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医疗行业也搭上了这班快车,医学影像技术的水平比起过去上了很大一个台阶。影像技术在医学临床诊断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从过去的医学诊断结果来看,影像技术不仅操作简单方便,而且诊断出的结果与最终的病理结果一致的概率比较高。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许多功能更完善、更精确的诊断设备和技术都已走向各大医疗系统。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医学影像技术的使用范畴和使用原理来深入研究该技术在临床上的意义。

  • 标签: 医学影像技术 医学影像诊断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囊腔类周围型肺癌的 CT诊断价值及其影像特征,以认识及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8例囊腔类周围型肺癌的患者,术前采用 320排螺旋 CT平扫,扫描后将图像传送至 vitrea工作站,进行 MPR、 MIP及 VR重建。结果: 8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腺癌 7例,腺鳞癌 1例。 CT共同征象:病灶中有囊腔 ,囊壁厚薄不均,不光滑。 5例主要表现为囊腔; 2例表现囊腔伴周围磨玻璃密度; 1例见囊腔伴周围实性密度, 6例伴分叶征, 5例伴短毛刺征, 5例伴胸膜凹陷征, 4例伴血管集束征。动态随访 1例囊腔内出现壁结节; 1例合并周围磨玻璃密度的囊腔逐渐增大,囊壁不规则增厚并实性成分增多。结论 :囊腔类肺癌以腺癌最多见,多排螺旋 CT检查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主要表现为囊壁厚度不均、囊内壁不光滑、壁结节形成、部分合并短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等,结合动态随访有助于诊断

  • 标签: 囊腔 周围型肺癌 CT 病理
  • 简介:摘要: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儿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接受产前检查的5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500例孕妇进行检查,结合孕妇产前常规检测资料,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儿心脏病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在对500例孕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后,发现28例胎儿心脏异常。其中室间隔缺损胎儿有12例,单心室胎儿8例,永存动脉干5例,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2例,法洛四联症1例。通过病理组织学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检出率为96.6%,常规诊断的检出率为71.4%。比较存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胎儿心脏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2017年 2月 ~2019年 2月我院收治的 60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 30例,分别接受常规心电图诊断和动态心电图诊断,观察两组患者诊断阳性率。结果:观察组诊断阳性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采取动态心电图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为患者临床诊治提供更多参考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电图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X线诊断在小儿支气管肺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过治疗的 104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作为本次医学试验的研究对象,入院时间为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整一年,所有患者均采用 X线诊断,而后分析小儿患者患经 X线诊断后的表现特征。结果:应用 X线诊断检查结果显示 104例小儿患者均表现为两肺中下叶内带有小斑点状阴影,构成比例为百分之百,此外在此次实验的所有小儿患者中,单以 X线诊断小儿支气管肺炎可分为典型、不显著、无明显影像学表现三类,典型影像学表现有 86例,占比 82.69%,不显著影像学表现有 12例,占比 11.54%,无明显典型影像学表现有 6例,占比 5.77%,且 X线的表现情况与肺纹理、肺门变化密切相关。结论:不同的小儿患者应用 X线诊断时,表现方式均有所不同,因此对于临床诊断来说,将 X线运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身上时要结合临床表现等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细致分析,从而提升 X线检查准确率。

  • 标签: 小儿支气管肺炎 X线诊断临床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采用螺旋 CT 检查的诊断价值。 方法: 本次研究起始时间为 2016 年 5 月,结束时间为 2018 年 12 月,共收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 60 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螺旋 CT 检查和 X 线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 结果: 本组 60 例患者中,螺旋 CT 检查准符合率与 X 线检查相比显著更高, P<0.05 。螺旋 CT 检查结果显示,十二指肠球部穿孔患者 13 例,其中球部小弯侧 3 例,球部前臂 5 例,十二指肠球后壁 5 例;胃溃疡 17 例,其中胃体小弯侧穿孔 6 例,胃窦前壁穿孔 6 例,胃窦后壁穿孔 5 例;所有患者均存在气腹症状,其中腹膜后间隙积气 9 例,肝门肝圆韧带间隙积气 11 例,剑突下隐窝积气 10 例。有 3 例患者为双侧胸腔积液表现, 8 例患者有单侧胸腔积液表现, 7 例患者有腹腔积液表现。 X 线检查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7 例,为新月形、线状、小泡状。 结论: 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采用螺旋 CT 检查,有利于明确患者具体病情、穿孔大小及部位,尤其对于游离气体少、穿孔体积小的患者,应优先考虑进行螺旋 CT 检查,以便为手术治疗提供必要依据。

