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2008年8月至2012年7月30例胸腰椎骨折病例男24例,女6例,年龄35-66岁。损伤节T1212例,L18例,L25例,L32例,L43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10天,均为爆裂骨折。脊柱后凸程度(Cobb角)20-40度。椎体高度压缩至正常的30%-70%。治疗按置钉、减压、复位、植步骤进行。结果随访平均12个月,椎体高度恢复至正常的90%-100%,Cobb角平均3度,30例Frankel分级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是安全可靠的方法,可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改善脊髓神经功能。

  • 标签: 椎弓根 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 简介:目的评价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治疗肱骨外科颈Ⅱ、Ⅲ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肱骨近锁定板结合植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21例,根据Neer分型,Ⅱ型5例,Ⅲ型16例;其中二部分骨折5例,三部分骨折10例,四部分骨折6例。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6个月以上,骨折全部愈合,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优良率85.7%。结论肱骨近锁定板结合植有利于骨折断端愈合、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是治疗肱骨外科颈Ⅱ、Ⅲ型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肱骨近段锁定板 肱骨外科颈骨折 植骨 内固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胸腰脊柱后凸畸形截矫形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骨科治疗的脊柱后凸畸形的4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优化健康教育、肺功能训练、胃肠道准备,术后均予以严密的病情观察、充分有效镇痛、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例患者发生胸腔积液、1例患者发生精神障碍。结论优化护理是保证患者能顺利完成手术的关键,严密的术后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患者功能恢复好。

  • 标签: 脊柱后凸畸形 优化护理措施 老年 截骨矫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治疗胸腰骨折的方法。方法用AF内固定系统加椎体内植治疗胸腰骨折36例,同时予伤椎椎体椎板有效减压。统计术前、术后2周和术后末次随访时伤椎前后缘高度、Cobb角资料。结果术后随访7-36个月,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恢复至96.7±7.4%,后缘高度恢复至98.5±6.3%,Cobb角恢复到4.7±2.6°。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O1)。术后末次随访时各项指标与术后2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O.05),神经功能按Frankel评定,33例提高1~3级。结论AF内固定系统加伤椎椎体内植是治疗胸腰骨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效果满意,值得应用。

  • 标签: AF系统 内固定 脊柱骨折 自体骨 椎体内植骨
  • 简介:目的观察后外侧减压植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外侧减压植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爆裂骨折患者26例,术前检查示伤椎压缩20%-65%,平均压缩45%,后突角23°~35°,平均28.5°。65%患者合并神经系统损伤,所有患者均采用后外侧减压植融合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a(观察椎体高度、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2.1±0.4)h,平均透视时间(16±5)min,平均出血(480±40)mL。所有病例术后无神经功能恶化现象,术前AMS评分为(42.5±11.4)分,术后1aAMS评分为(78.5±10.2)分,术后1aAMS评分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a脊柱后凸Cobb’s角、椎体前缘、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后外侧减压植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爆裂骨折是一种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且能够维持脊柱稳定性,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 标签: 胸腰段爆裂骨折 后外侧减压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胫前动脉近端骨膜穿支皮瓣修复拇指节性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3月至2019年1月,应用胫前动脉近端骨膜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拇指节性缺损8例。其中,指骨间关节缺损2例,近节指骨缺损3例,鱼际肌及掌骨缺损3例;合并肌腱缺损4例,同时伴有其他指损伤6例。软组织缺损面积:4.5 cm×2.5 cm~7.2 cm×4.0 cm,指、掌骨缺损长度:1.2~2.5 cm。皮瓣切取面积:5.0 cm×3.0 cm~7.5 cm ×4.5 cm,瓣切取大小:1.2 cm×1.0 cm×0.8 cm~2.5 cm×1.0 cm×1.0 cm。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或皮瓣局部转移覆盖6例,植皮2例。术后制定随访计划,所有病例采用门诊、电话、微信及登门拜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随访。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24个月,皮瓣色泽正常,质地良好,厚薄适中,TPD为7~10 mm。小腿供区无功能影响。移植瓣愈合时间2.0~4.0个月,平均2.6个月。依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7指,良1指;采用Michigan手功能评价标准评定,8例8指评分81.3~91.8分,平均83.6分。结论应用胫前动脉近端骨膜穿支皮瓣重建拇指节性缺损,能够较大程度恢复拇指的外观和功能,且供区损害小,是拇指节性缺损修复的有效术式。

