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测量截骨联合间隙平衡截骨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采用测量截骨联合间隙平衡截骨技术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内翻伴屈曲挛缩畸形骨关节炎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4例,女37例;年龄(66.80±8.2)岁(范围60~78岁)。均采用膝前正中切口、髌旁内侧入路,假体为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术中使用测量截骨技术进行定位截骨,应用间隙平衡技术验证屈伸间隙。记录截骨厚度,影像学测量下肢力线、关节线距离、胫股关节角、股骨假体旋转角及股骨后髁偏心距;临床评估包括膝关节功能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膝关节活动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手术时间为(54±12)min,术后引流量为(140±26)ml。术前血红蛋白与术后第5天的差值为(22±8.5)g/L。胫骨近端外侧截骨量为(10.2±1.5)mm,股骨远端外侧截骨量为(9.1±1.5)mm,股骨后外髁截骨量为(8.6±1.5)mm,股骨后内髁截骨量为(9.2±1.2)mm,明显高于股骨后外髁截骨量(t=2.44,P=0.006)。术中测量间隙平衡技术截骨线(B线)与测量截骨钉孔连线(A线)的夹角为1.15°±0.47°(范围1.02°~2.00°),外旋占27.8%,内旋占72.2%。术前膝关节线距离为(40.55±4.32)mm,术后第3天膝假体关节线距离为(40.99±3.86)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5,P=0.256)。术后下肢力线与小腿解剖轴线夹角偏差均<±3°,其中72.1%的患者为内翻。术后第3天伸膝位和屈膝90°位内、外翻应力X线片示内、外侧股胫关节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膝关节CT示股骨假体旋转角≤±2°,其中65.6%的患者为内旋。术前股骨后髁偏心距为(31.87±4.01)mm,术后为(31.55±3.18)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P=0.505)。术后KSS评分、患者满意度均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3个月KSS评分(89.2±9.4)分、患者满意度评分(7.2±2.6)分,高于术后1个月(78.0±3.5)分、(5.2±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97,P=0.026;t=1.753,P=0.038);术后6个月以后KSS膝关节评分>90分。术后1个月时膝关节ROM为94.7°±10.6°,与术前91.9°±12.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6,P=0.245);术后3个月为105.8°±14.7°,与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4,P=0.041)。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KSS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膝关节ROM与术后3个月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测量截骨联合间隙平衡截骨技术治疗膝内翻伴屈曲挛缩畸形,既能通过较少的软组织松解恢复下肢力线,又能通过等量截骨获得屈伸间隙平衡,术后早期有更好的膝关节功能和活动度,但易致股骨假体内旋。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截骨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新型S1PR3特异性激动剂GPS-725.017,并研究其通过促进巨噬细胞对细菌的清除能力,保护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的作用。方法以来源于S1PR3受体胞内区段的短肽为母核结构,在其N末端修饰正亮氨酸(norleucine, Nle)和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 myr),命名为GPS-725.017。实验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溶剂组和GPS-725.017治疗组,每组5或10只,各组气管内注射5×106 CFU(colony forming unit)大肠杆菌诱导急性肺损伤,GPS-725.017治疗组按10 mg/kg剂量给予GPS-725.017治疗。观察各组小鼠48 h生存率;造模5 h后,检测外周血及肺脏细菌负荷及炎性因子,Western blot法测定肺泡巨噬细胞内Vps34蛋白含量;造模12 h后,取肺组织进行H&E染色,并病理学评分。结果与溶剂组相比,GPS-725.017治疗组小鼠生存率显著提高(P<0.01),血液、肺泡灌洗液细菌CFU低于溶剂组(P<0.001),血液、肺泡灌洗液中的TNF-α、IL-1β水平显著低于溶剂组(P<0.001),肺泡巨噬细胞内Vps3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溶剂组(P<0.01),治疗组肺脏病理学损伤较溶剂组明显减轻(P<0.001)。结论S1PR3特异性激动剂GPS-725.017可以特异性激动肺泡巨噬细胞膜上S1PR3受体,上调胞内Vps34蛋白表达水平,从而促进肺泡巨噬细胞清除细菌,明显减轻ALI小鼠的肺部损伤程度,显著提高ALI小鼠的生存率。

