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们采用静脉滴注20%甘露醇替代人体白蛋白治疗肝炎肝硬化腹水38例,并设对照组32例运用人体白蛋白,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住院病人,诊断标准符合1995年北京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住院时间为1997年6月至1999年10月。其中男性25例,女性13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24岁,平均41.3岁,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C级17例,

  • 标签: 肝硬化腹水 甘露醇 治疗肝炎 血浆白蛋白 人体白蛋白 病毒性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6例新生儿黄疸病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n=53)和对照组(蓝光照射,n=53),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非结合胆红素(I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34%)高于对照组(75.47%),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白蛋白 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蛋白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到2016年6月收治的112例黄疸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56例,参照组患儿进行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治疗,研究组患儿进行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治疗,对两组患儿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研究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在常规蓝光照射治疗的基础上再使用白蛋白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成效,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且治疗的安全性高,值得在今后的临床中进行大力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黄疸 白蛋白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白蛋白比值在鉴别积液性质中的价值.方法用化学法测定100例积液患者的血清与积液中总蛋白白蛋白的值.结果血清白蛋白、积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与积液白蛋白的比值在渗出液和漏出液中差异存在显著性,白清白蛋白与积液白蛋白比值的鉴别诊断灵敏度为82.5%,特异度为88%,准确度为85%,阳性预测值为88%,阴性预测值为80%.结论测定血清和积液中的白蛋白对于鉴别渗出液和漏出液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渗出液 漏出液 总蛋白 白蛋白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期血清白蛋白(HSA)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HSA在子痫前期(PE)发病前的预警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PE孕妇369例(其中重度PE者233例)为PE组,同期309例正常孕妇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孕妇均于妊娠11~13周+6(妊娠早期)、妊娠28~32周(妊娠晚期前期)、妊娠35~37周(妊娠晚期后期)检测血清HSA水平,以分析PE孕妇妊娠各期HSA水平的变化,并分析PE临床发病后HSA水平与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1)PE组孕妇妊娠早期、妊娠晚期前期、妊娠晚期后期的HSA水平分别为[(41.9±3.1)、(34.2±2.7)、(33.7±2.9)g/L],正常对照组为[(40.0±2.2)、(35.4±2.7)、(36.7±3.3)g/L];PE组孕妇妊娠早期的HS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PE组孕妇妊娠晚期前期、妊娠晚期后期的HSA水平分别较正常对照组低,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PE组孕妇的妊娠期HSA水平变化呈持续下降趋势,正常对照组则呈"V"形趋势;HSA水平下降的幅度对预警PE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OC-AUC)为0.742(界值为5.97 g/L,敏感度为70.8%,特异度为62.8%),预警重度PE的ROC-AUC为0.756(界值为6.85 g/L,敏感度为70.8%,特异度为72.0%)。PE孕妇临床发病后,HSA水平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呈负相关(r=-0.19,P<0.01)。结论妊娠期HSA水平过度下降是发生PE的预警因素;HSA的基础水平越高、妊娠期下降的幅度越大时,孕妇发生PE的风险增加。PE孕妇发病后的HSA水平越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HSA水平过度下降可能是PE的预警因素及PE亚临床阶段实验室变化指标之一。

