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湿疹小鼠动物模型外周血中的CD4^+和CD8^+的水平,分析化湿汤结合润肤止痒膏对湿疹小鼠CD4^+、CD8^+及其比值的影响,探讨化湿汤结合润肤止痒膏治疗湿疹的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成年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湿疹模型组、湿疹阳性药物组、化湿汤组、润肤止痒膏组及化湿汤结合润肤止痒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建立湿疹模型。空白对照组和湿疹模型组不进行治疗;湿疹阳性药物组用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而化湿汤组、润肤止痒膏组及化湿汤结合润肤止痒膏组则采用相应药物治疗,每日1次。通过流式细胞仪对小鼠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测定。结果与湿疹模型组相比,湿疹阳性药物组、化湿汤组、润肤止痒膏组及化湿汤结合润肤止痒膏组小鼠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T/CD8^+T均明显提高(P均<0.01),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下降(P均<0.01)。与湿疹阳性药物组相比,化湿汤组、润肤止痒膏组小鼠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T/CD8^+T均明显降低(P均<0.01),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均<0.01);而化湿汤结合润肤止痒膏组小鼠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T/CD8^+T无差异(P>0.05)。与化湿汤组、润肤止痒膏组相比,化湿汤结合润肤止痒膏组对小鼠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T/CD8^+T的作用有显著差异(P<0.01或<0.05)。结论化湿汤结合润肤止痒膏可能是通过提高CD4^+T百分比,降低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以及提高CD4^+/CD8^+,纠正了CD4^+T淋巴细胞相对减少,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相对增多,恢复了湿疹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和纠正了免疫失调。

  • 标签: 湿疹 化湿汤 润肤止痒膏 细胞免疫
  • 简介:本文观察雷公藤多苷对空肠弯曲菌CF-1株辅以佐剂免疫小鼠产生的自身免疫综合征的作用,探讨雷公藤多苷对自身免疫病治疗的可能机制。雷公藤多苷75及150mg??kg-1??d-1ig动物在首次免疫后d14给药d28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抗dsDNA抗体,[3H]-TdR掺入法测定淋巴细胞转化,比色法测定血清溶血素,胸腺细胞增殖法测定IL-1活性,结晶紫染色法测定TNF???结果显示,雷公藤多苷75及150mg??kg-1可降低抗dsDNA抗体和血清溶血素水平,抑制淋巴细胞转化及腹腔巨噬细胞产生IL-1和TNF???小鼠后肢肿胀程度明显减轻且体重增加。提示雷公藤多苷可抑制亢进的自身免疫反应。

  • 标签: 雷公藤多苷 空肠弯曲菌CF-1 自身免疫综合 征抗ds-DNA 抗体 溶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五项结果中的常见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门诊或者病房进行乙肝五项检测的患者160名,将所有患者的血标本分为4个组,抗凝组与不抗凝组,静置水浴时间20分钟组与静置水浴时间40分钟组,每组各40个标本,都对其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胶体金标法检测,比较各组标本的检测结果。结果抗凝组与不抗凝组比较,不抗凝组的阳性率低于抗凝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置水浴40分钟组的阳性率明显低于静置水浴20分钟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的血清状态及静置时间的长短可以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五项的结果,检测过程应严格按照标准步骤进行,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法 乙肝五项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全身麻醉(GA)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GEA)对肺癌患者围术期机体免疫应激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完全随机分为GA组和GEA组,每组25例.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术毕、术后1d、术后3d测外围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麻醉后时GA组CD3、CD4、CD8、CD4/CD8分别为(46.21±6.95)%、(27.23±7.12)%、(17.34±2.36)%、(1.34±0.29)%;GEA组分别为(52.98±5.76)%、(32.56±9.60)%、(21.12±3.14)%、(1.41±0.31)%,这些指标均较麻醉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至术后1d时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GEA组各指标恢复接近麻醉前水平,GA组各项指标仍低于麻醉前水平,2组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EA对机体免疫及细胞因子水平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恢复.

  • 标签: 麻醉 全身 硬膜外阻滞麻醉 肺肿瘤 免疫应激反应
  • 简介:毒理基因组学是利用DNA微阵列技术,研究化合物作用于机体后的基因变化,将组学技术与传统毒理学及组织病理学相结合,评价和预测化合物的毒性的一门学科。随着毒理基因组学的广泛应用,免疫毒理学领域也开始利用基因表达谱来分析化合物的免疫毒性。目前认为免疫毒理基因组学可能在下述3个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即免疫毒性物质的筛选、免疫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以及免疫毒性风险评估。现围绕这3个方面,对毒理基因组学在免疫毒理学领域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 标签: 毒理基因组 免疫毒理学 药物安全 风险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苦参制剂联合常规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赣州市南康区中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2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苦参制剂,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DNA和HBVE抗原(HBeAg)转阴情况,血清HBVDNA含量,CD3^+、CD4^+、CD8^+及CD4^+/CD8^+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症状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HBVDNA、HBeAg转阴率分别为93.48%(43/46)、86.96%(40/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87%(28/46)、54.35%(25/46);观察组患者平均血清HBVDNA含量为(9.01±0.44)×10^2copy/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85±0.55)×10^4copy/ml;两组患者CD3^+、CD4^+、CD8^+及CD4^+/CD8^+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制剂联合常规治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较好,可抑制HBV活性,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 标签: 苦参 乙型病毒性肝炎 免疫功能
  • 简介: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急剧增多.蚌埠市西市区不少地区处于城乡结合部,人群流动较大,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自我保健意识较弱.为加强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工作,笔者2000年3月份对0~7岁对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情况进行调查.

