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8 个结果
  • 简介:问题缘起于2006年全国藏语标准学术研讨会上,《制定藏语标准方案》(简称方案)课题组提出的标准的定义:“以拉萨书面读音为标准音,以卫藏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藏文传统文法为语法规则”。从语言学、语音学的角度看,该定义中除了通用至今的传统文法大家认可外,其余的都值得商榷。

  • 标签: 标准语 文化信息化 精神原点 价值体系 藏语 基础方言
  • 简介:唐永徽二年(651年),阿拉伯王朝遣使来华,阿拉伯穆斯林为传承文化讲授阿拉伯,开中国阿拉伯教育先河。唐天宝十载(751年),杜环旅居西亚北非12年,成为中国古代首位游历阿拉伯国家之人,由此揭开阿拉伯国家汉语教育的历史一页。管窥中国阿拉伯教育和阿拉伯国家汉语教育,均经历了由民间零散式到大学学科式的发展过程,一方面深刻见证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文化教育交流,另一方面为中阿双方在诸多领域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智力资源和人才支撑。

  • 标签: 中阿教育 语言教学 对外汉语 对外阿语
  • 简介:《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诊断、激励与改善的功能。笔者认为,巧妙的课堂语言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从而也让我们的音乐课堂充满生机,到处沉浸在音乐花的海洋。本文从音乐课堂评价语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探索了以语言为基、以机智为本、以尺度为体、以多元为弦、以综合为源的五条有效策略,使学生在灵动的音乐课堂评价中体会音乐的独特魅力!

  • 标签: 妙语 评价 策略
  • 简介:<正>我们知道,一般来说,破折号在标点符号中所表示的,是下文对上文作注释性的说明。在现代文写作中,人们偶尔使用破折号;在标点古籍时,人们很少用破折号,然而,有时却也有非用不可的情况。例如,清末名臣郭嵩焘于光绪十六年(1890)为他所著的《礼记质疑》一书所作的《自序》,开篇就有这样一段话:咸丰壬子,避乱山中,有终焉之志。读船山《礼记章句》,寻其意恉,将合《大学中庸章句》为一书,以还戴《记》之旧,所得经义为多,鄙心窃独好之。这样标点以上这段文章,断句肯定是没有错的,然而,所谓“将合《大学中庸章句》为一书,以还戴《记》之旧,所得经义为多”等,作者到底是说自己呢?还是说

  • 标签: 破折号 标点古籍 释语 承前 释例 章句
  • 简介:撒拉、蒙古语同属一个语系。两个民族在历史上密切的经济、文化往来,促进了语言间的相互接触、影响。这种接触和影响的结果,就是在各自的语言中出现了相互借用的词语或有同源关系的词语。这些词语就成为撒拉族与蒙古族的历史关系和文化渗透的佐证。

  • 标签: 撒拉语 蒙古语 关系词 探析
  • 简介:回族报刊的创办和发展始于白话文运动浪潮的末期,具有典型的过渡特征,其刊载的各类文章中文学作品的白话倾向最为明显。在新的语言规范未形成之前,回族“经堂”在较长时期内存在混用的情况,回族报刊文学因其宗教特点和民族特点,呈现出更为复杂多样的现象。本文在晚清、民国时期报刊语言白话倾向的背景下,从词汇和符号两个方面出发,梳理、辨析回族“经堂”的过渡规律并加以分析。

  • 标签: “经堂语” 词汇 符号 近代回族报刊
  • 简介:本报告以曾经流行于古梅城攀桂坊的下市话为调查对象,从校正目前大众的错误认识为出发点,就下市话的别称、性质、作用、反切规则、价值等分别作了阐释,并说明了《客话本字》《叶音字类》并不是记载下市话的文献资料。基于调查研究所得的结果,本报告还提出了保护和传承下市话的措施以供参考。

  • 标签: 下市话 反切语 反切 保密 保护和传承
  • 简介:马薛里吉思为马可波罗在华的友人,曾任镇江路副达鲁花赤,其家族世传制作一种名为“舍里八”的饮品技艺。本文以该饮品为中心,从制备所需果品原料的角度考察了他先後任职华北、云南与镇江的原因,否定了前人将《回回药方》中的“舍刺必”视为“舍里八”的异译,并循该饮品在元代又意译为“解渴水”的线索,从元明史料中检索其在中国本士化生产後的十四个不同品种,且分析了元代御医罗天益撰《卫生宝监》中所记的一个因过量饮用而致病的案例.

