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维度健康教育联合正念训练对肺结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睡眠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青岛市胸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COPD的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多维度健康教育,观察组联合应用正念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结核病灶控制有效率、痰培养转阴率。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呼吸困难指数、营养风险、正念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观察组的结核病灶控制有效率为89.19%,痰培养转阴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呼吸困难指数为(1.34±0.21)分,营养风险为(1.82±0.5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正念水平为(58.86±4.8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CD3+为(18.83±4.75)%,CD4+为(49.61±12.09)%,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D8+为(20.07±6.15)%,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多维度健康教育联合正念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提高肺结核合并COPD患者的抗结核治疗效果。

  • 标签: 多维度健康教育 正念训练 肺结核 COPD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格林模式对产后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018年1~12月选取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产后尿失禁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n=43)及对照组(n=43)。两组患者均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对照组训练期间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格林模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效能、疾病知识、锻炼依从性、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锻炼依从率、盆底肌改善有效率,干预后自我效能评分、疾病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盆底功能影响问卷(PFIQ-7)、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格林模式健康教育指导产后尿失禁患者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可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及疾病知识,进而提高患者锻炼依从性,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格林模式 产后尿失禁 盆底肌功能锻炼 自我效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视频健康教育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患肢功能锻炼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诸暨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0例,实施视频健康教育;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功能锻炼依从性、肩关节活动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60,P<0.05)。观察组肩关节外展角度[(100.45±2.34)°]、前屈角度[(98.77±1.23)°]、后伸角度[(47.67±1.92)°]均大于对照组[(70.89±1.82)°、(84.34±1.10)°、(40.02±1.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509、61.835、20.931,均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14,P<0.05)。结论视频健康教育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患肢功能锻炼具有显著效果,能够使其早期恢复肩关节活动,改善预后。

  • 标签: 乳腺肿瘤 视频音频媒体 健康教育 功能恢复 肩关节 病人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余姚市中医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30例为观察对象,调查患者健康教育需求。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两组均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根据调查结果给予针对性、个体化健康教育。治疗8周后评估症状积分和生活质量。结果(1)需求率最高的三项依次为饮食指导(90.77%)、中医养生指导(86.15%)和用药指导(70.77%)。(2)两组治疗后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部疼痛、反酸、烧心及上腹烧灼感等症状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76、4.768、5.778、7.675、6.567、5.453,均P<0.05)。观察组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反酸、烧心的症状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25、4.859、5.365、6.325、5.325、5.589,均P<0.05)。(3)两组治疗后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量表的不适、饮食、睡眠、日常活动及忧虑因子分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23、5.145、6.187、4.254、3.898,均P<0.05);观察组在不适、饮食、睡眠和忧虑等因子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95、5.897、6.528、3.897、7.568,均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消化不良 胃食管反流 健康教育 生活方式 饮食习惯 医学,中国传统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级健康指导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感染的预防作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90例A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级健康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和生活质量得分。结果干预组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健康指导对AA患者感染有一定预防作用,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贫血,再生障碍性 分级健康指导 感染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脊髓性肌萎缩(S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神经肌肉罕见病,其主要特征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缺失导致对称性、进行性肌无力。本病目前尚无有效治愈方法,积极进行康复干预有助于延缓患儿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此外近年来针对SMA的药物治疗也取得一定进展。本文拟对近年来关于SMA的康复评估、治疗研究进展以及并发防治情况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脊髓性肌萎缩 康复评估 治疗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社会支持与功能失调性认知、人格障碍倾向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和人格诊断问卷对104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患者组)和97例健康被试(健康对照组)进行评定和比较,并分析社会支持与功能失调性认知和人格障碍倾向的相关关系。结果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社会支持在各维度[社会支持总分(37.18±8.12)分,客观社会支持(8.49±2.83)分,主观社会支持(21.90±5.44)分,社会支持利用(6.79±1.85)分]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社会支持总分(41.82±6.87)分,客观社会支持(9.92±3.38)分,主观社会支持(24.32±4.25)分,社会支持利用(7.59±1.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中,社会支持总分与功能失调性认知态度(r=-0.245,P<0.05)和人格障碍倾向(r=-0.292,P<0.01)得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利用度对功能失调性认知有显著的预测作用(B=-5.384,P=0.007)。结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社会支持情况与功能失调性认知态度和人格障碍倾向具有相关性,为团体和家庭心理治疗等心理干预手段提供依据。