  • 标签: 胫前动脉 穿支 骨皮瓣 节段性拇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体表皮干细胞(ESC)对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移植异体全厚皮成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酶消化法从1只4周龄雄性BALB/c-NU裸鼠(品系、鼠龄与性别下同)中获取培养7 d呈铺路石状原代ESC,其第3代细胞经流式细胞仪鉴定阳性表达ESC标志物CD44且阴性表达CD45,经免疫荧光法鉴定阳性表达ESC标志物p63与整合素6α且阴性表达CD71。取对数生长期的第3代ESC进行后续实验。取26只裸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和ESC组,在每只裸鼠背部制备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后,2组创面分别喷涂等体积的PBS、ESC,创面上均移植从另外4只裸鼠背部切取制备的全厚皮。分别取2组10只裸鼠,观察术后0(即刻)、3、7、14、21 d创面愈合与皮片存活情况并计算术后3、7、14、21 d皮片存活比和皮片收缩率(样本数为各时间点存活皮片数),采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仪检测术后3、7、14 d皮片的血流灌注情况并计算各时间点ESC组与PBS组裸鼠皮片血流灌注比(样本数为各时间点2组配对均存活皮片对数);分别取2组剩余3只裸鼠,取术后7 d皮片组织,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IL-10、Ⅰ型胶原、Ⅲ型胶原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mRNA和蛋白表达。对数据行Log-rank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与Bonferroni校正。结果以术后0 d情况为参照,2组裸鼠术后3、7、14、21 d创面逐渐愈合,皮片收缩情况逐渐明显,其中PBS组裸鼠创面收缩愈合情况较ESC组明显。术后3 d,ESC组1只裸鼠皮片移植失败,PBS组3只裸鼠皮片移植失败;术后7 d,PBS组又有1只裸鼠皮片移植失败。2组裸鼠术后3、7、14、21 d皮片存活比相近(P>0.05)。术后3、7、14、21 d,ESC组裸鼠皮片收缩率分别为(9.2±0.4)%、(19.7±1.2)%、(53.6±3.5)%、(62.2±5.1)%,显著低于PBS组的(11.0±0.9)%、(47.8±2.8)%、(86.1±7.1)%、(89.7±9.0)%(t=5.719、26.650、11.940、7.617,P<0.01)。术后3、7、14 d,2组裸鼠皮片均有血流灌注信号;ESC组与PBS组裸鼠皮片血流灌注比均值均大于1,3个时间点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与PBS组比较,ESC组裸鼠皮片组织中TNF-α、IL-8、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mRNA(t=2.823、2.934、2.845、2.860,P<0.05)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IL-10和MMP-9的mRNA(t=3.877、2.916,P<0.05)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结论异体ESC可减轻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移植异体全厚皮片收缩,促进移植皮片与创面之间新生血管的形成,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胶原蛋白表达,促进MMP-9的表达,从而提高移植皮片的成活质量。

  • 标签: 干细胞移植 皮肤移植 伤口愈合 表皮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和观察不同种植系统口腔种植的临床效果。 方法 抽取本人 50例前牙外伤病患作为本次报告的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给予片段弓搭配辅弓修复技术,观察组给予微螺钉种植体修复技术,对比两组病患临床治疗的效果。 结果 观察组病患治疗效果远远优于对照组,并且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病患对于临床治疗的满意程度更高,其差异有着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微螺钉种植体修复技术能够更好地达到正畸种植需求,进一步增强病患对临床治疗的满意程度,有着极强的使用价值。

