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颈部迷走神经鞘瘤切除术中的神经保护和功能康复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0例行颈部迷走神经鞘瘤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0例,手术治疗期间,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干预,研究组采用神经保护和功能康复方法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研究组患者术后声嘶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30.0%),研究组患者术后饮水呛咳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25.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部迷走神经鞘瘤切除术治疗期间对患者采用神经保护和功能康复辅助治疗,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整体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能降低其术后声嘶、饮水呛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其对提高患者预后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颈部迷走神经鞘瘤切除术 神经保护 功能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尺神经损伤诊治中高频超声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至2018年2月中的6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尺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全部患者均接受高频超声诊断,分析结果。结果病变组患者CSA、D1、D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变组尺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21、2.32,P=0.03、0.02)。结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尺神经损伤诊治中应用高频超声能够获得满意的形态学信息,能够为手术定位提供指导。

  • 标签: 高频超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尺神经损伤 诊治
  • 简介:药物是人们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利器,应本着安全、有效、经济即合理的原则使用。一般情况下,人体的体内环境、身体功能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时间节律性,如激素的分泌水平、血压的高低、体温的变化等。此外,某些疾病的发病时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如哮喘经常在夜间或凌晨发病或加重,心绞痛的发作则多在上午等。人体功能的改变与疾病发生的节律性,会对药物的药效产生显著的影响。换言之,同一种药物,同一厂家,同一剂量,

  • 标签: 心血管药物 最佳服用时间 时间节律性 疾病发生 发病时间 体内环境
  • 简介:摘要根据患者病情建立合适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前提条件。永久性血管通路具有创伤小,易穿刺,血流量足,感染率低的优点,因此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是最理想的血管通路。永久性血管通路的使用与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指导密切相关,本文旨在归纳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的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护理要点,认为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的操作要领,进行及时、恰当、细致的临床护理,以此提高永久性血管通路的使用效率、促进患者的预后康复。

  • 标签: 永久性血管通路 建立方法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脑血管病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血糖等方面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比66例重症脑血管病的患者再血压、血氧饱和度、血糖等方面加强监测,维持在指南范围内。结果66例重症患者得到了及时监测。结论有目的的监测与管理,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能力。

  • 标签: 血压 血氧饱和度 血糖 护理
  • 简介:摘要医学界把人体内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血糖过高的代谢性疾病称为糖尿病。长期代谢紊乱会导致以眼、肾、心血管神经系统为主要组织器官的损害和功能的障碍和衰竭,严重者会导致酮症酸中毒和严重昏迷1。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身上,高血压也是最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几年来,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逐年增高,而利用传统中药能有效的治疗高血压,控制糖尿病病症能够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本文主要就传统中药治疗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为课题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一些个人观点以供参考。

  • 标签: 传统中药治疗 高血压 心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在临床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过程中的护理方式,并总结其经验。 方法 选取 2014 年 3 月至 2016 年 12 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全脑血管造影术检查的患者 126 例,使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平均分成 63 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两组患者在接受全脑血管造影术过程中均开展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模式的护理,而观察组则是开展针对性的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水平。 结果 观察组中护理后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 P<0.05 )。 结论 在全脑血管造影术过程中对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手段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股动脉穿刺 全脑血管造影术 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我经常在新闻和小视频中看到医务人员为儿童打针或抽血十分困难,因为儿童的血管很纤细,不好寻找,而且他们对打针都感到很恐惧,不愿意配合。如何能让儿童血管变得清晰可见,让医务人员更容易找准呢?我想到了近红外灯,近红外灯发出的光能透过手部的皮肤和肌肉,让血管的影子清晰显示。

