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估连续排量监测(Vigileo)技术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Vigileo监测技术在连续性监测SVV、CI和ScvO2下进行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对照组常规完成EGDT,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达到EGDT目标所需时间、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在EGDT达标时间、多脏器功能不全发生率、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和死亡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gileo技术指导EGDT能够在保证有效组织灌注的同时,降低容量过负荷及降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与MODS的发生率。

  • 标签: Vigileo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感染性休克
  • 简介:目的探讨脉搏分析连续排血量(pulse-inducedcontourcardiacoutput,PiCCO)技术对预测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利用PiCCO技术持续监测44例入院时间为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的心源性休克患者,统计其治疗24h的指数(cardiacindex,CI)、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lungwaterindex,EVWI)、全心射血分数(generalejectionfraction,GEF)、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neralenddiastolicindex,GED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vascularresistanceindex,SVRI),并以28d存活情况为依据,将患者划分为存活组(24例)和死亡组(20例),对比两组PiCCO相关指标,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orcharacteristiccurve,ROC)评价上述指标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死亡组对比,存活组治疗24h时CI、GEF明显更高,SVRI、EVWI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24h时CI、EVWI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且可建立预测预后的风险评估模型:风险评分=-4.6×CI+4.5×EVWI,经ROC分析,该模型预测患者存活的曲线下面积0.976,最佳截断值为18.14分。结果利用PiCCO技术监测患者CI及EVWI,对预测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有一定指导价值。

  • 标签: 心源性休克 预后 脉搏分析连续心排量 心指数 血管外肺水指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治疗心源性休克疗效的因素。方法:选择138例采用IABP治疗的心源性休克患者,统计心源性休克病因、心肌梗死部位、腔大小、心源性休克发生至开始IABP治疗时间、机械通气应用等因素,以2周内各种原因死亡为研究终点,评估上述因素对IABP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与心肌梗死、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相比,中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行IABP的死亡率明显升高(26.2%、12.9%比86.4%、66.7%,P均〈0.05);与前间隔、广泛前壁和高侧壁梗死患者相比,下壁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行IABP的死亡率明显升高(10.0%、13.0%、11.1%比78.9%,P〈0.05);此外,心脏越大、机械通气时间越长、IABP应用越晚,死亡率越高(P均〈0.05)。结论:中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瓣膜病,下壁并右室心肌梗死,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延迟及心脏大、机械通气等因素可影响主动脉球囊反搏临床效果,值得警惕。

  • 标签: 主动脉气囊 心肌梗死 休克 心源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检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预后效果将患者分为死亡组(6例)和存活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d、3d、5d、转出或死亡前最后1次患者CRP和PCT水平。结果死亡组患者与存活组入院后第1天CRP和PCT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入院第3d、5d、最后1次CRP和PC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PCT水平持续升高,提示患者病情危重,所以临床联合检测CRP、PCT水平对评估感染性休克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感染性休克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PC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的近期和中期疗效,并分析患者院内存活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行PCI的老年AMI合并CS患者共86倒,按治疗结果分为院内病死组(病死组,32例)和院内存活组(存活组,54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的预测因素,统计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介入治疗成功率、院内病死率及存活时间。结果病死组既往有心肌梗死患者高于存活组(43.8%vs24.1%,P=0.049),存活组发病至PCI时间明显低于病死组[(9.8±3.2)hvs(12.7±5.9)h,P=0.004];病死组梗死发生部位为前降支,发生率明显高于存活组(59.4%vs35.2%,P=0.02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1年生存率为51.2%。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PCI时间及梗死相关动脉与院内病死率显著相关(P〈0.05)。结论急诊PCI对老年AMI合并CS患者有较好的近期和中期疗效。

  • 标签: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心肌梗塞 休克 心源性 支架
  • 简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为常见病,多见于老年人,出现心电图改变较为常见。若发生严重心律失常而不及时抢救,病死率很高,现对1997年3月~2001年2月所见89例住院病人报告如下。……

  • 标签: 临床分析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心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术(intra-aorticballoonpump,IABP)联合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ECMO)治疗成人暴发性心肌炎(fulminantmyocarditis,FM)并发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shock,CS)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15年2月至2017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6例成人FM并发CS患者,在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以及IABP辅助下,血流动力学仍呈恶化趋势,而应用静脉-动脉模式ECMO支持,回顾性分析其住院期间及出院随访资料。结果患者年龄(29.50±5.54)岁,其中男1例(16.7%),女5例(83.3%)。ECMO支持时间(154.67±56.40)h,IABP支持时间(179.00±62.92)h。在6例患者中,5例(83.3%)患者成功脱离ECMO辅助循环并顺利出院,出院后随访至今,患者的心功能正常。1例患者未能撤机,死于并发症。结论在药物及时治疗和积极防治并发症的基础上,IABP联合ECMO辅助循环治疗可能在FM并发CS患者中起协同作用,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暴发性心肌炎 心源性休克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体外膜肺氧合
  • 简介:目的探讨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测定肺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吼)活性、纤溶酶原激活物特异性抑制物(PAI-1)活性和D-二聚体(加)含量。结果肺心病心力衰竭组血浆tPA活性较健康对照组降低,而PM-1活性、DD含量明显升高。不同心功能等级的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PAI-1活性、DD含量随着心功能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升高。结论肺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凝血纤溶活性异常,且与心功能程度有关。

