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讨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血清胱抑素C(CysC)联合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的60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联合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CysC和尿RBP,与此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测量其血清CysC和尿RBP并进行对比,分析血清CysC联合尿RBP检验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觀察组的血清CysC和尿RB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C联合尿RBP检测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阳性检测率显著高于单独血清CysC检测、尿RBP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ysC联合尿RBP检验能够为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提供可靠的检验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早期肾损伤 血清Cys C 尿RBP
  • 简介:目的探究血浆和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诊断高血压肾损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高血压组选择60例已确诊的高血压肾损伤患者,依据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比(ACR)分为正常清蛋白尿组(ACR〈30mg/g)和高清蛋白尿组(ACR≥30mg/g),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及尿NGAL、血清胱抑素C(CysC)、血肌酐水平。结果正常清蛋白尿组血浆、尿NGA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CysC、血肌酐浓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清蛋白尿组血浆、尿NGAL和血清Cys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肌酐浓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和尿NGAL与血清CysC呈正相关(r分别为0.667、0.717,P〈0.05)。结论血浆、尿NGAL水平在高血压患者显著升高,并与肾损伤程度呈正相关,是诊断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的良好指标。

  • 标签: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胱抑素C 高血压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设为实验组,另取120例健康受检者作为参照组,测定所有人的HbA1C水平及U-mA1b水平;再依据HbA1C水平将实验组分为低值组、中值组、高值组,对比各组患者的HbA1C水平、U-mA1b水平以及DN发病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HbA1C水平、U-mA1b水平均显著优于参照组受检者;实验组中,高值组、中值组患者的HbA1C水平、U-mA1b水平均明显高于低值组,DN的发病率对比低值组也更高,均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HbA1C水平、U-mA1b水平均明显较高,且HbA1C水平、U-mA1b水平越高,DN的发病率越高,故可将其作为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肾病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运用前列地尔及依帕司他治疗的疗效。方法筛选2016年我科室收治的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患者107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常规组采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依帕司他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较比常规组患者的7.69%的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患者治疗效果达到96.36%,较比常规组患者的80.77%的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的提高作用,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在前列地尔的治疗基础上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 前列地尔 依帕司他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检测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接受治疗的89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标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健康检查的89例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成员的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进行检测,并对两组人员的检测结果以及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人员的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的含量要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对应含量,同时,对照组人员的以上检测指标的阳性检出率也要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诊断时,可以将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含量作为早期诊断的参考表准,值得在临床检查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尿白蛋白 免疫球蛋白G &beta 2微球蛋白 老年糖尿病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来院诊治的糖尿病患者58例,根据ECT检测肾小球滤过率(GFR)将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肾功能中度及以上损伤组(GFR〈60mL/min)15例,肾功能轻度损伤组(GFR60-90mL/min)30例,肾功能正常组(GFR≥90mL/min)13例,正常对照组为本院体检中心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检测各组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尿素氮的浓度水平。结果糖尿病肾功能中度及以上损伤组、肾功能轻度损伤组、肾功能正常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肾功能中度以上损伤组、轻度损伤组分别和肾功能正常组、正常对照组间的Scr和BUN水平差异也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而第三组和正常对照组Scr和BUN的浓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的联合检测检测糖尿病肾病的阳性率(84.4%)明显高于Scr(42.2%)和BUN(44.4%)。结论胱抑素C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而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可以明显提高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的检出率。

  • 标签: 血清胱抑素C 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血清胱抑素C与β2微球蛋白两项指标联合检测方式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肾功能进行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妊娠期高血压肾功能异常确诊患者43例,再抽取同期妊娠高血压无肾功能损伤患者43例,将其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胱抑素C与β2微球蛋白两项指标水平,对比两组结果。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血清胱抑素C与β2微球蛋白两项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血清胱抑素C与β2微球蛋白两项指标联合检测方式可以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肾功能进行客观的评价。

  • 标签: 血清胱抑素C &beta 2微球蛋白妊娠期 高血压 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宫颈癌术后出院留置尿管患者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12月84例按传统模式进行医疗护理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5年1月至12月105例按医护一体化延续性护理模式护理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出院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依从性及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患者出院满意度从97.7%提高到100%、健康教育的知晓率从83.7%提高到99.5%(P<0.01)和依从性从89.3%提高到98.6%(P<0.06)尿储留的发生率从17.9%降低到5.7%(P<0.01)结论医护一体化模式能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 标签: 医护一体化模式 宫颈癌 留置尿管 延续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及尿动力学变化。方法选取产后45内患有压力性尿失禁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生物电刺激疗法联合盘底肌肉锻炼治疗,统计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尿动力学变化。结果治愈56例、改善20例,总有效率95.0%(76/90);尿道最大闭合压力、最大压力及应力性漏尿点压力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上,生物电刺激疗法联合骨盆肌肉锻炼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生物电刺激 盆底肌肉锻炼 尿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MCM5)在膀胱肿瘤组织和尿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对膀胱肿瘤复发检测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6~2017年膀胱癌患者72例、泌尿系统疾病者60例和健康体检者60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取膀胱组织标本和尿脱落细胞标本进行MCM5检测。并进行尿细胞学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特异度、敏感度。结果在膀胱癌患者膀胱肿瘤组织中,随着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增加,其MCM5表达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膀胱癌尿脱落细胞中,有64例(88.89%)MCM5表达阳性,与对照组和泌尿系统疾病组比较,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中MCM5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增加,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中MCM5表达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MCM5阳性表达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初发和复发患者MCM5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细胞学检查与MCM5检测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尿细胞学检查比较,MCM5检测的敏感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增加,膀胱癌患者膀胱肿瘤组织和尿脱落细胞中MCM5表达量升高,膀胱癌患者进行MCM5检测,对检测膀胱肿瘤组织复发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膀胱肿瘤 脱落细胞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缬沙坦、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效果。方法择取医院就医的8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患者,选取时间为2015年3月11日到2017年1月26日,通过随机颜色球抽取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分别给予缬沙坦、缬沙坦联合雷公藤多苷进行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24小时尿蛋白量、血肌酐。结果观察组治愈例数=30例、24小时尿蛋白量=0.54±0.11g/L、血肌酐=150.54±61.54umol/L,与对照组结果比较,P<0.05。结论缬沙坦与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效果显著,可稳定患者病情,提高治愈例数,改善蛋白尿水平,可推广。

