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学术界有学者对马克思晚年是否提出了“跨越”设想提出质疑,虽然这对深化有关研究是有益的,但这种观点及其论据是值得商榷的。马克思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研究是持久而深入的,所得出的结论是他慎重思考的结果;马克思的“跨越”设想是他早先思想合乎逻辑的继续、深化和发展;从马克思与恩格斯有关思想的比较来看,他们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是一致的;从国际学术界相关研究看,“跨越”设想引起了多国学者的关注,并非中国学者的理论虚构。

  • 标签: 马克思 俄国社会发展道路 卡夫丁峡谷
  • 简介:一石激起千层浪,王长江的《党有自身利益是一客观存在》一文发表后,引起多人关注和热烈讨论,这是一件大好事。通过讨论,使我们在理论上进一步认识到学习毛泽东的党的利益观的迫切性,认识到建立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和没有自私自利性的、全心全意为工人阶级和人民服务的党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建立这样的党,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臆想出来的,而是由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是社会历史赋予的重任。

  • 标签: 毛泽东 共产党 利益 个人利益 特殊利益 人民利益
  • 简介:文章通过横店集团的企业制度创新分析了“劳动风险”以及“劳动风险回报”对于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出导致现代经济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不是“产权主体缺位”而是“风险主体缺位”,从而论述了剩余分享权中的若干问题。

  • 标签: 企业制度创新 横店集团 风险 劳动 现代企业 产权主体
  • 简介:本文在对音乐的哲学诠释中遵从着两个基本方向:其一是强调音乐独有的内在自律性,其二是以不同的方式和出于不同的理由否定这一独立性。虽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在'反映论'的旗帜下主要强调音乐艺术的社会条件,因此成为反对'纯'音乐理论的坚决支持者,但本文作者坚持认为这样两态度都是片面的,并且思考这一问题的解决应该遵循布洛赫的思想,寻求在一宣言式意图之中的更高的综合('恒星的纯化',但同样真实地植根于'新的地球')。根据文本作者的观点,只有将音乐的自律性主题和社会制约性的主题和谐融合在一起,音乐才可以从根本上决定人类的本质。

  • 标签: 音乐 自律性 社会限定性 反映论 综合
  • 简介:当代中国社会,每天都在不断产生新的媒体奇观。从文章、马伊琍婚姻风波事件涉及的主体和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参与、难以计数的网络跟帖、微博热评等来看,它确实形成了当下中国波及世界的一大媒体奇观,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当代家庭婚姻伦理文化的变动和亟待引导的状态。本文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审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贵和守孝"在当代语境中的传承和变异,剖析其对婚姻家庭的种种影响,批判封建婚姻伦理在消费主义文化影响下局部领域的死灰复燃及其对道德、婚姻和家庭社会和谐的破坏,考量如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重新构建和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新型家庭婚姻伦理。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文马事件” 媒体奇观 家庭婚姻伦理
  • 简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新时代条件下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与新自由主义的“市场万能论”“市场决定论”有本质的区别。新自由主义以个人主义方法论经济哲学为基础,主张全面私有化、非调控化和金融自由化基础上的市场决定性作用,既脱离了中国国情,也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相背离。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基础,以加强党的领导和政府的科学管控为条件,以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为前提,以开展平等的对外经济关系为导向,划清与新自由主义的界限。

  • 标签: 市场决定性作用 新自由主义 公有制 私有化 社会主义改革
  • 简介:本文旨在为建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提供一可能的思路,这种思路来自伽达默尔思想的启发。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解释学至少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体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现象学,这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它们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基础和核心内容。

  • 标签: 解释学 马克思主义 伽达默尔 辩证法 现象学
  • 简介:《面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展示了一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它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一发展着的活的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本书在两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有重大突破:一是关于理论与实践统一的问题,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问题.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实践性 科学性
  • 简介:德里达的《马克思的幽灵》无疑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一新的视野,但也是一项极其困难的工程。本文的要点在于:1.如何理解德里达的幽灵学;2.马克思的异质性的批判精神与解构的关系;3.德里达是如何处理马克思的那些经典的和传统主题,在这些主题的重新定义方面,德里达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存在哪些根本分歧;4.德里达在马克思主义的未来面向方面提出"弥赛亚性"的主张;5.作为无弥赛亚主义的"弥赛亚性"是如何与幽灵学相联系的,又是如何与马克思的异质性精神和面向未来的革命精神相联系,这既是解构主义的深化的问题,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新课题。

