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完美、最优秀的意识流小说。1998年,美国兰登书屋评选的20世纪百部最佳英语小说中,《尤利西斯》名列第一。乔伊斯用意识流手法展现了现代物质社会对人的心理、精神的扭曲与异化,折射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小说《尤利西斯》的美学价值不仅在于对现代社会精神危机的探析,还在于叙述方式的探索与创新,本文拟从叙述学的视角探究《尤利西斯》的叙述话语,以期进一步认识这部经典之作。

  • 标签: 《尤利西斯》 叙述特色 精神危机 长篇小说 西方社会 现代社会
  • 简介:<正>-大海-谷川俊太郎(日本)在翻卷的云下浪花涌动着星星的皮肤有时,巨大的油轮会像树枝一样被折断有时,又使独木舟优雅地漂浮是一张未被冲洗的陆地的底片浪波连接着浪波隔开神与神将无数的岛屿关起来贩运奴隶粉碎着闪烁的白浪是最最深沉的碧蓝对于贫穷的渔夫是满满一网捕捞的鱼对于梦想的少年是一条水平线向着彼岸反复拍打是人类诞生前的声响大海哟!

  • 标签: 谷川俊太郎 神将 加西亚 胡续冬 活下去 田原
  • 简介:叙述速度即故事发生时间和文本篇幅的时空比重。目前已经存在许多关于叙述速度、叙述时间及叙述节奏的理论,但是由于这些理论的研究依赖的文本资料过于繁杂,所以对于叙述速度的发展规律的分析缺乏说服力。那么,本文将根据英国14世纪至20世纪的小说经典之作,对英国长篇小说叙述速度的发展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的文本材料包括《坎特伯雷故事》(约1387—1400)、《汤姆·琼斯》《呼啸山庄》(19世纪)等多部小说,

  • 标签: 小说叙述 速度 规律 英国 长篇 《坎特伯雷故事》
  • 简介:作为“神话重述”系列之一,珍妮特·温特森的小说《重量》不仅在内容上安排背负苍天的阿特拉斯最终放下宇宙,让为生活所困的当代叙述者不断出走,为这些人物设想了放下重负的种种可能,而且在叙述实践上放下“宏大叙事”和“影响的焦虑”等重负,通过复调型私人叙事、杂语和时空体对话等异质化叙述方式思考存在的个体特异性和荒诞性、责任的必然性和自由的相对性,赋予了古典神话以当代意义和新的生命力.

  • 标签: 珍妮特·温特森 《重量》 神话重述 异质化叙述 存在主义
  • 简介:著名华裔作家谭恩美在小说中呈现了诸多沉默的人物形象。男性形象一反常规处于失语状态,根据米歇尔·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和叙事学的叙述声音理论,作家谭恩美采用这一叙事策略,成功解构了以男性为中心的书写传统。然而故事中的女性也依然沉默,不能大声呐喊,母女间也缺乏彼此的交流,沉默背后的原因则依旧是中国长达几千年之久男权文化的影响。谭恩美于沉默中寄托自己的期望,希冀华裔女性可以打破沉默,建构自己的话语权。

  • 标签: 谭恩美 《喜福会》 沉默 米歇尔·福柯 叙述声音
  • 简介:叙述主观化是语篇建构的重要手段,是文学修辞学研究的传统内容。随着当代俄罗斯文学叙事方法的变化,叙述主观化的手段和表现形式随之改变。在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主观化叙述。它们在塑造人物形象、体现作者意图、构建动态语篇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 标签: 叙述主观化 女性文学 特点 作用
  • 简介:一、"声音的紧张"从《药》的全文看,声音是被压抑的。从一开始,这就是一个过分安静的故事。"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有叫"。故事在这样一个阴冷晦暗、安静的有点神秘的环境中渐为展开。

  • 标签: 《药》 声音 叙述 鲁迅 死亡 故事
  • 简介:哈佛大学世界文学研究所(InstituteforWorldLiterature,下略为IWL)的2014年暑期学校项目。于6月22日至7月18日由香港城市大学主办。本次暑校,一共有来自28个国家/地区的140多位学员参加.外加十几位教授,阵容甚为庞大。该项目的此前三届,分别在北京大学(2011)、伊斯坦布尔的Bilgi大学(2012)和哈佛大学(2013)举办,而明年的第五届将由葡萄牙里斯本大学主办。

  • 标签: “世界文学” 香港城市大学 哈佛大学 文学研究所 World 伊斯坦布尔
  • 简介:当代英国女性戏剧家汀布莱克·韦滕贝克的《夜莺的爱》藉身体叙述对古希腊神话故事进行现代式改写.剧作从独特的身体视角展现了父权社会权力机制与暴力压迫下,女性被禁锢、规训的境遇,进而凸现了女性身体内在的潜能,探讨身体抵抗的可能性、形式、意义和限度.古典神话改写在韦滕贝克的笔下具有了特别的政治内涵和伦理价值,身体叙述体现了剧作家的女性主义政治批评策略,成为唤醒女性主体意识的媒介.

  • 标签: 《夜莺的爱》 神话改写 身体叙述 女性主义政治批评
  • 简介: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转型的剧烈震荡以及价值观的混乱,诗人李自国在他的诗歌写作中进行了多种尝试,作为《多元叙事》研究中的一个分支,本文试图通过探讨诗集《场—探索诗选》,来逐渐认识诗歌当中的叙事策略。

  • 标签: 语言 叙事 诗意
  • 简介:叶兆言长篇力作《后羿》凭借出色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文学功底,用后现代视角把“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演绎成了一个既浪漫又伤感的“神话中的现实故事”。小说借鉴吸纳了西方后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使“神话”和“戏仿”杂糅、“创新性”与“初始化”兼容,在充满解构与建构的矛盾中展现了“神性的缺席”和“人性的再现”。文本通过“独裁者爱清”的描述给人类最初的“精神荒原”以情理兼容的深度阐释,在对世俗人生命运和现实生活的观照中蕴涵着失落与构筑的双重价值取向。作为一部既富有先锋性、探索性,又具有世界性、代表性的“重述神话”作品,《后羿》可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式的尝试。

  • 标签: “人性的在场” “神性的缺失” 重述神话
  • 简介:《辽河》十一期的"小小说"着重推出了河南作家尚庆海的《世相五题》。世相,自然也是世态。《陪你站一程》说的是世风,言传身教演绎成了祖孙辈分的置换,那一份带人受过的悔意也显得微不足道。但总有一丝痕迹划过内心。《取暖》说的是传递。在帮助孩子驱寒的同时,更教会他们驱赶心灵冷漠的处事良方。即,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样的传递功莫大焉。而《孩子,快跑》讨论的不仅是扶与不扶的风险,当某种规避变成孩子的本能,那才是最大的社会问题。

  • 标签: 小小说 叙述文体 河南作家 言传身教 《取暖》 社会问题
  • 简介:近些年的香港喜剧电影佳作稀零,且电影市场混乱。不断追求票房利益的商业喜剧片产业化生产经营,致使香港喜剧电影越来越老套低俗,不得不在低潮中思变并寻求出路。惯用的创作手法和创作思维使港产喜剧不再是以本土特色为优势,"港味"变质为一成不变的喜剧标签。喜剧无法完成深刻揭露社会现实及人性弱点的功能,只为商业利益迎合观众的感官刺激,致使香港喜剧电影陷入窘境。

  • 标签: 香港喜剧电影 商业化 创新 不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