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相位分析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9月至2014年1月于北京医院核医学科行两日法静息-负荷GMPI的627例受检者,收集一般临床资料、GMPI影像及相关参数[相位标准差(PSD)、相位直方图带宽(PBW)、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总负荷积分(SSS)、高峰射血率(PER)、高峰充盈率(PFR)]分析结果。随访至出现MACE(即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GMPI检查后60 d内行晚期血运重建术)。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应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累积无MACE生存率。结果纳入成功完成随访的受检者共505例,其中男235例,女270例,中位年龄73岁。中位随访时间为55.6(52.0,60.5)个月,发生MACE者54例(10.7%),其中心源性死亡6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7例、晚期冠脉血运重建术21例。MACE组的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发生率高于无MACE组(χ2值:4.126、6.021,均P<0.05),LVEF、PFR和PER绝对值低于无MACE组(t或z值:6.261、5.683、-4.246,均P<0.05),SSS、PSD、PBW及熵高于无MACE组(t或z值:5.024、5.874、7.119、-6.405,均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PBW异常(>80°)、熵异常(>58 J·mol-1·K-1)及SSS ≥12分为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2.795(95% CI:1.259~6.201)、3.213(95% CI:1.468~7.029)、3.640(95% CI:1.999~6.628),均P<0.05]。PSD异常(>26.7°)组、PBW异常组、熵异常组的5年累积无MACE生存率分别为51.2%、63.2%和46.7%,明显低于PSD正常组(92.3%)、PBW正常组(94.2%)和熵正常组(92.8%), χ2值分别为77.768、77.741、117.437,均P<0.05。PBW异常且SSS≥12分的患者5年累积无MACE生存率为31.7%,低于PBW正常或PBW异常且SSS<12分的患者的相应指标(80.1%~94.4%; χ2=185.4,P<0.01);熵和SSS联合分析也有类似结果。结论GMPI相位分析获得的左心室PBW及熵是预测冠心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GMPI相位分析有很好的冠心病危险度分层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预后 心肌灌注显像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 作者: 周围 陈峥杰 陆敏茹 李军 陈峰 张嘉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 528308 ,暨南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广州 510632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高压氧治疗科 528308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高级诊疗区 528308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病案统计室 528308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528308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相位对比磁共振血管成像(PC MRA)定量研究脑后循环缺血(PCI)患者的功能性后交通动脉(F-PCoA)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搜集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的PC MRA资料,临床诊断PCI且存在F-PCoA者26例(PCI组),临床排除PCI者25例(非PCI组),其中包括10例存在F-PCoA(非PCI组1)和15例不存在F-PCoA(非PCI组2)。记录基底动脉(BA)的截面积和平均流量、平均流速、最小流量、最大流量、最小流速、最大流速,并计算流量峰高(最大流量-最小流量)、流速峰高(最大流速-最小流速),记录F-PCoA的亚型、截面积、平均流量、平均流速,根据流速的正负号判断血流方向,计算F-PCoA前向后绝对流量(左侧F-PCoA前向后绝对流量+右侧F-PCoA前向后绝对流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将PCI组和非PCI组1中存在F-PCoA的36例分为3型:(1) A型:F-PCoA与解剖性后交通动脉(A-PCoA)一致30例;(2) B型:F-PCoA与A-PCoA不一致5例;(3) C型:混合型,一侧F-PCoA与A-PCoA一致但另一侧不一致1例。PCI组与非PCI组1的F-PCoA亚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09,P=0.737)、前向后绝对分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6,P=0.568),一个心动周期内同一支F-PCoA的血流可为单向或双向,同一病例双侧F-PCoA的血流方向可相同也可不同,但PCI组的F-PCoA前向后绝对分流量曲线有更明显的主波峰。非PCI组中,非PCI组1和非PCI组2的比较,仅BA横截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6,P=0.009),而性别构成、年龄分布、BA平均流量、平均流速、最小流量、最大流量、流量峰高、最小流速、最大流速及流速峰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PC MRA可定量分析F-PCoA的血流方向、流速及流量等血流动力学信息,F-PCoA的前向后绝对分流量结合血流曲线的形态改变,可能为PCI诊疗提供新的辅助参考信息。

