献纳入研究,共506只SpragueDawley(SD)大鼠,脊髓损伤造模方式有效性排序:横断型>挫伤型>压迫型>缺血损伤型;造模方式死亡率从高到低的排序:横断型>挫伤型>压迫型>缺血损伤型。

  • 标签: 脊髓损伤 脊髓挫伤 脊髓损伤模型 大鼠 造模方式 网状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