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8 个结果
  • 简介:感谢东道主香港中文大学,感谢会议的策划者蔡锡昌、方梓勲先生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使世界各地的华文戏剧工作者共聚一堂,切磋剧艺,交流经验、共叙友谊。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也一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我讲的题目是《中国大陆新时期戏剧鸟瞰》。所谓“新时期”,即指从1976年10月打倒“四人帮”到现在这一段时间。也有人把1989年后这一段称为“后新时期”,不过还没有形成定论。新时期戏剧,虽然只有15年时问,但其发展历程相当曲折,面貌也十分庞杂,概括起来是很困难的。凡是亲自经历了这个短暂而又显得相当漫长的新时期戏剧历史的人,都会有复杂的感受。人们几乎都曾经体味到文革禁锢中解放出来的亢奋和欢悦,看到话剧的新生和复苏所带来的希望;但是,又深尝着话剧危机

  • 标签: 后新时期 锡昌 有这样一个小院 未来在召唤 中国现代历史 生存意义
  • 简介: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粤剧研究计划”将于1997年1月20日至24日在香港举行首次“粤剧音乐国际研讨会”,届时将有数十位来自新加坡、美国、广州、西安、北京及香港的专家、学者参加。一直以来有关戏曲音乐的国际研讨会不少,在国内举行的尤多;但以“粤剧音乐”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这还是第一次。除了香港及广州两个粤剧发展地区以外,在其他地区或国家,也有不少

  • 标签: 国际研讨会 粤剧 香港中文大学 大学音乐 粤曲 研究计划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0-19
  • 简介:人们就不能不承认施叔青的香港作家身份,当施叔青离开居住16年的香港重返台湾,而施叔青此前的香港小说

  • 标签: 世界华文 中的施叔青 兼说
  • 简介:今年香港的初春寒意袭人,然而此时在香港中文大学祖尧堂里,却是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由香港中文大学翻译学系主办的翻译学术会议——“外文中译研究与探讨”。正在热烈地进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两岸三地以及美国的知名翻译家和翻译作品出版家,他们当中有: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会长叶水夫,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金耀基,台湾中山大学外文研究所讲座教授余光中,旅美资深翻译家高克毅、蔡思果,以及大陆翻译家李芒、施康强、罗新璋、杨

  • 标签: 学术会议 香港中文大学 翻译家 翻译理论 余光中 翻译事业
  • 简介:在我看来,巴金(原名李尧棠,学名李芾甘,英译名为Li,Fei—KarlBakin。笔名有佩竿、极乐、甘、芾、黑浪、李冷、鸣希、马拉、春风、一切、李一切、金、余一、余三、余五、余七、比金、王文慧、马琴、欧阳镜蓉、竞容、黄树辉、B·B、P·K、Bakin和LiFei—Kan等等)可以说是中国和世界现当

  • 标签: 巴金 香港 1927年-1984年 中国 文学 作家
  • 简介: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出现的最重要的诗歌流派,纵观其大略,无非在写作空间领域开疆拓土,到现在为止琳琅满目,无所不至其极.其不同主要反映在主张上.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诗坛出现朦胧派.他们对当代诗歌传统规范进行挑战,先后大量发表了当时无法让“正规”诗坛接受的充满新风格的诗.

  • 标签: 诗歌流派 20世纪70年代 叙述 意识 原乡 心灵
  • 简介:港台比较文学研究源于同一传统中做"平行研究"的美国学派,又以跨文化的异质文学比较完成理论突破,凭藉阐发法为立身之本,形成准学派特色。本文以近期成果《香港中文大学比较文学文化丛书》为例,对港台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再研究,明确特色内涵,分析动态趋向,重点对丛书的核心问题,即阅读方法和理论予以概括归纳,并对跨文化阐释中引发的相关话题作出解释。

  • 标签: 《香港中文大学比较文学文化丛书》 阐发研究 跨文化
  • 简介:每个人都应该去经历一场激动人心的演唱会,就像蓝星人说的,“无可否认的是,在很多个晚上,这个地方是世界的中心:因为有人曾经在这里穿上他们觉得最漂亮的衣服,

  • 标签: 演唱会 人心 明月 香港
  • 简介:五六十年代是世界华文文学格局雏型开始呈现的时期,潜性互动构成了这一时期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海外华文文学的基本关系,这一关系一方面表明处于政策的、地理的隔绝中的各地区华文文学既"血脉相通",又"各行其是",另一方面也表明各地区华文文学间的多向辐射、双向互动关系开始形成,从而提供了民族新文学的一种新的整体性.梳理清这种关系,有可能获得构建五六十年代中华文学史的新视角.

