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康复护理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效果。方法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共计100例,由两组组成,即参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康复护理),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经过护理后,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康复护理效果显著,有效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行为转变理论 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以行为转变理论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对癌症患者疼痛强度、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100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实施以行为转变理论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分析健康教育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疼痛强度、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疼痛强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疼痛强度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疼痛强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服药依从性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量表(QLQ-C30)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QLQ-C30量表功能区域各因子评分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实验组QLQ-C30量表功能区域各因子评分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QLQ-C30量表症状区域各因子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干预后实验组QLQ-C30量表症状区域各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癌症患者接受以行为转变理论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可更好控制其疼痛程度,增强其用药的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行为转变理论 健康教育 癌症 疼痛 生活质量
  • 简介:卫生监督工作是维护群众健康权益的一项重要工作,多年来,在食品、职业卫生、生活饮用水和公共场所卫生等方面,为保护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强这项工作,经中编办同意,卫生部将监督司扩编为监督局,其中设置环境卫生处,以生活饮用水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作为主要工作。当前,饮用水安全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关注,我认为饮用水的卫生安全比食品还重要,要从关系人民生命安危的高度重视起来,卫生部门要结合职责,认真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管也很重要,发生问题就会导致群体性健康危害,去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就发生了游泳池监管不到位造成的卫生事件,卫生部进行了通报,像游泳场馆这样的重点公共场所,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监督执法的力度。

  • 标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生活饮用水 修订 卫生监督工作 卫生监督管理 卫生部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癌前期病变与宫颈癌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对2020年11月-2022年7月本科接诊宫颈癌前期病变与宫颈癌病人(n=68)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34人,前者采取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后者行常规护理。对比GSES评分。结果:关于GSES评分,干预结束时: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高(P<0.05)。关于护理质量: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宫颈癌前期病变与宫颈癌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病人的自我效能感改善更加明显,护理质量提升更为迅速。

  • 标签: 行为转变理论 宫颈癌前期病变 护理干预 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于宫颈癌前期病变和宫颈癌病人的应用效果并对此进行分析。方法:本次选择80例病人,均来自于2021年1月~2022年1月到我院治疗宫颈癌前期病变和宫颈癌病人,随机将其分为两小组,即甲组和乙组,甲组病人提供常规护理干预,乙组病人提供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乙组生活质量评分较显优势且并发症发生概率较低,P<0.05,具有分析意义。 结论:将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应用于宫颈癌前期病变和宫颈癌病人中,其生活质量得以改善,并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建议提倡。

  • 标签: 宫颈癌 病变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效果观察及对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疾病应对方式评分、护理前后自我效能评分、冠心病改善效果。结果:护理前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屈服、回避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 老年冠心病 护理效果 自我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模式干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对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3月—2023年2月渠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9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将此9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48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式基础上结合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模式干预,对比分析两组试验对象治疗前后的自我效能、健康信念(CHBMS)、健康行为(HPL)以及遵医行为的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感知严重性、感知易处等各项CHBM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表现、心理健康等各项HP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模式的干预,不仅能有效增强患者自我效能和健康信念,还能有效约束患者健康行为,促进遵医行为的改善。

  • 标签: 护理干预 行为转变理论 自我效能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开展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积极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22年11月-2023年6月3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取样法分组处理;以常规护理为对照,观察组实施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工作的及时开展,可大幅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故而值得临床借鉴并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老年患者 行为转变理论 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模式的健康教育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长江大学附属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行为转变模式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疾病知识认知评分和遵医行为评分、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疾病认知知识评分及遵医行评分无显著差异,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疾病认知知识评分及遵医行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术前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无显著差异,术后6个月研究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各因子评分无显著差异,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SF-36量表各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行为转变模式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疾病认知能力,提高遵医水平,促进术后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行为转变模式 遵医行为 生活质量 腰椎功能 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中应用以行为转变理论为核心的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2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以行为转变理论为核心的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性生活质量、生活质量以及希望水平。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性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性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希望水平、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行为转变理论 宫颈癌前病变 宫颈癌
  • 简介:这次会议是卫生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卫生监督所局长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卫生部党组对加强卫生执法监督工作的重视.我参加今天的会议主要是同大家见面,增进交流,同时向大家学习.

  • 标签: 卫生监督所 卫生部 卫生执法监督 会议 召开 中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艾滋病患者实施护理服务期间,施以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护理模式对于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择2021年我院诊治的AIDS患者80例,将其纳入分析组、对照组各40人接受免疫缺陷(HIV)抗病毒治疗,对其实施不同护理并深入分析各护理价值所在。结果 分析组自我管理效能、生活质量、患者遵医行为评分比对照组高(P

  • 标签: 艾滋病 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护理 价值体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HSS评分及SF-36评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1日到2022年2月28日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给予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各时段HSS评分更优,SF-36评分较对照组更高,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 膝骨性关节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HP阳性胃溃疡患者治疗中实施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HP阳性胃溃疡患者70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组,每组3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比较结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遵医行为分数和对照组比较更高,总护理有效率更高,生活质量分数更高,负性情绪分数越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HP阳性胃溃疡患者的积极影响明确,提升护理效果,改善遵医行为、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 HP阳性胃溃疡 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 遵医行为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消毒供应室工作是医院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院内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是向医院各个科室提供各种无菌辅料、无菌器械以及其他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根据《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要求,消毒供应室应对全院可重复使用的物品及诊疗器械进行集中管理、中心供应,由消毒供应室全面负责清洗、消毒、灭菌工作。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就医院消毒供应室由分散式处理向集中式管理转变中的难点问题及对策做了大量的尝试,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现就其做法提出来供大家参考。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集中式管理 医院 消毒供应室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应用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模式对其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自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54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常规护理)和实验组(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每组27例。对比护理前后自我管理评分以及满意度评分。结果 两组护理前能力评分没有明显差别(P>0.05);实验组护理后明显比参照组高(P<0.05);实验组明显比参照组高(P<0.05)。结论 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模式改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自身行为,提升满意度,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行为转变理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采取以行为转变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于2020年7月-2021年6月开展研究,将70例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均实施PCI手术治疗,以护理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采取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术后以行为转变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

  • 标签: 冠心病 PCI 行为转变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无缝隙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负性情绪、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84例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HAMA、HAMD、自护维持、自护管理、自护信心、PCS、MCS得分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的自护维持、自护管理、自护信心、PCS、MCS得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对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给予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无缝隙护理,可有效减少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自护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冠心病介入手术 行为转变理论 负性情绪 自护能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将基于行为转变理论(TTM)的心脏康复护理应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的干预,探究应用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单盲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南京脑科医院接受冠脉搭桥手术后的92例冠心病(CHD)患者,按照组间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分两组,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同时以TTM为指导进行心脏康复护理),各46例。比较干预前(入院时)、干预后(干预6个月后)两组的心功能、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CHD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及血浆脑钠肽(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LVD、BNP水平均较对照组低,LVEF、6MWT、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MS量表情绪管理、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3维度评分与总分、SAQ量表5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行CABG的CHD患者采取基于TTM的心脏康复护理能取得较好的干预效果,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其心功能的改善,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行为转变理论 心脏康复护理 冠状动脉搭桥术 心功能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