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无头加压螺钉以及微型钢板对掌、指骨发生斜行或者螺旋形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所获得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对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这一期间内收治的患者随机抽取出40例患者,把他们当成本次研究的研究目标,根据患者的例数将小组进行划分,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由20例患者所构成。观察组患者通过微型钢板进行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通过无头加压螺钉进行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发生概率进行研究比较,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情况以及术后的愈合时间的长短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19/2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14/20),两组之间的差异十分明显,所以我们认为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例数为1例,术后愈合时间为一周,对照组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例数为4例,术后愈合时间为12天,两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所以P<0.05。结论掌、指骨发生斜行或者螺旋形骨折的患者通过无头加压螺钉或者微型钢板进行治疗,均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微型钢板的治疗效果更加优良,术后感染率更低,愈合时间更快,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以及广泛应用。

  • 标签: 掌指骨骨折 螺旋形骨折 无头加压螺钉 微型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对引导式教育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及患肢功能康复效果进行探析。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骨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1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纳入观察研究中,通过双盲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术后实施系统康复护理,观察组同时开展引导式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并应用髋关节功能量表(Harris)、生活能力量表(ADL)测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评测,观察组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整体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ADL评分均有改善,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开展引导式教育,有助于增强患者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改善预后,临床意义重大。

  • 标签: 引导式教育 髋部骨折 康复锻炼 依从性 功能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我院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实施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0例。对照组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效果较好,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中医护理干预 下肢骨折 围术期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剖胸手术对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肺撕裂伤急诊手术效果。方法调取2016年8月—2017年11月我科室诊治的87例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肺撕裂伤急诊手术患者资料,以手术方式为参照,分成剖胸组与胸腔镜组,评估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动脉血气指标状况。结果两组相较而言,胸腔镜组住院与手术时长较短,且术中出血量较少(P<0.05)。较治疗前而言,两组术后hPaCO2指标均降低,其余指标均有所上升(P<0.05),且胸腔镜组改善程度较优(P<0.05)。结论对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肺撕裂伤患者中施以胸腔镜手术,小创伤、操作简单,肺功能稳定性较好,且康复速度较快,因此能够大力实践与推行。

  • 标签: 胸腔镜手术 传统剖胸手术 多发肋骨骨折 肺撕裂伤 急诊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下肢骨折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循证护理干预对降低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对照组、观察组命名,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骨折临床采取循证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明显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率,维持良好护患关系,应全面推广应用。

  • 标签: 下肢骨折 循证护理 下肢静脉血栓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于重症老年患者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应用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临床价值。方法根据乱数表法择取2017年1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30例行上肢骨折手术老年患者展开对比实验。予以对照组传统针刺异感法,实验组则采取超声引导法。对比二者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麻醉完成时长、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其持续时长等各项临床参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P<0.05)。结论于重症老年患者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应用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超声引导)可有效缩短麻醉时长和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延长神经阻滞持续时长。

  • 标签: 锁骨 臂丛神经阻滞 老年 上肢骨折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对照实验,对比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参照组相比参照组的术后恢复效果更好,具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可以提高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后愈合效果,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率,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很高。

  • 标签: 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 全髋关节置换 骨质疏松 高龄 股骨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骨折患者围术期应用围术期体温护理对其凝血障碍及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2月—2017年8月收治的95例老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参照组(45例)。参照组进行常规体温护理,观察组接受围术期体温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参照组PT、aPTT、TT水平明显缩短(P<0.05),Fbg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00%,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体温护理可有效调节老年骨折患者围术期的凝血功能,术后并发症少。

  • 标签: 围术期 体温护理 老年骨折 凝血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上应用屈髋屈膝位膝关节后内侧横行小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患者56例,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8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关节镜下横行小切口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屈髋屈膝位膝关节后内侧横行小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创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膝关节功能良好,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后交叉韧带 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屈髋屈膝位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到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观察对比患者术前术后各项相关指标的变化和患者术前术后的VAS评分、Harri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患者的脊柱后突Cobb’s角、椎体前缘压缩率、椎体后缘压缩率三项指标的情况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且术后患者VAS评分、Harris评分对比术前也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对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实施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荐价值。

  • 标签: 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 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和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青海省湟中县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70例,依据手术方式分组,其中对照组(n=35)采用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治,观察组(n=35)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4.3%,高于对照组77.1%(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低于对照组20.0%(P<0.05)。结论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效果优于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治疗。

  • 标签: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经皮骶髂螺钉 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在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选择在2010年1月—2017年8月,在一级甲等中心卫生院外科救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0例,依据使用不同的麻醉进行分组,可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15例,实验组使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的方法,常规组患者使用静脉全身麻醉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的麻醉方式下患者的手术后身体恢复时间和临床症状。结果两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中使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在手术的恢复时间和临床症状比较,实验组在手术中使用的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患者,对其的术后恢复时间和临床症状均优于常规组患者在手术中使用的静脉全身麻醉的术后恢复时间和临床症状,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手术中使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方式,对患者术后身体恢复时间和临床症状上均有着有益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腰丛联合坐骨神经 小剂量丙泊酚麻醉 高龄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5年1月—2018年7在我院医治的72~94岁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患者(110例)当分析的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甲、乙,每组55例。此次研究甲组是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乙组是人工粗隆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总结并发症、手术情况、负重时间。结果甲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大于乙组,甲组出血量小于乙组,甲组的负重时间大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手术时间大于乙组,甲组术后引流量小于乙组,差异显著,P<0.5。结论在高龄股骨粗隆间患者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优于内固定术,可尽早下地先走活动,安全性高,且预后良好。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高龄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粗隆半髋关节置换术 效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手术时间及对其踝关节功能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5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45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分别是23例与22例。A组给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B组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手术时间和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为(59.64±10.53)min,B组为(90.58±11.20)min,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1.30%,B组为63.64%,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效果更佳,其手术时间较短,踝关节功能较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胫腓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