  • 标签: 缬沙坦 雷公藤多苷 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沙坦联合硝苯地平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以及尿微量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氯沙坦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氯沙坦片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BP、DBP、BUN、SCr以及尿微量蛋白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SBP以及DBP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SBP以及DBP水平降低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BUN、SCr以及尿微量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BUN、SCr以及尿微量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硝苯地平可以有效的稳定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有效的保护患者的肾脏功能,值得在临床进行大力的推广。

  • 标签: 氯沙坦 硝苯地平 2型糖尿病 高血压 肾功能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吲达帕胺联合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自 2015 年 2 月至 2016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 66 例,依据治疗方法差异性均分两组,每组患者例数各 33 例。接受吲达帕胺单用治疗的患者作为参照组,接受 吲达帕胺联合缬沙坦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最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和统计。 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优,尿微量白蛋白、尿素氮以及血肌酐改善情况也相对较优,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统计学意义形成。 结论: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予以吲达帕胺联合缬沙坦,效果理想,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同时可以对其肾功能予以保护,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吲达帕胺 缬沙坦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血压 尿微量白蛋白
  • 简介: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HSP)性肾炎的疗效及对尿蛋白、尿红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90例HSP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指标、24h尿蛋白和尿红细胞水平及患儿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6%(43/45),显著高于对照组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较治疗前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高于治疗前,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24h尿蛋白、尿红细胞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h尿蛋白、尿红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2/4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3/4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4周时两组患儿肾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随访观察组失访1例,对照组肾损害发生率为28.9%(13/45),显著高于观察组11.4%(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效果确切,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尿蛋白和尿红细胞水平,改善患儿肾功能,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地塞米松 丙种球蛋白 尿蛋白 尿红细胞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患者的诊断及症状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71例IC/BP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59例,年龄20~76岁,平均(43±14)岁;病程6~240个月,平均(62±37)个月。所有患者先采用O'Leary-Sant调查表进行症状评估,再行尿动力学检查,最后在麻醉下行膀胱镜检和水扩张。分析尿动力学检查结果与症状严重程度(ICSI、ICPI评分)、膀胱镜下黏膜改变、麻醉下最大膀胱容量之间的关系。结果ICSI、ICPI评分高的患者膀胱初感觉容量、初始尿意容量、强烈尿意容量和尿流量较ICSI、ICPI评分低的患者小(P〈0.05);膀胱镜下黏膜改变不同分级患者间膀胱初感觉容量、初始尿意容量、强烈尿意容量和尿流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初感觉容量、初始尿意容量、强烈尿意容量、尿流量和最大尿流率与麻醉下膀胱最大容量呈正相关(r分别为0.462、0.391、0.414、0.616、0.237,P〈0.05)。结论尿动力学检查能够为IC/BPS患者的诊断和症状严重程度评估提供有效的客观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间质性膀胱炎 尿动力学 诊断 症状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尿NAG、血β2微球蛋白(β2-MG)分析其对高尿酸血症患者早期诊断肾功能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选择31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和31例健康体检者,高尿酸血症患者以血肌酐进行分组,测定血清胱抑素C(Cys-C)、尿NAG、血β2微球蛋白并进行比较。结果不同组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胱抑素C、血β2微球蛋白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胱抑素C、血β2微球蛋白有统计学差异,但尿NAG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用血清胱抑素C、血β2微球蛋白联合检测高尿酸血症患者,可早期发现肾功能改变,对病情发展具有预示作用。

  • 标签: 早期肾损害 高尿酸血症 血清胱抑素C 血&beta 2微球蛋白 尿NAG
  • 简介:目的探讨WASP家族Verprolin同源蛋白1(WAVE1)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兔尿源性脓毒血症肺组织中表达上调中的关系。方法30只健康雄性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尿源性脓毒血症组(US组)。采用肾盂内高压法制备家兔尿源性脓毒血症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分别于术后12h、24h、36h检测家兔肺组织WAVE1蛋白表达水平及肺组织中HMGB1含量及HMGB1mRNA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US组肺组织HMGB1含量、HMGB1mRNA表达活性升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US组肺组织中WAVE180.00%(12/15))呈强阳性表达,在Sham组肺组织中,WAVE186.67%(13/15))呈低表达或不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源性脓毒血症急性肺损伤中WAVE1与HMGB1可能具有相关性。

  • 标签: 尿源性脓毒血症 高迁移率族蛋白-1 急性肺损伤 WAVE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开展缬沙坦联合吲达帕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缬沙坦组、吲达帕胺组与联合组(n=30)。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口服80mg/次,1次/1d,吲达帕胺组口服吲达帕胺2.5mg/次,1次/1d,联合治疗组分别给予两种药物共同使用,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压与各项检测情况均显著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缬沙坦组的80.00%与吲达帕胺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确切疗效。

  • 标签: 缬沙坦联合吲达帕胺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 影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