  • 标签: 先兆子痫 血清白蛋白 血液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量白蛋白检验在诊断肾小球疾病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对象选取2013年6月~2015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4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微量白蛋白检验,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分析检验结果的阳性率与病程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检查结果的阳性率为40.63%,对照组检查结果的阳性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12年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及阳性率显著高于病程为0~5年、6~11年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及阳性率明显升高。结论在诊断肾小球疾病中采取微量白蛋白检验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肾小球 微量白蛋白 诊断价值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早期肾脏疾病诊断应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 62例早期肾脏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另选取 6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观察比较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54例, 阳性率为 90.0%;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1例, 阳性率为 1.7%;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65.2±2.1) mg/L, 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8.1± 1.3) mg/L;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早期肾脏疾病的诊断具有良好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早期肾脏疾病 ;尿微量白蛋白 ;诊断    引发人体出现肾脏疾病的因素较多, 在临床上肾脏疾病的常见症状主要为水肿、尿少、尿频尿急、高血压、血尿或者尿出泡沫增多等, 还有可能伴随着腰酸背痛和其他全身性症状 [1]。当人体肾脏受损后, 患者尿液中微量蛋白的种类或者含量也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在临床诊断中, 对患者尿液中微量白蛋白进行检测能够了解患者肾功能的变化情况, 能够对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更为有效的依据 [2]。本文研究分析早期肾脏疾病诊断应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 2016年 6月~ 2017年 6月本院收治的 62例早期肾脏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其中肾炎 11例, 肾病综合征患者 10例, 尿路感染患者 6例, 肾小球疾病患者 8例, 糖尿病肾病患者 5例, 高血压肾病患者 10例, 肾囊肿患者 12例 ;男 37例, 女 23例 ;年龄 47~ 69岁, 平均年龄( 58.0± 3.7)岁。另选取同期 6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男 37例, 女 25例 ;年龄 47~ 68岁, 平均年龄( 57.5±3.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样本选择为中段尿液, 将其吸取到试管中, 然后进行定性检测, 同时对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肌酐进行检测。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 其中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比值正常范围为 0~ 3;当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比值 >3为阳性。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 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采用 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54例, 阳性率为 90.0%;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1例, 阳性率为 1.7%;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65.2±2.1) mg/L, 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8.1± 1.3) mg/L;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目前, 尿微量白蛋白在肾脏疾病的临床诊断中是较为常见的检查手段之一, 其准确性较高 [3]。肾脏疾病对人体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 病情严重时会造成血尿, 而对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能够了解肾脏疾病的病情, 为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    在人体器官当中, 肾脏是重要的代谢器官, 能够将人体内部的各种有毒物质排出体外, 同时还能帮助调节人体内部水电平衡, 因此肾脏具有重要的生理方面功能 。当人体出现肾脏方面的疾病, 则会对多种生理功能产生影响, 导致各种并发症。当肾脏出现病变会导致人体机体抵抗力降低, 影响有毒物质排出, 严重时会患尿毒症或者肾衰竭等, 对人体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在临床上需要对肾脏疾病进行及早诊断 。    在一定生理条件下, 人体尿液受到影响会出现少量白蛋白, 该现象表明人体白蛋白的代谢出现异常, 从而反应机体肾功能出现问题, 导致部分蛋白质的渗漏 。除此之外, 尿液中发现微量白蛋白也表明机体中整个血管系统发生明显改变 。根据有关临床报道表明,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肾疾病诊断中最为敏感和可靠的标准之一, 通过检测可以明确患者发病的具体情况、发病症状, 为后续治疗提供有效的检测依据 。在检测过程中, 当发现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阳性几率较高, 则表明肾疾病患者机体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尿微量白蛋白变化, 与正常健康检查人群相比, 其阳性几率所占明显偏高 。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54例, 阳性率为 90.0%;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1例, 阳性率为 1.7%;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65.2±2.1) mg/L, 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8.1±1.3) mg/L;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早期肾脏疾病的诊断具有良好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薛峰 .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肾脏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 世界临床医学, 2017, 11( 5): 34.     [2] 李东千 .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四川医学, 2013, 34( 7): 1083-1084.     [3] 陈励勋, 孙晶 . 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诊断早期糖尿病腎病的临床价值 . 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 20): 99-1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5年我院住院患者人血白蛋白使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住院患者人血白蛋白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并分析住院患者人血白蛋白使用科室情况、不同类别疾病用药情况、患者个人用药总量、用药疗程、患者用药前血清白蛋白浓度以及用药指征分布情况。结果2015年我院住院患者使用人血白蛋白136人次,共计使用6425g,其中在本院购买的数量为212瓶(2120g),占总使用量的33%,其余均为患者在外自购,共4305g;使用过人血白蛋白的共包括13个病区,涉及9种类型疾病;患者个人用药总量范围在10g~130g不等;患者白蛋白使用疗程大部分在5天以内,共103例,占总例数的75.74%;使用白蛋白前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在21~30g/L范围之内的所占比例最多,占总例数的66.18%;用药指征血清白蛋白浓度<25g/L的低蛋白血症患者40例,占总例数的29.41%。结论我院在人血白蛋白的使用上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临床医师要严格按照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指征,经济合理、安全有效的用药。

