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产生气道湿化不佳的原因以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研究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1月在我院接受诊疗并进行了气管切开手术的8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产生气道湿化不佳的频率与护理满意度,探讨分析患者产生气道湿化不佳的原因,总结相关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气道湿化不佳率为6.67%,对照组患者的气道湿化不佳率为26.67%,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56%,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3.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2.23%,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产生气道湿化不佳的原因多样,个性化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而有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重症颅脑外伤 气管切开 气道湿化不佳 原因分析与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切开缝合联合挂线术治疗肛瘘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肛瘘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取单纯低位切开高位挂线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取切开缝合联合挂线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3.91%,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低于对照组的21.74%,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肛瘘的临床治疗中,采取切开缝合联合挂线术的方法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减少并发症,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都比较理想。

  • 标签: 切开缝合 挂线术 肛瘘 治疗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关节镜下微创与传统切开手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运动医学科收治的98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切开组与微创组,每组患者49例,切开组患者采取传统切开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微创组在关节镜下微创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VAS评分、Lysholm评分及HSS评分对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检验为P>0.05,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切开组患者,查体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关节镜 微创 传统 切开 前交叉韧带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不佳的原因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手术室收治的140例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为对象,对其预防控制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应用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有效率71.43%;观察组有效率95.71%,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 标签: 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 气管湿化不佳 原因分析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神经外科重症气管切开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比较这两种方法对神经外科重症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导管留置天数、GCS评分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精细化护理,可以显著提高神经外科重症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效果,使其并发症发生率、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导管留置天数和昏迷程度均得到较好的改善,促进该类患者的早日出院,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广东广州 510080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19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重症脑出血患者进行急救处理,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对其相关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通过选取治疗时间在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的老年重症脑出血患者。其中将其分为两组,每组数量为25例,一组称为研究的干预1组,采用传统方式。另一组称为研究的干预2组,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方式。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情况比较,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整体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恢复情况明显较优,整体效果较好(P<0.05)。通过对两组脑出血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比对,干预2组出现低氧血症的人数为1例,所占比例为2.5%,出现皮下血肿的人数为1例,所占比例为2.5%,出现气管狭窄的人数为0例,所占比例为0.00%,出出现感染的人数为1例,所占比例为2.5%。结论: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现阶段重症脑出血患者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更好得劲进行抢救。

  • 标签: 重症脑出血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价值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对掌指关节创伤骨折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掌指关节创伤骨折患者5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患者手部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创伤和骨折愈合情况较好,且术后没有出现感染、畸形等情况。结论:对掌指关节创伤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缩短骨折部位外固定时间,值得在临床治疗上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 掌指关节创伤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跟骨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后开展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在2019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70例作为对象,均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随机单盲法分组,每组3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早期康复护理。结果 观察组康复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显著,早期康复护理能提升患者的康复速度。

  • 标签: 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气道管理模式对神经外科重症并气管切开患者的疗效。方法:研究2019年4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68例神经外科重症并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和参照组(34例),将传统气道管理模式应用在参照组中,将综合气道管理模式应用在实验组中,观察和比较组间动脉血气指标、拔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SaO2(97.63±2.24)%、PO2(88.52±3.98)mmHg指标相比参照组的要高,拔管时间(12.14±2.88)d相比参照组的(18.35±4.27)d要短,且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88%)相比参照组的(23.53%)要低,P

  • 标签: 神经外科 不同气道管理模式 气管切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细化护理对神经外科重症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护理效果。方法:将本院神经外科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患者纳入研究小组,分别展开常规重症呼吸道护理(常规组30例);精细化呼吸道护理(精细组30例),对比患者呼吸道感染、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热的不良症状几率,并对比患者在出院前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结果:精细组患者发生呼吸道不良症状如感染、咳嗽等的几率偏低,精细组在出院前对护理进行的满意度评分偏高,(P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神经外科重症 气管切开 呼吸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切开复位内固定和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 在我院2019.6-2020.6期间筛选出三踝骨折患者64例,根据抽签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然后观察各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踝骨折患者治疗中,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要优于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值得应用。