  • 标签: 脑缺血 血流动力学 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phase-contras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C-MRI)评估烟雾病患者脑血管重建术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的血流动力学,分析术后发生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erebral hyperperfusion syndrome, CH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接受联合血管重建术的烟雾病患者。在术前及术后6个月行PC-MRI检查,记录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颞浅动脉和椎动脉的血流速度、血流量以及血管管腔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 ROI)面积。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HS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80例烟雾病患者,男性35例(43.75%),年龄(42.4±10.1)岁(范围19~60岁)。术后6个月时颞浅动脉血流速度(P<0.05)、血流量(P<0.01)及ROI面积(P<0.01)均较术前显著增加,而椎动脉血流量变慢(P<0.05)。单变量分析显示,伴有糖尿病、优势半球侧手术、术前颞浅动脉血流速度加快、颈内动脉流量变小以及颈外动脉流量升高是烟雾病患者术后发生CHS的可能危险因素。多变量分析显示,优势半球侧手术[优势比(odds ratio, OR)4.62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nal, CI)1.019~21.009;P=0.047]、术前颞浅动脉血流量(OR 1.208,95% CI 1.053~1.387;P=0.007)和颈外动脉血流量(OR 0.139,95% CI 0.027~0.719;P=0.019)与术后CHS独立相关。结论PC-MRI能评估颅内外主要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可作为评价烟雾病术后风险的重要依据之一。

  • 标签: 烟雾病 脑血管重建术 手术后并发症 磁共振成像 脑血管循环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新型半导体心脏专用碲锌镉(CZT)SPECT门控静息心肌灌注显像相位分析技术评价左室机械收缩同步性与收缩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8月于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行门控静息心肌灌注显像的患者343例[男232例,女111例,年龄(60.08±12.88)岁],所有患者行CZT SPECT门控静息心肌灌注显像。通过相位分析软件分获得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参数[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机械收缩同步性参数[相峰(PP)、相位标准差(PSD)、直方图带宽(PHB)、偏度(HS)、峰态(HK)]。将所有患者分为4组:心功能正常组(147例)、缺血性心肌病组(114例)、非缺血性心肌病无左束支阻滞组(50例)、非缺血性心肌病伴左束支阻滞组(32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收缩功能参数与同步性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PP、PSD、PHB与LVEF均呈负相关(r值:-0.194、-0.790、-0.799,均P<0.01),其中PP与LVEF相关性不佳,HS、HK与LVEF呈正相关(r值:0.767、0.676,均P<0.01);PSD、PHB与ESV呈正相关(r值:0.778、0.795,均P<0.01),而PP与ESV相关性不佳(r=0.145,P<0.01); PSD、PHB与EDV呈正相关(r值:0.722、0.732,均P<0.01),而PP与EDV无相关性(r=0.095,P>0.01);HS、HK与EDV、ESV均呈负相关(r值:-0.700~-0.580,均P<0.01)。心功能正常组、缺血性心肌病组、非缺血性心肌病无左束支阻滞组和非缺血性心肌病左束支阻滞组PSD、PHB与LVEF均呈负相关(r值:-0.834~-0.492,均P<0.01),HS、HK与LVEF均呈正相关(r值:0.243~0.792,均P<0.01)。结论CZT SPECT相位分析技术所得左室机械收缩同步性定量参数与LVEF相关性较好,随着LVEF降低,左室机械收缩同步性变差。缺血性心肌病及非缺血性心肌病均能影响左室机械收缩同步性,从而影响左室收缩功能,并且非缺血性心肌病伴左束支阻滞患者左室机械收缩同步性受影响较大。

  • 标签: 心肌收缩 心室功能,左 心肌灌注显像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 简介:摘要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新的卒中监测项目表明,是卒中死亡的主要原因。卒中单元是脑血管病管理的新模式,可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在脑卒中患者急救和康复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从卒中单元概况;中医对中风病的认识;醒脑开窍针刺疗法的立法依据;卒中单元的建设;卒中单元是针灸治疗脑卒中模式的最优化几方面加以论述。