  • 标签: 肺原性心脏病 D—D二聚体 t—PA PAI-1
  • 简介:第6届中日德三国联合国际心血管病学术研讨会——心血管病,心脏内外、科进展,于2010年6月26~27日在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召开,这次会议由中、日、德三国心血管内外科,麻醉科,体外循环,心血管诊断影像学数十位专家做了有关专业领域内最新进展的专题报告,涵盖冠心病,心脏瓣膜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移植及辅助装置,心律失常,心衰治疗,以及心血管外科手术,麻醉及体外循环等多个领域。这次刊出会议论文摘要选编精华,以帮助心血管专业同道了解相关领域的重要进展。会议发言全部采用英文。为使读者更清晰的了解发言内容,我们对部分讲座由主讲人提供了中文摘要,现同时发表,以飨读者。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心外科手术 治疗现状
  • 简介:提要:肾动脉脉狭窄(renalarterystenosis,RAS)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表现,RAS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以及病死率明显增高,是心血管疾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各种机制促进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RAS治疗包括药物与肾动脉血运重建术,目标主要围绕挽救缺血肾脏、控制高血压以及缓解肺水肿、心绞痛展开,近年RAS在心血管系统的地位及治疗影响成为学界研究热点.

  • 标签: 肾动脉狭窄 心血管事件 经皮腔内肾动脉支架植入术
  • 简介:在心梗发生后的90分钟内让病人堵塞的血管恢复通畅,能够使心肌坏死程度减到最轻,大大的降低心功能衰竭和死亡的几率。治疗越早,预后就越好。这需要急诊室、心内科和外科医师的紧密合作。所以,对于症状明显的梗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

  • 标签: 血运重建 心梗 外科医师 紧密合作 急诊室 心功能衰竭
  • 简介:一项新的研究认为,孤独和孤立于其他人可能会扼杀心脏——或者更甚是患高血压或肥胖。研究人员结合了23个独立的研究结果,要求参与者评估他们社交水平的评分。研究追踪了参与者3~21年,并指出无论是新诊断或死于心脏疾病,或者是首次发生中风。研究结果发表于2016年4月18日《心脏》杂志,研究发现孤独者或社交孤立这有29%的可能性发生心脏病发作或需要手术清楚心脏动脉栓塞。与社交能力较好的人群相比,孤独者或社交孤立者也有32%的可能性出现中风。

  • 标签: 孤独者 社交能力 动脉栓塞
  • 简介:今年5月份《神经病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一些广受大家推崇的健康饮食方式,不仅可以保护心脏健康,还有助于保护脑组织。研究人员对4200多名、平均年龄为66岁的人进行了饮食调查,将他们的饮食质量从0到14分进行了分类。得分为14分的人饮食最健康,他们的食谱中包含了大量的水果、蔬菜、全谷类食品、坚果、乳制品和鱼类,而且糖分的摄入比较有限。

  • 标签: 脑容量 保健品 补充剂
  • 简介:目的:总结三房临床特点、合并畸形及影像学诊断特点。方法:1993年1月至2005年6月共收治23例三房患者,男13例,女10例,年龄0.3~38(9.6±10.0)岁。均为左型三房,其中21例获得手术证实,完全型15例,部分型6例。心电图检查:电轴右偏18例,电轴偏左1例,电轴正常4例。胸片检查:18例肺血增多。结果:术前经超声检查确诊12例(52.2%),10例行导管确诊4例(40%)。21例中16例(76.2%)合并其它畸形,合并房间隔缺损14例(66.7%)、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6例(28.6%)、肺动脉瓣狭窄3例(14.3%),永存左上腔3例(14.3%)。结论:三房临床表现多样,合并畸形发生率较高,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有较高诊断价值。导管检查对合并畸形诊断率较高,对合并畸形者强调术中探查。

  • 标签: 三房心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研究豚鼠电位场的分布形式。方法30只豚鼠第1、4、7肋间隙,采用头胸导联(HC),记录体表不同方位的心电图。根据心电图R(r)波的分布,确定体表电的分布形态。结果在所有8×3个测试点上都记录到明显的R(r)波。结论体表电位场是一致向外的拟球状面分布形态,并非“左右各半”的偶极分布。

  • 标签: 豚鼠 心电位场分布 研究 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