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大肠埃希氏菌的临床分布和其对药敏的变迁,指导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抗生素及防治院内感染。方法回顾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2181株大肠埃希氏菌的标本来源,药敏的变迁。结果2013年与2014年大肠埃希氏菌的检出率为23.64%,其中在肛肠科的脓分泌物培养出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为40%。2013年大肠埃希氏菌MIC法药物敏感性前六位的由大到小依次为亚胺培南>美洛配能>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氯霉素。2014年大肠埃希氏菌MIC法药物敏感性前六位的由大到小依次为亚胺培南>美洛配能>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氯霉素。结论2013年与2014年大肠埃希氏菌药敏基本无变化。

  • 标签: 大肠埃希氏菌 肛周脓肿 药物敏感性变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颌骨放射骨髓炎发生的病因和治疗,总结出放射颌骨骨髓炎有效的治疗原则。方法通过回顾分析我院1993—2013年间收治的15例放射颌骨骨髓炎病例,评估各个治疗方案的效果,总结经验。结果所有住院病人,不论进行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均得到治愈。结论颌骨骨髓炎的发生不但与局部放射有关,还与术前截骨设计有关,因此,为了今后减少放射颌骨骨髓炎的发生,确保术后颌骨血供的好坏是直接影响肿瘤手术区的恢复的关键因素。

  • 标签: 放射性骨髓炎 颌骨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细菌阴道炎合并妇科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服务中心于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细菌阴道病患者160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硝唑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使用甲硝唑治疗的基础上再使用维生素C进行治疗,最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以上方式的治疗,观察组患者有40例患者显效,28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患者有28例患者显效,有20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60.0%,二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阴道病容易合并其他妇科感染性疾病,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效果好,在本文研究中,使用甲硝唑和维生素治疗细菌阴道病合并妇科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病 妇科感染性疾病 甲硝唑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探索手术治疗慢性化脓中耳炎的有效安全。方法挑选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02月01日至2014年02月01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9例慢性化脓中耳炎患者,根据疾病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42例患者接受改良乳突根治术,47例患者接受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对比两种手术方法对慢性化脓中耳炎患者的影响。结果改良乳突根治术组的优良率达到95.24%。开放式鼓室成形术组的优良率达到97.87%。两组慢性化脓中耳炎患者的手术效果没有明显差异(P>0.05)。改良乳突根治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52%。开放式鼓室成形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76%。两组慢性化脓中耳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或者改良乳突根治术治疗慢性化脓中耳炎的疗效良好,根据患者的鼓膜穿孔部位采取合适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更为明显。

  • 标签: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改良乳突根治术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 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观念的更新,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传统护理工作的目标和内涵提出新的挑战,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护士必须以准确,灵活应用护理语言艺术,丰富的护理知识,娴熟的操作技术及平静友善的微笑服务,才能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护患之间的沟通是产生护患关系的基础,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不仅对患者是需要的而且有利于护士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信息资料及身心状况,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也是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关键,并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对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及心身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沟通技巧 护士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黄栀花口服液治疗疱疹咽峡炎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5月诊治的60例疱疹咽峡炎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颗粒治疗,治疗组用黄栀花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栀花口服液治疗疱疹咽峡炎有明显效果,且为中成药,不良反应少,值得推荐。

  • 标签: 黄栀花口服液 疱疹性咽峡炎 利巴韦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化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化疗期间给予针对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3、6月SAS量表及SDS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QLQ-C30量表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等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的心理功能,提高患者化疗生活质量,在肺癌化疗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肺癌 化疗 焦虑
  • 简介:摘要癫痫是一组反复发作的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暂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的慢性疾病,是神经系统疾病中仅次于脑卒中的第二大常见疾病,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迄今为止,癫痫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的研究发现,BDNF及其受体TrkB在癫痫发病中具有特殊作用。本文就BDNF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癫痫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脑梗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6例老年脑梗塞患者分为两组各38例,A组行优质护理服务,B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A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B组,Barthel指数评分较B组高,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脑梗塞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临床价值高。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老年性脑梗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连续肾替代治疗(CRRT)对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收治的94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CRR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降钙素原和D-乳酸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愈率显著提高,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有效及死亡比例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降钙素原和D-乳酸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早期CRRT治疗脓毒症疗效可靠,能够显著提高治愈率,明显降低降钙素原和D-乳酸水平,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早期连续性肾替代治疗 脓毒症 降钙素原 D-乳酸水平
  •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机械通气过程中必须建立人工气道,其中气管插管是早期最常用的人工气道方法。而气管插管后由于气管黏膜对导管刺激敏感,病人对气管插管常难以忍受,出于本能反应,很容易发生自行拔管。为了避免意外拔管现象发生,临床上对于插管早期的患者主要靠药物镇静与肢体保护约束,对于插管中后期患者停用镇静药物后,则主要实行保护约束。