  • 标签: 计划接种 儿童 卫生调查 预防医学 蚌埠市
  • 简介:目的:通过对癫痫患者的342例次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酶放大免疫法检测丙戊酸血药浓度,对173例患者的342例次血药浓度进行分析,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在342例次癫痫患者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中,测定值在50~100μg/ml的有150例次(占43.86%),〈50μg/ml的有159例次(占46.49%),〉100μg/ml的有33例次(占9.65%)。结论:丙戊酸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对丙戊酸血药浓度进行监测的结果是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之一,临床治疗过程中加强丙戊酸的血药浓度监测是保证疗效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 标签: 酶放大免疫法 丙戊酸 血药浓度监测 分析
  • 简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率在我国不断上升,特别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结核分枝杆菌(MTB)双重感染率上升十分明显,已成为广西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HIV与MTB双重感染并不是简单两种病的叠加,而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使得HIV感染者发病率与病死率大大提高。本文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结核分枝杆菌双重感染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检测与治疗进行阐述。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结核分枝杆菌 双重感染
  • 简介:目的观察高寒乳白栓菌多糖(Alpine-TLBP)的免疫调节功能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Alpine-TLBP(50、100、200mg/kg)口服给药,测定正常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水平;水杨酸捕捉法测定Alpine-TLBP对·OH的清除能力;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Alpine-TLBP对O_2的清除能力。结果在50~200mg/LAlpine-TLBP能显著增加正常小鼠的胸腺和脾脏的质量,提高脏器指数,且明显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且在50~500μg/mL具有较强的清除·OH和O2的能力,IC50分别为142.2μg/mL和203.2μg/mL,呈剂量相关性。结论Alpine-TLBP能增强正常小鼠的免疫功能,且具有较强的清除·OH和O2的能力。

  • 标签: 高寒乳白栓菌多糖 免疫调节 抗氧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新生儿使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的应用合理性。方法对于我院住院的新生儿应用IVIG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将使用IVIG的适应症分成超说明书的应用适应症和核准应用的适应症。对于住院新生儿的超说明书应用IVIG的获益情况实行评价。结果此次住院患儿核准的应用率是40.74%;而超说明书的应用率是59.26%,其中包含了18.75%为肯定获益,18.75%为很有可能获益,31.25%为可能获益,18.75%为不可能获益,有12.50%的无法评价。结论超说明书应用IVIG在新生儿中已较为普遍,部分因为有足够强的循证医学证据,且已经让临床接受,可以认为是合理的;另外一部分还需要实行进一步研究来确定应用的合理性。

  • 标签: 新生儿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超说明书使用 循证医学 合理用药
  • 简介:为了及时对糖尿病肾病进行早期诊断,建立了一种敏感、简便、可靠的尿微量转铁蛋白(TRF)酶免疫测定法。工怍范围0.5~12μg/L,检出限0.28μg/L.批内变异系数(CV)66%,批间CV8.6%,50例正常健康的入尿TRF值以μg/mmcr表示,100列疾病组中尿TRF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因此尿TRF是一种肾小球滤过功能不全的敏感指标。尿Cr测定采用jaffe’s法。

  • 标签: 尿液 微量转铁蛋白 测定 酶联免疫法
  • 简介:本文分析了近几年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研究现状,从治疗机理、干细胞动员采集、预处理和临床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目前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1型糖尿病和多发性硬化症等临床应用上研究证明HSCT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尤其对病情较重的晚期患者,在其他疗法不能奏效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挽救患者生命的有价值方法。但目前各方报道疗效还不稳定,如何进一步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率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疾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 简介:目的观察去脂软肝丸对脂多糖(LPS)加卡介苗(BCG)所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尾iv含BCG2.5mg的生理盐水混悬液。造模当日即给予相应药物.每日一次.共10d。末次给药后1h,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尾ivLPS10ug。取血,测定ALT、AST、MDA、TG.处死小鼠,取肝脏,制备肝匀浆,测定LMDA、LTG。结果去脂软肝丸能降低由脂多糖加卡介苗所引起的AST、LMDA水平的升高.结论去脂软肝丸对脂多糖加卡介苗所致的负疫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去脂软肝丸 小鼠 免疫性肝损伤 卡介苗 脂多糖 对照组
  • 简介:【摘要】目的:评定协同护理干预模式实施于风湿免疫性疾病且具有皮肤溃疡患者护理服务过程中的护理意义。方法:这次针对 2018年 02月 --2020年 03月本医院治疗的 64例风湿免疫性疾病且具有皮肤溃疡患者予以指标项目研究,组建两个组别开展差异性护理干预,不同组别纳入例数分别 32例,试验组采取协同护理干预模式,参照组采取一般护理干预模式,记录换药总体次数情况、皮肤溃疡创面得以愈合总体所用时长、满意护理服务所占据百分数、护理有效加完全愈合所占据百分数。结果:试验组换药总体次数情况、皮肤溃疡创面得以愈合总体所用时长相比参照组具体数据样本资料减小( P<0.05);试验组满意护理服务所占据百分数相比参照组具体数据样本资料增大( P<0.05);试验组护理有效加完全愈合所占据百分数相比参照组具体数据样本资料增大( P<0.05)。结论: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且具有皮肤溃疡患者护理服务过程中选择协同护理干预模式可获得良好护理干预服务功效。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风湿免疫性疾病 皮肤溃疡
  • 简介:膀胱癌是泌尿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特点是易复发,复发后恶性度增加。免疫检查点阻断剂通过调整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抑制肿瘤细胞免疫逃逸,使T细胞活化并清除肿瘤细胞。近年来,免疫检查点阻断剂已被用于治疗各种侵袭性肿瘤,这给膀胱癌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该文主要介绍免疫检查点阻断剂在膀胱癌治疗中的应用。

  • 标签: 膀胱癌 免疫疗法 免疫检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