  • 标签: 种植系统 口腔种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种植系统口腔种植临床病例的探析来对其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我院从 2014 年到 2017年收治的需要接受口腔种植的患者共 90例,根据患者自主选取的不同口腔种植系统,将其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各 30例患者,分别为诺贝尔组、奥齿泰组、 ITI组,选用不同的种植方法对其进行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诺贝尔治疗的有效率为 96.67%,奥齿泰治疗有效率为 93.33%, ITI组的治疗有效率为 90%。结论:相比而言,不同种植系统口腔种植没有显著的治疗差异,在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种植系统。

  • 标签: 口腔 种植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不同种植系统口腔种植的临床效果,寻找口腔种植治疗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99例需要进行口腔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选择不同,进行组别分类,可以分为甲组、乙组以及丙组,每组33例,甲组接受ITI治疗、乙组接受诺贝尔治疗以及丙组接受奥齿泰治疗,进而分析期临床效果。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甲组的总有效率为96.97%,乙组的总有效率为96.97%,丙组的总有效率为93.94%,这三个组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治疗方面,不同的种植系统治疗方法各有各的优点,期临床效果差异不大,因此在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医生要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而相应种植系统的采用。

  • 标签: 不同种植系统 口腔种植 临床效果
  • 简介:编辑同志:某地检察院在审查一起盗窃案件时,发现该案犯罪嫌疑人范某已于2001年10月18日因盗窃罪被宣告判处有期徒刑二年零六个月,缓刑三年。同日,法院对其取保候审。当年10月26日,范某再次盗窃触犯刑法。范某在上诉期内未上诉,检察院也未提出抗诉。在能否对范某实行数罪并罚问题上,一种意见认为,应根据刑法第七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撤销缓刑,实行数罪并罚。另一种意见认为,刑法第七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是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的实行数罪并罚,而缓刑考验期要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即从判决生效之日(10月28日)起计算。范某再犯新罪时缓刑考验期限还未启动,因此,不能数罪并罚。请问:对范某能否实行数罪并罚?安徽省池州市人民检察院唐志恩唐志恩同志:按照刑法第七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对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和发现判决宣告前的漏罪,都应当撤销缓刑,实行数罪并罚。范某又犯罪发生在判决宣告之后,缓刑考验期限启动之前,既不是判决宣告前的漏罪,也不是缓刑考验期内的新罪,无法从刑法第七十七条第一款中找到是否数罪并罚的依据。由于缓刑判决宣告后,至缓刑考验期开始计算之日(判决确定之日),还存在十日的上诉(抗诉)期限,而刑法第七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不能覆盖...

