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昏迷患者的病因构成,诊断要点及院前急救措施。方法对135例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奉贤区医疗救护站接诊的昏迷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气道控制、生命体征监护、建立静脉通道、测血糖、镇静、脱水降颅内压对症支持等处理措施。结果135例昏迷患者成功抢救122例,死亡13例,抢救成功率90.35%。结论昏迷患者中颅脑疾病和各类中毒占大多数,院前急救中规范处置,给予稳定生命体征,对症对因等抢救措施是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致死、致残率的关键。

  • 标签: 昏迷 院前急救 病因构成
  • 简介:摘要总结66例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措施,包括合理安置、迅速扩充血容量、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纠正酸中毒、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去除休克病因等。

  • 标签: 创伤性休克 抢救 组织灌注 血管活性药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及转院途中的应用与体会。方法对76例在院前急救及转院途中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76例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全部一次性操作成功,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静脉留置针在院前急救及转院途中应用,具有独特的优点及实用价值。

  • 标签: 安全型静脉留置针 急救
  • 简介:摘要随着军队医疗制度的完善,急救药品管理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本文基于笔者基层急救药品管理工作经验,详细的介绍了新形势基层部队急救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同时对现代急救药品管理的一项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以便为基层部队急救药品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基层部队 急救药品 药品管理 卡片粘贴 联想记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颅脑外伤患者的急救及护理经验,提高其抢救成功率。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和分析对象,采取相应的急救和护理措施。结果康复70例,好转41例,死亡9例。结论抢救颅脑外伤患者要有充分的急诊意识、敏捷的思维,主动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严密观察病情,熟练使用现代化仪器,适时作好术前准备。急救处理方法将直接影响到脑外伤患者最终的抢救效果,能减少脑外伤患者的昏迷率和死亡率。

  • 标签: 颅脑外伤 急救护理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急救护理。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间收治的80例严重创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做详细收集、整理及分析。结果本院对这80例严重创伤患者急诊中,成功抢救脱险的患者有78例,死亡患者有2例,急诊救护率为97.5%。结论急诊急救严重创伤患者,应当由医院制定一套应急方案,以应对临时所需;同时为护理工作人员设定一个工作目标,遵照“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此为基础,协调医生、患者正确有效的急救,强化院前、院中、院后的护理监护,以期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护率。

  • 标签: 严重创伤患者 急诊急救 护理措施 应急方案 救护率 护理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患者和家属对院前急救的满意度。方法成立了急诊QC活动小组,运用PDCA循环的活动程序,对院前急救的患者或家属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导致院前急救满意度低的原因,针对重要原因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活动6个月后对效果进行总结评价。结果患者和家属对院前急救的综合满意度由原来的90%上升为96.2%。结论开展QC活动能有效提高院前急救满意度,同时对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均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 标签: QC活动 管理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昏迷患者的院前急救处理方法及护理。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接诊65例昏迷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院前急救处理及护理体会。结果脑卒中、各类中毒、代谢性疾病及心血管疾病是主要疾病类型,给予患者积极监护及处理后,好转22例,稳定32例,恶化7例,死亡4例。结论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患者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医院要建立绿色通道,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处理,提高临床抢救率及患者生存率。

  • 标签: 急诊 昏迷患者 院前急救 处理体会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资料及护理体会。结果通过系统系统观察及抢救护理,治愈27例,好转后自动出院7例,死亡2例。结论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准确实施治疗方案,并给予细致、周到的护理,提高了有机磷中毒的救治率,降低了死亡率。

  • 标签: 有机磷农药中毒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中静脉开通的影响因素和解决办法,提高院前急救静脉开通率和成功率。方法1014例病人在急救过程中进行开通静脉通道,并给予固定。讨论院前急救中影响静脉开通的各类因素及针对策略。结果对院前急救静脉开通的影响因素有救护车的稳定性、患者自身条件、配合程度、医生业务水平等情况。结论院前急救过程中开通静脉通道的成功率受环境、病情、病人自身条件、医生操作能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通过加强业务培训