  • 标签: 保护性约束 ICU气管插管患者 心理影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幼儿蚊虫叮咬后至血管水肿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搜集2014年6月-2014年9月门诊就诊蚊虫叮咬至血管水肿患儿为观察,治疗对象。结果无坏死的患者经治疗大部分在5-7d后症状消失,红肿消退,无坏死发生;仅4例患者局部发生轻微坏死,继续治疗7-10d后皮损愈合。结论蚊虫叮咬至血管水肿可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在积极预防的前提下,也应采取积极的治疗,避免局部组织坏死的发生。

  • 标签: 蚊虫叮咬﹑丘疹性荨麻疹﹑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产科弥漫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产科收治的31例弥漫血管内凝血患者,通过对于患者病例资料的回顾分析,对于患者病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1例弥漫血管内凝血患者经临床抢救治疗后,29例患者病症得到有效控制,2例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发生死亡,患者病症的抢救治疗有效率约为95%,同时有28例新生儿存活,新生儿存活率约为90%。结论进行产科弥漫血管内凝血病症的及早诊断以及积极治疗,是提高产妇以及新生儿存活率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 标签: 产科 弥漫性 血管内凝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膝关节骨关节炎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期间接收的早期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98例,将这9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9例患者采用电针加红外线治疗并使用一般的功能康复指导,实验组49例患者采用电针加红外线治疗并同时进行系统规范的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经过两个月的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1.8%,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5.3%,实验组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早期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康复治疗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作为慢性阻塞肺疾病(慢阻肺)病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致患者的临床症状加重,伴随肺功能进一步恶化,是导致患者住院及死亡的重要原因,并加重家庭及社会医疗负担,已成为我国及全球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慢阻肺的科研工作获得重大的进展,并对AECOPD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就AECOPD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 诊治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高血压脑溢血的临床效果,总结相关治疗经验。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溢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分析患者预后情况,总结治疗体会和方法。结果本组患者术后,62例血肿完全消除,38例血肿大部分消除,患者自理及生活能力恢复效果较好,昏迷程度明显改善。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根据指征,选择合理手术方式和时机,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高血压 脑溢血 血肿清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细菌痢疾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全部采用综合的护理措施。结果全部患者经过系统的治疗与综合的护理,均痊愈出院,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无院内交叉感染。住院天数6~15d,平均(9.2±4.1)d。结论对急性细菌痢疾患者采取综合的护理措施,可以使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细菌性痢疾 综合护理措施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对提高患者服药依从的影响分析。方法统计2013年1月—12月入院进行治疗的全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有215例。为了进行本文的对比研究,从中随机抽取100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一般的治疗方法和药学干预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者除了基本的药物治疗外,还有医学教育,监督服药、提醒服药等方法,帮助患者养成服药的习惯,培养服药依从。两组患者实行不同的治疗方法2个月之后,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主要包括患者的血压状况以及服药依从。结果服药依从,发现对照组从49.1%提高至53.6%,观察组从49.8%提高至87.4%,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都有很大程度的进步,但是观察组提高的幅度较大。在治疗之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舒张压和收缩压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结论药学干预有助于高血压患者养成固定的服药习惯,提高服药依从,这对于疾病的治疗无疑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提高降压药物的治疗效果,把血压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对于血压的控制十分有帮助,适合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药学干预 原发性高血压 服药依从性 血压控制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特点及其规律,为临床科学、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方法,从患者情况、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对某院2013年-2014年收集上报的216例ADR报告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216例ADR报告中,50岁以上患者居首位,占54.16%;引发ADR的途径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占94.91%;由抗感染药引发的ADR最多,占35.27%;ADR涉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71.86%。结论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 回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