  • 标签: S1PR3受体 GPS-725.017 急性肺损伤 巨噬细胞 Vps34蛋白
  • 简介:【摘要】:癌症是现代比较棘手的疾病之一,其中肺腺癌的死亡率最高,究其根本是肺腺癌在早期不易被发现,导致病人感到身体不适的时候,肺腺癌已是晚期最后病人死亡。迄今为止,除了化疗和放疗对于癌症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而临床分期不能够否满足对肺腺癌的精准化治疗,靶向药的使用无明确的使用标准。手术后,癌症治疗的疗效评估没有,针对癌症复发的提前监测方案,也没有。本文旨在对实体瘤的基因突变种类的检测,更好的细化癌症的分类标准,进一步指导患者的治疗方案,评估复发时间。以实体瘤中检测出的突变为基础,采用二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对外周血中循环肿瘤DNA(circulation tumor DNA, ctDNA)进行深度测序和实时监测。能够达到评估术后治疗疗效和复发风险,通过讲述经典的癌症抗原检测方法以及高通量测序技术来阐明ctDNA突变检出的原理。最后采用实体瘤的多个基因突变,分析出原发突变和继发突变以及产生肿瘤细胞演化的过程,以期对其进行不同时间的针对治疗。可通过ctDNA检测和突变的情况,来判断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导管置入长度的最佳体外测量方法。方法将80例拟行PICC置管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组40例。两组患者取平卧位,手臂外展90度。A组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加5cm的体外测量法,B组采用从穿刺点至胸骨上窝加3cm体外测量法,置管成功后,予胸部X线摄片定位。比较两组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的置管长度末端定位。结果B组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的安全率显著高于A组,A、B两组测得置管长度与实际置管长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B组采用的体外测量测量准确,可提高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的准确率。

  • 标签: PICC置管 体表测量法 置管长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临床凝血检验项目测量不确定度的使用情况。方法使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进行凝血检验项目测量,主要凝血检测项目包括凝血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水平(FIB)、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时间(TT)。结果PT、FIB、APTT、TT在靶值分别为11.32s、2.45g/L、23.12s、15.09s水平时,扩展测量不确定度分别为1.24s、0.89g/L、1.68s、0.44s。结论临床检验医生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掌握和了解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才能合理理解和向患者解释检验单上的数据,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 标签: 凝血检验项目 测量不确定度 误差 评估
  • 简介:报道了应用液体闪烁技术测量饮用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的一种新方法,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总α活度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6%,重加回收率为96%-104%,最低测量活度0.082Bq.L^1总β活度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4%,重加回收率为97%-104%,最低测量活度0.94Bq.L^1,该法用于生活饮用水中总α、总β的测量,结果满意。

  • 标签: 饮用水 液体闪烁 放射性 测量
  • 简介:摘要在当代临床治疗过程中临床检验检测结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病患的疾病诊断来说检测结果是否准确和是否具有实际价值占有重要意义。临床检测结果本身完全超出了地域和时间的局限,能够符合医生进行诊断的需要,是在临床检测中的最有效的方法。检验结果从检验参考测量体系中产生,其结果的有效价值和可比性受测量体系的影响。本研究对临床检验的测考测量体系和从临床检验分析的质量保证方面进行探讨论述,对临床检验的的结果精准性和提高质量提供参照,进而提升临床诊断的综合效果。

  • 标签: 临床检验 参考测量体系 保证分析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IOLMaster 700测量白内障患者眼部相关生物参数,并与Lenstar LS900进行对比,评估IOLMaster 700在临床使用中的可行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9年9-10月于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就诊的白内障患者,完成IOLMaster 700和Lenstar LS90测量的有71例。测量得到对应的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白到白距离(WTW)、平均角膜曲率(Km)等相关生物参数。采用配对t检验对各参数的差异性作比较,采用Bland-Altman图作一致性分析,采用McNemar检验对AL检出率作分析。结果:IOLMaster 700和Lenstar LS900测量得到的AL、K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728,P=0.088;t=0.804,P=0.424);二者测量得到的ACD、LT、WTW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62,P<0.001;t=3.333,P=0.001;t=4.709,P<0.001);二者测量得到的AL、ACD、LT、WTW及Km的一致性欠佳。IOLMaster 700对AL的检出率较Lenstar LS900高(P=0.016)。结论:在临床白内障患者中,IOLMaster 700与Lenstar LS900测量眼部生物参数的一致性较低;在AL的检出率中IOLMaster 700优于Lenstar LS900。

