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4 个结果
  • 简介:公安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是党的公安事业发展和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的后备力量。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再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各族人民福祉的守护者、民族地区发展的建设者和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是公安院校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在实践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的再教育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以科学的态度审视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再教育的长效机制,对进一步完善公安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 标签: 公安院校 少数民族 大学生党员 再教育
  • 简介:目次一、解释刑法条文应当恪守的基本规则——“实质解释论”的困境与反思(一)“释法”与“造法”之间的界限(二)缺失方法论基础的实质正义可能只是“感觉正义”二、法哲学立场的转换对提升刑法解释学品质的意义(一)解释者如何避免诠释学上的“循环解释”现象?(二)法律解释学与逻辑学三段论的关系三、刑事领域内进行“法的续造”的基本规则与方法(一)刑法解释应当避免出现违宪解释之结果(二)在“制定法内造法”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则与方法(三)“科际整合”与人权思维在刑法解释学上的功用

  • 标签: 涵摄 刑法解释学 实质的解释论 法安定性 疑义有利被告
  • 简介:随着中央持续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旧有诉讼模式下刑事书面言词证据被滥用的状况再次为各方聚焦。当前职务犯罪案件中的书面言词证据存在生效要件的随意化、效力规则的单一化、效力增强措施乏善可陈等问题。解决之道是构建三层筛选式的生效要件体系,并辅以公诉人交叉介入、制作全景式笔录等效力增强措施,实现对刑事书面言词证据的效力规范,以充分迎应庭审中心化、实质化的改革趋势。

  • 标签: 书面言词证据 证据效力 法务比较 规则构建
  • 简介:关于法律原则的性质及其司法适用历来都是法理学界争议的焦点。“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都是法律规范的下位概念,共同构成法律规范的两大要素。在逻辑结构上,法律原则不像法律规则那样具有具体的假定条件、可操作的行为模式及明确的法律后果,因此两者在法律适用方式上亦有重大区别。“法律原则”只是对行为及裁判设定一些概括性的要求或标准,为判决指示一定的方向,授权法官在具体个案中依价值判断进行法益衡量并予以适用。

  • 标签: 法律论证理论 法律原则 司法适用 法律解释 哲学基础 视域
  • 简介:在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极少依据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7条之一第3款规定的“从其规定”援引其他法律、行政法规来判处从业禁止。“从其规定”属于法律拟制性的授权规定,是我国刑事立法中的特有现象。应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向度对“从其规定”所援引的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范围进行限缩。“从其规定”并非要求放弃刑法的规定。从业禁止适用中的“从其规定”只是授权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突破“3年至5年”的限制,依照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期限来宣告从业禁止。应当在“从其规定”的前面增加“可以”二字,使“从其规定”由强制性规定变为任意性规定,以便与该条第1款的任意性规定相协调。

  • 标签: 从业禁止 从其规定 援引范围 适用规则
  • 简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重申民间资本在金融领域的比例要不断加大,我国大陆民营银行作为民间资本正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而纵观我国台湾地区民营银行的发展史,其从近乎可危的境地发展成为重要金融机构,成功的关键在于其放松管制的同时也加强监管。然而中国大陆民营银行在市场准入、经营监管、市场退出等法律问题亟待解决。在我国大陆民营银行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建议主要着力于市场准入中的资格审核、经营监管中的防范关联交易、市场退出中的风险控制机制等法律制度。

  • 标签: 民营银行市场准入 经营监管 市场退出 法律制度
  • 简介:<正>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关系的订约双方为托运人和承运人,但托运人很少是纯粹为自己的需要而托运货物并在目的港接收货物,这就会出现原始运输合同当事人之外的第三方收货人。在签发提单的情形下,承运人应当向提单持有人交付货物。通常我们将收货人定义为"有权提取货物的人",因此,可以将收货人理解为"合法的提单持有人"。对于直接订立运输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之外的第三人的提单持有人,其何以对承运人享有权利、承

  • 标签: 提单持有人 合同成立 托运人 运输合同 交付货物 第三人利益合同
  • 简介:我国现有立法已从评估主体设置、评估范围界定、评估内容构造以及评估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重大环境决策社会风险评估进行规制,但还存在诸多可完善之处。首先,现有立法没有实现决策主体和评估主体的有效分离,难以保障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应设立以非政府组织为主导的多元评估主体;其次,现有立法在界定评估对象的称谓、范围及方式上存在差异,不利于社会风险评估的有效实施,应统一界定重大环境决策社会风险评估范围;再次,现有立法只着眼于对重大环境决策自身的静态评估,具有片面性,还应将潜在受影响公众对重大环境决策的认知态度列为主要的评估内容;最后,现有立法在评估程序设计上还存在缺失,应进一步细化程序设计,确保风险评估信息公开、公众参与以及外部监督机制的有效建立。