  • 标签: 德里达 马克思 幽灵学 异质性 弥赛亚性
  • 简介:在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在不同历史阶段,针对不同历史任务,马克思主义凸显了不同的面相,发挥着不同的启蒙功能,而普遍的现代性个体价值启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进程中继现代民族国家思想启蒙、现代市场经济思想启蒙之后的第三次实践性的大规模启蒙活动。自“五四”以来就提出的国民性改造与现代性个体性价值启蒙的任务,直到新世纪的今天才真正具有了现实的基础与可能性,马克思主义开始发挥现代性个体价值启蒙的功能。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现代性个体价值启蒙 现代化 公民
  • 简介:一、张闻天"五经济成分"思想的内容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张闻天在对陕晋地区调查的基础上就提出了"发展新式资本主义"的概念:"我们所提倡的新式资本主义,与欧美的旧资本主义不同.我们有革命政权和革命政策,调节社会各阶级关系.凡可以操纵国民生计的工商业,均掌握在国家手中.""实行新民主主义,就是新式资本主义."我们有些干部,不懂得发展新式资本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全部方向和内容,也是将来发展社会主义的前提.不会运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力量,推进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因为中国太落后,只有走过新式资本主义的第一步,才能走社会主义的第二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我们的理想.发展新式资本主义,是我们现时的任务."[1]虽然这些论述中有的提法不够准确,但它旨在强调落后的中国必须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的思想,对于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则是有重要意义的,它丰富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的思想.

  • 标签: 再思考 张闻天经济 思想再
  • 简介:抽象与具体的辩证法是马克思辩证法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较多学者误以为抽象与具体的辩证法仅指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而根据马克思的论述,抽象与具体的辩证法应是"具体一抽象一具体"的方法,是从具体上升到抽象与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内在统一。

  • 标签: 辩证法 抽象 具体 研究 叙述
  • 简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正确理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根据、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影响和制约人民群众追求和实现美好生活的现实因素等,是我们有效地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前提条件。

  • 标签: 社会主要矛盾 人民群众 美好生活 生活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解读
  • 简介:2010年春以来,"民工荒"问题蔓延全国,与此同时,"洋黑工"浪潮也加速涌入。有学者将"民工荒"等问题归咎于最低工资标准,也有学者主张中国"应容忍亚非国家向中国大量移民"。本文认为,"民工荒"等问题本质上是资本与劳动的关系问题,受资本积累一般规律的支配,涉及的是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规律及其在中国的特殊表现;有关劳资关系的主张和政策不应只考虑资方的利益,而应顾及这种主张和政策将对中国工人特别是农民工造成的影响。从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尤其是相对过剩人口理论来分析,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和应对我国今后几年仍将面临的"民工荒"以及"洋黑工"问题,反思和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

  • 标签: 劳资关系 相对过剩人口理论 民工荒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的道德思考不是道德哲学的分析路径,而是道德社会学路径,须在人类解放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加以展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回答了道德的起源、本质和功能等基本问题,还对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道德状况进行了批判。它追求的是“真正的人的道德”理想,反对任何不根本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道德批判”。澄清马克思恩格斯道德观的基本主张,有助于反驳两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理解。

  • 标签: 道德 资本主义 真正的人的道德
  • 简介:一本讲述政治家观点的书,20世纪末世界所发生的最重大变化都离不开他的名字,不能不引起有兴趣的读者的热切关注。米·戈尔巴乔夫与鲍·斯拉文的访谈录第二版增补版探讨了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本国历史的现实问题以及当代政治问题。这是世界级政治家与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之间一场生动坦诚、时而也是尖锐的对话,在读者面前展示出苏联第一位总统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侧面,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他开始在苏联实行改革时所遵循的观点和动机。

  • 标签: 戈尔巴乔夫 政治学 21世纪初 马克思主义 重大变化 政治问题
  • 简介:中西方在文化、现代性方面有着诸多共同点,但中西方的政治哲学存在着明显不同,西方自由主义与中国文化的政治逻辑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加强有关中西方权利思想的语境问题的理论思考,有助于对中西方政治生活与政治方式的精确理解,从而促进思想交流,缩小分歧。

  • 标签: 认识论大革命 西方自由主义 中国文化 政治逻辑 语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