  • 标签: IOLMaster 700 Lenstar LS900 眼轴 生物参数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系统检索、评价与总结关于成年人鼻胃管留置长度测量方法的研究证据,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CD-SR、DARE)、Joanna Briggs(JBI)、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电子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8年12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和数据资料的提取。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篇文献,推荐的测量插入胃管长度的解剖标志包括XNE、NEX、XJN、Hanson方法、GWNUF模型、耳垂至剑突至肚脐-鼻尖至耳垂、NEX+10 cm共7种测量方法,Hanson方法、GWNUF模型、XEN + 10 cm 3种测量方法得出的鼻胃管的尖端及其所有侧孔定位均在胃中的可能性更大。结论NEX虽然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外部测量方法,但被证明是不够准确以及存在相当大的风险,因此应谨慎选择测量鼻胃管插入长度的方法在实践中的教授或使用。

  • 标签: 鼻胃管 长度 成年人 解剖标志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眼眶构造复杂,功能重要,眼眶测量对于眼眶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如何测量眼眶容积和眼眶各个内容物的容积,目前尚未形成明确的共识。近年来,随着三维重建技术的发展,诸多眼科研究者尝试使用计算机三维辅助技术来进行眼眶测量。本文对研究中常用的三维辅助测量方法和创新性的测量思路以及这些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对目前眼眶测量技术进行整体的概述,探讨其应用潜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 标签: 眼眶 成像, 三维 器官测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中心静脉压(CVP)可反映患者的有效血容量、心功能和血管张力等综合状况。临床上监测CVP可间接了解和评估患者机体内血容量的动态变化,为患者补液提供参考。目前,普遍采用传统手工测量法进行CVP测量,此方法存在零点移位、操作繁琐(需两人配合)等不足。为了克服上述问题,作者发明了可固定式新型CVP测量工具,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21 2 1451705.7)。该工具主要由底板、活动架和测量部等组成,使用时将底板放入患者背部压紧固定,调节活动架,找准零点,并从测量部读取测量数据,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测量误差小、适用性广(适用于不同体型)等优点,适合在临床推广。

  • 标签: 中心静脉压 测量 工具 零点 活动架 测量部 液柱式压力计
  • 简介:摘要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已被广泛应用30多年,其相应的技术不断进展,现已证实了其临床应用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除用于骨质疏松症的骨密度测量外,技术的改善还可使其进行椎体骨折、腹主动脉钙化、非典型股骨骨折、骨小梁指数评估、髋关节结构分析、有限元分析、体成分等方面的测量和评估。据此,本文就上述测量功能分别进行综述。

  • 标签: 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系统检索、评价与总结关于成年人鼻胃管留置长度测量方法的研究证据,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CD-SR、DARE)、Joanna Briggs(JBI)、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电子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8年12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和数据资料的提取。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篇文献,推荐的测量插入胃管长度的解剖标志包括XNE、NEX、XJN、Hanson方法、GWNUF模型、耳垂至剑突至肚脐-鼻尖至耳垂、NEX+10 cm共7种测量方法,Hanson方法、GWNUF模型、XEN + 10 cm 3种测量方法得出的鼻胃管的尖端及其所有侧孔定位均在胃中的可能性更大。结论NEX虽然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外部测量方法,但被证明是不够准确以及存在相当大的风险,因此应谨慎选择测量鼻胃管插入长度的方法在实践中的教授或使用。

