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应用超声诊断的效果,以及病理对照观察结果。方法选取在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入院诊治的76例功能性子宫出血住院患者,采用回顾式分析的方法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行超声诊断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并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结果76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70例,其中增殖患者10例,包括单纯性、腺瘤样以及囊腺性,癌症患者6例。采用超声诊断的效果显著,能够及时甄别癌症以及异常现象,但是仍有误诊患者,经过病理对照,由主治医师修改治疗方案。结论将超声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的诊断,具有现实意义,可以提高确诊率,保证患者生命安全,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超声 功能性子宫出血 病理对照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分析2例外源性脂质性肺炎(EL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ELP的病理学特征、呼吸系统症状以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外源性脂质性肺炎 病理学特征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病理、临床和CT表现特征,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对60例BA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活检得到组织病理学证实,对照病灶边缘及内部特点以及病理切片;结果孤立结节型29例(48.3%),实变型14例(34%),弥漫结节型17例(17.7%)。孤立结节型可见分叶、毛刺及星芒状改变、小结节堆集、胸膜凹陷征、小泡征及空腔征等,实变型早期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磨玻璃影,中晚期可呈片状密实影,易与炎症混淆,但“枯树枝”征、血管成像征可鉴别,弥漫结节型由于病灶的多态性,难以与结核等特异性炎症或其它肺内浸润性疾病鉴别,若有明显的“枯树枝”征,则可作为BAC的特征;结论CT检查可以发现BAC各型的某些CT特征性表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细支气管肺泡癌 病理 临床 CT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经病理证实的60例乳房肿块的影像学诊断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在我院选取经病理证实的60例乳房肿块的患者,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超声影像学诊断的乳房肿块结果中显示为恶性的有20例,诊断符合率为83.3%,良性肿块为32例,诊断符合率为88.9%,共53例,诊断符合率为88.3%。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房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中存在显著不同的超声特征;而其良恶性肿块的血流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及分级中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超声影像学用于诊断乳房肿块的良恶性分析中具有简便、快速、无创以及可反复进行的优势,并且可做到早诊断、早发现以及及时的对症处理,在临床乳房肿块的良恶性诊断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 标签: 乳房肿块 特点分析 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手术切除经病理确诊的早期胃癌患者10例的临床特征及病理形态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早期胃癌发病高峰为42~60岁,以男性多见。大体分型以凹陷型、浅表型为主,组织学分型以管状腺癌为主。结论早期胃癌临床特征和一般胃病相似,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标签: 早期胃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宫颈癌是一类较为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病灶,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阴道流血、阴道排液等。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可以发现引发宫颈癌存在诸多因素。本组研究重点对年轻宫颈癌患者的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进行了探究,希望在总结宫颈癌病症诊疗方法的基础上,使年轻宫颈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 标签: 宫颈癌 病理特点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有助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选取8例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癌,观察其临床病理表现,并对其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8例中有6例男患者,有2例女患者,年龄大小在22~65岁之间,平均年龄是51岁,高分化癌有7例,低分化癌有1例,肿瘤细胞如粘液细胞、表皮样细胞、中间细胞等均呈阳性表达。结论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分析其组织学改变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可以与其他肿瘤进行鉴别。

  • 标签: 粘液表皮样癌 耳鼻喉肿瘤 免疫组化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超声影像诊断与临床病理对乳房肿块的诊断进行了讨论和说明。方法就我院2014年09月01日至2015年11月01日就医的30例有乳房肿块的患者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分析,并对于30例有乳房肿块的患者进行超声影像的检查方式。同时,对比经过超声影像检查中的良性和恶性肿块的符合率以及肿块血流成像的血流分级情况。结果通过上述实验的对比分析后发现,经过超声影像诊断患者的恶性人数为8人,符合率为80%,而检查出为良性肿瘤的患者共18例,符合率高达90%,在超声检查中良性肿块与恶性肿块检查的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上述实验研究结果的对比分析后发现,对于乳房肿块的诊断经由超声影像诊断的方式不仅效果显著、操作简单,而且价格低廉。

  • 标签: 超声影像诊断 临床病理诊断 乳房肿块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与肝脏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本院确诊的260例不同各类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的高低和肝脏病变的关系。结果不同类型的血清丙转谷氨酶水平根据高低依次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中、重型慢性肝炎、轻型慢性肝炎、活动性肝硬变及静止性肝硬变。血清谷丙转氨酶中正常组中仅少数患者肝组织正常,中度血清谷丙转氨酶异常的慢性肝炎组血清谷转氨酶和肝脏病理病变程度相关。结论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和肝脏病理改变程度无明显关系。

  • 标签: 血清 谷丙转氨酶水平 肝脏病理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上腺皮脂腺瘤(ACA)与肾上腺皮脂腺癌(ACC)的病理差异。方法对肿瘤的组织学以及免疫组化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CA患者的肿瘤较ACC患者的形状规则,体积小,质量轻且包膜完整;而在免疫组化方面,ACC患者的CK及EMA阳性强于ACA患者。结论患者的肿瘤越大,CK及EMA阳性越强,则患有ACC的风险越大。

