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在高职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用基于数字人解剖系统的项目教学法所取得的成效。方法 选取我校10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21年1月到2022年10月。按照双色小球法对学生分组,其中51名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其余50名为实验组应用基于数字人体解剖系统的项目教学法,观察对两组的教学成果。结果 比较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期末考试及格率以及期末平均考试成绩,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高职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用基于数字人解剖系统的项目教学法有着更为确切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高职院校 人体解剖学 教学 数字人解剖系统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微课在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校2020级两个班的80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分析,对照组传统教学法,观察组联合使用微课教学,比较两组学生考试成绩、自主学习能力评分差异。结果 观察组学生各项考核成绩、自主学习评分均好于对照组,(P

  • 标签: []人体解剖学 护理专业 实验教学 微课
  • 简介:摘要:当前,由于各种原因,医患关系的紧张已经变得日益严峻,这也给医疗行业带来了巨大挑战。然而,由于一些高职院校仅注重技术的提升,缺乏对医务人员的道德修养的培养,这一问题仍然有待解决。因此,我们应该以提升医务人员道德修养的理念为指导,将其纳入到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本文重点阐述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医学高职高专人体解剖学教学各环节的设计,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 标签: 课程思政元素 医学 高职高专 人体解剖学 教学各环节 措施
  • 简介:近年来,随着病理检验工作质量控制观念的引进,对于病理取材与制片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所取标本的准确、完整和可使用性,我科自行设计并制作了标本取材车,用于获取病理诊断和实验需要的病理组织,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病理取材 标本 手术室 应用 自制 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选择一种既能减少手术室的环境污染及工作人员身体损害,又不影响标本制片质量的手术标本保存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03年5~11月,200例常规染色病理检验手术标本,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冰箱冷藏组)和对照组(甲醛固定组),测定其在不同标本保存方法下,标本制片效果的变化.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标本制片效果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冰箱冷藏保存标本与常规甲醛固定标本相比,其标本制片效果无差别、制片优良率高,且毒副作用小,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标本保存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标本 组织保存/方法
  • 简介:医学检验工作是医学工作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临床的诊治工作,但标本亦可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尤其是生化项目。为此,笔者就标本的采集及其注意事项做一归纳总结,进一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而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检验结果 标本 医学检验工作 临床诊断 医学工作 诊治工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明确透析患者在进行检测传染病八项(乙肝五项、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中,出现透析前检测结果和透析后检测结果有差异最典型原因:透析患者标本准备和其他检测标本不能相同程序。方法 将在本院透析患者从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984例标本中138例有不同传染病阳性的标本,对透析后血标本接收到实验室到分离血清不同凝固时间比较,传染病项目透析前、后检测结果差异做统计分析,按接收标本到分离血清中间停留时间分类统计该患者结果出现差异概率。结果 138例患不同传染病的透析患者,透析后在排除其他院内感染可能情况,出现了结果透析前后不符明显,血标本到检验科小于2小时分离血清上机测试,透析前、后81份乙肝阳性的符合率74.1%;透析前、后27份丙肝抗体阳性的符合率33.3%;30份梅毒阳性透析前、后阳性符合率60%。结论 对透析患者标本一定要求专门规划处理准备实验上机前的工作:每天早晨上班标本从接收到检验科,再到具体传染病项目检测室,由该室负责上机做实验人员筛出透析患者血另外单独存放,确保时间超过3小时再进行分离血清准备好上机测试,保证结果的真实准确。  

  • 标签: 透析患者标本 标本到检验室存放时间 透析患传染病八项 透析前后阳性符合率 结果的真实准确。                     
  • 简介:摘要:目的 明确透析患者在进行检测传染病八项(乙肝五项、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中,出现透析前检测结果和透析后检测结果有差异最典型原因:透析患者标本准备和其他检测标本不能相同程序。方法 将在本院透析患者从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984例标本中138例有不同传染病阳性的标本,对透析后血标本接收到实验室到分离血清不同凝固时间比较,传染病项目透析前、后检测结果差异做统计分析,按接收标本到分离血清中间停留时间分类统计该患者结果出现差异概率。结果 138例患不同传染病的透析患者,透析后在排除其他院内感染可能情况,出现了结果透析前后不符明显,血标本到检验科小于2小时分离血清上机测试,透析前、后81份乙肝阳性的符合率74.1%;透析前、后27份丙肝抗体阳性的符合率33.3%;30份梅毒阳性透析前、后阳性符合率60%。结论 对透析患者标本一定要求专门规划处理准备实验上机前的工作:每天早晨上班标本从接收到检验科,再到具体传染病项目检测室,由该室负责上机做实验人员筛出透析患者血另外单独存放,确保时间超过3小时再进行分离血清准备好上机测试,保证结果的真实准确。  

