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关于人道主义和唯物史观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的人道主义讨论中,出现了两种截然对立观点,可以简称为“相容论”和“互斥论”。前者立论基础是马克思历史观“连续性”,认为“唯物史观不仅没有取消削弱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反而使它建立在真正科学基础上而得到了加强”;后者立论基础是马克思历史观“断裂性”,认为“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根本不能互相混合、互相纳入、互相包括互相归结”。

  • 标签: 人道主义思想 唯物史观 马克思历史观 相容性 20世纪80年代 历史唯心主义
  • 简介:从法哲学视域,通过对“为学”“为道”诠释和对《管子》“四篇”《老子》比较发现:二者均以自然之道为规制人生和社会根本依据:二者所论之道有可知可得可效法之同和可言说不可言说之异;由此形成二者法哲学思想致思取向“为学”“为道”不同。《管子》“四篇”规制人生和社会目标是通过对礼法改革和完善,在现实世界中彰显和实现道,其致思取向是“为学”;《老子》规制人生和社会目标在于回归道,其致思取向是“为道”。在一致崇尚自然之道同时,对人为礼法,《管子》“四篇”建设多于否定,《老子》否定多于建设。

  • 标签: 法哲学 为道 为学 《老子》 《管子》“四篇”
  • 简介:【导语】近几十年来,大量简帛文献资料出土面世,如银雀山汉简、马王堆帛书、郭店楚简、上博简等,大大改变了人们对于古代思想世界认识。如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出土否认了“《孙膑兵法》为伪书”看法,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出土丰富了人们对于黄老道家认识,郭店楚简出土则对《老子》年代、孔孟之间儒家等研究有了更深入认识。许多历史上疑难问题争论了几千年也无定论,而简帛文献出土使得其中一些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因此,每次新资料出土或多或少地丰富了人们对于古代社会及其思想文化等方面问题认识。

  • 标签: 出土文献 自然宇宙观 道家研究 《孙膑兵法》 银雀山汉简 马王堆帛书
  • 简介:11月29日在山东济南召开,由山东大学犹太教跨宗教研究中心主办,以此庆祝该中心成立20周年。山东大学校领导方宏建出席会议并讲话。开幕式上,“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犹太教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傅有德教授回顾了中心创建过程。

  • 标签: 犹太教 学术研讨会 历史与现实 多元宗教 山东大学 宗教研究
  • 简介:<正>中国自然哲学向来不够发达,已成为一个公认事实。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曾指出:“我国数千年学术,皆集中社会方面,于自然界方面素不措意,此无庸为讳也。”(《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第24页)一般研究者差不多也这样看,把它当成一个结论承认下来,视为研究前提出发点,对于为什么会造成这样局面并不深究,如此陈陈相因,直到近年自然辩证法研究兴起,才稍有变化。一批兼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青年学者勃然崛起,尽管是人数不多,但已引起了学界注目。李存山专著《中国气论探源发微》(下简称《气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即佼佼者之一。

  • 标签: 气论 科学出版社 自然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原子论 梁启超
  • 简介:<正>禅宗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所产生具有民族特色中国佛教宗派,在中国佛敦史和世界佛教史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唐末时禅宗就传播到了朝鲜、日本,近代又传入东南亚和欧美等地。我国学术界对禅宗作科学研究是本世纪初事情,建国以前著名学者陈垣、胡适等人都做过这方面的专题研究。以后又有汤用彤、吕澂、

  • 标签: 禅宗思想 传入中国 中国佛教宗派 禅学 印度佛教 东南亚
  • 简介:由于政府缘故而产生环境外部性非内部化是普遍可观察事实。本文讨论了它两种重要类型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如建立更加科学考核政府官员政绩标准体系、以适当制度保证公民评价能够影响官员政绩考核和任命过程等。

  • 标签: 环境外部性 算计性非内部化 政治性非内部化
  • 简介:英国理雅各(JamesLegge,1815-1897)、韦利(ArthurWaley,1889-1996)均是国际上有影响汉学家,他们《论语》译本是英语世界中最流行译本,本文以“君子、小人”、“克已复礼为仁”、“一贯忠恕”等关键范畴为例,对理雅各韦利翻译《论语》义理系统作了比较分析,其结论是:理雅各基本上以《四书集注》义理为依据,而韦利则为清儒义理为旨归。本文还尝试指出,义理上自成系统,有各自特色,是理雅各韦利译本能够长久行世,又不能完全取代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韦利《论语》 理雅各 中国 经典翻译 义理系统
  • 简介:近年来美学研究,时有新学派思潮出现,如环境美学、身体美学探讨,美学日常生活化导向等。然而,纵观2013年美学研究,似乎少了一些思潮迭起喧嚣,多了一些对问题冷静探索思考。这不仅体现在学者们对新思潮学派反思中,也体现在对传统思想重思重构中。

  • 标签: 美学研究 国内 日常生活化 环境美学 身体美学 传统思想
  • 简介:于2004年7月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是张光明先生一部力作.作者生于齐国故城之内,长于城阙之下.自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后,长期从事齐地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是国内主要从事齐文化考古研究学者之一.他参与了不少齐国重大考古发掘,曾经主持过编辑工作,发表了许多关于齐文化学术研究领域文章,在以考古资料揭示齐文化构成和特征等方面,有着独到理论见解,具有较高权威性.出版发行,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 标签: 考古发现 考古研究 齐文化 解读 出版发行 考古发掘
  • 简介:2013年4月20日至21日,由中国哲学史学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暨国学院主办“中国哲学史研究现状前瞻”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社科院等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报刊媒体单位代表110余人出席了本次大会。大会收到论文80余篇,主题非常全面,从先秦哲学到现代哲学,乃至对少数民族哲学、地域性哲学皆有探讨。论文质量之高、内容之丰富、观点之新颖,令人耳目一新。现综述如下。