  • 标签: 鼻胃管 长度 成年人 解剖标志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职场欺凌普遍存在于护士群体,负面影响严重且深远。因此本文对职场欺凌概念、护士群体职场欺凌常用测量工具及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展望,以期为我国护士群体职场欺凌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综述 护士 职场欺凌 测量工具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是因髋臼对股骨头覆盖不足引起髋关节稳定性下降,造成髋部疼痛,继发髋关节磨损和退变的一种疾病。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是用来评价髋关节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其中前覆盖与外侧覆盖同等重要,但测量方法却不像外侧覆盖那样获得关注和取得共识。现存的成人髋关节前覆盖的测量方法分为二维指标和三维指标两大类。二维指标包括假斜位X线片前中心边缘(anterior central-edge,ACE)角和前覆盖指数,矢状面CT片ACE角,骨盆站立前后位X线片前壁指数和三分法、交叉征和交叉指数。假斜位X线片ACE角和前覆盖指数是在假斜位X线片上直接测量获得,反映髋关节站立位的负重功能状态,适用于判断髋关节的稳定性,有较多临床证据支持其与临床随访结果相关。矢状面CT片ACE角反映患者平卧位时的状态,适用于判断髋关节矫形手术出现撞击的可能。前壁指数和三分法、交叉征和交叉指数在骨盆站立前后位X线片上获得,反映患者站立位髋关节负重功能状态,对影像技术要求最低,可以迅速给予大体的初步判断;但影响因素较多,准确性欠佳,与临床的相关性尚不确定。三维指标包括基于CT的三维测量和基于统计模型的仿三维(2.5维)测量。三维测量对髋臼形态的细节显示准确性最高,更多用于判断髋臼截骨术对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以及产生医源性撞击的风险。2.5维测量虽然较二维观察更准确,但无法脱离髋关节前后位X线片图像本身对结果的影响。通过假斜位X线片测量ACE角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判断髋关节前覆盖的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四种光学生物测量仪器测量健康人中央角膜厚度结果的差异性。方法前瞻性研究。2021年3月在合肥爱尔眼科医院随机招募正视或低度近视志愿者62人(62眼)分别应用PentacamHR眼前节分析仪、OA2000、Lenstar900及IOLMaster700测量中央角膜厚度,比较四种测量方法测量结果的差异性、相关性及一致性。结果此四种方法测量的中央角膜厚度结果依次为:(526.68±27.73)μm,(514.84±29.44)μm,(530.02±29.68)μm及(530.48±29.83)μm。OA2000与Lenstar900、IOLMaster700测量的中央角膜厚度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8),其余各组两两仪器间比较测量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08);四种仪器测量结果两两间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7,0.98,0.98,0.98,0.97,0.99;均P<0.001)和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四种仪器测量健康人中央角膜厚度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临床上不能简单的互相替代。

  • 标签: 厚度,角膜,中央 CCT PentacamHR OA2000 Lenstar900 IOLMaster7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体测量指标对糖尿病前期的预测作用。方法为横断面研究。自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招募18~70岁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人群共239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资料,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胰岛功能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计算人体测量指标,包括腹部容积指数(AVI)、身体圆度指数(BRI)、身体肥胖指数(BAI)、锥度指数(C-index)、体型指数(ABSI)、身体肥胖估计量(CUN-BAE)及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依据OGTT检测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和糖尿病前期组,使用秩和检验及χ²检验比较两组间基线资料及人体测量指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HbA1c、HOMA-IR与人体测量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人体测量指标对糖尿病前期的预测作用。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糖尿病前期的影响因素。结果NGT组119例(其中体检中心健康人群46例),糖尿病前期组120例。两组间AVI、BRI、BAI、C-index、ABSI、CUN-BA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与HbA1c和HOMA-IR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BRI以3.698为界值,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1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后,BRI、BAI、C-index为糖尿病前期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4.408、2.915和4.540,均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后,AVI、BAI、ABSI对糖尿病前期的影响作用最大(OR值分别为2.925、2.713、2.222,均P<0.05)。AVI、BAI、ABSI联合应用预测糖尿病前期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35。结论BRI、C-index对糖尿病前期预测作用较好,但不能作为预测糖尿病前期的独立指标,AVI、BAI、ABSI联合应用预测糖尿病前期的效果较好。

  • 标签: 糖尿病前期 预测 人体测量指标
  • 简介:方法对90例鼻窦炎病人与30例非鼻窦炎病人测量钩突与中鼻甲的最短骨性距离,研究鼻窦炎及非鼻窦炎病人的钩突与中鼻甲之间的最短骨性距离,也就是钩突与中鼻甲的骨性距离测量

  • 标签: 中鼻 影像学测量 性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