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贵妇画像》描写了一位追求自由、充满幻想、年轻貌美的女主人公伊莎贝尔在欧洲的一段生活经历。她满怀着好奇和希望来到欧洲大陆探索新的生活,却因过分的独立、自信让自己身陷奥斯蒙德和墨尔夫人设计的婚姻陷阱,导致悲剧发生以及女主人公历经波折、个性心理逐渐成长的痛苦心路历程。同时小说还表现了一个文化主题,

  • 标签: 叙述表达 画像叙述 表达解读
  • 简介:回归尼采式生命意志构成《瀑布》的中心题旨,也是玛格丽特.德拉布尔为挣扎在工具理性与伦理教化浸淫与滥觞中不断丧失性灵和情感的人们开出的一剂解毒药方。本文借助尼采悲剧理论阐释作品中日神精神、酒神精神以及二者结合的美学意蕴对女性既定命运的僭越功能,从原型批评的角度解读《瀑布》中的悲剧救赎路径,展示女主人公藉由强力意志实现自我提升的心路历程。

  • 标签: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 日神精神 酒神精神 原型分析 悲剧救赎
  • 简介: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十九年御驾亲征高丽,攻克辽东城,其间所作诗篇,记录了此次征战的情况。通过对其这一时期所作的《辽城望月》的译疏,可见李世民军旅诗作的雄健风格,并反映出李世民的军事策略,并进一步考证此次征战的史实。

  • 标签: 李世民 《辽城望月》 辽东
  • 简介:《周易·系辞》中记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陶渊明《读山海经》中有诗句“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可见,中国文学自古有图文结合的叙述方式和阅读传统。但文字文化中心意识淡化甚至漠视了人们对图像性的认知,从而导致图像观念在文学阅读和批评中不自觉地被轻视。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鲁迅对图像文化的关注和思考,进而不能发现鲁迅进行图像性叙述的创作实践。

  • 标签: 图像文化 叙述方式 创作实践 《出关》 鲁迅 文学阅读
  • 简介:废名小说一直缺乏相对纯粹的田园诗意。由于无法调和艺术世界的诸多矛盾与冲突,最终陷入进退失据的意义纠结和表达困境,成为一种厌世意义下的田园失落过程。厌世出于一种由“哀愁”激起的弥散性情感向更为消沉的虚无主义情怀的演进,而诗意则源于文学梦境失落过程中审美自足性的持留、沦落与幻灭的挽歌倾向。如此的田园世界,很难在传统和现代中进行明确归属,迷误间呈现的艺术得失,实为废名小说所独具。

  • 标签: 废名 田园小说 厌世心理 叙述困境 理想主义
  • 简介:2013年将至.全国人民满怀豪情地朝着党的十八大绘制的“五位一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奋进!物流交通愈加繁荣。新的交通法规将伴随2013新年钟声的敲响颁布实施,这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一项新法规。为此.特推发大理州交通警察支队退休老交警王瑞康的《香港交通印象》一文,给予广大交通参与者一分警示!

  • 标签: 交通法规 印象 香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五位一体” 生命财产安全
  • 简介:2010、2011年,香港粤剧喜讯频传:一是香港大学"粤剧小豆苗计划"荣获香港艺术发展局颁发2009香港艺术发展奖的"艺术教育奖"铜奖,"粤剧小豆苗计划"及后续的"香港大学粤剧教育研究及推广计划"总监吴凤平博士获颁香港大学"2011年学院知识交流奖"。该奖项由香港大学各学院选出对知识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教员,表扬他们对社会带来的经济、社会或文化影响。二是香港教育学院"中小学粤剧教学协作计划"荣获国际音乐议会

  • 标签: 粤剧 艺术教育 香港电台 香港大学 艺术发展 大学教育学院
  • 简介:面对近代以来大量存在并对本土文学的发生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翻译文学实践及其文本,其归属如何、与本土文学有着怎样的关系、是否及如何进入中国文学史的叙述,不仅受到比较文学研究和翻译文化研究的共同关注,也El益成为中国文学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旨在从文学的“权属观念”、“中介性”和“不确定因素”的角度,从文学观念层面及逻辑上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以便为翻译文学的文学史叙述扫除障碍。

  • 标签: 翻译文学 文学史叙述 文学权属观念 中介性 不确定性
  • 简介:《呼啸山庄》2011年最新改编电影赞誉很高,在情节、主题、人物的刻画等上的改编都很成功,唯独在叙述结构上有较大差异。本文就这点展开论述,进一步探究原著中套层叙述结构,揭示作品在叙述上的无穷艺术魅力。