  • 标签: 躯体形式障碍 社会支持 功能失调性认知 人格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鼻饲期间实施吞咽功能康复锻炼对胃管拔除率及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金华市中医医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鼻饲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吞咽功能康复锻炼,两组均在康复功能锻炼4周后评价康复效果,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吞咽功能、每天经口进食量、30 d内胃管拔除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67%(27/3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21/30)](χ2=7.680,P=0.006);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定:1级7例、2级12例、3级8例、4级3例;对照组吞咽功能评定:2级5例、3级10例、4级8例、5级7例,两组吞咽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105,P=0.001);观察组30 d内胃管拔除率(86.67%)显著比对照组(50.00%)高(t=9.320,P=0.002);观察组每天经口进食量、生活质量评分[(558.62±12.62)mL/d、(83.62±4.58)分、(84.52±4.14)分、(83.25±4.29)分、(82.26±3.46)分、(83.62±3.62)分、(82.49±3.55)分、(81.45±3.52)分、(82.55±3.6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09.54±8.16)mL/d、(70.06±2.62)分、(71.52±4.01)分、(71.16±3.84)分、(72.16±3.76)分、(71.26±2.46)分、(70.26±2.44)分、(71.56±3.55)、(72.33±3.05)](t=90.780、14.076、12.354、11.608、10.826、15.468、15.550、10.835、11.787,均P<0.05)。结论吞咽功能康复锻炼应用于脑卒中患者鼻饲期间,可促进患者吞咽功能及早恢复,提高胃管拔除率,增加进食量,改善生活质量及预后。

  • 标签: 吞咽障碍 康复 插管法,胃肠 进食 针刺疗法 功能恢复 卒中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同步手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及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针刺同步康复组(简称同步组)和针刺联合康复组(简称对照组),每组3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手功能康复训练和针刺治疗,其中同步组患者上述疗法同步实施,对照组患者上述疗法非同步实施,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功能独立性量表(FIM)、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改良Ashworth痉挛评级(MAS)、改良版诺丁汉感觉功能量表(reNSA)及Fugl-Meyer感觉功能量表(FMA-S)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在感觉功能方面,治疗后同步组reNSA深、浅感觉评分及FM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reNSA复合感觉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运动功能方面,治疗后同步组FMA-UE及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屈肘肌MAS评级及FIM评分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同步手功能康复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感觉及运动功能,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针刺 同步治疗 手功能训练 脑卒中 运动功能 感觉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渐进式康复护理模式在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吞咽功能的恢复效果,为脑梗死患者多种功能的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芳村脑病科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6例,根据其护理方式分为A组40例和B组46例。A组采用渐进式康复护理模式,B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吞咽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上、下肢肌力评估评分均高于干预前,A组患者干预后上肢、下肢肌力评估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患者运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A组患者干预后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洼田饮水实验结果显示,A组患者吞咽功能正常率为57.50%,对照组为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功能结果也表明,A组患者的总并发发生率为15.00%,B组为3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8,P=0.036<0.05)。干预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升,A组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渐进式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肌力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肢体功能,同时提升吞咽功能,减少呛咳、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渐进式康复护理 脑梗死 肢体功能 吞咽功能 恢复效果
  • 简介:摘要急性髓白血病(AML)的发病率随增龄而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AML患者逐年增多。对于老年AML患者,适合化疗的患者目前标准诱导治疗仍是基于"7+3"的化疗方案,但对于"适合"的定义,目前尚无定论。判断老年患者是否适合化疗目前主要依据医生的临床经验,但依据临床经验判断较为主观,且不同医生的判断差异较大。有研究表明,老年综合评估(CGA)能全面客观评价老年患者的化疗耐受性,判断预后,并协助临床医师对患者给予分层治疗。本文探讨了CGA在老年人AML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老年综合评估 白血病,髓样,急性
  • 作者: 梁计陵 王岑依 司誉豪 陈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武汉 430079,苏州大学体育学院,苏州 215021 杜肯大学兰格斯健康科学学院,匹兹堡 PA 15282,杜肯大学兰格斯健康科学学院,匹兹堡 PA 15282,武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学院,运动训练监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天久运动营养食品研发中心,武汉 430079
  • 简介:摘要肌少是由于衰老导致的骨骼肌力量下降、功能减退的增龄性肌肉减少综合征。目前,运动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肌少康复手段,可有效改善骨骼肌质量并延缓其进展。本文就肌少病理机制、不同运动方式对肌少的防治与康复作用和潜在机制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肌少的运动康复提供参考与理论依据。