  • 标签: 针刺疗法 卒中 模式
  • 简介:摘要: 在新医改制度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医院开始运用新方法对药剂进行管理。为满足新医改要求,医院管理药剂的模式从以前供应型变成现在的技术服务型。医院药剂管理工作的过程是动态的,购买药剂、存储药剂、检验药剂与应用药剂一定要根据相关法律实施。管理药剂的各个环节都应该认真,不能出现任何问题,否则影响到药品质量,甚至是患者的生命。对此,文章浅谈了医院在新医改形势下药剂管理模式改变造成的影响,仅供参考。

  • 标签: 医院改革 药剂管理 影响
  • 简介:摘要:随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精神卫生法》的实施,精神卫生工作的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新版医院财务制度、会计制度的实施,对精神专科医院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实际情况,剖析精卫机构财务管理业务发展现状,探索符合医院发展实际的财务管理新思路,为促进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 标签: 精神卫生专科医院  财务管理 职能 转变
  • 简介:摘要 : 针对于微传播时代进行分析,其主要就是以微信、 微博等传播媒介为日常化特征的 新媒体时代。 对于医学编辑人员而言,需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要广泛通过利用微信、 微博等诸多媒介,适应新形势下角色转变,不断进行积淀和创新,明确自身责任和使命,转变传统编辑观念,进一步提高编辑的素养,这样才能够满足时代发展要求,提高医学图书编辑 工作的 水平和质量。 本文主要是对 于微传播时代医学编辑工作的研究,以供相关专业的人士进行参考和借鉴。

  • 标签: 微传播时代 医学编辑 角色转变 素养提升
  • 简介:摘要影像科作为医院最大的平台科室,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众多非传染病专科医院影像科在疫情防控中面对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快速、合理、有效地实现新型冠状肺炎防控工作的转型是目前的首要任务。本文基于目前国内多数公立医院的现状,初步介绍面对疫情影像科室工作模式的转变,以期对类似情况单位有所帮助。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放射科,医院 医院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新医改背景下将医院药剂管理模式进行转变的方法。方法 将本院药剂科当做研究对象,选取本院自2018年6月~2019年6月没有使用现代医院药剂管理理论的596张药剂方当做参照组,选取本院自2019年6月~2020年6月使用现代医院药剂管理理论的596张药剂方当做实验组,对比两组复核时出错率和正确率、不合理用药处方率和退药率。结果 实验组复核时出错率和正确率、不合理用药处方率和退药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应用现代医院药剂管理理论为医院药剂科进行工作管理时,可以将医疗事故减少,并降低药房出错率和不合理处方,确保用药安全和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新医改 医院药剂管理模式 转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部CT影像表现在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分型转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4日至2月6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首诊为普通型COVID-19患者的临床和胸部CT影像资料。共入组64例COVID-19患者,男32例,女32例,年龄18~76(45±15)岁。依据是否随病程发展为重型分为普通型组(51例)和转重型组(13例),分析组间CT影像学差异,并采用视觉半定量法进行肺炎评分。结果与普通型组相比,转重型组更容易累及左肺上叶、右肺中叶、远离胸膜的部位,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5.897,P=0.027;χ²=8.549,P=0.005;χ²=10.169,P=0.002)。普通型组受累肺叶中位数2(1,5)个,转重型组受累肺叶中位数5(4,5)个,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303,P=0.001);以受累肺叶(n=4)为界值,诊断普通型转重型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最高,分别为76.9%、74.5%,ROC曲线下面积为0.787。转重型组肺炎评分10(4,16)高于普通型组4(1,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040,P<0.001);以肺炎评分8分为界值,诊断普通型转重型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最高,分别为69.2%、86.3%,ROC曲线下面积为0.863。结论CT在早期预测COVID-19临床分型转变中具有重要意义,可对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早期评估,病变范围可能是普通型COVID-19肺炎的重要预后因素。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 】 本文主要阐述了公立医院改革对检验学科传统发展方式的影响;要适应医改的新形势,检验科必须从思想观念、发展方向、行为模式等各方面转变;具体提出了转变发展思路、强化科室内涵建设、经济运营精细化管理、亚专业建设、人才队伍培养、拓展业务辐射范围等六个方向的具体举措。

