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病理技术在HE染色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1月期间在我院病理科接收的石蜡组织切片48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4片,对照组24片,分别接受HE染色和常规染色,比较两组切片的的甲级率。结果观察组胃肠子宫肝胆甲级片6片,胃镜活检甲级5片,脂肪组织甲级5片,骨甲级6片,甲级率91.7%;对照组胃肠子宫肝胆甲级片5片,胃镜活检甲级3片,脂肪组织甲级4片,骨甲级4片,甲级率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理技术HE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病理技术 HE染色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30例患者给予常规盐水检验法,研究组30例患者给予低离子凝聚胺技术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阳性率、灵敏度、准确度、配血稳定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各指标对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检验中应用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临床输血检验 低离子凝聚胺技术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技术对于胎儿心脏畸形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本院进行常规产前检查的孕妇80名,对所有孕妇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结果在对这80名孕妇进行产前检查的过程中发现,一共有75例胎儿的心脏形态和血流处于正常状态,其他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问题,对这75例经产前超声检查未出现心脏畸形的正常胎儿在出生后予以随访,所有胎儿均获得随访,随访率100.0%(75/75)。经随访发现,有1例胎儿出现漏诊,为心脏简单畸形,属于产前无法诊断的畸形。最终的产前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8.67%,心脏畸形检出率为6.25%。结论产前超声诊断在胎儿心脏畸形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胎儿心脏畸形 诊断 产前超声技术
  • 简介:摘要职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为保证个人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提高,需要經过专业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培训,这样不仅能提高个人的专业资质,还能使自身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本文归纳总结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档案的特点,并根据特点对档案进行种类划分、整合。对于如何提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培训档案科学管理和利用的方法,是现在的当务之急,在管理后,不仅要保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培训的科学化,还要保证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将其特点充分发挥出来,能够对职业卫生培训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从而使培训水平得到提升。

  • 标签: 技术服务 档案管理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放射技术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冠心病患者的CT、MRI、DSA影像学资料,对本次所有患者临床检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80例冠心病DSA检查诊断率为100%,MRI检查诊断率为87.5%,CT检查诊断率为80.0%,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临床诊断中予以患者放射技术应用,临床疾病诊断率较高,为临床医师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放射技术 冠心病 临床诊断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对诊断细微骨折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患者为例,患者的选取时间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患者均接受了普通X线水平检测,未显示,但临床怀疑其骨折的外伤患者,共选取患者人数为100人,给予其CT容积扫描操作,对其检查结果及图像进行观察比较。结果120例患者中,有105例患者在经过普通X线平片未显示骨折,在经过CT容积扫描重建后,得出有54例患者存在细微骨折情况。结论对细微骨折进行诊断,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的应用价值较为显著,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 细微骨折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数字断层融合(DTS)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在司法鉴定中的作用。方法对40例胸部外伤后X线平片不能明确诊断或虽能明确诊断但因司法鉴定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的病例进行DTS扫描及重建处理,其中有7例同时行胸部CT扫描及肋骨三维重建以便对照研究。结果DTS扫描后的重建图像均能清晰显示肋骨结构,明确诊断肋骨骨折163根,肋骨骨折检出率为98.8%。结论DTS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尤其在肋骨骨折的司法鉴定中可以完全代替X线平片,是CT扫描及其三维重建的重要补充。

  • 标签: X线数字技术 肋骨骨折 数字断层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尿管损伤诊断中超声波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选取在本院接受诊断的的50例输尿管损伤患者作为基本研究数据,分别对患者进行超声波检查以及静脉肾盂X线检查,静脉X线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超声波检查作为观察组,两组检查后均采用手术进行病情判断,对比两组患者诊断准确性。结果观察组肾脏检查准确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4.00%,观察组患者输尿管以及周围组织检查准确性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86.00%,P<0.05。结论超声波技术应用到输尿管损伤诊断中,准确率较高,并且安全高效,符合超声波诊断技术的特点,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行一定的推广以及使用。

  • 标签: 输尿管损伤 超声波技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CT影像技术在诊断股骨头坏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5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患者应用CT影像技术和MRI检查技术相关性。结果经病理检查或手术确诊,5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I级严重的有18例,II级严重度25例,III级严重度7例,IV级严重度6例;在使用CT影像技术诊断股骨头坏死病例的时候,共检出股骨头坏死38个,检出率为67.9%,而在应用MRI检查技术的时候,共检出股骨头坏死51个,检出率为91.1%,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时候,相对于CT影像技术,MRI诊断率更高,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可推广应用。

