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精神分裂患者实行重复经颅磁刺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8例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伪刺激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组较佳,(P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精神分裂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产后复查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患者(共110例,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21年10月,截止时间为2022年8月)。采用统计学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前静息阶段、快肌阶段(II类肌纤维)、慢肌阶段(I类肌纤维)、后静息阶段。结果:治疗结束后,产后复查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患者的前静息阶段、快肌阶段(II类肌纤维)、慢肌阶段(I类肌纤维)、后静息阶段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产后复查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的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生物反馈 电刺激 盆底肌锻炼 产后盆底康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婴皮肤接触时间、低频电刺激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独立影响和联合作用,为帮助产妇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成功实现纯母乳喂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8月在绵阳市妇幼保健院经阴道自然分娩的400例产妇,通过随机数字分为甲组(n=100)皮肤接触30分钟且不接受低频电刺激(单因皮接1组);乙组(n=100)皮肤接触60分钟但不接受低频电刺激(单因皮接2组);丙组(n=100)皮肤接触30分钟且接受低频电刺激(联合1组);丁组(n=100)皮肤接触60分钟且接受低频电刺激(联合2组)。纳入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产后调查问卷、电话访视评价新生儿产后第一天吮吸情况、泌乳量和6个月后纯母乳喂养率。结果:联合2组产后24小时泌乳量(2.35±0.52)均高于单因皮接2组(2.21±0.41)和联合1组(2.33±0.47);(均P<0.05)。联合2组6个月后纯母乳喂养率(68%)均高于单因皮接2组(18%)和联合1组(64%);(均P<0.05)。单因皮接2组、联合1组产后24小时泌乳量、6个月后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单因皮接1组;(均P<0.05)。联合2组产后24小时有效吸吮次数、产后24小时有效吸吮时间与单因1组和单因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产后持续1h的母婴皮肤接触或低频电刺激单独作用有利于提高产后24小时泌乳量和6个月后纯母乳喂养率;但产后持续1h的母婴皮肤接触联合低频电刺激对产后24小时泌乳量和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更有显著提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皮肤接触 低频电刺激 产后24小时泌乳量 纯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对产后盆底肌肉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的治疗效果,评价临床应用意义。 方法 选取时间段2021年11月—2022年7月在我院进行产后盆底肌肉功能障碍治疗的5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作为本次研究样本。对所有患者选用国际随机数表分组法,将两组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25名。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方案进行康复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应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治疗完成后评价所有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探究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疗效。 结果 结果显示,在完成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得到一定改善,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相较于对照组患者72%来说更优异,差异显著(P<0.05)。 结论 在对产后盆底肌肉功能障碍进行治疗时,应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对于患者有更好的改善效果,并且能使患者的生理功能恢复正常。

  • 标签: 电刺激 生物反馈疗法 盆底肌肉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间苯三酚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初产妇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方法:以我院2020年到2021年收诊的60例初产妇产后尿潴留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于联合治疗方案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数据为25(83.33)、4(13.33)、1(3.33)、29(96.67)和20(66.67)、6(20.00)、4(13.33)、26(86.67),两组治疗效果有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指标改善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产妇产后尿潴留患者采取间苯三酚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方案可以有效的改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对于患者病情改善有较大的帮助。

  • 标签: 间苯三酚 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 初产妇产后尿潴留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抑郁症应用西酞普兰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本院收入的抑郁症患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应用西酞普兰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具有同质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抑郁症 西酞普兰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中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效果。方法 于2020年11月2022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膀胱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针灸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24h排尿次数较对照组少,单次排尿量较对照组多,膀胱残余尿量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 中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针灸的联合应用,可极大提升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治疗效果。

  • 标签: 脑卒中 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 中频脉冲电刺激 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药物难以控制或副反应难以耐受的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的疗效。方法:对171例双侧STN-DBS治疗的药物治疗难以控制和耐受的P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后6个月,应用第三版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Ⅲ)评分和第二版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 (WHO-QOL-2)评分进行评价。结果:UPDRS-Ⅲ评分在6个月内显著下降,WHO-QOL-2评分显著高。术后 PD的应用药物显著下降。结论:双侧STN-DBS对 PD患者有明显改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口服给药剂量。

  • 标签: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 丘脑底核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面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温针灸治疗老年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老年性尿失禁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与表面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加以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ICIQ评分及尿失禁程度。[结果]经过生物反馈电刺激单一治疗及结合温针灸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的总治疗有效率为76.67%,两者之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老年性尿失禁 温针灸 生物反馈 电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佐辛联合阿托品对全身麻醉苏醒期膀胱刺激性躁动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接受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25例)和观察组(n=2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麻醉,观察组使用地佐辛联合阿托品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及醉苏醒期膀胱刺激性躁动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最早起效时间、平均起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地佐辛 阿托品 全身麻醉 苏醒期膀胱刺激性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与基础康复治疗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联合低频电刺激。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ALD评分组间对比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AL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组间、组内对比均P<0.05。结论:将低频电刺激及常规康复治疗联合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对其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正性影响。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低频电刺激 基础康复治疗 联合应用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对老年焦虑症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1-2023.1本院收治的66例老年患者(焦虑症伴冠心病),通过随机分组为对照组(33例,常规治疗)和试验组(33例,常规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焦虑情况(HAMA量表)和睡眠质量(PSQI量表)。结果:在治疗前,两组的HAMA和PSQI评分对比中,无统计差异(P>0.05);在治疗6周之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和睡眠质量均有一定的改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比,试验组的HAMA评分、PSQI评分都更低(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上对老年焦虑症合并冠心病患者联合使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 标签: 焦虑症伴冠心病 老年患者 重复经颅磁刺激 睡眠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 评估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在特发性少弱精不育症治疗中的有效性与临床价值。方法 120例在十堰市人民医院男科门诊就诊的特发性少弱精症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 例。两组均予以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治疗组选择生殖相关穴位,对照组选择安慰穴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精液参数变化(包括精液体积、精子总数及浓度、总活力、前向运动(PR)精子百分率)和配偶自然妊娠率。结果 经8周的治疗,治疗组精液参数指标(精子总数及浓度、总活力、前向运动(PR)精子百分率)均有显著提升(p0.05).随访配偶自然妊娠率治疗组(74%)远高于对照组(1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少弱精不育症的临床效果显著,较传统针刺治疗具有安全、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皮穴位电刺激 特发性少弱精症 男性不育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盆底康复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2年9月~2023年7月间本院收治的SUI患者76例纳入研究对象,将所有入组患者以随机方式均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均采用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低频电刺激治疗,通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肌电位、A3反射、盆腔功能及生活质量等指标的变化,分析观察的优越性。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盆腔功能等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各项评价指标上均表现出显著的改善,相关数据对比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盆底康复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在改善患者盆底肌力、肌电位、A3反射、盆腔功能及生活质量方面均取得显著疗效,具备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盆底康复训练 低频电刺激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60例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对照组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25Hz)假性刺激治疗,研究组采用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25Hz)真性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在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MoC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然而,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此外,在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P300波幅与潜伏期也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P300波幅明显升高,潜伏期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A与HAMD评分之间也无显著差异(P>0.05)。然而,在治疗后,研究组的HAMA与HAMD评分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可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用于临床实践,并且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 标签: []帕金森病 认知功能障碍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4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开展早期康复训练,研究组同时实施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持续3个月,评价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效果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康复效果高于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可以提升康复效果,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神经肌肉电刺激 早期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采集 2016年 3月 -2017年 5月在我院就诊的 64例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状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舍曲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 PANSS量表 、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