  • 标签: 文学关系 潜性互动 整体性
  • 简介:为发掘、扶持武侠小说新人新作,推动全球华文武侠创作,加强中华文化的交流,武侠故事杂志社作为大陆原创武侠杂志主阵地,与香港中华书局、红袖添香网站通力合作,共同举办2008年全球华文武侠小说大赛。

  • 标签: 红袖添香 新人新作 小说作者 影视改编 孔庆东 编辑部主任
  • 简介:香港青年联会、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上海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中华青年精英基金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及香港五所大学合办的“共创新世界”2009暑期实习团已于不久前结束了约六星期的实习生活,起程返港。

  • 标签: 中国香港 大学生 实习 世界 亲身体验 暑期
  • 简介:半个多世纪以来,电影改编者纷纷借用和放大《聂小倩》的恋情故事和鬼戏元素,李翰祥以贴近原著的改编形式力图复现其文学蓝本的古典韵味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接受目的,程小东和叶伟信靠植入造型元素、改编人物关系而贴近时代精神却获得轰动效应。针对这种寻求影像之于文学的审美转换行为的价值评判不仅仅取决于接受群体的审美趣味,而且也与改编者的艺术创新力度有着密切的关系,香港社会愈演愈烈的消费语境容易让富有深度的文化传播难以“着陆”,而带有浅思维指代意味的影像符码和视觉盛宴却常常“大获全胜”,所以影像改编如何避免接受错位,在文化移植、彰显时代和文本建构上均可以从中借鉴经验或吸取教训。

  • 标签: 聊斋志异 人鬼恋 聂小倩 倩女幽魂:电影改编
  • 简介:香港作为一座国际大都市,是沟通东西文化的桥梁.文化空间上的开放,使得香港文坛与新兴外国文化思潮的接触交流,比大陆和台湾都较为迅速和紧密.以小说为例,自50年代以来,香港就深受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尤其是刘以鬯、也斯、西西三人,被认为是实验性较强的作家.当然,香港作家在接受西方文学影响时并不表现为单纯的摹仿,他们有借用,有增删,有附和,也有反驳.

  • 标签: 刘以鬯 也斯 香港小说 香港作家 外国文学 西方文学
  • 简介:《金阁寺》以发生于1950年的"金阁纵火事件"为题材,以第一人称叙述者(沟口)回述了灰暗的童年以及自己从迷恋到焚毁金阁的异常过程。其中,不可靠叙述突显了主人公沟口无意识的压抑,固着于金阁这一理想意象。最终,沟口的纵火行为带有强烈的侵凌倾向,揭示了日本战后青年个体处于精神真空而面临的自我同一性危机。

  • 标签: 不可靠叙述 同一性危机 无意识 侵凌
  • 简介:莫言为什么能如此成功,他成功的密码是什么?今天,我想借公开大学的校庆讲台说:莫言的密码有三个:一是大地的滋养;二是上帝心灵与魔鬼手法相结合的"神魔写作";三是鲸鱼气象即鲸鱼胸怀与鲸鱼胆魄。

  • 标签: 莫言 刘再复 香港公开大学 对谈引言
  • 简介:本文意在分析施叔青的三部曲的文学史意义:一是开创中国小说'打造都市百年史'先河;二是小说独特的构思创意,用象征串接妓女家族史和香港殖民百年史,在性与政治中交汇城市历史与人物历史,运用象征最普遍最基本的四季循环的地母精神的女性建构,融注城市现代化、欲望化、生活化的寓意,表现香港百年的屈辱事人史、反抗血泪史和解构重建史,同时运用虚实相生法在史料与成像之间投入想象和智慧,在女性主义建构与殖民主义理论的创作实践上留下了独特一笔.

  • 标签: 都市百年史 女性主义 后殖民主义 虚实相生
  • 简介:2013年5月29至31日,由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翻译研究中心举办的“十九至二十世纪初翻译与东亚现代化”国际研讨会(TranslationandModernizationinEastAsiainthe19thandEarly20thCenturyConference)在香港中文大学康本国际学术园三至六号演讲厅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

  • 标签: 香港中文大学 国际研讨会 东亚现代化 二十世纪初 翻译研究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