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梅毒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TP)脂肽激活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以及脂肽所诱导的免疫耐受对信号通路的影响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完善TP感染人体的免疫学过程,解释TP感染人体后引起的血清固定现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不同浓度的TP脂肽刺激经PMA诱导THP-1细胞转化的巨噬细胞,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并通过阻断CD14受体后,检测巨噬细胞对合成脂肽的反应能力以及合成脂肽耐受刺激后诱导巨噬细胞产生免疫耐受的能力。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内的信号转导分子。结果3种合成脂肽诱导巨噬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IL)-β及IL-8的能力随着脂肽浓度升高而递增。CD14受体阻断后,IL-1β及IL-8分泌水平均明显减少。合成脂肽经耐受后刺激的IL-1β及IL-8分泌水平明显低于直接刺激的细胞因子的水平。合成脂肽在耐受刺激下,其巨噬细胞内的信号转导分子toll样受体2(tolllikereceptor2,TLR2)和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P65的蛋白表达显著减少。结论3种合成脂肽均能诱导巨噬细胞产生IL-1β及IL-8。合成脂肽通过激活巨噬细胞膜表面CD14受体分子,活化下游信号通路,从而诱导细胞因子产生。合成脂肽能够诱导巨噬细胞模型产生免疫耐受,其可能机制为通过TLR2激活下游NF-κB信号通路,减少炎性细胞因子产生。

  • 标签: 梅毒螺旋体 脂肽 免疫耐受 血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淫羊藿素(icrm)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对非小细胞肺癌H460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实验检测,不同浓度(0、5、10、20、40、80Jma/L)淫羊藿素处理H460细胞24、48、72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淫羊藿素对H460细胞凋亡的影响,Wetenblo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淫羊藿素对H460细胞中PI3K、AKT、p-AKT、Cleavd-Caspase-9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淫羊藿素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H460细胞的增殖,并表现为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05)。0、5、10、20jmol/L淫羊藿素处理只460细胞2411后,只460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90±1.20)%、(13.5±2.32)%、(16.47±1.90)%和(27.43±3.15)%'<0.05。淫羊藿素可下调?13民、人『1'的表达水平,降低人『1'的磷酸化^-人『1')水平,上调Clavd-Capae-9表达水平(P<0.05)。结论:淫羊藿素可能通过抑制TOKAKT信号通路激活,抑制H460细胞增殖。

  • 标签: 淫羊藿素 非小细胞肺癌 PI3KAKT信号通路 增殖
  • 简介:目的:研究悬浮培养的小鼠骨间充质干细胞(MSC)对T细胞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低吸附细胞培养皿培养小鼠骨悬浮MSC,采用贴附细胞培养板培养小鼠贴壁MSC。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悬浮MSC的形态并进行成骨和成脂肪诱导分化。应用以流式细胞术检测悬浮MSC的免疫表型。收获悬浮MSC和贴壁MSC的培养上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和CFSE法比较悬浮MSC抑制T细胞增殖的能力。采用定量PCR分析不同培养上清对T细胞表达的免疫因子的影响。采用定量PCR检测悬浮MSC表达的免疫调节因子。结果:悬浮培养的小鼠骨MSC呈现为悬浮球状,具有成骨和成脂肪分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悬浮MSC高表达CD29、CD44、Sca-1和CD105,低表达CD11b、CD45、CD31和Ia。CFSE法结果提示,悬浮MSC培养上清能够抑制T细胞增殖。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悬浮MSC上清能够抑制T细胞表达干扰素γ和白介素17A的表达。进一步分析发现,相对于贴壁MSC,悬浮MSC表达的白介素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水平较高。结论:悬浮法培养获得的MSC能够抑制T细胞增殖,其对T细胞调节作用与贴壁MSC不同。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T细胞 免疫调节
  • 简介:目的:研究藤黄酸(GA)的衍生物5(C5),体外诱导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不同时间段分别用不同剂量C5作用于HNSCC细胞系CAL27、HN13和HN30,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Logit法测定抑制50%的细胞生长所需的浓度(IC50)值。采用Annexin-V/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C5明显抑制CAL27、HN13和HN30细胞的生长,且与剂量和时间呈正相关。IC50值比GA对照组明显降低。应用5.0μmol/L高浓度的C5,处理CAL27细胞系组24h、48h和72h,细胞凋亡比例分别为52.19%、65.24%和84.53%。C5引起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的Bcl-2表达减少和Bax表达增加。结论:C5可以体外通过上调Bax蛋白和下调Bcl-2蛋白表达诱导头颈部鳞状细胞细胞的凋亡。