  • 标签: 透析患者标本 标本到检验室存放时间 透析患传染病八项 透析前后阳性符合率 结果的真实准确。                     
  • 简介:摘 要:通过对31例猝死尸体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猝死的原因、特点,得出如下结论:(1)猝死者中年龄集中在31-55岁,且男性居多;(2)导致猝死的病因依次为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泌尿系统疾病;(3)猝死诱因以死前情绪激动、轻微外伤及睡眠中死亡居多。

  • 标签: 猝死 法医病理 法医鉴定
  • 简介:[目的]探讨重点环节干预对提高临床护士标本采集认知水平和降低标本采集不合格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某三级甲等医院2016年6月—8月不合格标本采集情况,同期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500名临床护士,应用自行设计的标本采集认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依据干预前收集的资料分析结果制定干预措施,从标本采集前准备、标本采集、标本存储及送检三方面进行重点环节干预。干预后收集2016年9月—12月不合格标本采集情况,同时应用相同的问卷对干预后的50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分析干预前后临床护士的标本采集认知水平及标本采集不合格率情况。[结果]干预后护士对标本采集的认知评分(18.60分±1.36分)高于干预前(12.25分±3.32分),不合格标本率(0.18%)低于干预前(0.61%),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加强重点环节干预,可提高临床护士标本采集认知水平,有效降低不合格标本发生率,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目的。

  • 标签: 标本采集 重点环节 不合格标本 认知 干预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介绍一种人体器官保存运输箱的研制与使用方法。该运输箱由箱体、拉杆和滚轮3部分组成,供人体器官切取后保存和运输使用。该运输箱设有温度感应设备能实时监测箱体内温度,并在超过规定保存温度0-4℃时启动制冷系统,满足器官恒定低温保存标准;设有移动制冷功能保证运输箱内温度恒定,保持器官的活性;注重省力原则,设有拉杆与滑轮,方便医务人员长途运输。

  • 标签: 器官保存 运输箱 制冷设备 恒温设备
  • 简介:探讨改进手术标本的管理方法。手术标本管理中常见缺陷有标本混淆、病理送检单书写有误、标本存放方法不当、标本量过少。针对缺陷,采取相应对策,加强送检人员管理和知识培训,健全手术标本管理制度,能有效防止标本管理的失误发生。

  • 标签: 病理标本 管理 缺陷 对策
  • 简介:临床上几乎每个住院忠告都需要进行输液治疗,故酒精砂轮瓶是必小可少的,主要用于加药时划割玻璃安瓿,本科近年来利用粪便标本盒门制酒精砂轮瓶,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 标签: 标本盒 砂轮 酒精 粪便 自制 输液治疗
  • 简介:摘要: 动脉血气分析是判断 患儿 pH值是否正常,是偏酸性还是偏碱性; 患儿 是否有呼吸衰竭,是Ⅰ型呼吸衰竭,或Ⅱ型呼吸衰竭 的重要指标 。为临床医生用药,是否使用无创呼吸机、是否气管插管、是否转入 ICU病房及治疗方案提供了金标准。作为专科护士, 能够 正确、及时地采取血气分析标本至关重要。笔者在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方面总结了一些经验与技巧,现介绍如下。

  • 标签: 动脉血气分析 标本采集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结核科患者痰标本留取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22年4月份收治的10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5月份所收治的11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标本采集流程,观察组在常规标本采集流程上对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痰标本留取率、合格率。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对照组标本留取率38%、合格率88.1%;观察组标本留取率56%、合格率99.6%,观察组标本的留取率、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可提高结核患者标本的留取及合格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当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临床检验主要是对血液、体液、分泌物等进行检验,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检验结果可了解疾病发展状况,从而给予针对性的治疗,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检验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标本采集质量不符合标准等,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临床检验标本的采集流程包括采集前、采集中、采集后三个重要阶段,每个阶段采集质量对后续治疗均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以下对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并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从而有效确保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质量,进一步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临床检验 标本采集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标本采集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本次研究中样本选择我院收治的采血患者,对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患者进行筛选的过后,将被纳入研究的152例患者平均分入设置好的两个小组中,分别为患者制定护理方案后,为患者开展组间对比。结果:对血液标本采集的问题进行分析后,为观察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组间对比发现不同小组穿刺成功率和标本达标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开展血液标本采集的过程中,影响标本质量的问题相对较多,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并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升穿刺成功率,同时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血液标本采集 常见问题 护理对策
  • 简介:为了保证手术室病理标本送检质量,对手术室标本实施无缝隙管理。根据实施无缝隙管理10个月统计,送检标本8532个,未发生标本丢失,防腐合格率100%,送检标本与病理检查单、病理标本登记簿完全相符,同时缩短了快速病理标本送检的时间。

  • 标签: 手术室 标本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