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产科流程化护理模式在基层医院孕妇产前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来我院产科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n=100),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孕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孕妇进行普通的产前检查相关护理,研究组则予以产科流程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孕妇产检效率(平均产检时间与产前检查依从性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平均产检时间显著降低,产检依从性评分升高,组间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产科 流程化护理 基层医院 产前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入室后首次给予抗癫痫药物(AED)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方便抽样,选择入住三甲医院神经内科ICU 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4例重症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4例重症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为试验组,试验组在入室后实施优化后的首次给药流程,对照组实施常规给药流程。比较两组患者入室后首次给予AED的时间、给药步骤用时、负荷剂量AED储备、不同时间段癫痫发作控制情况等差异性。结果入室后首次给予AED的时间,对照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31.0(10.0,69.0) min,大于试验组的25.0(16.0,31.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760,P<0.05);给药各步骤用时对比:步骤1(患者入室—医嘱确认)的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811,P<0.05);步骤2(医嘱确认—摆药完成)的用时比较,对照组大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327,P<0.05);步骤3(摆药完成—给药完成)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137,P>0.05);对照组负荷剂量AED储备率为63.6%(28/44),试验组为100.0%(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9.556,P<0.05);2组患者癫痫控制情况:试验组在首次给药后总控制率为93.2%(41/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4%(2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3.445,P<0.001)。结论通过优化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入室后首次的给药流程,明显缩短了入室后首次给予AED的用时,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 标签: 优化流程 给药时间 癫痫持续状态 有效性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实施血透室护理流程管理对护理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血透室进行血透的患者84例做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办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42例,常规组患者采取一般护理管理,试验组患者进行护理流程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结果:试验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血透室实施血透室护理流程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血透室 护理流程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护理流程优化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40例(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流程优化,即在原有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流程基础上对快速康复中饮食、疼痛控制、下床活动、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各环节进行优化,制定出详细可行的流程,并制定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快速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观察并统计在使用优化护理流程后患者的焦虑评分、疼痛评分、引流管停留时间、尿管停留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术前禁食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术后1周Barthel评分。与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实施流程优化前40例髋关节置换老年患者(对照组)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HAD评分、疼痛评分分别为(9.10±2.00)分和(2.28±1.1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0±2.31)分和(7.13±1.32)分;观察组引流管停留时间、尿管停留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术前禁食时间分别为(39.30±1.71)h、(23.13±2.38)h、(7.53±1.58)h、(6.70±1.62)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8.05±1.96)h、(29.85±2.14)h、(11.20±2.13)h、(10.05±1.66)h;观察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分别为(13.83±1.63)d和(22 978.60±1 237.81)元,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8.60±1.68)d和(31 475.46±643.67)元;观察组术后1周Barthel评分为(75.18±7.9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83±5.69)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将更加优化的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中,可减轻焦虑和控制疼痛,缩短引流管和尿管留置时间,缩短下床活动时间、术前禁食时间和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并加快术后患者自理能力恢复。

  • 标签: 老年 髋关节置换 流程优化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急诊溶栓流程的改造缩短院内耽误时间。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急诊收治的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男102例,女56例,年龄(69.12±12.75)岁。本院自2017年11月起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急诊溶栓流程的改造,包括在急诊设立卒中专科护士岗位、溶栓地点由病房前移到急诊、完善卒中绿色通道、优化评判溶栓路径等。建立3个时间节点:入急诊到扫描头颅CT的时间,扫描头颅CT到签署知情同意的时间,签署知情同意到开始溶栓的时间。3个时间相加得到急诊至开始静脉溶栓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评价各时间节点、DNT、溶栓达标率(DNT≤60 min为达标)的情况,进而分析院内延误改进的效果。结果2016—2019年4年间,经急诊溶栓的例数分别是20例、22例、46例、70例;溶栓达标率分别为5.00%、9.09%、43.49%、55.71%;DNT中位数分别为112.0(82.5,134.0)min、75.5(71.8,85.0)min、67.5(48.8,82.3)min、59.0(49.8,76.0)min。各年度的时间节点和DNT均逐年缩短,除扫描头颅CT到签署知情同意的时间以外(P=0.260),其余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院急诊溶栓流程改造方法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 超急性期脑梗死 溶栓 流程改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进出急诊室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更高,与参照组比较,差异P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抢救 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伴急性左心衰实施先急救后转运方式对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用我院2020年3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讨论目标,按照不同急诊护理方式分为研究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研究组实施改进急诊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窗情况以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窗情况均短于对照组且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改进急诊护理流程实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可以有效减少抢救时间,更加有利于患者抢救,且护理内容让患者家属更为认可,值得推广并使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 改进急诊护理流程 价值评定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脑卒中患者应用优化急诊护理的方式,对其抢救效果以及满意度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本院治疗脑卒中的患者70例。经过随机分组,研究组35例,常规组35例 。常规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取优化急诊护理的方法。给予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抢救情况进行比对。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7.14%,高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82.86%,(P