  • 标签: 院前急救 静脉通道开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院前急救模式下不同患者的气道管理策略。方法通过对2012年全年5330例院前急救病人转送救治情况的分析,探讨不同病种院前急救模式下不同方法气道管理的利弊得失。结果院前急救模式下的一般气道管理,可以大大减少因呕吐、昏迷等原因导致的误吸,改善患者通气;选择性人工气道支持,为危重患者的救治提供有力的通气支持保障。结论坚持对所有患者的一般气道管理,及时启动必要的人工气道支持,可以有效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但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气道支持的方法、适应症和禁忌症,为复杂多变的院前急救选择合适的气道支持通气方法,防止由于气道管理不当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的发生。

  • 标签: 院前急救 一般气道管理 人工气道管理 气道支持
  • 简介:摘要探讨急救中心或急诊科参与院前急救时医护如何把工作做好问题。结合我院急诊科出诊参与院前急救时医师和护士如何通过分工与合作,把院前诊疗及院前抢救工作顺利完成等实际情况。说明只要加强训练,明确出诊时分工与合作,是可以迅速快捷、安全地处理病人,顺利完成院前急救任务。

  • 标签: 院前急救 医护关系 分工合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急救效果,以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8月于我科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89例,随机分为A、B组。入院后均立即给予吸氧,并经静脉注射氨茶碱、酚妥拉明、甲基泼尼松龙等药物。B组在此治疗基础上雾化吸入沙丁胺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急救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β受体激动剂雾化吸入联合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急性发作 临床急救
  • 简介:摘要简述院前急救护理目前所存在的护理风险情况,并分析其发生原因,找出高效、科学合理的风险防范对策,以期降低院前急救风险的发生率,使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最终使急诊患者的救治率得以大幅度提高,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 风险 防范对策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现状、获取途径及学习需求。方法随机抽取武汉工业学院非医学专业学生625名,对常见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获取途径及学习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对急救知识的普及率较高,总知晓率为65.61%。但对技能的掌握和主动运用能力严重不足,总知晓率为14.06%,与急救知识的总知晓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仅有7.68%(48人)的调查对象表示能使用曾学过的急救知识。急救知识的主要获得来源是媒体,家人朋友居第二位。大学生有着广泛的急救学习需求。结论大学生急救知识普及较好,但急救技术普及情况差,实践能力薄弱,缺乏处置急症的主动运用能力,急救普及需要重视技能的培训。

  • 标签: 大学生 急救 普及
  • 简介:摘要本人通过62例口服有机磷农药重度中毒抢救的护理,总结出要提高抢救成功率必须(1)迅速彻底清除毒物(包括咽、喉等皮表部位)。在大量溶液洗胃后,应打断毒物在体内的胃—血—胃循环和肝循环,在12~24小时内取少量、多次洗胃措施。(2)阿托品使用中,应注意病情的动态观察,不能片面追求阿托品化指征,防止阿托品中毒。(3)定时测定胆碱酯酶,了解复能剂的药效,准备输注大量的新鲜血。(4)护士必须有预见性的观察病情变化的能力,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把好呼吸衰竭关。(5)体会;洗胃是否及时和彻底是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成败的关键。(6)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使病人心、身得到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急诊中毒中最常见的重症之一。它发病急,中毒机理是有机磷抑制了体内胆碱酯酶的活性,造成组织中乙酰胆碱聚集,其结果引起有胆碱能受体的器官功能发生障碍。若抢救不当,往往危及生命,为提高本病的救治水平,我们搜集了5年收治的62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总结了其中急救的护理体会。

  • 标签: 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救,体会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了解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进而得出结论麻醉恢复期并发症以呼吸、循环系统异常较常见,婴幼儿及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宜适当延长在麻醉恢复室的留观时间。应制定个性化的麻醉和复苏方案,以减少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 标签: 全麻 麻醉复苏室 并发症 安全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的临床疗效,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本文就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中纳洛酮使用剂量对疗效与预后的影响进行了的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将我院在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0例重度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6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注射常规剂量的纳洛酮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患儿注射大剂量的纳洛酮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的临床疗效十分显著,有效的提高了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治疗的成功几率,保障了患儿的生命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重度窒息 复苏 纳洛酮 使用剂量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