  • 标签: 马可波罗 马薛里吉思 舍里八 镇江
  • 简介:《孔子家》的辨伪肇端于王学与郑学的一场论争。此文由《圣证论》马国翰辑本入手,对“郑王之争”的具体情况及双方策略有所考察,进而认为马昭谓“《家》王肃所增加”只是在无法以常规方式反击经学质难时的无奈选择。清代学者因推崇郑玄而希望回应王肃的质难。《圣证论》的亡佚使得从经学上进行回应变得难以完成,而效马昭之故智,考证“《家》王肃伪作”成为了可行的办法。分析可知,清人的疏证乃是由证明《家》伪作,进而否定其内容记载的真实性。期间,他们的判断标准和思维方式又往往来自经学。因此,疏证的最终目的是要证明传世《家》不具备充当经学证据的资格。这是一种经学研究,绝非客观的文献辨伪。

  • 标签: 《孔子家语》 王肃 郑王之争 清代 辨伪
  • 简介:一父亲程明陞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理工学院电气科电机制造系,留日期间,父亲一边抓紧时间认真学习,一边深入日本社会,结识了不少致力于中日友好、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发动战争的左翼人士。

  • 标签: 父亲 播音员 日本军国主义 日语 中国留学生 早稻田大学
  • 简介:“支那”一词出典于何处?古往今来,中外学者们对其理解不一,以至聚讼纷纭,难成定论。本文作者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并亲赴丝路古道,作艰苦的实地勘访,从民族、文物、语言、风俗、地理、交通等多重角度,对“支那”词源进行了周密的考证和破译,得出了“‘支那’是古傣‘铜钱城’的梵语音译”这一科学结论。

  • 标签: “支那” 密支那 因素论 身毒 德宏傣族 印度
  • 简介:一、真实的文本解读,需要告别"一字情结"在我们的意识中,一个作品一层结构,一个作品一个主题。于是,我们在走进作品的大门,看到第一层风景之后,便不由得停下脚步。像马朝虎的《水》,教师一般也就带着学生只读到作者在文章中明确写出的东西:"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是学生一读就知的东西,无需教师进行引导。当然,也有教师会在此基础上稍作延伸:有水的日子那么"乐",缺水的日子那么"苦",作者以"乐"写"苦"更显缺水之苦,更显水之珍贵,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上升到环保的层面来解读似乎是有所提升,

  • 标签: 文本解读 双层结构 文章学 《水》 真性 教材
  • 简介:前言宋湘(1757—1827)字焕襄,号芷湾,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梅县区白渡镇创乐村象湖坪)人。提起宋湘,熟悉清代历史的文史界人士,大概只知道宋湘是清中叶后期颇负盛名的诗人和书法家。这一定论有史书为证:“湘才气豪迈,工书能文,诗尤敏捷,每有所作,落笔立就,时称为真才子。”

  • 标签: 宋湘 收集整理 照应 语音 词性 遗存
  • 简介:盘古神话分为开天辟地、垂死化身、兄妹结婚再造人类三种类型。根据南朝任昉《述异记》关于“南海有盘古国”,“桂林有盘古词”的记载,以今来宾市为中心的华南两广地区是盘古神话最早流传的地区。徐整是三国时期吴国掌宗庙礼仪之官,为朝廷做沟通人神、编写纬书(即以神学和民间信仰附会儒家经义,编写成书,其中保存不少古代神话传说)之事,今两广地区属吴国范围,把华南珠江流域壮侗民族创世神话编入纬书之中,是自然的事。壮侗民族开天辟地、垂死化身、兄妹结婚再造人类创世神话可能就是盘古神话的主源。

  • 标签: 盘古神话 南海 桂林 徐整 纬书
  • 简介:本文在阐述壮侗民族先民磨石崇拜和葫芦崇拜的基础上,指出盘古一词源于壮族先民对磨刀石(咽盘)和葫芦(勒勾)的称呼,其意指兄妹进葫芦躲过洪水灾难后结婚生下形似磨刀石的肉团,剁碎后撤向山野变成人。这些人长大后相互婚配,繁衍人类。盘古是壮语“盘勾”的汉字记音。

  • 标签: 磨刀石 葫芦 盘古
  • 简介:组委会给我一个任务,让我在会议的最后,讲几句"结束".会议的组织者很用了一点心思,不叫"闭幕词",也不叫"小结",而叫做"结束".意思是这个讲话不代表任何方面,只是个人说几句自己想说的话,可长可短,可多可少,总之是给了我较大的自由空间.我很感谢会议组织者对我的宽容和爱护.

  • 标签: 结束语 意思 感谢 小结 闭幕词 学术讨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