  • 标签: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螺旋 CT 检查 诊断价值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讨胸部 X线检查联合 CT对早期肺部感染诊断的价值。方法:将 2017年 2月至 2018年 10月在我院治疗的 90例早期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对其分别进行单纯胸部 X线检查与胸部 X线联合 CT检查,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 90名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胸部 X线联合 CT检查,比较研究组两种检查方式的确诊率,并比较两组影像学特征。结果:研究组采用胸部 X线联合 CT检查的确诊率较单纯胸部 X线更高,差异显著( P<0.05);研究组患者影像学检查中存在线样影、结节影以及磨玻璃影的比例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 P<0.05)。结论:胸部 X线检查联合 CT诊断早期肺部感染的准确率较高,可更清晰地观察到患者肺部影像学特征。    【关键词】胸部 X线; CT;早期肺部感染;临床诊断    肺部感染一直都是威胁患者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其致死率在各类感染性疾病中位于首位 [1]。据临床相关研究指出 [2],很多患者因未进行及时有效的检查,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导致患者后期感染症状加重,不但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肺部感染进行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本研究对 90例早期肺部感染患者采用胸部 X线联合 CT检查,观察其诊断准确率,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 2017年 2月至 2018年 10月在我院治疗的 90例早期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 90名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在知情后自愿加入本次研究。研究组所有患者均经痰培养实验确诊为为肺部感染,同时排除脏器穿孔、肠梗阻与其他类型肺部疾病患者,且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临床症状,其中部分患者有轻微咳嗽与发热症状,患者中男 48例,女 42例;年龄 28-72岁,平均年龄( 42.6±7.9)岁。对照组中男 45例,女 45例;年龄 25-70岁,平均年龄( 42.1±7.2)岁。两组受检者基本资料均衡性较好(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研究组患者分别进行单纯胸部 X线检查与胸部 X线联合 CT检查,另采集其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并检查;对对照组进行胸部 X线联合 CT检查。使用的仪器分别为购自北京华瑞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西门子 AXIOMArtis系列 X线机、购自北京博蕾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西门子 SOMATOM Definition AS+64排 128层螺旋 CT,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要求进行,且影像学资料由两位高年资影像学医师进行评估。     1.3 观察指标    将痰液细菌培养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研究组患者采用单纯胸部 X线与胸部 X线联合 CT检查的确诊率,并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受检者影像学特征。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8.0软件处理数据,采用百分率表示计数数据,并用 χ2 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检查方式诊断准确率比较    研究组采用胸部 X线联合 CT检查的确诊率为 96.7%( 87/90),较单纯胸部 X线 86.7%( 78/90)更高,差异显著( P<0.05)。     2.2 两种影像学特征比较    研究组患者影像学检查中存在线样影、结节影以及磨玻璃影的比例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 P<0.05)。     3 讨论    肺部感染是指包括终末气道、肺泡腔以及肺间质在内的肺实质炎症,其发病原因以感染最为常见,还可能由理化、免疫以及药物等因素引起,患者临床症状通常为咳嗽、痰量增多、体温变化以及呼吸困难等 [3]。近年来,临床一直将痰培养作为肺部感染的常用诊断方法,但在临床检验中我们发现,痰培养实验的耗时较长,且对无菌条件的要求极高。    据国内相关研究表明 [4],当人体肺部发生病变后,其影像学特征会出现明显的密度变化,而不同密度于 X线、 CT影像学检查结果上所显示的阴影存在很大差异。通常检验医师会根据阴影面积、密度、形态、数量等特征以及其周边正常组织关系来判断患者的肺部病理状态,由此进一步推断患者是否出现肺部感染。胸部 X线联合 CT与痰培养相比,其主要是利用射线成像技术帮助患者诊断病情,在整个检查过程中完全不会受外界因素影响,且其诊断时间相对较短,更符合当下人们的生活节奏。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采用胸部 X线联合 CT检查的确诊率较单纯胸部 X线更高;研究组患者影像学检查中存在线样影、结节影以及磨玻璃影的比例较对照组更高。此研究结果与米娟等人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同时,值得指出的是,采用胸部 X线联合 CT诊断早期肺部感染的过程中,对影像学医师的影像分析技术与操作技能的要求较高。因此,影像学医师需不断提高自身对 X线与 CT的影像分析能力与操作技术,从而保证临床诊断准确率,为患者疾病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胸部 X线检查联合 CT诊断早期肺部感染的准确率较高,可更清晰地观察到患者肺部影像学特征。    参考文献     [1]耿利娇,张起顺,赵俊,等 .降钙素原与血清和肽素及 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脑出血肺部感染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8, 28( 10): 1489-1491, 1499.     [2]徐荣伟,郑雪 .未成熟粒细胞结合降钙素原及 C反应蛋白检测在肺部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J].浙江临床医学, 2017, 19( 8): 1515-1516.     [3]米娟,裴理辉,李君,等 .胸部 X线联合 CT检查对肺部感染早期筛查的诊断意义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 26( 13): 2963-2965.     [4]桂愛元,曾苗雨,林杰果 .胸部 X线与 CT联合诊断早期肺部感染的临床价值 [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7, 11( 6): 599-602.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评价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切口瘢痕人参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 2018 年 4 月至 2019 年 9 月在本院进行检查的疑似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早期妊娠的患者 84 例作为观察样本,诊断方法均为经腹部彩超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比较两种不同检查方法对子宫瘢痕早期妊娠的确诊率。 结果:经阴道彩超对剖宫产子宫瘢痕早期妊娠的确诊率要显著高于经腹部彩超,两方法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P < 0.05 )。 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切口瘢痕早期妊娠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作为优先选择的诊断技术积极推广。