  • 标签: 肌少症 运动康复
  • 简介: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患者趋向于年轻化。目前国内外仍缺乏腰椎间盘突出临床管理的相关规范与指南。为加强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规范化管理,本着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原则,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基础研究与转化学组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在既往指南和共识的基础上,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治和康复管理问题,制定《腰椎间盘突出诊治与康复管理指南》。本指南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针对腰椎间盘突出诊治与康复提出科学性建议,以期规范腰椎间盘突出诊疗与康复流程,达到改善预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 标签: 椎间盘移位 腰椎 腰椎间盘突出 治疗 康复 指南
  • 作者: 何媛靓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0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探究整体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我院72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人。一组为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另一组为观察组,在腰椎间盘突出治疗过程中利用整体康复护理干预手段。观察两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焦虑与抑郁评分。结果:观察患者就诊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后各项指标更加趋于正常值,恢复的更好,并发的发生率更低,患者的术后心理状况更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治疗当中,整体康复护理干预手段的使用产生了积极的正向影响,提高了医生的诊疗效率,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疼痛的有效缓解,降低了治疗后并发发生率,提升了患者的满意程度,使患者有更好的诊疗体验,有助于患者配合治疗,加速患者康复速度。

  • 标签: 整体康复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按照老龄化社会国际标准,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年龄相关健康问题的研究和对策已经成为国家"主动健康"战略的主要抓手之一。年龄相关性视功能衰退及眼病主要包括老视、白内障、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如何发挥主动眼健康计划的作用,开展该领域的问题探索及研究,出台适宜的科学对策,从而早期干预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综合诸多团队的研究及实践探索,分析年龄相关眼健康问题及其严重影响,提出视觉功能衰退及康复的理念及具体工作策略,并结合团队实践探索的经验,分析早期干预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

  • 标签: 老龄化社会 年龄相关性视功能衰退 主动眼健康 早期干预
  • 简介:摘要衰老对机体吞咽功能具有明显影响,吞咽障碍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显著上升。吞咽障碍不仅好发于患特定疾病的群体,在健康老年人中也有相当高的发病率,给老年人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目前临床多关注由疾病引发的吞咽障碍,对正常衰老造成吞咽功能受损缺乏足够的重视。本文就衰老对老年人吞咽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康复干预措施进行简要综述,以期帮助医疗从业人员、养老服务人员了解老年人吞咽困难并指导康复方案制订。

  • 标签: 衰老 吞咽障碍 康复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康复锻炼与电刺激生物反馈联用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影响。方法纳入从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子宫切除术治疗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9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联用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盆底康复锻炼,联用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用电刺激生物反馈干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盆底肌力情况、术后盆底电生理指标、术后生命质量以及性生活质量、手术前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结果术前及术后3个月两组盆底肌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用组术后6个月的盆底肌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联用组Ⅰ类肌疲劳度、Ⅱ类肌疲劳度以及阴道压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联用组盆底障碍影响问卷-7(PFIQ-7)以及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联用组血清TGF-β1、IGF-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康复锻炼与电刺激生物反馈联用可显著改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盆底肌力,同时可改善盆底电生理指标,提高生命质量以及性生活质量,且有利于提高血清TGF-β1、IGF-1水平。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子宫切除术 盆底康复锻炼 电刺激生物反馈 盆底肌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目标设定理论的健康教育对中青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4月—2021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110例中青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根据医院病历末位号奇偶数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自我管理教育,观察组采用基于目标设定理论的自我管理教育。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自我管理行为、甲状腺功能、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饮食行为、用药行为、运动行为、情绪管理评分及自我管理行为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水平低于对照组,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评分及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目标设定理论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中青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促进甲状腺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目标设定理论 健康教育 自我管理行为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验证改良Padua风险评估模型在内科住院患者中筛选静脉血栓栓塞(VTE)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住院患者中确诊为VTE的432例患者作为VTE组,以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同时期同科室的出院诊断非VTE的864例内科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收集2组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Padua风险评估模型以及改良Padua风险评估模型评分,比较2种风险评估模型评分情况。结果VTE组患者Padua风险评估模型评分高于对照组[(2.92±0.18)分比(1.25±0.10)分,t=16.241,P<0.05]。VTE组患者改良Padua风险评估模型评分高于对照组[(3.27±0.19)分比(1.64±0.11)分,t=14.245,P<0.05]。2组患者随着2种风险评估模型评分的升高,发生VTE的风险也相应增高,经Padua风险评估模型以及改良Padua风险评估模型判定为VTE高危患者(评分≥4分)发生VTE的风险分别是低危患者的12.72倍(95% CI:9.00~17.98,P<0.05)与8.17倍(95% CI:6.00~11.12,P<0.05)。VTE组患者经改良Padua风险评估模型判定为VTE高危患者占比高于Padua风险评估模型(48.61%比39.12%,P<0.05)。结论改良Padua风险评估模型是基于个体危险因素对内科住院患者进行量化更加有效的VTE风险评估模型。

  • 标签: 改良Padua风险评估模型 内科患者 静脉血栓栓塞 病例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