  • 标签: 三踝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经尿道前列腺切开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选择2020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接收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82例为对象,按术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1,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经尿道前列腺切开术在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各项评分。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切开术 高危前列腺增生 治疗效果 分析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气道切开后非机械通气患者采用电热恒温湿化法吸氧,观察该种吸氧方法效果。方法:将我科2019年1月~2020年11月的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74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根据入院号随机分成电热湿化组与常规湿化组,分别采用电热恒温湿化护理和使用常规湿化吸氧,对比两种吸氧方法效果。结果:电热湿化组和常规湿化组气道2级湿化率、气道粘膜出血率、刺激性咳嗽发生率对照中分析,电热湿化组分别是59.45%、16.21%、18.91%,常规湿化组分别是23.32%、56.75%、62.16%,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气道切开 电热恒温湿化 非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股沟上髂筋膜间隙阻滞(supra-inguinal 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S-FICB)和腰丛阻滞(lumbar plexus block, LPB)对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直接前入路THA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股沟上髂筋膜间隙阻滞组(S组)和腰丛阻滞组(L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前实施神经阻滞,S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实施S-FICB,L组患者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下实施LPB。术毕两组患者均给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记录两种阻滞方法的超声成像时间、穿刺时间以及阻滞30 min后患者大腿前侧、外侧和内侧皮肤感觉阻滞情况;记录患者术后2、8、12、24、48 h静息VAS疼痛评分,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舒芬太尼用量,PCIA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率。结果S组超声成像时间、穿刺时间短于L组(P<0.05),L组患者大腿内侧皮肤感觉消失的患者例数多于S组(P<0.05),L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少于S组(P<0.05)。两组患者阻滞30 min后大腿前侧、外侧、内侧感觉阻滞率,术后各时间点VAS疼痛评分,术后舒芬太尼用量,PCIA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FICB对于直接前入路THA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术后镇痛效果与LPB相似。

  • 标签: 腹股沟上髂筋膜间隙阻滞 腰丛阻滞 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 镇痛 超声引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灭活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程度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灭活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观察并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结果和关节活动度。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所有患者不仅VAS评分由(5.28±1.38)分显著降低为(3.74±0.65)分,而且关节活动度也由(101.06±12.28)°显著提高到(132.29±12.38)°,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灭活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膝骨性关节炎 疼痛程度 关节活动度 影响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阔筋膜血流桥接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伴伸肌腱缺损的手、足背侧创面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收治的14例伴伸肌腱缺损的手、足背侧创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1例;年龄10~57岁[(39.2±13.4)岁]。手背部创面8例,足背创面6例。均为单个创面,创面面积为10 cm×4 cm~23 cm×12 cm。1例肌腱缺损1条,10例肌腱缺损4条,3例肌腱缺损5条,肌腱缺损长度为2.0~6.0 cm[(3.8±1.4)cm]。均切取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皮瓣切取面积为12 cm×5 cm~23 cm×13 cm,血管蒂以血流桥接方式吻合至受区,阔筋膜切取面积为11 cm×5 cm~20 cm×7 cm,修整后同期修复缺损伸肌腱。11例为单叶皮瓣,3例设计为双叶皮瓣,所有供区直接缝合。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和供区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评估受区肢体末端血运、皮瓣外形及感觉恢复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及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评价手足功能。记录供区并发症及是否行Ⅱ期松解或皮瓣修薄术。结果患者均获随访8~30个月[(15.3±6.2)个月]。本组14例皮瓣均顺利成活,皮瓣周缘及大腿供区均Ⅰ期愈合。末次随访时受区肢体末梢血运无影响,皮瓣色泽质地良好,温、痛、触觉部分恢复。末次随访时修复手背创面者,见伸指功能存在,手指屈曲活动无明显受限,伤指总主动活动度为180°~250°[(226.3±21.7)°],较术前110°~170°[(145.6±13.2)°]明显改善(P<0.01)。依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4例,良2例,可2例。修复足背创面者,踝关节伸屈功能良好,足趾无明显下垂畸形,末次随访时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为60~92分[(76.0±12.7)分],较术前18~45分[(27.4±7.8)分]明显增加(P<0.01),优2例,良3例,中1例。大腿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无瘢痕挛缩或疼痛等不适。14例患者均未行Ⅱ期肌腱松解,其中4例因皮瓣外形臃肿于术后4~8个月行修薄术。结论带阔筋膜血流桥接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伴肌腱缺损的手、足背侧创面,可减少对受区血供干扰,在覆盖创面的同时修复伸肌腱缺损,伸屈功能恢复良好,供区损伤小。

  • 标签: 软组织损伤 外科皮瓣 阔筋膜 伸肌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甲状旁腺全切除及自体前臂肌肉移植术和前臂腕屈肌前筋膜超声引导匀浆注射移植术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20年3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接受甲状旁腺全切除加自体前臂移植术共11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手术方式为甲状旁腺切除+自体前臂肌肉移植术,观察组为甲状旁腺切除+自体前臂腕屈肌前筋膜超声引导匀浆注射移植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至术后3个月内移植物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0 min、1、3个月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钙、血磷及血钙磷乘积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二维超声模拟椭圆弥散体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1±0.41) cm3比(1.91±0.55) cm3, t=6.519, P<0.001]。观察组三维超声实际体积与观察组术后3个月血清iPTH值线性回归方程式为Y1=47.728+122.337 X,r1=0.892, P<0.05,呈正相关性;观察组二维超声模拟椭圆弥散体积与观察组术后3个月血清iPTH值线性回归方程式为Y2=121.408+81.736X,r2=0.883, P<0.05,呈正相关性。结论与肌肉移植术相比,甲状旁腺腕屈肌前筋膜超声引导匀浆注射移植术后血清iPTH、血钙、血磷、血钙磷乘积恢复水平基本相同,但操作更方便,弥散体积更小。

  • 标签: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移植,自体 超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