  • 标签: 重大环境决策社会风险评估 主体 范围 内容 程序
  • 简介:违约责任归责原则,主要是关涉过错是否为承担违约责任的必备要件的问题。这一问题一直是我国民法学界的热点,在《合同法》制定的立法动议和草案讨论阶段,围绕这一问题的争论更是达到了高潮。在《德国民法典》历史嬗变过程中,过错原则在违约责任体系中的地位也发生微妙的变动并且设置了新的规则,明确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特别是在给付障碍法中的变化及其蕴含的发展趋势,对我国合同违约归责原则的确定有很好的制度启发意义。

  • 标签: 德国法 过错 违约责任归责模式
  • 简介:为增进人民福祉,公共设施与日俱增,然公共设施屡遭破坏,损害必有救济,公共设施致损自然也不例外。公共设施致损理应属于国家赔偿的范围,但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将公共设施致损归入民事赔偿,使本应由国家承担的赔偿责任"遁入私法"。公共设施致损纳入国家赔偿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一套与我国实际相适应的公共设施致损国家赔偿制度理应被立法所接纳。在明确公共设施致损国家赔偿制度在国家赔偿体系中地位的基础上,要严格限制公共设施的范围,确立无过错归责原则,设计出符合实际的程序,配套措施也应该相应进行,充分彰显关注私权、以人为本的法治精神。

  • 标签: 公共设施致损 民事赔偿 弊端 国家赔偿
  • 简介:近年来以P2P网贷和众筹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在我国迅猛发展,但野蛮生长的背后积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大批P2P网贷平台的'卷款跑路'敲响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警钟。借鉴美国、英国、韩国、日本等国家互联网金融监管经验,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规制路径应当以保护金融消费者利益为中心,通过规制金融市场的委托代理关系、规制信息不对称、规制金融消费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确立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准入门槛与退出机制,建立强制信息披露制度,确立合格投资者制度,建立风险警示与预警制度,建立统一的互联网金融信用公示平台,以更好地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利益。

  • 标签: 互联网金融 金融风险 监管 金融消费者
  • 简介:一、问题之提出侵权行为发生后,除了直接给被侵权人带来损害外,往往还会导致第三人遭受损害。此处"第三人"是相对的概念,即相对于某一侵权损害赔偿关系而言。例如,在"林玉暖案"中,张某殴打曾某,致其头部受伤倒地,血流满面。张某的行为无疑对曾某构成侵权——侵犯身体健康权,因此,在张某和曾某之间形成侵权损害赔偿的法律关系。

  • 标签: 第三人 请求权 侵权损害赔偿 英美法 意义 借鉴
  • 简介:《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完善司法体制,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的要求。人民法院传统的执行模式已难以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面临极大的挑战。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精神的指引下,司法执行体制的完善与发展引来了新的契机,司法执行制度的改革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为此,本刊特设立“司法执行制度改革的挑战与应对”专题,其主要内容:以执行财产全国联网查控为契机,顺应大数据时代法院执行发展趋势;我国参与分配制度一直扮演着准破产制度的功能,有必要使参与分配制度回归破解执行竞合的功能,并对参与分配制度申请条件做相应调整;基于我国国情,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有相当一部分是以和解形式了结,然而现行法律对执行和解并未作出详细、具体的规定,有必要深入分析执行和解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为今后民事强制执行法的建立提供理论参考;非金钱给付义务案件的执行,当事人异议大,法院手段缺乏,实际执结率低,有必要完善迟延履行金制度;随着20I3年《公司法》的修订,造成了实务中如何实现对股东的追加执行,面临一定的困境,应当从规范股东追加执行的适用条件等诸方面入手,完善股东追加执行制度;为避免网络司法拍卖可能存在的缺陷和负面影响,应当对网络司法拍卖的信息管理和程序运行规则进行正确、合理的设置。这些文章的探讨,将有助于推进我国司法执行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 标签: 法院执行 联网查控 参与分配制度 执行竞合 执行和解 股东追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