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6 个结果
  • 简介:信息时代的理论“灌输”决不是用声波冲击“耳膜”即能成功的事,不仅需要“入耳”更需要“入脑”,单一的课堂讲授方法只能实现“入耳”并不能完全实现“入脑”的目标。在教学形式上,我们经过多年的探索,紧密结合我院教学任务和需求,把课堂教学、网络互动、课外宣讲融为一,探索形成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网络互动为辅助、以课外宣讲为延伸”的“三位一”教学模式,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激发了广大学员学习热情,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扩大了学院社会影响。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位一体 教学法 实践效果 应用 课堂教学
  • 简介:山东电力高专科学校与企业合并重组院校合一,产学研—化办学,实现了强强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利用独具特色双师型队伍进行教学、采用“一级管理”的机制进行管理,五年来学校有了长足的发展,今年有两个科技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了94.8%,在历届山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我校均取得了良好成绩:1998年获三等奖1项.1999年获二等奖2项.2000年获二等奖2项,2002年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2003年获二等奖2项;在历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1998年省级二等奖1项,1999,2000,2003年均获全国二等奖1项,形成了企业办学的新特色,在教育改革合并重组的今天,山东电专特色办学之路越走越宽广。

  • 标签: 双师队伍 校企融合 专科学校 管理机制 校园环境
  • 简介:中国海洋大学自2003年起,遵循“通识为、专业为用”的理念,在全校范围内建立并实施以“有限条件的自主选课制”与“学业与毕业专业识别确认制”为核心的本科教学运行新体系。经过13年的持续建设和不断完善,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海洋大学特色的学分制管理理念和方法,制定并实施了一些改善本科教学软环境的“硬政策”,形成了个性化、多样化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 标签: 中国海洋大学 人才培养体系 个性化 多样化 本科 通识
  • 简介: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战略部署,将高校的人才培养聚焦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提出的“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战略主题上来,高校应结合学校办学实际,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于一,构建基于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三位一”人才培养模式。

  • 标签: 实践能力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 社会责任感 创新精神 三位一体 高校
  • 简介:实验教学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教学环节。在职业集群课程模块下探索与实践“四位一”实验教学模式,即课程模块集专项实验、协同设计、模拟演练和实地考察于一,学习模式集体验式、研究式、情景式和实践式于一,学习方法集自我决策、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和参观企业于一,课程教学与学习遵循“感性认识一理性认识一模拟运营一感性认识”的心理认知规律,可有效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综合能力、专业能力与就业能力。

  • 标签: 职业集群课程模块 四位一体 实验教学模式
  • 简介:《荀子·劝学篇》是最早论述学习的名篇,它提出"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形乎动静"的观点,其实质是一种研究性学习观,这些观点对研究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具有借鉴意义。研究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存在知识面狭窄、思维不深入、缺乏写作训练的弱点。借鉴《荀子·劝学篇》的学习思想,研究生应采取广泛阅读、深入思考、勤于写作等学习策略来提高研究性学习能力。

  • 标签: 《荀子·劝学篇》 “入乎耳 著乎心 布乎四体 形乎动静” 研究性学习 问题与策略
  • 简介:从博士生导师的角度,介绍选题前沿化、培养过程精细化以及导师自身素质国际化的博士生培养实践.通过“三位一”的培养方式分析和总结了国际化视野下优秀博士生培养过程,以对我国博士生培养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博士生培养 “三位一体” 国际化 课题选取 精细化培养
  • 简介:新建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应确立“以注册执业资格需求为导向、以工程素质培养为基础、以创新能力提高为本位”的“三位一”人才培养理念。为使这一理念由理论形态走向鲜活实践,在模式建构上要树立“适理论、强实践、多能力”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学科教育、职业教育和创新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建立“高效、规范、创新”的教育管理保障体系,健全“主体多元、标准个性化”的评价体系;在实践路向上要大力推行“应用导向”的课程改革,努力建设“三个实践”创新平台。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

  • 标签: 新建本科院校 土建类专业 “三位一体” 创新人才培养理念 实践探索
  • 简介:针对软件产业发展对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提出的新需求,对目前大多数高校培养软件工程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和原因进行分析。论述了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产学研一化实训体系的构建,提出软件工程人才产学研实训体系建设应包括课程体系改革、验证性实验室建设、软件项目实训平台构建、科研研发平台建设以及软件应用企业运行体验等全程培养模式,并对梧州学院的建设情况进行实证分析。

  • 标签: 软件工程 人才培养 产学研一体化 实训体系 建设模式
  • 简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贯穿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是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任务,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认识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贯穿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意义和尚存在的问题,探索其创新路径,这是高等教育面临的新的重大课题。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 意义 问题 创新
  • 简介:本文以北京城市学院为例,探讨了如何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立足学校办学理念与指导思想,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与发展定位,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合作模式,具体阐释了师资培训、学历提升、素质培养“三维一”的国际合作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 标签: 应用型本科 北京城市学院 “三维一体” 国际合作模式
  • 简介: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猛。截至2004年,全国共有高职高专院校1047所,在校生规模597万人,高职教育成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应如何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的变化,由传统“经院封闭式”向现代“开门办学式”转化.加快办学模式的创新,已成为全国高职院校共同探讨的重大课题。

  • 标签: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办学模式 党委书记 五位一体 高职教育发展 20世纪80年代
  • 简介:大学生生理上趋于成熟与心理上发展滞后形成鲜明对比,负性情绪如得不到及时疏导,将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感技术的问世为负面情绪宣泄带来新选择。本文旨在探讨感技术与情绪管理之间的关系。

  • 标签: 体感技术 情绪管理 作用
  • 简介:实践教学是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讲、听、看、读、做、谈、走、写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改革和创新实践教学,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堂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形成师生共建、馆校共育、多方受益、相对稳定的课堂实践与社会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和新体系。

  • 标签: 课堂实践 社会实践 实践教学 和新模式 综合素质
  • 简介:在新的形式下高校如何实现全方位、立体育人的工作,保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面临的问题。上海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通过实施导学与成才制度创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导师科研助理、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模式创新、导师精准就业指导、高质量研究生生源培育的"六位一"学士导师制,有效地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从思政教师到全员思政、从显性教育到显性与隐性教育并重的转变,为实现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的建立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式。

  • 标签: 全过程育人 “六位一体” 学士导师制 实践育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