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背景:使用不同强度、频率及时间的电刺激作用于人体,可能产生各种不同的病理生理反应。目的:观察体表脉冲电刺激对小鼠心律及心率的影响。方法:将3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用BL-420F型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提供刺激电源,对3组昆明小鼠分别予以不同电压、不同时间、不同频率的体表电刺激,然后观察Ⅱ导联心电图、小鼠得全身反应与局部变化。结果与结论:≤10V的电刺激对小鼠心率无明显影响,并且未出现心律失常;电压≥15V时,电刺激可使小鼠心率减慢,停止30min后心率恢复正常;电压≥35V时,小鼠出现心率减慢和心律失常,并且停止刺激后心率不能恢复正常;电压〉75V后,小鼠出现室颤。电压为10V时,脉冲电刺激时间和频率变化对小鼠心电活动影响不显著。说明脉冲电刺激对小鼠心电活动的影响主要由所用电压高低不同引起,电压≤10V时对小鼠心电活动无影响;脉冲电刺激时间与电场频率对小鼠心电活动影响不明显。

  • 标签: 实验动物 组织构建 脉冲电刺激 修复重建 移植 Ⅱ导联心电图
  • 简介: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发生率为30%~40%[1]。吞咽障碍易使患者发生进食困难、呛咳、导致其脱水、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者甚至发生吸入性肺炎,窒息甚至死亡。近年来,我院神经内科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取得显著疗效,总结如下。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低频电刺激疗法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失语症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heCochraneLibrary(2014年第6期)、CBM、CNKI、VIP和WanFangData,查找有关rTMS治疗脑卒中患者失语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到2014年6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个RCT,共计13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TMS治疗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言语功能[WMD=14.36,95%CI(6.93,21.79),P=0.0002]。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刺激右侧Broadmann45区(频率为1Hz、强度为90%RMT、持续2或3周、间歇2天、每次20或30分钟)的治疗方案可能对卒中后失语患者有积极作用,且有远期效应。结论rTMS对脑卒中患者言语功能可能有积极作用。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有赖于进一步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RCT加以验证。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失语症 脑卒中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临床麻醉中应用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09-2014.09期间在我院ASAI-IV级择期手术治疗的64例患者,下肢应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上肢应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臂丛肌间沟/腋路阻滞。结果上肢感觉起效时间范围为1-5分钟,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范围为15-30分钟,完全阻滞时间范围为20-30分钟;下肢感觉起效时间范围为1-8分钟,BromageI级运动阻滞时间范围为10-15分钟,III级运动阻滞时间范围为15-30分钟。上肢术后镇痛时间(526.4±152.1)分钟明显短于下肢的(627.3±119.5)分钟,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麻醉中通过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具有显著效果,且定位准确,镇痛效果良好,临床作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神经刺激器 定位 神经阻滞 麻醉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07-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渐进性放松训练联合刺激控制疗法对肝癌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肝癌手术患者按住院号的单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肝癌患者术前、术后护理,心理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出院指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渐进性放松训练联合刺激控制疗法,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后1月采用90项症状量表(SCL-90)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10项因子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患者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10项因子评分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联合刺激控制疗法可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对患者的健康行为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标签: 肝肿瘤 手术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 刺激控制疗法 心理健康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