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基金项目贵港市科技局科研项目贵科攻关1105024,业字(2011)5号文摘要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diseasenewbom,HDN)相关实验中与传统试管法的比较研究。方法对339例母婴血型不合疑似ABO-HDN的新生儿用传统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和放散试验。结果微柱凝胶法、试管法检测结果分别为直接抗球蛋白实验结果阳性82例、118例,阳性率24.2%、阳性率34.8%两法有显著性差异(P<0.05);游离试验阳性239例、202例,阳性率70.5%,阳性率59.6%,两法有显著性差异(P<0.05);释放试验阳性260例、205例,阳性率76.6%、阳性率61.4%,两法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直接抗球蛋白实验,传统试管法比微柱凝胶法阳性率更高,灵敏度更高;但在游离试验及释放试验中,微柱凝胶法比传统试管法阳性率更高、灵敏度也更高。微柱法试验操作简便、易于标准化,耗时短,标本用量少,结果直观明了等优点,阳性率高,与临床诊断符合率高,在临床新生儿溶血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新生儿溶血 ABO血型不合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放散试验游离试验
  • 简介:本文旨在总结马淑然教授运用潜阳封髓丹加味治疗寒热错杂性疾病的临床经验。介绍潜阳封髓丹加味治疗寒热错杂性疾病机理,主要为实热、湿热性疾病日久损伤肾阳,致肾阳虚兼实热、湿热或肾阴阳两虚证;浮越于上之虚火日久转化为实火,或肾阳虚不能气化水液,湿从内生,郁而化热,或"母病及子",导致肝失疏泄,气郁化火或者气滞湿阻化热,形成肾阳虚兼肝郁湿热证。针对的病机主要为肾阴阳虚兼实热、肾阳虚兼肝郁湿热。并举验案2则。

  • 标签: 潜阳封髓丹 寒热错杂性疾病 肾阳虚 实热 肝郁湿热
  • 简介:神经炎症贯穿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整个发病过程,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神经炎症有助于神经系统损伤的修复,而当炎症反应过度时则会造成细胞的损伤,加速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恶化。对神经炎症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神经炎症影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作用机制,以及中药天然药物治疗神经炎症这一新的研究热点进行综述。

  • 标签: 神经炎症 小胶质细胞 致炎细胞因子 神经退行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修复治疗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50例干休所收治老年口腔疾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加入口腔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以及复发率的差异,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龈指数与出血指数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牙龈指数、出血指数的变化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修复有着较高的近远期疗效,可以有效改善老年患者的口腔功能,预

  • 标签: 口腔修复 口腔疾病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就药学服务在循环系统疾病患者合理用药中的干预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循环系统疾病康复患者100例分别以实验组(50,药学服务)与对照组(50,常规服务)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患者用药依从性、用药偏差、用药失误发生率、心血管指标达标率、血压达标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药学服务后,实验组患者用药依从性、用药偏差、用药失误发生率、心血管达标率、血压达标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学服务在循环系统疾病患者合理用药中可以提升患者康复活动依从性并更好地控制循环系统疾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循环系统疾病 药学服务 用药安全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癫痫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对其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接受癫痫治疗的102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根据奇偶抽签结果将其分为2组,综合组(n=51,综合性护理)与对照组(n=51,常规性护理),对比两组不确定感评分与社会支持评分。结果:不确定感评分,综合组不可预测、不明确性、信息缺乏、复杂性以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社会支持方面,相比对照组,综合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以及总分等数据更低(P<0.05)。结论:癫痫患者经过综合性护理能明显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提升社会支持情况,对帮助患者融入社会有较大帮助,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癫痫 疾病不确定感 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胃功能四项检查在胃部疾病检查和胃癌早期筛查中的作用及具体应用。方法 对2020年9月~2021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接受胃功能四项检查的患者共计55例的患者资料进行收集,并同步收集两组患者的胃功能四项检查结果,并对两组患者的胃部疾病和胃癌早期筛查测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临床实验的结果证明,PGI、PGII、PGI/PG II比值以及G-17的测评结果上,胃癌疾病患者、胃部疾病患者和健康群众间存在着显著差异性(P<0.05),胃癌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而就Hp阳性检出结果来看,胃癌患者的检测结果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胃功能四项检查对于胃部疾病和胃癌早期疾病的筛查具有着积极作用,可以有效判断患者是否出现胃部疾病

  • 标签: 胃功能 胃部疾病 胃癌早期筛查
  • 简介:摘要2010年10月湖北省启动了“提高农村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工作”(简称“大病救助”)。规定了0~14岁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宫颈癌、乳腺癌患者等几种重大疾病发生的住院费用按标准限价收取,患者只负担限价额的10%,其它部分由新农合及民政部门共同承担。从政策层面讲,这一政策基本可以解决重大疾病患者的经济负担。但从操作层面上讲,医院希望经济效益最大化,临床科室不愿意接受重大疾病限价政策。我院通过采用临床路径结合单病种付费模式对收治新农合重大疾病的科室进行管理,合理分配各科室收费限额,加强了监督考核力度,临床科室对重大疾病政策执行具有了可操作性,有效控制了新农合重大疾病患者的住院费用,保证了患者利益。

  • 标签: 新农合重大疾病 费用管理 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总结和比较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116例AECOPD患者,分为PCT指导治疗组(60例)和常规治疗组(56例),分别观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天数、住院天数、临床有效率,并比较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PCT指导治疗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少于常规治疗组(88.33%vs100%,p<0.05),抗菌药物使用天数(8.40±0.74dvs.11.50±1.03,p<0.05)、住院天数(9.01±1.71dvs.113.92±1.76p<0.05)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88.33%vs.87.50%;p>0.05)。结论PCT作为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之一,可作为指导临床及时、正确使用或减停抗菌药物的一个指标。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降钙素原 抗菌药物
  • 简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通常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脏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性反应增强相关,中医药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方面具有副作用小,效果确切的优势。该文就近年来中医药干预慢阻肺气道炎症机制展开综述,并探讨不足之处,为中医药治疗慢阻肺提供更多依据。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气道炎症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