  • 标签: 公立医院改革 转变发展方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对紫癜性肾炎患儿家属行为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月绵阳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82例紫癜性肾炎患儿家属,采用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家属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家属应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采用心理弹性问卷(CD-RISC)、应对方式问卷(CHIP)、自拟知信行调查问卷评定干预前后家属心理状况、应对方式及知信行的变化,并统计出院6个月后两组患儿紫癜性肾炎复发率。结果入院当日,两组患儿家属CD-RISC问卷、CHIP问卷及知信行调查问卷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当日,观察组患儿家属CD-RISC问卷、CHIP问卷及知信行调查问卷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紫癜性肾炎累积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可改善紫癜性肾炎患儿家属的心理状况,提升其心理韧性,促成其应对方式的改变,提高知信行改善效果,利于降低患儿复发率。

  • 标签: 儿童 紫癜性肾炎 健康教育 行为转变理论 知信行 家属 心理
  • 简介:摘要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后即使肾功能完全恢复也可能会发展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但AKI向CKD转变的机制尚不清楚。作为基因表达的重要调控者,表观遗传修饰可能在AKI向CKD转变中发挥重要作用。表观遗传变化由缺氧诱导,进而促进炎性因子相关基因的表达和胶原蛋白分泌。本文就表观遗传修饰在AKI转化为CKD中的作用、表观遗传学标志物在诊断AKI慢性转归中的价值,以及靶向干预表观遗传在防治AKI向CKD转变中的潜在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肾功能不全,慢性 遗传学,医学 表观遗传修饰 转变
  • 简介:摘要魔芋葡甘聚糖(KGM)是一种中性多糖,长期以来用于食品中的增稠剂和胶凝剂。由于KGM的使用经常涉及胶凝过程,因此KGM的胶凝机理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稀水溶液中。本研究以KGM稀释水溶液为催化剂,在碱性条件下制备KGM水凝胶,并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广角X射线衍射(WAXRD)对KGM水凝胶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稳态荧光(SSF)法研究稀水溶液中KGM的溶胶-凝胶转变机理和脱乙酰动力学。观察KGM溶液的浓度、pH值和温度对脱乙酰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KGM链的去乙酰化在KGM凝胶化的早期阶段起着重要作用,由于KGM超分子在脱乙酰基过程中的氢键位点组合而形成的疏水核心,使得KGM水凝胶中堆积的分子链比纯KGM中的分子链更规则。基于第一反应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脱乙酰基的活化能(Ea)为83.1 kJ/mol。本文旨在研究天然多糖溶胶-凝胶的相变和在稀水溶液中的凝胶化机理,尤其是在早期凝胶化阶段。

  • 标签: 魔芋葡甘聚糖(KGM) 脱乙酰基 溶胶-凝胶转变 稳态荧光(SSF) 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为指导,通过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行为状态的改变,以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方法:从签署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患者中,抽取100名血糖控制不达标的患者,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为期1年的行为干预。结果:经过1年的干预后,100名患者的血糖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干预前后对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以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为指导,能够改变患者的不良的个人健康行为状态,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有降低作用。

  • 标签: 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 糖尿病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怎样加强高血压患者的疾病控制能力,并探究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模式对其是否会产生影响。方法:以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间到我院进行治疗的 8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病例建立的时间先后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 40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 40例,采用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模式。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降压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进行护理干预后,对比其护理满意度与降压效果,数据显示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降压效果观察组也较对照组更为显著,两组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模式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更好的提升患者的疾病控制能力,进而更好的改善血压状况,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行为转变理论 护理模式 高血压 疾病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