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在胎儿畸形筛查诊断中采取产前系统胎儿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在本院进行产检的10944例孕妇,时间选为2018年1月~2019年12月,所有孕妇均给予常规产科检查与产前系统胎儿超声检查,对检查后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引产或分娩证实,10944例孕妇中共80例畸形胎儿,畸形率为0.73%;产前系统胎儿超声检查胎儿畸形检出率97.50%高于常规产科检查检出率76.25%,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产前胎儿畸形筛查中采取产前系统胎儿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提升胎儿畸形检出率,降低胎儿缺陷出生率,值得借鉴。

  • 标签: 常规产科检查 产前系统胎儿超声检查 胎儿畸形 二孩政策
  • 简介:声弹性成像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之一,能客观评价乳腺肿块的相对弹性硬度。本文系统回顾了近年来乳腺弹性应变比、面积比和直径比等在区分良恶性肿块方面的文献,就声弹性成像半定量参数的诊断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声弹性成像 乳腺肿块 参数
  • 简介:目的:探讨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nodularhyperplasia,FN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9例FNH患者10个病灶的MSCT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9例中8例为单发病灶,1例多发。平扫9个呈低或稍低密度,1个等密度。平扫3个病灶见中央瘢痕;多期增强扫描7个病灶见中央瘢痕,动脉期及门脉期瘢痕均未见强化,延迟期5个见中央瘢痕强化。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央瘢痕外,8个FNH病灶明显均匀强化,2个中等均匀强化;门脉期病灶密度下降,但均略高于或等于正常肝实质;延迟期病灶密度等于或略低于肝实质。动脉期4个病灶中心或周边见增粗的供血动脉,其中1个为肝动脉分支直接进入病灶中心,1个的供血动脉自病灶中心沿纤维间隔向周边呈放射状分布,另2个周边见供血动脉。结论:MSCT多期扫描可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和病理学特征,对FNH具有重要的诊断鉴别诊断价值。

  • 标签: 局灶性结节状增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研究胆总管扩张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CPR)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局限性.方法:收集20例胆总管扩张患者,将其1~3mm薄层扫描轴位源像(ASI)传到工作站后处理,行扩张胆总管曲面重建成像,作任意曲面显示所要观察的扩张胆总管.经手术病理及随访证实,评估CPR对胆总管扩张病因的定位与定性价值.结果:CPR对扩张胆总管的成像率达100%,均能显示完整的扩张胆总管及梗阻部位,定位准确率达100%,定性准确率达90%.结论:CPR能将不在同一平面的扩张胆总管显示于一个平面上,更好地显示扩张胆总管的连续性,可直观地显示胆总管扩张程度、部位及梗阻端形态,对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胆总管扩张 CPR 诊断 多层螺旋CT 手术病理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硬化性腺病的声像图与X线特征,比较超声与X线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45例乳腺硬化性腺病患者的超声和X线特征,根据乳腺影像与数据报告系统(Breast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BI-RADS)进行分类。结果:共151个病灶,超声表现为片状低回声型9.3%,结节或肿块型65.6%,局部声影型4.0%,阴性21.2%。136例行X线检查,钙化型31.6%,肿块影23.5%,非对称性致密影14.7%,局部结构扭曲22.8%,7.4%阴性。超声、X线对良恶性判断的准确率分别为53.6%、40.4%。结论:硬化性腺病缺乏典型的声像图及X线表现,影像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有待提高。