  • 标签: 儿童 血管 输液装置 卡通 显影 医务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实施急诊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份——2017年6月份收治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126例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的救治成功率,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两组患者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为95.24%(60/63),较比对照组80.95%(51/63)的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为93.65%(59/63),较比对照组79.37%(50/63)的救治成功率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有效的提高救治成功率,护理满意度也大大提高,降低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心 脑血管疾病 昏迷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当今社会,心血管疾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已经构成成了严重的威胁。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也在不断的增加,甚至对大家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理应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医学发展和科技进步,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于心血管患者的护理也更加完善化,护理模式和方法也发生了转变,本篇论文就针对心血管患者的一些护理方法进行介绍。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患者护理
  • 简介:胸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本文针对以胸痛特点为临床表现的肺血管疾病进展予以综述,尤其是致死性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疗及预防等方面的进展,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水平,为临床肺血管病的诊治提供参考,并提出了围绕肺血管病的诊治管理模式。

  • 标签: 胸痛 肺血管疾病 肺栓塞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我国是老年人口大国,随着老年人的机体各个器官的衰老,其会发生各种慢性的非传染性疾病。近年来,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旨在提高对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护理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心理护理、生活护理、观察病情、健康指导四个方面,提高护理质量,使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良好护理。

  • 标签: 老年人 心血管疾病 护理
  • 简介:基于造影图像序列的血管减影增强技术能够有效地去除图像中大部分非血管结构、成像噪声以及不同结构运动所造成的运动伪影,对实现血管结构识别,提高血管的对比度,并对后续血管结构的分析和医生对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技术可减少对病人的造影剂注射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基于单视角血管造影图像序列,从血管造影图像减影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基于图像配准和基于层分解的两类减影方法出发,介绍了每个关键步骤的发展现状。同时对血管减影技术的难点进行分析,并对减影增强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予以展望。

  • 标签: 冠脉造影图像序列 减影 增强 图像配准
  • 简介:摘要目的目的探讨CT和MRI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有效性和有效性。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28例。入院后行CT检查,比较CT与MRI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有效性和效果。结果CT、MRI和CTMRI对脑出血的诊断无显着性差异(P>0.05)。CT、MRI和CTMRI对脑梗死和动脉瘤的诊断无显着性差异。CT、MRI、CTMRI对脑梗死及动脉瘤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CTN(P<0.05)。MRI诊断成本和总费用均显著高于CT诊断(P<0.05)。结论与单纯CT和MRI相比,CT联合MRI对脑血管病的诊断效果理想,可提高临床诊断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CT MRI诊断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研究分析患者在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后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对照组的患者按照常规传统的护理模式来进行治疗,而观察组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优质术后护理干预。结果经治疗及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经过比较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对患者实施高效科学的术后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以及提高医者对患者病情的风险控制,并在患者中取得了明显良好的效果,这是值得推广的。

  • 标签: 全脑血管造影 术前护理 术后护理 并发症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心血管临床用药常见误区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收治的89例心血管患者作为对象,设为对照组,对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心血管临床用药常见误区,并拟定应对措施。再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9例心血管患者作为对象,设为观察组,应用相关措施指导用药。对比两组用药误区情况以及患者的药物治疗有效性。结果回顾性分析表明,心血管临床用药常见误区包括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不合理、用药不准确三个方面,拟定对应措施应用于观察组治疗工作中。观察组用药不合理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治疗有效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临床用药存在误区,应加以分析、给予处理,提升用药科学性和药物治疗效果。

  • 标签: 心血管 临床用药 用药时间 用药剂量
  • 简介:摘要:在此次的探究与分析中是选取在 20013年 1月至 2015年 12月中的 38例脑血管并伴精神障碍患者作为观察、研究、分析的对象,对于临床的处置以及相关的措施进行探究与分析,其研究与分析的目的在于探究脑血管疾病与精神障碍之间的联系以及所得的相关措施。而在调查结果中显示,在这 38例脑血管并伴精神障碍患者通过医生的诊断与治疗之后,有 6例成功的案例, 27例为好转的案例,而剩下的 5例则是无效的案例。根据以上的数据显示,其治愈好转的案例达 86.84%。而其研究的结果就是在对 38例脑血管并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治疗,使得病人的病情得到较大的好转与延缓,并减轻了许多的不良后果与消除了许多不良症状,降低了伴发疾病的患病率。

  • 标签: 脑血管病 精神障碍 临床探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