  • 标签: 人血蛋白 使用情况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白蛋白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共收治黄疸新生儿92例,依照其入院单双次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46)与观察组(n=46)。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需在其基础上增加白蛋白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由本次研究可知,在临床治疗有效率上,对照组远不及观察组(82.61%<97.8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蛋白能够显著提升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效果,可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 标签: 白蛋白 新生儿黄疸 蓝光照射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黄疸采用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和探讨。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到10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前者给予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进行治疗,后者给予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与对照组明显较高,而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患儿明显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采用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进行治疗,大大降低了患儿的血清蛋红素水平,有效减少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提高了患儿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白蛋白 蓝光照射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替莫唑胺白蛋白纳米粒(TMZ-BSA-NPs),并考察其形态、粒径、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均质法制备TMZ-BSA-NPs。以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外观形态,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粒径,透析法结合HPLC法测定包封率及载药量,并采用透析袋法考察体外释药行为,进行综合质量评价。结果电镜结果显示TMZ-BSA-NPs呈类球型,平均粒径为117.6nm,纳米粒载药量为5.33%,包封率达52.16%,24h体外累积释药率为89%。结论本法制备TMZ-BSA-NPs工艺简单且包封率较高,体外释药结果显示TMZ-BSA-NPs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

  • 标签: 替莫唑胺 白蛋白 纳米粒 质量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采用白蛋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所选病例为本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共74例,时间范围为2015年5月—2016年5月。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患儿一般资料进行调查。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74例患儿分为研究组(白蛋白+蓝光照射)与对照组(茵栀黄+蓝光照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37/37)、83.8%(31/37),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相关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白蛋白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白蛋白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脉血乳酸与血清白蛋白比值与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临床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于我院诊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134例,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按其预后分为多器官衰竭组(MODS组)53例和无多器官衰竭组(无MODS组)8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0、6、12、24h乳酸/白蛋白比值等观察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0h时乳酸/白蛋白比值间差异不明显(P>0.05);6h时无MODS组患者乳酸/白蛋白比值低于MODS组,但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无MODS组患者12h、24h乳酸/白蛋白比值均明显低于MODS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乳酸/白蛋白比值与MODS、病死率及APCHEⅡ评分呈正相关性,而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性。结论动态监测乳酸/白蛋白比值可有效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即比值越大则提示患者预后越差。

  • 标签: 乳酸/白蛋白比值 脓毒症休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早期肾脏损伤中的意义。方法用芬兰特种蛋白测定仪使用免疫速率法测定110例研究人群的尿U-ALB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尿U-ALB含量升高,而健康人群体检者的尿U-ALB含量不升高,两者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且高血压患者尿U-ALB含量随着血压的升高而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尿微量白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2009年我院住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237例,分别按临床类型、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病变积分评价冠心病严重程度,并分为非冠心病组(84例)、心绞痛组(92例),心肌梗死组(61例),人院第二天测定所有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球蛋白,分析各指标与蛋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40.22±3.56)g/L比(39.81±3.56)g/L比(38.68±3.43)g/L,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水平与临床类型(r=-0.18,P=0.005)、冠脉病变支数(r=-0.195,p=0.003)及冠脉病变积分(r=-0.188,P=0.004)呈显著负相关,而总蛋白、球蛋白及白球比值与临床类型、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病变积分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白蛋白偏低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血清白蛋白 冠状动脉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微量白蛋白检验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从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肾小球疾病患者,在我院收治的患者中纳入100例作为研究样本,将患者纳入到实验组中,另外选择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受检者100例作为对照样本,纳入参照组中,对所有受检者均行微量白蛋白检验,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从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方面来分析,实验组相比于参照组更高(P

  • 标签: 微量白蛋白 肾小球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主要研究原子吸收分光光谱仪测定人血白蛋白铝离子的石墨炉温度控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得出适当增加干燥、灰化步骤优化升温程序,能使样品在石墨炉中燃烧平缓,避免鼓泡和液滴飞溅,使用药典炉温方法检测结果RSD为12.25%,优化方法后RSD降为9.17%,增加了检测结果的稳定性。

  • 标签: 原子吸收石墨炉 人血白蛋白 铝离子 炉温控制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