  • 标签: 乳腺疾病 硬化性腺病 超声检查 乳房X线摄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影像和数据报告系统(TI-RADS)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共195个甲状腺微小结节(直径≤10mm)完整超声检查资料,并进行TI-RADS分类.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超声TI-RADS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绘制超声TI-RADS诊断甲状腺微小癌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结果:TI-RADS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8.8%、35.5%、54.2%、97.5%、0.764.结论:超声TI-RADS分类方法对甲状腺微小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超声影像和数据报告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16层CT血管成像(16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5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16SCTA检查,应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组(MPR)对颅内动脉瘤显示情况进行评价,并将结果与DSA和/(或)手术结果比较。结果:58例共发现动脉瘤69个,其中单个动脉瘤50例,2个动脉瘤7例(14个),3个以上动脉瘤1例(5个)。16SCTA清晰显示了颅内动脉瘤的部位、瘤颈、载瘤动脉的关系及与周围邻近结构的空间关系。结论:16SCTA具有无创、快捷、安全、准确性高的特点,可作为颅内动脉瘤患者首选而有效的筛查方法。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 简介:光学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的功能成像技术。该技术通过对组织血红蛋白浓度及血氧饱和度的测量,反映肿块内部代谢状况,从而为乳腺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信息,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光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与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光学成像技术 乳腺病变 进展
  • 简介:女,出生12d,因哭闹不止、拒哺乳、呕吐2h入院,查体:腹部膨隆。血象正常。超声检查:右下腹腔内见范围约27mm×21mm无回声包块,形态规则,壁厚呈双层肠壁样强-弱-强回声,包块近端肠管扩张,内径约17mm,彩色多普勒显示包块壁有动静脉血流信号(见图1),与文献报道[1]相似,提示:右下腹无回声包块(考虑肠重复畸形伴肠梗阻)。

  • 标签: 消化系统畸形 婴儿 新生儿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 简介:目的:分析脑胶质瘤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1H-MRS)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探讨脑胶质瘤的1H—MRS特点与其病理级别相关性。方法:搜集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38例,按照WHO分级(2000)标准分成两组:低级别脑胶质瘤组、高级别脑胶质瘤组。所有患者在术前行1H—MRS检查,均在MR非增强成像的基础上获得。使用GESigna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多体素扫描,点分辨选择波谱法,检测不同区域代谢物变化。结果:脑胶质瘤的1H—MRS表现:肌酸(Cr)无明显变化;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下降,胆碱(Cho)增高,变化的程度由肿瘤级别高低决定;低级别、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肿瘤组织分别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的NAA/Cr、Cho/Cr、NAA/Cho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低级别脑胶质瘤和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肿瘤组织的NAA/Cr、Cho/Cr、NAA/Cho比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胶质瘤的NAA/Cho、Cho/Cr、NAA/Cr比值与病理级别相关。结论:1H—MRS与MRI相结合能提高脑胶质瘤术前诊断的准确性。1H—MRS可评价脑胶质瘤的分级,反映脑胶质瘤代谢特性以及肿瘤生长潜能。

  • 标签: 脑胶质瘤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磁共振成像 代谢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性颅内血肿后并脑梗死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年来收治颅脑外伤合并大面积脑梗死23例,结合其临床表现、预后等分析CT的诊断价值。结果:23例均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其中9例死亡,5例呈植物人状态。结论:CT检查和及时复查可以了解颅内血肿的变化,以便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预防大面积脑梗死。

  • 标签: 颅内出血 创伤性 脑梗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通过对髋关节正位平片的检查和测量,探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病的X线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0例,共69个髋关节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退行性骨关节病的X线表现,测量其CE角(中心边缘角)、sharp角(髋臼角)和髋顶切线角。结果:CE角最大27°,最小25。,平均11.2°。sharp角最大59°,最小49°,平均55.6°。髋顶切线角全部为零度和负角,零度28髋,负角41髋。继发退行性骨关节病,表现为髋臼顶及边缘骨质增生硬化,髋臼和/(或)股骨头囊变,以髋臼更为明显。结论:X线正位平片可良好地显示髋关节骨结构,结合CE角、sharp角、髋顶切线角等相关测量,骨盆正位片目前仍是放射科诊断髋臼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病最简单实用的方法。