  • 标签: 中国哲学史研究 学术研讨会 综述 现状 多维度 诠释
  • 简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观场景下,转型时期中国司法正在形成一种新模式,其功能正从单纯解决纠纷走向为基层社会提供规范供给,重构基层社会规则体系,强化基层社会制度正统性基础这一关键层面。这种新司法模式不仅要求将法官个性化办案经验体系化,以解决具体纠纷,而且要促使基层社会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相互尊重合作,最终达成一种立基于多元规则相生共存之上规则共治。

  • 标签: 司法模式 规则治理 规则共生 规则共治
  • 简介:狩猎呆集民在多民族多文化国家中,她往往处于周边民族边缘地带。本文在对于全球范围内狩猎采集民研究在人类学学术定位以及他们目前面临共同社会、生态等问题基础上,选择中国大小兴安岭狩猎民族——鄂伦春族为研究对象,在人类学田野调查基础上,分析了鄂伦春族所处地区自然生态和人口变化,讨论了清朝和伪满洲国时期近代以来政策,包括日本殖民主义意识形态对鄂伦春族负面影响。重点探讨了1949年以后森林开发、定居化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荣猎转产”等政策,对于当地生态环境影响同时,如何使原住民族——鄂伦春人生计、社会和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最后,笔者把此研究提升为对于“进步”和文明表述问题讨论。

  • 标签: 开发 国家政策 狩猎采集民 鄂伦春族 定居化 进步
  • 简介:如果说在西方哲学中,以福柯为代表系谱学理论乃后现代主义思潮产物的话,那么在中国哲学中,该理论早就似曾相识地体现在其古老周易史观之中。所不同是,由于向身体、两性以及两性结合家族彻底回归,这不仅使周易史观深得系谱学所固有的“家系学”精髓,而且也使周易史观在以家分析为历史分析原型同时,以生命本身对话为归,既坚持历史结构又坚持历史建构,从根本上消解了历史理论中所难以克服形而上形而下、同一差异、常变等二元对立。因此,严格地讲,不是福柯历史哲学而是中国古老周易史观才能使我们真正告别历史哲学中独白式思维模式,才意味着一种名副其实系谱学历史方法论真正确立。

  • 标签: 系谱学 周易史观 王夫之 福柯
  • 简介:《周易》是中国文化源头活水,其中蕴含着丰富哲学思想、政治智慧、治国方略和人生体验,对铸造中华民族精神,推动中国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从顺天应人、居安思危、趋时尚中、贵易尚简、尚贤养贤、求同存异、节以制度、无为而治等八个方面作了阐述,以为《周易》所提出许多治国方略、理政经验、治理原则,对于我们提升治理能力,都有十分重要启示。

  • 标签: 《周易》 政治智慧 治理能力
  • 简介:《论语》一名定于何时,历史上有两种主要争论:一种源自《汉志》,以为《论语》成书时所名;一种源自《论衡》,以为汉代始定。有两现象似《论衡》之说相合:其一,除《论语》一名外,《论语》汉代还有"传""语""记"等多种称谓;与此同时,其二,先秦及汉代早期文献中鲜见《论语》一名。然《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及《宋书》等史籍中《论语》称引情况表明,以上两现象其实并非缘于《论语》书名未定之故,而是《论语》称引方式有关。鲜见《论语》一名乃是由于鲜以"《论语》曰"方式称引《论语》称引习惯所致,这一称引习惯广泛存在于先秦、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

  • 标签: 《论语》 称谓 称引 书名
  • 简介:"经济人"利己性并非理论假定,而是一个简单事实;"经济人"利益最大化不是追求物质、金钱最大化,是包括名誉、地位、良心以及长远利益最大化;"经济人"涵盖十分广泛,不局限于经济领域,还涉及政府官员在内所有劳动者;"经济人"出现利他行为时也不能排除其出于利已动机;"经济人"利己属性是人基本权利,无善恶之分.对"经济人"必须设计和构建严格制度,使正当个人利益得到激励和保护,损害他人利益行为得到抑制和禁止.制度安排必须遵循权利义务对等原则,平等性、自主性、互利性原则,强化对权力约束原则,实现个人利益、他人利益、社会利益趋于一致.

  • 标签: 经济人 权利 制度安排
  • 简介:<正>理学以成圣(达到理想人格)为内在价值目标,这一思维路向决定了其关注之点首先指向内在心性。正如康德通过考察人认识能力以回答普遍必然知识何以可能问题一样,理学将心性辨析作为解决内圣之境何以可能楔入点。也许正是这一逻辑思路,使理学常常被视为心性之学。当然,对心性问题看法及心性关系定位,王阳明程朱一系理学又存在重要分歧。如果说,程朱着力于提升性体,那末,王阳明则更多地以心体为关注之点,而这种差异又蕴含着对主体意识、道德本体、成圣过程等等不同理解。

  • 标签: 王阳明 主体意识 心体 心与理 道德实践 心即理
  • 简介:<正>《管子》一书是“稷下学派”研究治国理论方针结晶与总汇,特别是经济管理方面的理论及治理国家方面的理论,对今日来说,仍然有许多可以借鉴地方。本文只就《管子》企业思想工作这个问题加以探讨,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 标签: 企业思想工作 管子 劳动者 治理国家 思想政治工作 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