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一、实验目的由于人们在日常工作与学习中,能够明显感受到动机对工作效果或学习成绩有很大影响。所以,动机一直是心理学家们研究的热门课题。但是他们多是对成人和中小学生动机的研究。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幼儿的动机水平对其学习成绩或活动效果有何种程度的影响。搞清

  • 标签: 学习成绩 幼儿教师 动机水平 学习动机 中小学生 教学内容
  • 简介:教育研究中定量方法的局限性不仅发生在统计误用方面,还发生在这种研究方式本身与学科特点并不协调。为了改进这种缺陷,最近30年来,定性研究方法获得了长足发展。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应该成为当前我国教育研究和人才培养中最受重视的部分。

  • 标签: 定性 定量 方法
  • 简介:音乐情绪感知是指听众对音乐表达情绪的认知和理解。本研究选取3岁、4岁、5岁和大学生四个年龄阶段的中国被试.探讨了他们分别在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条件下,对愤怒、悲伤、抒情和高兴四类情绪的感知能力及发展特点。结果显示:(1)儿童音乐情绪感知能力随年龄的上升而提高,其中,4岁是儿童获得基本感知能力的重要时期,5岁时已达到成人水平;(2)儿童对高兴情绪的感知能力优于其他情绪类型;(3)儿童对中国音乐情绪和西方音乐情绪的感知能力并无显著文化差异。

  • 标签: 音乐 音乐情绪感知 发展 文化 情绪
  • 简介:近年来,腐败心理与行为正在逐渐成为多学科共同关注的前沿问题。文化视角的腐败心理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本文力图从腐败现象的概念、指标和测量工具的发展演变三个方面梳理文化与腐败的相关研究成果。腐败的定义繁多,一般理解为一种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由于腐败行为的隐蔽性,目前难以在研究中直接观测腐败行为,往往通过一些替代性指标来揭示腐败,比如腐败感知与腐败容忍度、腐败经验、腐败意向以及行为模拟等。在测量工具方面,自陈量表、情景测试等方法在不同腐败指标的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博弈范式和大数据方法可以为未来文化视角下的腐败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测量手段。

  • 标签: 腐败 集体主义 自我报告 情景实验 博弈 大数据
  • 简介:宽恕是人们面对侵犯者由消极动机向积极动机的转变。惩罚性公正是通过强加的惩罚来实现公正的方法,惩罚性公正修复了有侵犯造成的地位/权力担忧。而恢复性公正强调的是受侵犯影响当事人共同协商决定侵犯的解决方案和怎样实现公正,恢复性公正有效地处理侵犯造成的价值威胁。而产生哪种担忧依赖于受害者感知是否与侵犯者有共享身份。相关研究中指出,宽恕与恢复性公正过程呈正相关。以后的研究中,应注重宽恕与公正过程的内在关系研究,使用更客观的研究方法和测量指标来研究两者的关系。

  • 标签: 宽恕 惩罚性公正 恢复性公正 侵犯担忧 共享身份
  • 简介:研究运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自陈式问卷分别对大学生的内隐与外显竞争心理进行测量,同时探讨内隐与外显竞争心理的关系,结果显示:(1)在[AT测验中,竞争词汇或者图片和积极性词汇之间的平均反应时小于其和消极性词汇的平均反应时,且差异显著。(2)IAT测验与自陈式量表所测结果之间无显著相关。(3)除竞争动机外,男女生在外显竞争心理上无显著差异,但在内隐竞争心理上,两者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男生表现出比女生更强的内隐竞争心理。

  • 标签: 内隐联想测验 内隐竞争 竞争心理
  • 简介:采用修订的Olweus欺负问卷,对中国和英国近万名(中国8937名,英国1035名)中小学儿童对待欺负的态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中国儿童对待欺负的态度比英国儿童积极。(2)儿童对待欺负问题的态度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女孩比男孩对待欺负的态度较积极;小学儿童对待欺负的态度比初中儿童积极。(3)儿童在欺负/受欺负关系中的角色与其对待欺负问题的态度有联系。未参与者对欺负的态度最积极,其次是受欺负者、欺负/受欺负者,而欺负者对待欺负的态度最消极;(4)儿童对受欺负者的同情多,而去帮助受欺负者的行为倾向少。

  • 标签: 欺负 受欺负 态度
  • 简介:使用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实验范式.考察熟练和非熟练藏-汉双语者的语义和词汇表征的特点.在完成语义判断任务时.被试在测验阶段对已学词的反应时显著短于未学词,且熟练和非熟练藏-汉双语者都表现出明显的同语言和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在完成词汇判断任务时,同语言条件下已学词的反应时显著短于未学词,出现长时重复启动效应:跨语言条件下已学词的反应时显著长于未学词,未获得长时重复启动效应。结果表明,藏-汉双语者语义表征共同存储、词汇表征独立存储:熟练和非熟练藏-汉双语者语义和词汇表征模式相同:藏-汉双语熟练者比非熟练者垮语言启动更快.