  • 标签: 髋脱位 骨关节炎 X线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胎儿单发半椎体畸形的二维声像图特征,以提高产前二维超声对单发半椎体畸形的认识。方法:从2010年5月—2015年5月在广东省东莞市茶山医院进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中,选取产前超声提示单发半椎体畸形7例,回顾性分析单发半椎体畸形声像图特征及产前超声检查方法。结果:7例单发半椎体畸形中,胸椎半椎体5例,腰椎半椎体2例;产前超声检查过程中,旁正中切面显示脊柱后凸和前凸畸形5例,冠状切面显示脊柱左侧弯曲和右侧弯曲6例,在没有侧弯、成角情况下,横切面很难发现椎体形态异常。结论:旁正中切面可显示半椎体畸形引起的脊柱后凸和前凸,冠状切面可显示半椎体畸形引起的脊柱左侧弯曲和右侧弯曲,横切面可显示椎体形态异常。胎儿半椎体畸形具有典型声像图特征,二维超声可作为胎儿单发半椎体畸形的常规筛查手段。

  • 标签: 半椎体 产前超声 单发
  • 简介:腋淋巴结的性质是乳腺癌患者临床诊疗方案选择的重要依据,也是重要的预后指标。研究显示,腋淋巴结清扫术给患者带来许多并发症,因此对淋巴结的性质进行术前评估非常有必要。近年来,超声技术不断发展,高频高分辨率超声已成为临床评估淋巴结性质的首选手段。本文分别对二维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将超声在淋巴结性质诊断方面的理论研究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淋巴结性质鉴别及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乳腺癌 腋淋巴结 超声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动态增强MRI(DCE-MRI)特点及DWI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46个病灶)早期女性乳腺癌患者,分析DCE-MRI及DWI图像特点.结果:46个病灶中蚕豆状或类圆形37个(80.4%);35个(76.1%)呈"毛刺征"改变.增强扫描早期病灶中度强化6个,重度强化38个,共占95.6%(44/46).34个病灶(73.9%)呈环形向心性强化,随时间延长由周边向中心向心性填充、呈高低混杂信号.DWI中b值为0时,病灶呈明显高信号;随b值增加,病灶信号强度降低.低b值为0、高b值分别为800、1000s/mm2时,病灶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94×10-3mm2/s、1.05×10-3mm2/s,可作为诊断早期乳腺癌的临界值.结论:DCE-MRI结合DWI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及特异性,可为该病的临床检出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成人髋臼结构不良性股骨头无菌坏死临床少见[1],本症X线表现及治疗均有别于继发于外伤、激素、酗酒等原因引起的股骨头无菌坏死.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从224例髋臼结构不良病例中,检出合并股骨头无菌坏死36例,累及43个股骨头.现着重就其病因、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对本症的认识.

  • 标签: 成人髋臼结构不良股骨头无菌坏死 X线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MSCT及后处理技术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不典型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急性阑尾炎的MSCT原始数据,行薄层重建,并在后处理工作站上行MPR及CPR,以观察急性阑尾炎的CT表现。结果:MPR及CPR均能清晰、直观显示急性炎症阑尾及周围情况,CPR还能显示炎症阑尾全貌;其中12例均表现为阑尾增粗、积液,5例可见阑尾周围炎,5例可见阑尾粪石嵌顿。结论:MSCT及后处理技术对急性阑尾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能为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不典型的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提供重要影像依据。

  • 标签: 阑尾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 简介:肝外胆管癌是指发生在左、右肝管至壶腹部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一般出现黄疸等临床症状时已属中晚期.随着MSCT及后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平扫加增强扫描已经成为肝外胆管癌诊断和术前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回顾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26例肝外胆管癌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探讨MPR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及术前评估价值.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胆管肿瘤
  • 简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MCRCC)是肾癌的一种少见亚型,具有低分期、低分级、预后良好和可手术治愈的特点。但需与肾囊肿、肾癌囊变、多房囊性肾瘤等其他肾囊性病变相鉴别。因此,提高MCRCC的术前影像学诊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避免术中冷冻对鉴别确诊良恶性的不可靠性。本文对MCRCC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进行综述。

  • 标签: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 肾肿瘤 影像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