  • 标签: CT影像技术 MRI 股骨头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肝脏增强CT技术与肝脏MRI技术诊断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4月--2017年11月时间段内,回顾性选择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患者,共84例,B超初筛,表现为肝脏中、小型占位性病变,在此基础上,均接受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检查,比较诊断结果。结果病理诊断,84例患者,71例(84.5%)确诊肝癌,CT检查,56例确诊,符合率为78.9%(56/71),MRI检查,67例确诊,符合率为94.3%(67/71),MRI符合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结论相比CT技术,MRI技术诊断肝癌,准确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肝脏增强CT技术 肝脏MRI技术 肝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nicelastography)技术诊断儿童慢性肾病及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在儿童慢性肾病程度判定中的应用价值。以肾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依据收集40例儿童慢性肾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组,首先采集其二维超声图像,记录肾脏位置、大小、形态、回声、边界、有否血流信号。启动弹性成像模式,然后在进行左肾皮质部的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对得出的杨氏模量数值其进行定量分析处理后比较是否存在差异(在感兴趣区取直径7mm内测量其杨氏模量值)。经病理活检确诊为慢性肾病的儿童的肾皮质杨氏模量值为5.81±2.13kPa,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肾皮质的杨氏模量值为3.56±1.42kpa。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 标签: 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影像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所取得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8月诊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96例进行检查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采用CT影像技术,对照组给予MRI(磁共振成像)检查,将两种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统计确诊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检查确诊率为93.75%,对照组检查确诊率为95.83%,组间数据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影像技术和MRI在股骨头坏死检查中确诊率均较高,在临床具体检查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最佳检查方式,提升确诊率。

  • 标签: CT影像技术 股骨头坏死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特殊染色主要是借助于相应的成分来进行染色,以此来更好地掌握组织、细胞之中的正常结构,亦或者是病理过程中所出现的一场物质、病原体以及病变等情况。特殊染色本身就属于现代病理学技术范畴,将其有效的应用在其中对于组织器官结构、病态下的细胞等一系列改变情况都存在良好的明确作用,而且还能借助于这一技术进行临床诊断。由此可见,现代病理学技术条件下特殊染色应用价值显著,而本文也是基于此进行了研究。

  • 标签: 现代病理学技术 特殊染色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外科学教学中应用病案教学法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不仅体现出了外科学理论与技能为一体的应用性强的学科特点,而且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于外科“三基”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达到外科学所要求掌握的常见病的临床特点,培养对常见外科疾病的诊断和原则性处理能力以适应基层和农村的卫生工作要求。

  • 标签: 病案教学法 多媒体技术 外科学教学 大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骨科疾病患者采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诊治的62例骨科疾病患者,采用完全抽样法11分组,每组各31例;所有患者均行骨折内固定治疗,于术后对照组予以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予以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相关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1w疗效为64.52%,2w为29.03%、3w为6.4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清洁时间(4.91±1.44)d、创面愈合时间(21.33±5.55)d、总住院时间(22.16±3.14)d、抗生素费用(1438.88±2786.31)元,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骨科疾病患者予以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经济负担更小。

  • 标签: 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骨科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脉CT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17年4月~2018年8月期间选取7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患者分别接受64层螺旋CT检查与冠脉造影检查,比较检查结果。结果所有患者的冠脉CT成像都非常满意,能够清晰显示出在主要的冠脉分支。两种诊断方法显示的冠脉狭窄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冠脉CT成像检出的钙化斑块明显多于冠脉造影(P<0.05);非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的检出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中,冠脉CT成像的应用价值要高于冠脉造影,具有突出的微创优势,而且操作方便、安全,检查费用低,可作为首选诊断方式予以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冠脉CT成像 冠脉造影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DR投照技术的具体效果及相关的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一年期间收治的280例需要接受影像学检查的患者为相关对象,所有患者都需要同时接受传统的X光投照与DR投照,分别对比患者在接受两种不同类型的影像学检查后的诊断率及三片率情况。结果患者接受DR投照技术检查后的病情诊断率与三片率均高于X光投照,两种方法的相关数据在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影像学检查中,DR投照技术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影像学 DR投照 特征 技术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骨科治疗中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价值,为骨科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16年6月-2017年8月收治住院行引流技术的11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55)骨科患者接受常规负压引流技术,观察组(n=55)骨科患者接受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对比两组骨科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引流管更换次数、创面愈合率、感染发生率。结果组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组间引流管更换次数、感染发生率对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创面愈合率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比常规负压引流技术,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的实施利于缩短骨科患者创面愈合、住院时间、降低引流管更换次数以及感染发生率、提高创面愈合率,具有骨科实施价值

  • 标签: 引流管更换 感染 骨科 住院情况 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影像学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分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前均进行X线片、多层螺旋CT和MRI检查,比较三种不同影像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分型诊断中的准确率和分型符合率。结果X线片诊断准确率为80.9%,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94.1%,MRI检查诊断准确率为1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诊断分型符合率为76.4%,多层螺旋CT诊断分型符合率为95.3%,MRI检查诊断分型符合率为1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片对于胫骨平台骨折分型诊断应用价值小,而多层螺旋CT和MRI检查应用价值较高,所以应用X线片检查时应结合多层螺旋CT和MRI检查提高诊断价值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X线片 多层螺旋CT MRI 分型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