  • 标签: 藏-汉双语者 语义表征 词汇表征 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
  • 简介:调整和通达是锚定效应心理机制的两种代表性观点,近年来,关于这两种机制的研究不断推进,产生了有限理性观、社会认知理论、双加工理论、态度改变理论等研究视角。从调整或通达单一解释模型发展到对复合机制的检验;从单锚效应机制的阐释发展到对双锚效应心理过程的探讨。未来研究应在选择通达加工过程的思维层面和内涵、不同性质问题下锚定效应机制的差异性、锚定效应内外部影响因素及神经心理机制研究等方面进一步深化。

  • 标签: 锚定效应 不充分调整 选择通达
  • 简介:本文从宗教心理学的起源出发,阐明了宗教心理学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宗教心理问题研究落后的原因及重视和发展我国宗教心理学的深远意义。

  • 标签: 宗教 宗教心理学 中国人 无神论
  • 简介:Smith和Hunt于1998年首次采用DRM范式提出了错误记忆通道效应,即视觉学习通道较之听觉学习通道会降低错误再认或错误回忆,这不仅引发了一系列关于错误记忆通道效应的研究,而且提出了许多关于错误记忆通道效应产生机制的不同观点。本实验采用DRM范式,运用ERP技术,考察了视觉与听觉通道在提取阶段的错误记忆新旧效应,以从更深层面认识错误记忆的内在加工机制。结果发现,视觉与听觉通道在300—500ms和500—700ms两个时间窗都发现了ERP新旧效应.但在脑区位置以及错误记忆的新旧效应方面存在差异,这表明视觉通道与听觉通道在提取阶段的新旧效应存在不同的脑神经活动,不同学习通道在提取阶段的监测加工差异在导致错误记忆通道效应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视觉与听觉通道 错误记忆 DRM范式 ERP新旧效应
  • 简介:本文采用自我描述问卷对初一至高三共1653名中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特点进行定量研究,所得数据经统计检验发现:1.中学生一般自我概念性别差异不显著,但男生在学校适应方面好于女生。2.初三、高一是自我概念发展的关键期,高中阶段开始形成相对稳定的自我概念。高三学生自认为可信性差,情绪易低落。3.重点中学学生对自己多方面的评价高于普通中学学生。

  • 标签: 中学生 自我概念 性别差异 年龄 心理健康
  • 简介:自编《大学生内-外信任问卷》,考察大学生人际信任半径和信任水平的现状,结果表明:(1)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2)男生的信任半径大于女生,信任水平低于女生;(3)学生干部的信任半径小于非学生干部,信任水平高于非学生干部;(4)大学生信任半径随着消费水平的升高而减小;(5)高年级学生的信任半径大于低年级学生,信任水平却低于低年级学生;(6)信任半径和信任水平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

  • 标签: 信任半径 信任水平 大学生
  • 简介:应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认知风格分量表》对全国23个不同省市地区的44063名青少年进行了调查,对不同年级阶段青少年认知风格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我国青少年认知风格的发展是常态的;(2)我国青少年认知风格的发展具有比较明显的阶段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其得分出现了“高—低—高”的变化趋势。

  • 标签: 年级 青少年 认知风格 心理健康素质
  • 简介:在目前关于“控制感”的研究中,概念界定一直是困扰许多研究者的问题。研究从控制源、自我效能感两个概念出发,阐述控制感概念与两者之间存在区别,包含更多的内容,提出控制感概念界定可以从方向和强度上予以考虑,并将控制感定义为:个体相信自己能够影响事件地进行而获得所期望结果的程度,而且这种影响是由个体自己而非外界的因素来决定的。概念的清晰界定对于今后控制感的测量和理论发展有着较大的益处。

  • 标签: 控制感 控制源 自我效能感
  • 简介:研究以152名中小学学习困难学生为研究对象,用一般性焦虑测验量表(GAT)为工具,通过与181名学习优秀学生的比较,研究他们的焦虑特点。结果发现,学习困难学生的平均焦虑水平与学习优秀学生无显著差异,但学习困难学生中高焦虑者和低焦虑者明显多于学习优秀学生。在学习困难学生中,女学生的焦虑水平明显高于男学生。

  • 标签: 中小学生 学习困难 焦虑 一般性焦虑 测验量表
  • 简介:近年来对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探讨成了刻板印象研究领域的新研究方向,职业性别刻板印象成为社会认知领域的新课题。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与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是指人们对职业进行性别划分和性别归类的趋向。目前国内此方面的研究相当有限,采用的实验和调查研究也停留在起步阶段。本文对职业性别刻扳印象研究的模型及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大学生 职业性别刻板印象 内隐联想测验(IAT)
  • 简介:以578名中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中学教师教学策略量表对不同类型教师的教学策略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教师其教学策略水平存在着差异,新手型教师比熟手型教师更重视课前策略,但课中策略上显著低于熟手型教师,课后策略上二者没有差异;熟手型教师在教学策略三个维度上都显著低于专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教学策略表现出灵活性、创造性以及有效的反思能力.

  • 标签: 教学策略 新手型教师 专家型教师 中学教师 不同类型 反思能力
  • 简介: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是中小学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近20年来国内外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发现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教师和学生知觉到的问题行为具有一致性。课堂问题行为受到学校、家庭、学生自身、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该领域的研究存在基础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神经生理机制研究不足.缺少长期追踪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等问题.未来研究应借鉴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深入探索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神经机制;加强对特殊群体的研究研究对象向低龄延伸: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和干预研究,不断提升教师解决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专业化水平。

  • 标签: 课堂问题行为 表现类型 影响因素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