  • 标签: 藤黄酸衍生物-5 藤黄酸 凋亡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鸦胆子油乳剂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后,对其细胞免疫功能以及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01月-2016年01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形式选择分组(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比研究。对60例观察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选择鸦胆子油乳剂+GP方案进行化疗;对60例对照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选择GP方案进行化疗;对比两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在细胞免疫功能改善以及生活质量提高程度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0.05)。结论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选择鸦胆子油乳剂进行治疗,可以将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显著提高,将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最终显著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鸦胆子油乳剂 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免疫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ubcutaneouspanniculitis-likeT-celllymphoma,SPTCL)是一种原发于皮肤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主要累及皮下脂肪组织。本病临床少见,常伴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syndrome,HPS),预后差。笔者收治1例长期随访的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并先后两次在EB病毒感染活动期出现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淋巴瘤 T细胞 皮下脂膜炎样 噬血细胞综合征 EB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hinPrepliquid—basedcytologictest,TCT)对宫颈病变筛查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实用性。方法选取2724例研究对象分为2组,1362例进行TCT检查,1362例进行巴氏涂片检查,细胞学阳性者进行阴道镜活检后送病理检查。比较两组的宫颈病变检出率,以及与阴道镜活检组织学诊断符合率。结果TCT组宫颈病变检出率14.10%(192/1362);巴氏涂片组宫颈病变检出率9.18%(125/13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T提高了脱落细胞诊断疾病概率,可以作为宫颈疾病的筛查的首选指标,值得推荐临床应用。

  • 标签: 液基细胞学 巴氏涂片 宫颈病变 筛查
  • 简介:摘要肿瘤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参与并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新血管形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重要环节,也是肿瘤细胞存活的关键。肿瘤血管在细胞组成、组织结构及功能特点上同正常血管均有不同,其形成过程极其复杂,有许多因子在其中发挥着作用,其中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1(monocytechemoattractantprotein-1,MCP-1)的表达起着关键作用。不少医学专家在其他肿瘤疾病研究中已经发现,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1和肿瘤的血管生成有关,但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少见报道。本文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作用及特点进行简单分析,着重探讨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1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为临床提供一些参考及研究的新方向。

  • 标签: 口腔鳞癌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肿瘤血管生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热宁和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本次研究的9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均为医院在2014年7月到2015年9月期间收治,将其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利巴韦林组45例和热宁组45例,两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采取利巴韦林注射液、热宁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利巴韦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56%,平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5.15±1.23)d;热宁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平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2.18±0.9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利巴韦林,热宁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更佳,且患儿临床症状消失较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热毒宁 利巴韦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热度宁注射液和青霉素类注射剂联用输液不良反应预防的方法。方法选择本院患者90例,随机均分成2组,各45例,对观察组采用5%的葡萄糖注射液冲洗输液管路的办法来预防输液不良反应,对照组则直接将两种药联用,观察两组发生输液不良反应的现象。结果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6.67%);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5%的葡萄糖注射液先冲洗输液管路的办法对热度宁注射液和青霉素类注射剂联用输液不良反应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热度宁注射液 青霉素 输液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热宁注射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3岁以上过敏性紫癜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两组均给予卧床休息、控制饮食及西替利嗪、维生素C、必要时抗生素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对明显腹痛、关节痛者予以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热宁注射液(3-4岁7mL,4-5岁7-9ML,>5岁10ml。(最大剂量15mL/d)加入5%GS150ml静脉滴注,同时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顺尔宁)每天1次睡前口服(3-6岁4mg/d,>6岁-14岁5mg/d),两组均治疗10天,观察两组患儿皮疹、腹痛、消化道症状及关节症状消失时间,并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皮疹、腹痛、消化道症状及关节症状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短,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5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热宁注射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可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热毒宁注射液 孟鲁司特钠 过敏性紫癜 儿童
  • 简介: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17(IL-17)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与Bcl-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44例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列为观察组,另选取51例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外周血中免疫球蛋白IgA、IgM及IgG水平;比较两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8、IL-17及Bcl-2水平;分析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7与IgG、Bcl-2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IgA(t=2.884,P=0.005)、IgM(t=2.657,P=0.009)、IgG(t=5.018,P〈0.00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8(t=12.78,P〈0.001)、IL-17(t=62.30,P〈0.001)、Bcl-2(t=4.101,P〈0.00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7与IgG呈负相关(r=-0.399,P=0.007),与Bcl-2水平呈显著正相关(t=0.512,P〈0.001)。结论IL-17表达上调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特异性免疫功能紊乱与促进细胞凋亡机制有关。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白细胞介素-17 免疫功能 细胞凋亡
  • 简介:目前肝切除术仍是临床治疗肝癌首选的治疗方式。但肝切除术后仍有一定复发率。肿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能够影响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促进肝癌的侵袭和转移,引发肿瘤复发和影响患者预后。测定巨噬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对判断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巨噬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也是肝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 标签: 肝癌 巨噬细胞 肝切除术 肝移植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干分析法和镜检两种方式结果差异性的原因,为临床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所分析的600例尿液样本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同时采取尿液非离心镜检和尿干化学分析法进行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白细胞尿干化学结果与镜检的阳性符合率为(23+22+307)/(97+86+320),即为70.0%;红细胞尿干化学结果与经验的阳性符合率为(52+120+184)/(131+224+196),即为75.5%。结论尿液分析的过程中,镜检的作用同样重要,因此要进行全面的检验对比才能有效得出结果,而不仅仅只注重尿干化学分析的结果,才能提升今后的临床水平。

