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1“第三道路”既是欧美发达国家政党政治竞争的产物,也是社会民主主义运动顺应时代变化的又一次革新尝试。它之所以引起世界性的关注,并不仅仅是由于媒体社会中人们对新信息的敏感,而更在于它触及了一些关系到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及人类未来发展道路的根本性问题。曾几何时,当德裔英籍自由主义思想家拉尔夫·达伦多夫在新保守主义兴盛时期预言“社会民主主义世纪的终结”,当日裔美籍学者福山在冷战结束之际宣告“历史的终结”,西方许多人士认定,20世纪蓬勃发展的左翼政治进程已经划上了句号。可就在这世纪之末的短短几年之间,一个接一个的欧洲国家又组成了以社会民主党人为首的中左翼政府,欧洲政治版图呈现出一片耀眼的粉红色,社会民主

  • 标签: 西方发达国家 第三条道路 左翼政治复兴
  • 简介:监护撤销与恢复是监护变更的基础内容与重要环节,《民法总则(草案)》在第34、35设置了监护执行人撤销与恢复制度,但两个条文沿袭《侵害未成年人意见》的痕迹过重,忽略成年监护与未成年监护的客观差异,撤销事由划分不当且对监护终止体系造成冲击,撤销之诉提起主体虽多但配置不合理,恢复原监护的限制过少而容易影响新监护秩序的稳定,在实践上不符合社会现实需要,在理论上不符合监护原理,并且违背了《残疾人权利公约》等我国参加缔结的公约的要求。对此,应摒弃陈旧的全面监护模式,贯彻部分监护理论,为被监护人参加诉讼程序提供支持,并根据成年监护与未成年监护的不同特点,在撤销事由上重拾现行《民法通则》的失职与侵害划分方法,明确被监护人、临时监护人、检察机关、社会组织的撤销诉讼主体资格,肯认法院既可依申请也可依职权撤销监护资格,设置撤销之诉冷冻期避免监护人遭受诉讼烦扰,并将监护恢复仅限于未成年人的父母。且原监护撤销事由应限于非故意的失职或侵害行为。

  • 标签: 监护撤销 监护恢复 成年监护 意定监护 自决原则
  • 简介:第三道路是近年来西欧社会民主党人适应形势发展而提出的治国方略,它是在传统社会民主和新自由主义的发展模式在经济全球化冲击下相继遭到失败后而进行的探索,其实质在于力争将公平与效率更有效地结合起来。这种探索成功与否,取决于社会民主党能否在21世纪愈益迅猛的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在公平与效率、平等与自由之间寻得一国家与市场平衡、劳动与资本双赢的发展之路。

  • 标签: 第三条道路 经济全球化 新自由主义 公平与效率
  • 简介:一、一个新的政治现象“第三道路”并不是一个新名词,第三道路在历史上曾有着不同的形态。“在两次战争期间,这是东欧农村平民主义者的自我描述,也是各地法西斯主义知识分子所喜爱的时髦用语—法西斯主义就是资本主义无政府状态和共产主义专政之间的第三道路。”...

  • 标签: 第三条道路 资本主义 欧洲民主社会主义 经济增长 布莱尔 意识形态
  • 简介:<正>一近年来,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形势中,发生在东欧国家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中的一系列急剧变化,为世界所瞩目。80年代初期,东欧国家共产党为纠正现实社会主义制度中某些不合理因素,开始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改革。然而以后的发展却越来越背离了原有的初衷,到90年代

  • 标签: 民主社会主义 现实社会主义 思想体系 东欧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 共产党
  • 简介:"第三道路"研究既有政策的一面,也有政治的一面.前者涉及社会民主党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推行的政策,后者涉及政党竞争问题.本文主要研究"第三道路"政治的一面,目的是通过对丹麦和荷兰社会民主党发展历程的回顾和分析,回答社会民主党为什么走上"第三道路"和各国的变革顺序为什么不同的问题.

  • 标签: 丹麦 荷兰 社会民主党 政党竞争 政党政治 工党
  • 简介:在域外立法例中,有犯罪事实但不负刑事责任的少年被告人被误捕、误判后,享有或部分享有国家补偿请求权。这是因为司法误认是司法权运用中难以避免却又务必容许的风险,基于分配正义的原理,应该由社会成员公平分担被误认被告人的牺牲利益。我国《国家赔偿法》第19第(二)项关于免责事由的规定不仅剥夺了少年被告人的赔偿申请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司法赔偿的成功申请,上述规定有违未成年人特别保护刑事政策。因此应在《国家赔偿法》相关条文基础上,建构与完善无过失责任的少年被告人刑事补偿制度,同时赋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去平衡刑事补偿个案中社会文化观念与被告人权利救济之间的冲突。

  • 标签: 少年被告人 刑事补偿 国家赔偿 特别牺牲
  • 简介:我国当前面对网络犯罪的多发,对提供中性技术服务的网络服务商的刑事处罚呈现扩大化趋势,不仅实现了对网络服务商中立业务行为未必故意的全面处罚,还形成了共犯正犯化的处罚逻辑,更有偏向刑事化判断的思维逻辑。这种处罚逻辑,无不与网络犯罪的异化、扩大解释、无前置法等因素有关,但却多有违背罪刑法定与法治原则,影响了网络服务商业务的正常运行。中立帮助行为在德国实务与理论界讨论近一百年,其主要内容多从主观故意方面认定。在日本与我国台湾地区对网络服务商中性业务的处罚上,有偏向于限制处罚的趋势。为了兼顾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与网络服务商的正常业务,对于网络服务商的中立业务行为,只有制造不容允风险才能归责,并且不同类型网络服务商的行为容许风险应有所区别;在主观故意上应坚持网络服务商的主观确知,并结合我国司法实践的推定规则进行认定。同时,网络服务商具有提出信赖原则、合理使用、安全港条款等抗辩事由的权利,阻却违法。

  • 标签: 网络服务商 中立行为 犯罪化
  • 简介:从司法实践的角度,结合北大法宝、中国裁判文书网和无讼案例中收录的典型案例对未成年在校学生人身损害案件中教育机构侵权责任的重要问题进行探讨。结合立法和司法实践,对《侵权责任法》第39中的“在校学习、生活期间”、教育管理机构的“教育管理职责”进行了认定。对未成年学生在校遭受人身伤害若干典型情形下教育机构的责任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和分析。

  • 标签: 教育机构 侵权责任 责任主体
  • 简介:2013年《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第27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偶尔与幼女发生性关系,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该条文值得商榷。首先这种双向保护是不合理的;其次不论什么主体,只要与幼女发生关系,其结果都是严重的;再次,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可以成为奸淫幼女的主体;最后,该条有违法不科学之处。

  • 标签: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 幼女 性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