  • 标签: 脑卒中患者 常规护理 优化急诊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手操作”护理流程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10月于我院接受根管治疗的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37)与对照组(n=37),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流程干预,研究组患者予以“四手操作”护理流程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根管治疗 “四手操作”护理流程 治疗依从性 治疗时间 治疗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救护理流程用于创伤性休克的价值。方法:2019年3月-2020年10月本院接诊创伤性休克病患74例,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急救护理流程,对照组行常规急救护理。对比休克纠正时间等指标。结果:针对休克纠正时间、抢救时间与术前准备时间,试验组依次是(6.39±1.71)h、(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化护理流程在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48例,均行静脉溶栓治疗。按抽签的方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优质化护理流程干预。比较并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比较,两组护理后NIHSS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优质护理 脑梗死 静脉溶栓 效果 NIHSS/BI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新生儿窒息抢救中运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于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的80例新生儿窒息患者并随机分组,A组(n=40)予以常规流程护理,B组(n=40)予以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干预,从抢救时间、ApgAr评分与家属满意度3方面对两组的抢救成效进行评估与比较。结果:B组抢救时间较A组缩短更明显,ApgAr评分、家属满意度较A组提高均更加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生儿窒息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开展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能够获得更理想的抢救成效,并提高家属满意度,值得推荐。

  • 标签: 抢救护理 新生儿 窒息 措施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流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度我院收治的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60例,按照常规急救护理和一体化急救护理流程将其随机分组,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研究对象,每组患者人数保持一致。利用观察对比的方法,研究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流程和常规急救护理的效果差异。结果: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流程的观察组患者在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数据,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急救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流程,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使各类并发症问题的发生概率大大降低,令患者的身体状况尽快好转,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急救护理。

  • 标签: 急救护理 有机磷农药中毒 一体化急救护理流程
  • 简介:摘要:药品检验是药品监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检验的质量与效率直接决定了监管的效果,所以必须对其给予高度重视。本文将从从药品检验的业务流程视角展开探讨和分析,以流程价值为导向,分析和研究质量改善和效率提升的相关措施,希望能够对相关管理者有所帮助。

  • 标签: 业务流程 药品检验 质量 效率 监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流程再造应用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治疗中所发挥的价值。方法:将我院在2018年4月~2019年12月接诊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应用护理流程再造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抢救成功率;抢救相关时间;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抢救所需时间短,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与对照组相比较存在差异,P

  • 标签: 护理流程再造 急诊严重创伤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以及转运改良流程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段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对本院120例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心肌梗死采取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及转运改良流程护理。比较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诊反应时间、心电图时间、入院时间、急救总时间,并对比2组患者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急救以及转运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护理以及转运改良流程能够明显提升急救效果,保证患者的急救成功率,有效缩短急救时间。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护理 转运改良流程 急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急诊护理流程对于提升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急救效率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内收治的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主要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开展急诊护理流程,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抢救时间、再灌注时间、冠脉开通时间、治疗时间和对照组相比均相对较短,差异显著;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相对较高,P<0.05。结论 将急诊护理流程运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上优势显著,可缩短急救流程的时间,从而提高急救效率和患者满意度,故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诊护理流程 急救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30例,在参照组患者的抢救过程中采取以往的常规急诊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则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43.5±4.2)min、3.3%、90.0%,其抢救时间与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低于参照组,而护理满意度则高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缩短对患者的抢救时间,并降低患者院内复发的风险,并且能够得到患者的较高认可,值得推广。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部分患者作为主要分析对象,选取时间为:2020年5月-2021年3月,期间从收治患者中选取64例完成分析。使用对比分析方法,以观察组和对照组为本研究小组名称,分别将64例患者分入2组,分别使用常规护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研究期间统计患者相关资料,重点记录患者抢救成功率。结果:运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观察组患者急救成功率为96.87%,高于对照组患者急救成功率84.37%,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此次研究对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结果显示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提升,急救成功时间有效缩短,建议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