  • 标签: 尿干化学法 镜检 不一致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刺抽出囊液及乳头溢液应用液基溥层制片技术的细胞学形态特点、诊断意义。方法统计2012.5~2013.5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543例穿刺抽出囊液及乳头溢液应用液基薄层技术与传统涂片两种方法诊断为恶性肿瘤、可疑恶性肿瘤细胞病例留存片进行回顾性对比,均采取双盲法由同一细胞医师诊断,同时追踪其手术切除病检结果及其免疫组化进行对照。结果对354例颈部抽出囊液标本直接传统涂片及处理后液基薄层制片二者对比,应用液基薄层制片在颈部穿刺抽出囊液标本中查到恶性肿瘤细胞13例,可疑恶性肿瘤细胞2例。传统涂片4例漏诊。液基薄层制片法诊断灵敏度提高了26.67%;液基薄层制片技术在171例乳腺抽出囊液标本中查到恶性肿瘤细胞7例,可疑瘤细胞3例,传统涂片2例漏诊。液基薄层制片法诊断灵敏度提高了20.00%;液基薄层制片技术在18例乳头溢液标本中查到恶性肿瘤细胞4例,可疑瘤细胞1例,传统涂片1例漏诊,液基薄层制片法诊断灵敏度提高了20.00%。结论液基薄层制片法在颈部、乳腺穿刺抽出囊液及乳头溢液标本的诊断中,灵敏度共提高了66.67%,优于传统细胞涂片法,且能确明诊断较适宜于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 标签: 液基薄层制片技术 恶性肿瘤 乳头溢液 穿刺抽出囊液标本 细胞学诊断
  • 简介:摘要探讨PCT、淋巴细胞亚群在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血液病患者中价值分析。在血液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诊断中,PCT和淋巴细胞亚群联合检测不仅可作为细菌感染的初步筛选指标,还可以此推断病原体、明确发热原因,针对性地指导临床用药治疗。

  • 标签: PCT 淋巴细胞亚群 粒细胞缺乏 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与ADAM-12在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获取的300例石蜡包埋的SCLC(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对其采取免疫组化试验分析,对ADAM-12在小细胞肺癌当中的意义给予分析研究。结果ADAM-12在小细胞肺癌表达相对比较高,基本所有小细胞肺癌组织均有表达;ADAM-12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呈现显性负相关;血清和尿液当中的ADAM-12的水平与其病情进展呈正相关。结论ADAM-12在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组织标本、血液以及尿液当中高表达,同时与病情发生以及发展有关,可作为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以及评价预后的一个指标。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生命质量 ADAM-12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局限期小细胞肺癌两周期EP方案化疗失败后改为TP方案化疗联合局部放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52例确诊为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行EP方案化疗两周期后评价疗效,有效者继以EP方案化疗加同步放疗,无效或进展患者,改TP方案化疗加同步放疗,放疗均行三维适行放疗DT56GY/28F。共行化疗4~6周期后评价疗效及副反应,以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随访终点。结果52例患者均可行疗效评价,EP方案化疗有效组即A组36例,EP方案化疗无效改TP方案化疗组即B组16例,中位PFSA组18月,B组12月,EP方案化疗有效组即A组的CR14例,PR17例,SD4例,PD1例,RR为86.1%,EP方案化疗无效组即B组的的CR6例,PR6例,SD3例,PD1例,RR为75%,P>0.0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副反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放射性气管炎,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两周期EP方案化疗无效或进展患者改为TP方案化疗加同步放疗同样能改善预后,达到与前两周期EP方案化疗有效患者一样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 化疗 放射治疗 疗效
  • 简介:1病历摘要(图1)女,38岁;因"双眼视力下降伴头痛1月余,加重3d"于2015年4月入院。病人系产后23d,无眼外伤史,查体未见异常。头颅、垂体MRI检查提示鞍区占位性病变,大小约1.7cm×1.1cm×1.8cm,T_1WI为中等信号,T_2WI为混杂中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

  • 标签: 垂体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 神经系统 垂体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