  • 标签: 《呼啸山庄》电影 原著 套层叙述
  • 简介:作为当代台湾文坛中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琦君借助少年叙述所提供的便利,自由游走于少年世界与成人世界之间,以少年世界的懵懂来洞察成人世界的荒谬,却又避免了居高临下的启蒙姿态以及凌驾于人物生存感悟本身之上的空洞价值判断。作品中以慈母形象出现的“弃妇”,她生命的本真状态是完整且唯一的,这种优美而充满诗意的生命经验与生命情感不能为任何普遍主义的女性经验所概括,也不能为任何启蒙理论所剪裁。琦君作品对于“弃妇”形象的重塑,有力地回击了女性主义代言冲动与“五四”知识精英启蒙冲动的暗中合谋,还原了那些为启蒙理性与精英主义所遮蔽的鲜活的、实存的个体生命与情感经历。

  • 标签: 琦君 少年叙述 女性主义批评 启蒙理性 弃妇
  • 简介:这个访谈围绕近些年来叙述学研究中出现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交流,其中主要包括叙述/叙事、隐合作者、叙述性、叙述状态等问题。访谈还就美国叙述学研究状态及其走势、以“复合性的”表达方式出现的叙述学,如结构主义叙述学,后经典叙述学,后现代叙述学,社会叙述学,心理叙述学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叙述学 杰拉德·普林斯 《叙述学词典》 叙述/叙事 隐含作者 叙述性
  • 简介:谈谈我对香港的想象我的老家广西北流跟香港同属粤语地区。我们管粤语叫白话,北流的白话虽然没有广州这边的白话好听,但是语法字音都一样,只是语调不同。我们的语调更短促、迅猛,听起来更像南蛮野音。在北流的县城,我们说粤语,听粤剧,喝凉茶,不吃辣椒,午后阵雨来时走在骑楼下……总而言之,我们广西东南部的人在心理上总是更认同广东,而对北部的桂林柳州地区有一种疏离。桂北人说北方语系的柳州官话,听桂剧和采调剧,吃辣椒,听说到了冬天那边还下雪……至于更远的百色就不用说了,壮族的话我们一点都听不懂。

  • 标签: 华文文学 文学外
  • 简介:“距离控制”理论是由美国学者韦恩·布斯提出的。他认为在小说文本中作者可以控制与叙述者、其他人物及读者的距离,甚至是这四者中任意二者之间的距离。在布斯看来,运用不同的距离控制可以制造不同的阅读效果,并且最理想的距离控制模式是“叙述者开头远离而结尾接近读者”。

  • 标签: 距离控制 叙述分层 时序变化 方方小说 读者 作者
  • 简介:方方属于很有地方特点的作家,她写武汉的人和事,写自己对武汉的特殊感情。《武昌城》是一次里程碑似的写作,宣示了那些事件对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带去了什么样的命运,以及给了他们什么样的悲欢离合。方方让我们感慨一个有良知的作家,怎样将信仰、信念、人格、尊严等人类共有的美德,从战斗的血腥中剥离出来,使其在历史和民族的血脉中不断流布。

  • 标签: 方方 《武昌城》 历史叙述
  • 简介: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香港“存在主义”的风行对香港的现代主义运动而言是极为重要的促成因素和组成部分,不仅反映在铺天盖地的评论上,亦反映在创作中。香港对“存在主义”的引进与传播大受报刊文化生态的影响,主要人物和重要概念的诠释都因时而易,成为香港大众文化的流行符码。倡导现代主义的知识分子固然强调自身精英的立场,却在争夺话语权的同时不自觉卷入其中。此外,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存在主义”,其叙述包含了彼时香港民众的集体想象,并于六十年代中后期暗示了这种想象的转变方向。

  • 标签: 存在主义 大众文化 符码 精英姿态 想象的共同体
  • 简介:《朝花夕拾》的创作,是鲁迅在重拾那些早已飘零在记忆深处的“旧来意味”。那些曾经葱郁的“朝花”,如今或许早已斑斓。因此,对这一记忆世界的返顾,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在阐释视野之中,返顾的路径有两条,一是,按照鲁迅的写作顺序逐篇阐释;二是,先对《朝花夕拾》的记忆世界进行整体性的观照,而后按照叙述形态的不同加以类型分析。第二种路径更符合整体性视野与架构,这也是本文所选取的返顾之路。

  • 标签: 《朝花夕拾》 回忆 叙述学
  • 简介:<正>我从北方山西长治来到这个无论是语言还是气候都有着极大差异的香港,从我居住的山西长治到香港之间的距离是1800公里,这个距离,如果在欧洲,那基本上就已经出了洲了。这说明,我们的国家真的是大。山西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北方省份,在它的周围,严严实实地被同样有着北方特点的一些省份

  • 标签: 山西长治 白洋淀派 活着 社会悲剧 老槐树 在乡下
  • 简介:《金阁寺》以发生于1950年的"金阁纵火事件"为题材,以第一人称叙述者(沟口)回述了灰暗的童年以及自己从迷恋到焚毁金阁的异常过程。其中,不可靠叙述突显了主人公沟口无意识的压抑,固着于金阁这一理想意象。最终,沟口的纵火行为带有强烈的侵凌倾向,揭示了日本战后青年个体处于精神真空而面临的自我同一性危机。

  • 标签: 不可靠叙述 同一性危机 无意识 侵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