  • 标签: 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 经腹部彩超 经阴道彩超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征象评分诊断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 2015年 2月 -2019年 1 月收治 50例孕妇作为实验样本,以临床和病理结果为依据分为参照组( 20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和研究组( 30例,前置胎盘未合并胎盘植入),对两组产前超声征象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产前超声征象评分较研究组高,组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05);穿透型、植入型、粘连型胎盘植入患者的产前超声征象评分并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产前超声征象评分能够显著提高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制定诊治方案提供参考信息。

  • 标签: 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产前超声征象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CT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53例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患者资料,患者均通过手术病理诊断确诊为甲状腺结节性病变,为患者均实施多层螺旋CT诊断,对其临床诊断的准确率进行评价。结果:CT诊断3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5例甲状腺瘤,13例甲状腺癌,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准确率为94.34%,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甲状腺良性结节符合率是94.87%(37/39),甲状腺恶性结节诊断符合率是92.86%(13/14),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比无显著差距(p>0.05)。结论:CT能够清晰观察到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且基于此对患者病变类型予以判断,临床诊断检出率较高,建议推广使用。

  • 标签: 甲状腺结节性病变 CT影像特点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在诊断冠心病(CHD)中采取放射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本院选取88例CHD患者,时间选为2019年5月~2020年5月,所有患者均给予冠状动脉造影、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以及X线平片检查,对3种检查方式进行对比。结果 三种检查方式检出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CT与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 对CHD使用CT、X线等放射技术检测具有较高的检出率,特别是CT检测,其与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率相似,且具有无创、安全性高、价格经济等优点,可作为CHD诊断首选,值得借鉴。

  • 标签: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 X线平片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放射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筛选病例为2018年8月到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研究CT和MRI在脊柱骨折诊断的效果和符合率评价。方法:取我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100例,对这100例脊柱骨折患者均行CT检查和MRI检查,对根据数字表法将这100例患者分别分为每组5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则采用MRI检查,对照组则行CT检查。在进行检查干预后,再对比分析这两组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鉴别结果。结果:可以从数据中得出,采用MRI检查的观察组的诊断准确性为92.46%,灵敏性为83.34%,特异性为92.67%,采用CT检查的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准确性为72.75%,灵敏性为70.47%,特异性为68.35%,观察组患者的50例脊柱骨折患者的诊断准确性、灵敏性和特异性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50例脊柱骨折患者的诊断准确性、灵敏性和特异性,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果表明MRI检查较CT检查对诊断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提高早期检查率,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CT和MRI 脊柱骨折 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效果。方法 将80例早期ANFH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2020年6月—2021年4月期间,所有患者均接受CT、MRI诊断,并将手术诊断结果归纳为“金标准”,分析2种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 MRI、CT检出率为93.75%、67.50%,MRI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P

  • 标签: 计算机体层摄影 磁共振成像 股骨头缺血坏死 诊断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生化检验、常规检验对糖尿病患者病情诊断的价值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生化组与常规组,各50例。生化组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各项生化指标检验(果糖胺指标、血清甘油三酯、空腹血清葡萄糖、糖化血红蛋白、糖耐量),常规组接受常规尿液检验法。比较两种检测手段对糖尿病患者检验的有效率。结果:生化组患者检验有效率为96.0%,常规组患者检验有效率为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生化检验 常规检验 糖尿病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