  • 标签: 判决尚未 尚未生效 犯罪
  • 简介:摘要 目的:对不同的口腔种植系统进行临床应用,对比评价它们的临床性能,以期为口腔种植系统的临床选择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选择我院 2018 年 6 月到 2019 年 6 月收治的 99 例进行口腔种植修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选择系统不同进行组别分类,分为甲组、乙组以及丙组,每组 33 例。甲组接受 ITI 种植系统、乙组接受诺贝尔种植系统以及丙组接受奥齿泰种植系统,进而分析它们的临床效果。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甲组的总有效率为 96.97% ,乙组的总有效率为 96.97% ,丙组的总有效率为 93.94% ,这三个组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于口腔种植修复,不同的种植系统各有其优越性,其临床效果差异不大。医生和患者可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而选用相应的种植系统。 关键词 种植系统;口腔种植;临床效果 前言   对于牙列缺损的临床修复,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修复方法就是口腔种植。通过口腔种植修复,不仅可以很好的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同时还有利于患者发音、美观等功能的恢复。对于口腔种植,判断其临床效果的主要指标就是种植牙的存留率或成功率 [1] 。现阶段,国内外常用的种植系统的主要有三种:一是 ITI 种植系统;二是诺贝尔种植系统;三是奥齿泰种植系统。不同种植系统的应用,其临床疗效也存在一定的不同。种植修复是一项技术难度较高的操作,其临床成功率与医生的操作水平密切相关,也与口腔种植系统的选择有关。为分析不同种植系统的口腔种植疗效,特我院 2018 年 6 月到 2019 年 6 月收治的 99 例行口腔种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 1 )年龄在 20 周岁以上;   ( 2 )未接受过其他修复治疗;   ( 3 )所有患者均符合种植修复标准;   ( 4 )所有患者无严重的系统性的疾病,口腔卫生情况较高。   ( 5 )所有的患者都是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排除标准   ( 1 )患者有快速进展性牙周炎;   ( 2 )具有严重的系统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等;   ( 3 )精神性疾病患者; 1.3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 2018 年 6 月到 2019 年 6 月收治的 99 例行口腔种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选择种植系统不同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甲组、乙组以及丙组,每组 33 例。其中,男性患者为 55 例,女性患者为 44 例,年龄 21-38 岁,平均( 27.5±4.8 )岁。三组患者在其他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4 治疗方法   对患者进行口腔局部麻醉,定点,逐级扩孔备洞。冲洗种植窝,在相应的种植位点植入相应的种植体,缝合。一般下颌 3—4 个月后,上颌 5—6 个月后,检查结合情况,行种植二期修复,并制作相应的修复体。一年后的随访检查种植体情况 [3-4] 。 1.5 临床疗效判定   通过临床检查,结合患者主观感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种植疗效判定,主要内容如下:显效:患者无不适症状,种植体稳定,咬合良好,牙龈色形质正常, X 线显示无吸收现象;有效:患者无不适症状,咬合一般,牙龈形态欠佳, X 线示结合较可;无效:与种植修复之前相比,患者的各个方面均无明显变化。 1.6 统计学方法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  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甲组的总有效率为 96.97% ,乙组的总有效率为 96.97% ,丙组的总有效率为 93.94% ,这三个组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其详细内容见表 1 。      

  • 标签:
  • 简介:【摘要】:PH值是对食品品质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可以将食品的酸碱度客观的反映出来,从以此可作为判定食品新鲜程度、成熟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食品加工企业及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应根据国家相关标准,采用不同方法对各种食品的PH值进行测定,对各种食品的质量进行评定。本文就食品PH值测定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总结了测定不同种类食品PH值的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以期对实践工作提供一点参考。

  • 标签: 食品 PH值 测定方法
  • 简介:摘要研究了不同种子处理方法对樟子松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子处理方法对樟子松幼苗生长影响明显,以10°C冷水浸种催芽处理效果最好;沙床催芽法效果次之;50°C温水浸种催芽法效果最差.建议在樟子松幼苗培育中采用冷水(10°C)浸种催芽方法和混沙埋藏催芽方法进行种子处理.

  • 标签: 樟子松 种子处理 幼苗生长 浸种 混沙埋藏
  • 简介:我国现行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二款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该条款规定的“以自首论”,即指余罪自首,理论上也称为准自首。对于余罪自首的“其他罪行”的理解,学界出现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余罪自首中的“其他罪行”必须是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罪行属不同的罪名;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行为人所供述的罪行不论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罪行是同种罪名,还是异种罪名,都应成立余罪自首。

  • 标签: 余罪自首 罪行 “以自首论” 司法机关 犯罪嫌疑人 现行刑法
  • 简介:连续3年进行物候观测、产量对比,研究不同种源多花黄精生物生态特性,并分析探讨其多糖含量与原生地多年生态环境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多花黄精整个生长期为201-240d,不同种源各有差异,最短的与最长的相差39d,平均值为218.8d;可分出苗期、伸长期、开花期、果实期和枯萎期,其中出苗期为24-38d,伸长期为38-45d(从出土到展叶10-15d),开花期36-47d,果实期为116-134d(结果期20-40d),枯萎期为75-108d;种植2年增产最明显的为浙江庆元种源173.1%,其次为安徽青阳种源164.5%、浙江莲都种源161.7%、浙江安吉种源159.8%;优质多花黄精对各项生态因子的要求为:空气湿度78.9%,活动积温4791.4℃,日照时数1691,年降水量平均1463mm,七月最高温30.6℃,一月最低温1.1℃。

  • 标签: 多花黄精 物候观察 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