  • 标签: ACC ACA 临床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颗粒细胞瘤(granularcelltumor,GCT)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标准和鉴别诊断。方法对5例GCT进行临床资料回顾、病理形态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4例为良性、1例为不典型GCT。GCT形态学特征性表现为胞质丰富,嗜酸性颗粒状;1例不典型GCT部分细胞呈梭形,细胞核有异型。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呈S-100、NSE和vimentin弥漫阳性。结论GCT为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大部分为良性,临床表现和形态学上易与其他肿瘤混淆。恶性GCT镜下表现可与良性很相似,应用组织学标准并结合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综合考虑。

  • 标签: 颗粒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学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对比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胃镜表现诊断和病理诊断结果。方法本组收集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间经胃镜检查明确诊断的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其病变位置进行病理活检检查,观察与对比胃镜下表现与病理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本组经胃镜诊断明确为CAG的50例患者中,经病理诊断显示,共有CAG患者10例,CAG合并轻度肠上皮化生患者5例,CAG合并中度肠上皮化生患者3例,CAG肠上皮化生患者2例,CAG合并轻度不典型增生患者4例,CAG合并中度不典型增生患者3例,CAG合并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1例。剩余22例患者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可见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56.0%),其中胃镜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显著低于病理检查(P<0.05)。结论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的诊断一致性相对较差,临床应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CAG临床诊断的诊断依据。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镜 病例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超声特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42例疑是乳腺黏液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经病理证实40例为乳腺黏液癌。同时对其行超声诊断,观察其超声特征,并与临床病理进行比较。结果40例乳腺黏液癌患者中28例为单纯型黏液癌,12例为混合型黏液癌;85.71%的单纯型病灶形态规整、边界清楚;89.29%的单纯型病灶内部回声强度等于皮下脂肪回声,回声分布均匀;所有单纯型病灶后方回声增强或不变,肿块均平行于皮肤。66.67%的混合型病灶形态不规整、边界模糊或毛刺;58.33%的混合型病灶内部回声较低且不均匀。结论单纯型乳腺黏液癌声像特征以良性居多,混合型乳腺黏液癌则更具有浸润性特征。在临床诊断中,应详细观察超声诊断特征,提高对乳腺黏液癌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乳腺黏液癌 超声特征 病理 关联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理性脾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0年至2012年手术治疗的542例脾破裂病例中的12例病理性脾破裂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2例病理性脾破裂中,自发性脾破裂7例,外伤性脾破裂5例,围手术期无死亡,随访5年中,5例死亡。结论根据不同类型病理性脾破裂,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和后续治疗,可提高病理性脾破裂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自发性脾破裂 病理性脾破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008~2012年间20例韧带样型纤维瘤病患者的资料,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韧带样型纤维瘤病是一种好发于深部软组织或腹腔内,界限不清,质地坚韧,呈浸润性生长的肿瘤。肿瘤直径4~10cm,平均直径6.5cm。组织病理学表现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多呈平行或波纹状排列,其间伴有比例不一的胶原纤维,病灶周围常见纤维母细胞束向肌肉或脂肪组织内穿插或浸润性生长。免疫组化Vimentin(+),β-catenin(+),desmin、α-SMA、MSA(+/-),CD34(-),S-100(-)。结论韧带样型纤维瘤病是一种呈浸润性生长并易于复发的中间性肿瘤,临床诊断较困难,需依靠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才能确诊。目前治疗多以局部扩大切除为主,放疗为辅。

  • 标签: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 临床特征 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中的实施效果,提供护理参考。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8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为观察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两组患儿护理后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程度均好于常规组。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效果良好,减少了症状改善时间,提升了治疗质量,护理满意程度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肠腺瘤癌变大肠镜活检的病理诊断。方法对31例经大肠镜采样病理活检证实为大肠腺瘤癌变为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分型等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前大肠镜活检大肠腺瘤351例,病理检查其中腺瘤癌变23例,检出率为6.6%;8例腺瘤伴异型增生。术后(外科手术和高频电切)病理检查证实31例为腺瘤癌变,癌变率为8.8%。组织学分型以绒毛状腺癌为主(19例),管状腺癌4例,绒毛状-管状腺癌8例。结论大肠癌与大肠腺瘤癌变密切相关,绒毛状腺瘤一经发现,无论大小均尽可能予以切除。

  • 标签: 大肠腺瘤癌变 绒毛状腺瘤 大肠癌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病理状态下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进行综述,总结病理状态是否会引起药物药代动力学的改变,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 标签: 病理状态 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
  • 简介:摘要病理实验课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用显微镜观察病理组织切片,由于学生对已学过的正常组织接触不多,要在组织内发现病变特征,有一定困难,使学生有枯燥无味的感觉。本人总结了如何上好这堂课的几点方法将正常组织结构和异常病理变化对比学习,将人体标本与病理组织切片的观察紧密结合学习,将徒手切片法应用于病理实验课,用显微镜下病理变化来解释临床症状,用几个关键字来概括病理变化,以突出重点现象的观察,做好检查和评价工作,增强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 标签: 显微镜 观察 病理组织切片 教学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肌瘤的病理特征及子宫内膜病变特征。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3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63例患者子宫肌瘤的病理特征及子宫内膜的病变特征。结果有10例患者阴道出现不规则流血,23例为单发肌瘤,40例为多发肌瘤,有5例子宫内膜发生病变。结论子宫肌瘤会合并子宫内膜发生病变,子宫肌瘤单发、多发与子宫内膜病变没有关系,而不规则阴道流血、绝经和子宫内膜内变有关。

  • 标签: 子宫肌瘤 病理特征 子宫内膜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